- 彼得大帝:近代化改革與帝國拐點
- (美)雅各布·阿伯特
- 5553字
- 2020-06-24 17:53:09
第一章 索菲亞公主

精彩看點
彼得的出身——他父親的兩次婚姻——父親之死——公主們——她們隱居的住所——西奧多和伊凡——蘇菲亞在修道院蠢蠢欲動——嫉妒和猜忌——黨派形成了——皇家禁衛軍——索菲亞和士兵——索菲亞又成功了——西奧多之死——宣布彼得繼位——索菲亞的陰謀——革命——彼得和母親——圣三一修道院——娜塔莉亞出逃——彼得九死一生——城市暴亂——索菲亞失敗了——赫萬斯基的陰謀——索菲亞試圖安撫士兵——赫萬斯基的觀點——他為兒子安排婚姻的計劃——索菲亞大怒——赫萬斯基中計——伽立津
彼得繼位的過程很不尋常,事實上從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說具有強烈的傳奇色彩。
彼得的父親是俄國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1645年至1676年在位。他一生結婚兩次。第一任妻子育有兩子四女,兩子分別是西奧多和伊凡,四女分別是索菲亞、凱瑟琳、瑪麗和賽迪亞沙。他和第二任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彼得和娜塔莉亞·阿萊索娜。在阿列克謝一世的所有子女中,我們關注最多的是他和第一任妻子所生的長子西奧多、次子伊凡和長女索菲亞,以及他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長子彼得,即本書的主人公。阿列克謝一世的第二任妻子,即彼得的母親,叫娜塔莉亞。
毫無疑問,父親死后,西奧多是第一繼位者。之后可能的繼位者按順序是伊凡,伊凡之后是阿列克謝后妻的兒子彼得。根據古代俄羅斯君主制的律法與慣例,沙皇的女兒沒有繼位權。事實上,不僅公主們被排除在繼承權之外,甚至還有特殊的預防措施防止她們的兒子染指繼承權。她們被禁止戀愛,為永久防止她們違反此規定,她們會被安置在修道院,不得不過隱居的生活,直到可以婚嫁的年紀。當然,公主們居住的修道院富麗堂皇,這些皇家囚徒在圍墻之內過著奢華舒適的生活,這可能是為了補償她們的隱退,而這種安撫她們的手段也永遠剝奪了她們享受甜蜜愛情和幸福家庭的權利。
碰巧西奧多和伊凡體弱多病,而彼得卻身強體壯。然而,按照沙皇俄國一貫的繼位制度,阿列克謝一世死后,應該由西奧多繼位。即便有可能從阿列克謝一世的其他兒子中間挑選繼位者,彼得也沒可能成為繼位者,因為他年紀太小了,他父皇死的時候,他年僅四歲。他出生于1672年,而他父親故于1676年。
此時,西奧多大約16歲,但由于年紀輕且體弱多病,他不能積極參與、管理國家政務,因此不得不把權力交給他的顧問和國務大臣。這些大臣打著西奧多的名義,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愿處理所有政務。
年輕的沙皇把權力交給他的下屬們,很多人對此虎視眈眈,希望也能從中分到一杯羹。而所有人中最野心勃勃的當屬西奧多的姐姐——索菲亞公主。當時,按照皇家禮儀和規章制度,索菲亞一直被關在修道院。她從未安于這種被監禁的現狀,熱切盼望有朝一日能得到釋放,想象她會在處理政務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她向當局提出申請,懇請批準她回到皇宮,探望并照顧她體弱多病的弟弟。索菲亞的申請最終被通過,她回到了皇宮,全心全意地照顧弟弟,時時刻刻守候在弟弟的床邊,除了她自己,不允許任何人照顧他或給他喂藥。通過展示她那貌似無私的姐姐的愛,索菲亞不僅贏得了弟弟的心,也贏得了宮中貴族們的心。

沙皇阿列克謝一世像。他在位期間,爆發了嚴重的統治危機
