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節 藤原宮及冠位的修改

一、吏務的實權

百官是指官、省、寮、司的長官。《官位令》中將寮頭以上定為五位官。這就是將所謂的“云上人”稱作“加美”的原因。自古以來,神的后裔具有無上的地位,將政府部門職務委托給有專業知識的“藝業”人。很多職務由外來的移民來掌管。云上人將外來移民當作陪隸來對待。史、書、秦、漢各姓氏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在制定八姓時,天武天皇專門為這些姓氏設立了忌寸、道師之姓。天武天皇將這些姓賜予紀酒人、東漢、西漢、秦氏等。因此,諸司是技藝職位,專門掌管忌寸以下職務,任六位以下的官。而云上人是不參與這些事務的。太政官、中務省的史官及內外記局等都是藝業人的職務。這些稱作“官務”“局務”,都是六位官。因此,六位以下的官員雖然官位微賤,但實際上掌握政務實權的正是這些官吏。如果六位以下的官員自此晉升五位以上,就稱“地下諸大夫”。一般來說,日本天皇授予這些人“外位”。身居外位的人不斷積累資歷被朝廷授予內位的情況也很多。由此可知,吏務實權,除云上人的上層外,基本都集中在六位以下的官吏手中。

二、皇宮和宮省

在奈良時期,日本的神宮和皇宮都稱“宮”。親王這一階層以“宮”作為他們居住地的稱呼。自古以來,日本的慣例是每代天皇都更換地點建造宮殿。隨著時代的發展,皇宮的規模也不斷擴大。在皇極天皇時,朝堂的正殿稱“太極殿”。當圣德太子在飛鳥小墾田宮整理朝制后,每代天皇都遷宮的慣例逐漸終結。大體而言,飛鳥成了日本固定的首都。孝德天皇建造了難波宮,擴大了別都的規模。但孝德天皇駕崩后,首都又遷回飛鳥。到了天智天皇時期,雖然天智天皇將首都遷至成務天皇時期的故都近江,但在壬申之亂中,近江首都被廢,因此天武天皇又回到飛鳥。皇宮和宮省不在同一處。太極殿之外是否設立了太政官這一點并不確定。大藏省又分離出齋藏。齋藏建在皇宮外面。星川皇子在謀反時奪取大藏省便能說明這一點。諸司設立的技藝之職本來設在便利的地方,因此處處修建省寮。這些省寮大體上位于南山的飛鳥到東山的磯城之間。

三、藤原宮

天武十三年的詔書中稱:“凡都城、宮殿非一處,必造兩三處。”因此,天武天皇遷都難波。第二年朱鳥元年正月,難波大藏省失火。天武天皇又回到飛鳥。之后,天武天皇又派三野王去信濃,察看營建首都的地形。天武天皇巡行各地決定營建宮室的地方,但不久駕崩。到了持統天皇執政時期,持統天皇巡覽藤原宮,并在八年后遷到藤原宮。藤原宮和飛鳥只隔著一個山崗。藤原宮位于西面。這大概是天武天皇決定遷都的地方。當時,在山南有吉野離宮。天武天皇經常在吉野離宮游幸。柿本人麻呂在和歌中寫道:“八隅皆知吾大王,治理天下每日忙,各地雖有諸侯國,河內山川最清暢。吉野操勞費心腸,花開花落好時光,秋津野邊宮柱長,百磯城內宮人忙。船并旦川來渡江,百舟相競夕河渡,此川綿綿無絕響,此山彌高令人慌。珠水瀧都人徜徉,見此無有不歡暢。”由此可以想象當時的光景。藤原有允恭天皇的別宮。朝廷在別宮為衣通姬后設置了藤原部。藤原部位于天香山以南。天香山以南是一個大平原。大平原上建有藤原氏的宅邸。就后來的藤原宮而言,《釋紀》稱“師說此地未詳,愚按氏族略記云:藤原宮在高市郡鷺棲坂之北”。《萬葉集》中記載道:“荒妙藤井原有大御門,在埴安堤上。”由此可見,藤原宮位于天香山以西,和飛鳥有一崗之隔。遷都時,持統天皇擬立高市皇子為儲君,最終文武天皇在此宮即位。“在慶云元年,才決定將藤原宮周圍的土地住宅圈入宮中,對一千五百百姓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補償。”之后,朝廷大規模擴張宮城區域,將京城分為左右京,達數百萬步。京城不僅有宮殿區域。從天武天皇時期開始,京城修建大宮、大寺,藥師寺也在藤原宮附近。藥師寺原來是圍著宮城而建的寺。此外,宮省也配置在藤原宮中。詳細情況還未考證。

