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和銅三年,元明天皇從藤原遷都奈良。之后,延歷三年,桓武天皇遷都山背國長岡。史學家們將這期間七十四年稱作奈良時期。有的史學家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圣武天皇、孝廉天皇、稱德天皇、光仁天皇這七朝六帝稱作奈良七朝。《日本書紀》的記載截止到持統(tǒng)天皇時期。持統(tǒng)天皇八年,持統(tǒng)天皇遷都藤原宮。從藤原宮的文武天皇開始到桓武天皇遷都山背國之后的第七年,即延歷十年,這期間是《續(xù)日本紀》記載的時代。這樣一來,《續(xù)日本紀》記載的時代和奈良時期只不過有幾年的出入而已。七朝六帝加上藤原朝的文武天皇,就是八朝七帝,總共九十年左右。這就是《續(xù)日本紀》時代。

圣德太子在飛鳥的小墾田宮主持朝政。之后,難波朝的孝德天皇、近江朝的天智天皇制定了律令。到了飛鳥凈御原朝,文武天皇修改律令。再后來就是藤原朝。前后經(jīng)過了一百年。在此期間,日本內(nèi)外的形勢變化非常顯著。由于唐朝、朝鮮半島的形勢發(fā)生變化,日本與海北分離。朝廷采用綏靖和征服兩種手段解決蝦夷、隼人的問題。為了加強國內(nèi)統(tǒng)治,朝廷設立國郡、檢查版圖民籍、開墾荒地、修改律令。日本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都發(fā)生了變化。要研究奈良朝歷史并非從一個點就能說清楚的。譬如,雖說奈良朝有七十余年,但這期間首都未必都在奈良。起初,首都從飛鳥遷往藤原,進而遷往奈良、施樂、難波。中間發(fā)生了諸多變動。最終,朝廷遷都山背的大內(nèi)里。只說宮址的變化就已經(jīng)很麻煩,更何況能夠搞清楚遷都事由的究竟有幾人?這么單純明顯的事情尚且如此,以此類推,搞清楚其他復雜的事件是非常困難的。

將日本國史和《令》的格式的研究作為終生事業(yè)的日本國學家指出,迄今為止,沒有比奈良朝的歷史更容易讓人混淆的了。日本皇室改變歷代遷都的慣例,在平安朝以后不再遷都。能按照順序說明這一沿革的人又有幾人?從阿倍、蘇我等大臣家族衰落到藤原氏獨掌朝權(quán),能夠搞清楚這一變化過程的又有幾人?在日本國史中,蝦夷開拓的過程記載得不太詳細,而朝廷設置國郡的實際情況也不太明了,也沒有人知道莊園的起源。這樣一來,怎樣才能知道奈良歷史的真相?從日本國史的表面來看,與《日本書紀》相比,《續(xù)日本紀》的內(nèi)容更詳細,引用、旁證的書籍也更多。那么,為什么與《日本書紀》記載的時代相比,人們對《續(xù)日本紀》所記載時代的研究更不完整?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事情的陰陽表里很多。

陰陽表里是指陽奉陰違,表面的事情和事實真相有所不同。譬如,政治和佛教有明顯的區(qū)別。表面上,僧侶不參與政治,這就是陽。但從佛教在日本傳播之日起,佛僧和儒學家就共同起草政令,如僧旻和高向玄理都是大化時期的國博士。由此可以推知,日本皇室暗地請僧人作顧問處理政務,直到近古時期,情況都是這樣。從這個現(xiàn)象可以發(fā)現(xiàn),日本歷史表里不一的情況很多。有的人讀《續(xù)日本紀》,讀到詔敕所禁戒的地方就認為這一時期這類事情就是如此。其實這種看法屬于很大的誤解。因此,研究歷史是需要看陽觀陰的,也就是說,從表面的歷史現(xiàn)象研究現(xiàn)象背后的實質(zhì)。讀歷史時如果不洞察歷史事實的內(nèi)容實質(zhì),而只是解釋文義,是不會有任何發(fā)現(xiàn)的。這個方法不僅對閱讀或者研究奈良朝的歷史有效,也是觀察整個日本歷史的要領。在奈良時期,朝廷制定了政治綱紀、律令、格式。也是在奈良時期,諸國百姓發(fā)生了變化。百姓成為地頭、御家人,最后和公卿、領主相爭。這一現(xiàn)象后來逐漸過渡到幕府政治統(tǒng)治形態(tài)。這一點需要特別留意。因此,在當代歷史研究中,我們必須理解其意義。對年月進行注記是非常煩瑣的事情。隱藏在年月里面的事情有的經(jīng)過數(shù)年會成為大事件,有的事情到后來發(fā)生變化而帶來相反的結(jié)果。在體量上,僅記錄了不足百年歷史的《續(xù)日本紀》和《日本書紀》大致相同。《續(xù)日本紀》里有律令、慣例、詩歌集、古文書。如果將奈良歷史分成各種題目進行整理、詳述的話,能夠?qū)懗珊棋臅9P者在這里盡量進行概括,說其概要,來抓住其實質(zh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买车| 邯郸县| 加查县| 白城市| 仪征市| 新安县| 甘南县| 丹东市| 社旗县| 繁昌县| 尉氏县| 沂水县| 保康县| 太湖县| 鸡泽县| 会同县| 连平县| 安阳市| 宝应县| 堆龙德庆县| 甘孜| 敦化市| 漳州市| 武乡县| 澄迈县| 山西省| 卓尼县| 蒙阴县| 岑巩县| 库伦旗| 铁力市| 云阳县| 阿尔山市| 永川市| 金塔县| 应用必备| 玛曲县| 德令哈市| 忻州市|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