的確,起初索菲亞極可能真誠無私地想要照顧弟弟,去撫慰他的病痛。然而,這只是開始,一段時間后,她在宮廷獲得了極高的聲望和影響力,成為宮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是一個聰明能干的年輕女子,而且有著男子般堅強果斷的性格。她的行為舉止令人愉悅;她的談吐殷勤而睿智,因此,貴族們對索菲亞予以極高的評價。
索菲亞在西奧多的心中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這件事本身也增加了她在群臣心目中的分量。他們開始認為,想要從皇帝那里得到好處,就必須先和索菲亞搞好關系。如此一來,索菲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每個人都希望優先成為她最忠實的朋友。于是,大家都爭先恐后地幫她鞏固地位。
事態朝此方向順利發展了一段時間;但最終,有人開始懷疑和嫉妒,甚至有人開始反對索菲亞。這些人主要是帝國的老牌貴族們,他們是沙皇管轄下的顯赫家族的頭腦,掌管著國家大權。自然,他們非常嫉妒公主獲得的優越權。他們聚在一起密謀限制或控制這一事態的發展。

小時候的彼得
但是,朝廷中除了貴族之外,還有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軍隊。對于所有的專制政府而言,當權者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聽指揮的軍隊,以此來確保他的統治地位;同時,這支軍隊必須保持獨立。此時的沙俄政府有一支非常強大的軍隊,由前任沙皇所創建,作為皇家禁衛軍。這支軍隊的名稱是斯特雷利茨,為了免受外來語的干擾,我們姑且稱之為“禁衛軍”。
當然,像這樣由專治王朝組建和控制,以備非常之需的軍隊,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捍衛主權而存在的,遲早會成為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軍官們自己組成一個團體,和宮中的貴族們分庭抗禮;這種情況經常導致嚴重的沖突甚至戰爭。有時候軍隊的力量超越了創建他們的王朝,軍隊的首領就會成為該王朝真正的君主。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這種政府就被稱為“軍事專制政府”。這種情況在羅馬帝國時期曾出現過。當時的軍隊本來是朝廷當權者組建,一度對朝廷忠心耿耿,而最后卻變得日益強大,不再受朝廷控制,連續推舉幾任將軍為帝王,徹底顛覆了組建和供養他們的政府。
在莫斯科的這支軍隊此時就擁有著同樣強大的力量和影響。索菲亞清楚地知道這支軍隊的影響力對她多么重要,因此她給予軍官們極大的關注,不遺余力地擴大她在整個軍隊的知名度。結果禁衛軍的將士都變成了她的朋友,而那些老牌貴族們對她充滿懷疑和嫉妒,開始想法設法削減她的影響力。
盡管他們使出所有手段,索菲亞的影響力還是與日俱增,直到所有政事都在她的實際控制之下。當時的首相是一位名為伽立津的親王,他正全力以赴地投其所好。事實上,伽立津正是通過索菲亞的影響力成為首相的。這種情況在沙俄持續了六年,然后西奧多突然發病。種種跡象表明他將不久于人世。在臨終的病榻邊,他的目光掠過他的弟弟伊凡,指定彼得為繼位者。因為伊凡的身體極度虛弱,根本就不適合統治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除了長期遭受其他多種疾病的折磨之外,伊凡還患有癲癇,這使得他完全不適合承擔任何管理之類的重任。
