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奈良遷都前的貴族僧侶

第1節 宮中府中的權勢

一、對歷史的觀察

日本天皇以下宮中、府中的官吏和僧侶的權勢調整,隸屬于宮中、府中官吏的各級官吏的狀況,京官向地方豪族進行權力滲透的程度,地方豪族的詳細情況,以及朝廷對少數民族的征伐與綏靖等都是重要的問題。要研究這些問題需要觀察日本的國情。這是最通常的研究方法。歷史研究也是如此。然而,觀察近時的清朝、朝鮮時,從日本的立場上來進行研究的話,毫無疑問會得出不合理的結論。此外,在日本和俄國交戰過程中,俄國的政治、社會腐敗也暴露出來。這些政治、社會腐敗的實際情況令世人吃驚。國家的主權會波及朝野上下,因此適度調整政治權力是很困難的。在帝王專制的政治中,必然存在這樣的弊端。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是讀史者不應該忘記的。在這里,筆者只是在綜合史實的基礎上作出判斷。

二、宮廷的權勢

要搞清楚奈良時期宮廷的權勢,需要論述皇統的繼承問題。天武天皇的兒子草壁皇太子是鸕野贊良皇女所生。草壁皇太子以母后鸕野贊良皇女的妹妹阿閉皇女為妃,生下珂瑠皇子。珂瑠皇子就是后來的文武天皇。文武天皇納藤原不比等的女兒藤原宮子為妃,生下首皇子。首皇子就是后來的圣武天皇。圣武天皇納母后藤原宮子的妹妹藤原光明子為妃,生下阿倍皇女。阿倍皇女就是后來的孝謙稱德天皇。之后,天智天皇的孫子白壁王繼位,史稱“光仁天皇”。筆者對以上三代天皇的情況進一步解釋如下:在天武天皇駕崩時,天武天皇之子草壁皇太子二十五歲。皇后鸕野贊良皇女想要立姊宮大田皇女生的嫡子大津皇子為皇太子。在貴族、貴僧一派的倡議下,鸕野贊良皇女臨朝稱制。不久,大津皇子被誅殺。鸕野贊良皇女稱制三年,草壁皇太子去世。鸕野贊良皇女即位,史稱“持統天皇”。持統天皇和阿閉皇女一起養育皇孫珂瑠。皇孫珂瑠成年后就是文武天皇。文武天皇年僅二十五歲就駕崩。阿閉皇女登基,史稱“元明天皇”。元明天皇養育皇孫首皇子。元明天皇七年,元明天皇駕崩。之后,冰高皇女繼位,史稱“元正天皇”。元正天皇立首皇子為太子。首皇子成年后繼位,史稱“圣武天皇”。

三、宮廷后妃、女官權力的擴大

在持統、文武、元明、元正四位天皇統治的三十五六年里,日本處于母后繼承帝位養育皇太子的時代。由此可以推知,宮廷后妃、女官權勢日盛。在日本實行家天下統治之初,采取的辦法是男女共同主持政務。這樣一來,宮廷后妃、女官權勢很大。經過推古、皇極、齊明三位女天皇執政后,百官向宮廷后妃、女官的家屬諂媚,歌功頌德。最終,天武天皇發出詔令禁止百官與宮廷后妃、女官及其家屬交往。然而,由于母后登基,養育皇孫,宮廷后妃、女官權力越來越膨脹。這是不可避免的。到了圣武天皇時期,宮廷后妃、女官權力膨脹已經成為積習、頑癥。在這一形勢下,圣武天皇破格立藤原氏之女藤原光明子為皇后。在位二十五年后,圣武天皇禪位于皇女阿倍內親王,之后出家。光明皇太后雖然沒有攝政的名分,但可以想象,光明皇太后的侄子藤原仲麻呂弄權與光明皇太后的支持不無關系。