四、平城時期以前的宮殿制度

平城時期以前宮殿的具體情況尚不清楚。在凈御原宮中,有太極殿也稱“大極殿”。——原注、大安殿、小安殿等。天武天皇十年,天武天皇在小安殿宴飲,讓親王、諸王進內安殿,諸臣皆侍奉在外安殿。天武天皇置酒賜宴。天武天皇十四年,天武天皇來到大安殿,將王卿等喚至殿前,讓他們博弈。朱鳥元年正月初一,天武天皇在太極殿賜宴諸王卿。由此可見,天皇在太極殿舉行朝廷儀式,在大安殿起居。大安殿有內外兩殿,又把對面的小殿作為休息場所。這是宮殿的大致結構。外殿有內外之別,內親王、女王、命婦等稱作“后宮”,婦女上朝的地方在后面。其他還有東宮、中宮。宮廳省寮建在宮地區域的案例很多。

五、冠位的意義

如前所述,日本天皇在太極殿的活動有賀新年等節日慶典,朝廷典禮,封官,賜爵,商議國家大事等。每當此時,需要確定臣民的秩序,并以臣民秩序作為行使國家權力的基礎。因此,圣德太子的朝政整理始于冠位制度。在法令中,日本朝廷將冠位令放在首卷。文武天皇五年,對馬向朝廷上貢黃金。因此,文武天皇改元大寶。當時的史書上將當時制定的法令稱為《大寶律令》。下面是圣德太子以來冠位制度的沿革,介紹這一沿革有利于了解當時的政治情況。

從大寶年間開始,朝廷停止賜冠,用“位”來分等級,如正幾位、從幾位。正五位上以下等級為外位。初位有正、從、上、下。養老年間沒有有關外位的記載。初位中僅有大、小二級。廢除外位是養老年間以后的事情。廢除內國、外國的區別而將仕途向全國各地開放是奈良初期的事情。但日本全國統一授位是何時呢?朝廷將畿內、畿外稱為內國、外國,意味著給官員分等級。在《養老令》中,外命婦依然存在,因此當時內國、外國這一區別并未廢除。這一習俗對郡國的統治是有影響的。這一點需要注意。冠位與政治關系密切。這一點毋庸置疑。原來的德、仁二級相當于后來的三位以上,相當受到重視。起初,朝廷賜蘇我摩理勢大德,賜中臣國子小德。皇極天皇末年,蘇我蝦夷私自授予其子蘇我入鹿紫冠,讓蘇我入鹿登上大臣之位。在大化改制后,在中臣鐮足臨終時,朝廷賜中臣鐮足大織冠。這屬于十分罕見的典禮。在天武天皇之后,賜此二冠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大寶年間,左大臣多治比島是三朝大臣,七旬耆老。朝廷賜予多治比島正冠三階、正二位。因此,三位以上稱“公卿”。這一做法一直延續到后世。當時,對官員來說,獲授三位以上的正冠是莫大的榮譽。成為直冠以上的大夫是最高位。外位從正五位開始。在這一點上,古今是有差別的。

六、位階和家族政治

朝廷授予官員位階、位田是個重要的制度,不容忽視。根據《令》的規定,位田比職田的數量多,并且位田是終身的。因此,得到位田意味著得到了足以維持家族生計的榮華富貴。位田這一制度擴大了社會的貧富差距。位田的內容與封戶、班田及墾田關系密切。這一點筆者將在后面詳述。朝廷還授予婦女位,稱“女授位”。女授位僅限于內國的官員的妻女。內命婦,即有位的婦女,和內親王、女王一起上朝。朝廷也授予內命婦位田。這樣一來,在家族政治中,男女貴族都參與皇室的事務。這一點和后世的武家政治迥異,和今天的政治也有很大不同。可以說,當時的國政就是帝王、貴族的家事。

持統天皇和阿閉皇女一起養育皇孫珂瑠,修建藤原宮。不久,皇孫珂瑠十五歲了。元正天皇十一年丁酉,元正天皇立珂瑠為太子,并禪位于珂瑠。元正天皇十一年八月,珂瑠即位,史稱“文武天皇”。迄今為止,新天皇不繼承年號只稱元年,稱先帝為太上天皇。太上天皇之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對男女一起討論國政的家族政治來說,婚姻和繼承皇位或家業是頭等大事。用科學的說法來說的話,人類繁衍是受自然機能推動的。附著在人類繁衍這一功能上的親情給其兒女分配榮華富貴。這是古往今來的常理。下面講一下藤原宮中的婚姻及當時男女交往的情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安市| 工布江达县| 冀州市| 安多县| 永靖县| 灵台县| 衡阳市| 合作市| 石渠县| 鲁山县| 张北县| 贵阳市| 施秉县| 玉田县| 宜宾市| 白玉县| 义乌市| 灵台县| 杭锦后旗| 伊宁市| 桑植县| 石渠县| 深州市| 茌平县| 东乡县| 郁南县| 巴林左旗| 泽州县| 沂源县| 德令哈市| 和龙市| 万山特区| 彰化市| 巴彦县| 阜阳市| 冷水江市| 临江市| 张家界市| 桐柏县| 泌阳县|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