西奧多很可能是受了反對索菲亞的貴族們的影響,才指定彼得作為他的繼承人。無論如何,西奧多死后,貴族派立刻宣布年僅10歲的彼得為沙皇。索菲亞對這一做法極為失望,對此憤憤不平。伊凡是她的親弟弟,而彼得作為阿列克謝一世后妻的兒子,不過是她同父異母的弟弟而已。由于伊凡體弱多病,可能永遠無法料理政務,索菲亞認為,如果讓伊凡成為西奧多的繼承人的話,她有生之年就能以攝政的方式把權力真正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而彼得承諾要勵精圖治,幾年之后,他就能夠親自管理帝國的政務,同時,由于他年紀尚輕,很自然,他會受到他母親家族的影響,而這些人對她充滿敵意,因而她對帝國的控制權將會走向終結。

西奧多像。他繼位后,常臥病榻,無力理政
于是,她下定決心,絕不讓至高無上的權力落入彼得手中。她秘密勾結禁衛軍,讓他們支持她。禁衛軍的總指揮是赫萬斯基,他同意了她的提議,聯合起來策劃和組織了一次政變。
為了激怒老百姓和衛兵,使他們群情激憤,索菲亞和赫萬斯基散布謠言,說前任沙皇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毒死的。謀殺案的兇手正是那些把西奧多和伊凡置于一旁,想借彼得之名把權力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人,他們棄伊凡——西奧多真正的繼承人——于不顧,打算自立君主。他們還散布謠言說,兇手們還計劃要毒殺禁衛軍所有主要軍官,因為這些圖謀不軌者很清楚,如果不清除這些軍官的話,他們會反對他們陰謀,甚至可能會阻止他們計劃的實施。他們還說,毒害西奧多的人是曾經照顧他的兩個醫師。他們被收買了,在西奧多的藥里下了毒。在西奧多的葬禮上,圖謀不軌者還打算在白蘭地和啤酒里混入毒藥,毒殺禁衛軍的軍官們。
這些謠言讓禁衛軍和相當一部分莫斯科人勃然大怒。禁衛軍沖上街頭,層層包圍了皇宮。他們抓住了那兩個被指控毒殺西奧多的醫師,當場殺死了他們。然后,他們又抓了一些高職位的貴族、朝廷官員,這些人被認為是支持彼得的幕后主使,也是謀殺西奧多的主謀。這些人被拖到廣場上殘忍地殺死,有的甚至被剁成碎塊,還有的被扔下皇宮的圍墻,扎在墻下士兵們手中高高舉起的矛上。

伽立津親王是17世紀活躍在俄國政壇上的大貴族和政治家,1714年去世
此時,彼得和母親正在皇宮里。娜塔莉亞非常警覺,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兒子。政變爆發后,她馬上逃離了皇宮,抱著彼得躲避到一個名為圣三一修道院的皇家靜修處。該修道院也是沙皇另一種意義上的行宮,它除了是一座優美的鄉村別墅,從其宗教特征來說,也是逃亡者尋求避護的圣地,通常,這里能使逃難者免受暴力和任何敵對力量的迫害。
娜塔莉亞帶著彼得和幾個仆人一路逃向圣三一修道院,身后一隊士兵緊緊追趕。一旦他們在路上被抓,這對母子將會被殘忍地殺害。九死一生之際,娜塔莉亞終于趕到了修道院,追兵被關在了門外。但仍然有兩個士兵在大門關閉前緊隨她進了修道院。娜塔莉亞沖進教堂,這是整個修道院的中心,帶著彼得躲在圣壇的下面。士兵們緊緊追至圣壇,揮舞著手中的劍,顯然這對母子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在這最后一刻,教堂的神圣似乎震懾了這些士兵,仗劍躊躇片刻后,他們喃喃咒罵著躲過此劫的逃難者,悻悻地撤離了。
與此同時,城市的騷亂還在繼續,接連好幾天了,沒人預料到最終的結局會是什么。最后,兩派妥協之后達成一致:伊凡和彼得并立為沙皇,一如既往,由索菲亞攝政。這樣,索菲亞得到了她想要的所有結果。盡管彼得和伊凡并立為沙皇,實際上沒有產生任何作用,索菲亞一派已經在這次沖突中證明自己是最強大的,因此所有的權力悉數落入她的手中。通過利用赫萬斯基和他的禁衛軍,索菲亞最終獲得了勝利。既然已經通過軍隊的暴力行動達到了目的,索菲亞當然希望他們回到自己的崗位,恢復他們和朝廷之間、地方政府之間的上下級關系。但禁衛軍卻不打算這樣做。赫萬斯基發現,通過領導和控制這支強大的軍隊,他可以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因而他無意放下手中的權力;同時士兵們還沉醉于暴亂和掠奪的亢奮中。索菲亞發現,她引發了一股她控制不了的力量。赫萬斯基和他的軍隊繼續在城市中肆意劫掠,他們從富人家里搶奪一切東西來滿足他們的貪欲和野心,任意殺死那些他們認為屬于反對派的人。