四、官府的權力

在奈良時期,皇族大臣不斷更迭,官府的權力也發生變化。在持統天皇誅殺大津皇子后,大津皇子的庶兄高市皇子成為太政大臣。多治比島宣化天皇后人。——原注任右大臣,大伴御行任大納言。之后,高市皇子被立為皇太子,不久去世。皇孫珂瑠取而代之,開始了文武天皇執政時期。多治比島、阿倍御主人相繼任左大臣。到了大寶年間,高市皇子的弟弟忍壁親王被任命為知太政官事。石上麻呂、藤原不比等、紀麻呂任大納言。在阿倍御主人去世后,紀麻呂、藤原不比等任大臣,大伴安麻呂任大納言。直到圣武天皇初年,親王任知太政官事成為慣例。以上是直到奈良初期諸家族做宰輔的情況。自古以來,能夠擔任大臣、公卿的門第是神名、玉名家族,神名、玉名家族與宮廷有姻親關系。表面上官府和宮廷的職制非常分明。太政官總轄百官,管理內外諸蕃。而在背后,官府和宮廷都屬于姻親關系。這就是家天下統治的實際情況。中國古代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有“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的說法,警戒宮中府中不要隔離,而日本的宮府接近于公私混合。這是中國和日本的國家形成原理不同造成的。公私混合并非好事。中國的帝王寵愛美女,而受寵美女的親屬憑仗外戚身份亂政。

五、婦女上朝

持統天皇五年正月初一,持統天皇賜予親王、諸臣、內親王、女王、內命婦等爵位。持統天皇五年正月七日,持統天皇賜予公卿飲食、衣裳。《后宮職員令》規定,在宮人職員中,尚侍、典侍、掌侍、檢校、女媛內外命婦執掌上朝事宜和禁內禮儀之事。爵位在五位以上的婦女稱“內命婦”。外五位以上的男子的妻子稱“外命婦”。《后宮職員令》規定,內親王、女王及內命婦在上朝時,按照爵位排定行列次序。外命婦則按照丈夫的位次上朝。內是指籍貫在畿內的貴族,男女都要上朝為官、共同參與宮廷事務。外是指畿外貴族之妻或準于畿外貴族之妻的一種分類。臣、連家族和皇室結成姻親關系,累世如此形成習慣。京師貴族男女關系親密。這一情況看一下《萬葉集》就會一目了然。這里抄錄兩條以作說明。《萬葉集》卷四如下寫道:“坂上郎女者佐保大納言卿之女也,駿河麻呂者高市大卿之孫也,兩卿兄弟之家,女孫姑侄之族,是以題歌送答,相問起居”,又有“大伴坂上郎女之母石川內命婦與安倍朝臣蟲滿呂之母安云外命婦同居,姊妹同氣之親焉,緣此郎女蟲滿呂,相見下疏,相談既密。”《萬葉集》中的這些內容都是天平時期的事情。貴族之間相互聯姻。主要的貴族有石川、大伴、安倍、安云等。這些貴族都是一二流的高貴家族。

六、大臣家族的衰落

官府召開的會議如同親戚會議。宰輔從皇族及大臣、大連的門第中推舉。在官府會議的議題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使皇室及玉名、神名家族存續下去。因此,在皇位更迭之際,動輒就像富豪因爭奪遺產而訴訟那樣,黨派傾軋、皇族相殘。這是因為貴族強盛的緣故。在大津皇子之禍發生后,天武天皇的皇子被任命為知太政官事。之后,公卿傾軋絕跡。在母后即位,養育皇孫之后,再也沒有爭奪皇位的禍亂和非議。雖說如此,也是因為繁榮一時的安倍、石上、石川等大臣家族當時出現頹廢的傾向。天智天皇設立了嚴格的氏族制度。大寶初年,天智天皇制定諸國國造姓氏制度,這些都是甲子年制定氏族制度時沒有記錄的氏族。天智天皇讓賜姓在忌寸以上者提出申請,以此來弄清楚諸氏的本末統屬。在國家政治尚不發達的時期,貴族勢力壓制宮廷的權力,撼動朝廷的權力根基。今天,我們還沒有聽說有這種強勢的大臣、公卿。

七、三輪高市麻呂上表天皇

當時有一個美談:持統天皇六年三月,持統天皇行幸伊勢。中納言三輪高市麻呂上表稱:“陛下此時行幸會妨礙農時,故最好放棄這個計劃。”但持統天皇不聽。留守京師的官員等必須遵命。因此,三輪高市麻呂摘下帽子,手里拿著帽子上朝,再次諫阻說:“農忙時節不應動車駕。”持統天皇不聽諫阻,行幸伊勢。不過,持統天皇賜予所過神郡及伊賀、伊勢、志摩的國造等冠位,免去所過之處當年的稅賦。在收錄于《懷風藻》中的藤原麻呂的《過神納言墟詩》中寫道:

 

一旦辭榮去,千年奉諫余。

松竹含春彩,容輝寂舊墟。

清夜琵樽籠,傾門車馬疏。

普天皆帝國,歸去遂宴如。

君道誰言易,臣義本自難。

奉規終不用,歸去遂辭宮。

放曠遁稽竹,沉吟珮楚蘭。

天暗如一啟,將得水魚歡。

 

文武元年,三輪高市麻呂補任中納言。此事疑點很多。大寶二年,三輪高市麻呂以從四位上的身份任長門守。“天暗如一啟”說的只是三輪高市麻呂恢復官位這種程度的事情而已。直到此時,朝廷將公民稱作“大御賓”《萬葉集》中稱“御民”。——原注,班授王田讓公民耕作,并讓他們繳納調貢。而在中國古代,奪民農時是禁戒之事。如果天皇在農忙時期行幸的話,那么從國造到公民都要在沿路供應天皇一行的用度,朝廷要役使當地的農民。為此,農民會耽誤一年的農時。這必然產生各種損耗。天皇賜位、免役是采納了三輪高市麻呂的建議。諸國的各個階層均沾恩惠。

八、神的后裔

在日本,和皇室共享一家榮華的家族本來都是神的后裔。神的后裔是和凡人不同的種族。神的后裔中的高等門第逐代在首都、地方繁衍。因此,在大化二年,朝廷制定官位制度。詔書中說:“王者之號將隨日月遠流,祖先之名可共天地長在。”朝廷又在大化三年的詔書中稱:“神的后裔稱‘神之御子’,從天地之初管理國家。當時,天下大同,不分彼此。后來,神名從天皇之名中分離,稱“臣”“連”“造”。率土之民深解我生汝之意。”由此可知,神的后裔眾多,因而其中有的會失去享受榮華富貴的資格。在改姓時,天武天皇賜了真人、朝臣、宿禰三姓。這三個姓是貴族,維持了榮華富貴,男女都是宮中、府中之長,和皇室休戚與共。此外,云上人和地上人是不同的種族。云上意味著古代的高天原,意味著神聚集起來進行討論,以此方式來處理國政。《萬葉集》中也稱天子為神。“加美”這個詞未必都是指神,有時也可以訓讀為“上”。人們將長官也訓讀為“上”。從省、府、司到鄉、里、驛、牧之長都稱作“加美”。這樣一來,神的后裔分布在全國各地作君長。民眾都認為自己是神的后裔,從而滋生訴訟事端。朝政的基本方針是重視官位,減少爭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昂仁县| 家居| 奎屯市| 乐都县| 红桥区| 平阴县| 安陆市| 八宿县| 嘉峪关市| 界首市| 光山县| 定襄县| 唐山市| 吉木乃县| 高清| 申扎县| 桦川县| 鹤山市| 玛纳斯县| 平顺县| 安陆市| 太湖县| 岗巴县| 射阳县| 昭觉县| 湘潭市| 光泽县| 万安县| 三门县| 绥棱县| 东乡族自治县| 佳木斯市| 河北区| 会东县| 孝义市| 儋州市| 延庆县| 义马市| 宁德市|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