起初,索菲亞試圖安撫他們,通過和解的措施削減他們的力量。出于安全考慮,她也撤到圣三一修道院,她給赫萬斯基和其他軍官傳話,首先感謝了他們為她的弟弟,前任沙皇復仇時表現出的熱誠,以及維護真正的繼位者——后來的沙皇伊凡的熱心;并且她承諾,時機一到,將回報他們為國家立下的汗馬功勞。她又補充說,既然現在他們已經順利并徹底地取得了成功,應該結束士兵們進一步的暴力行為,回到自己的崗位上。
她的指令并沒有起作用。事實上,當赫萬斯基發現自己統領的軍隊力量是多么強大時,他就萌生了自己做最高統治者的想法。他認為衛兵們都會效忠于他,聽命于他。他召集手下的主要軍官舉行了秘密會議,他告訴軍官們兩個王子都不適合坐上沙皇的寶座,試圖為發動政變做好思想上的準備。他說,伊凡惡疾纏身,就是一個低能兒;而彼得不過還是個小孩,而且,即便他能長大成人,也極有可能患上和他哥哥一樣的疾病。這兩位繼承人根本不可能有感激他們的想法,也不會有能力回報衛隊為國家做出的貢獻;然而他,作為軍隊的指揮官,自己團體的一份子,既能夠也愿意給予他們充分公正的待遇。
為鞏固和延續他通過軍隊獲得的權力,赫萬斯基還謀劃了一場婚禮:讓他的兒子娶皇室的公主為妻。他選凱瑟琳公主——索菲亞的妹妹(和她年齡相仿)作為新娘。他小心翼翼地向索菲亞提出這個建議,希望能說服她,得到她的贊同和支持,這樣一來,擋在他面前的所有絆腳石都將被移開,他將會輕易地、一勞永逸地實現他的野心。
但索菲亞對這一提議勃然大怒。對她而言,區區一個軍隊的將軍,竟然想和皇家聯姻,還想借此獲得最高統治權并傳給他的后代,這簡直放肆、無恥到極點。她立刻決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以最有效的方式粉碎這一陰謀,殺了赫萬斯基。但是赫萬斯基手下軍隊的力量太強大了,如果公開對決的話她沒有任何勝算,她決定以計謀取勝。于是,她假裝支持赫萬斯基的提議,使自己看上去仿佛在絞盡腦汁想法設法幫他們實現計劃。此外,她很快宣布要在圣三一修道院為凱瑟琳公主舉辦一個盛大的生日慶典,并邀請赫萬斯基出席。

沙皇伊凡像
赫萬斯基歡天喜地地接受了這個邀請,以為這是一個絕妙的機會來實現他的計劃。于是,慶典那天,他在兒子的陪伴下,從莫斯科動身前往修道院。他沒起任何疑心,只帶了一小隊衛兵。在路上他遭到了兩百多騎兵的伏擊,這些騎兵是索菲亞的國務大臣伽立津派去的。赫萬斯基的衛兵立刻被制服,他和他兒子也被俘虜。緊接著他們就被帶往一處房子,那里已準備停當等待他們到來,他們父子二人被以叛國罪判處死刑,當場砍頭。
處決的消息很快傳開了,當然,一傳到禁衛軍那里,就引起了激烈的騷動和混亂。他們威脅要報復政府,因為被他們稱為首領和父親的赫萬斯基遭到了暗殺。他們很快就行動起來,展開了更瘋狂的謀殺、掠奪和破壞活動。叛亂引起了一系列反應。禁衛軍內部形成了一個黨派,他們想要阻止這種過分的行為,甚至決定歸順政府。國務大臣伽立津利用這些分歧,和那些愿意回歸的人展開斡旋。這件事他處理得非常成功,以至于最后軍隊的主力都被說服,他們達成一致,殺了那些在叛亂中表現最積極的軍官,把他們的首級獻給國務大臣,以此來表明歸順的決心。他們也請求政府赦免他們犯下的暴行。當然,政府欣然允諾赦免。赫萬斯基和其他被殺軍官的位置很快就被指派了新人,都是有利于索菲婭公主的人,于是整個軍隊重歸職守。莫斯科很快就恢復了治安,這為索菲亞和她的朝廷離開修道院返回城里的皇宮提供了安全保障。伽立津官升一級,手中也握有更大的權力,索菲亞終于成為這個國家的真正統治者,當然,她是以弟弟們的名義攝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