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修建平城

第1節 元明天皇繼位和遷都平城

一、元明天皇繼位

天武天皇尋找遷都的地方,想建兩三處首都,但這一愿望沒有實現。持統天皇營建藤原京,擴展飛鳥并將飛鳥作為“本京”。這就是持統天皇的意圖。慶云元年,都城營建地區大致確定。不久,朝廷商議遷都事宜。慶云四年正月,朝廷讓五位以上諸臣討論此事。從慶云三年冬天開始,文武天皇積勞成疾,慶云三年十一月讓位于阿閉皇女,即后來的元明天皇,才得閑治病、養病。起初,阿閉皇女不堪重任,堅辭不受。慶云三年,各地流行瘟疫,死者不計其數。朝廷開始做土牛,舉行大儺儀式,設授刀舍人寮——這是近衛府的雛形。慶云四年十一月,朝廷將文武天皇在飛鳥崗火化后,葬于檜隈安居山陵,謚號豐祖父天皇。文武天皇共在位十一年。

二、和銅

元明天皇繼位第二年,武藏國秩父郡獻上天然而成的銅。銅是神衹顯靈的瑞寶。因此,朝廷改元和銅。和銅就是熟銅的意思。大體而言,年號的命名大都起源于宗教。日本的年號起源于孝德天皇的大化。這一年號有政治含義,不久得到祥瑞,改元白雉,而后大化這個年號就不用了。在天武天皇駕崩前,朝廷又改元朱鳥——有人稱此前還曾使用白鳳年號。文武天皇的大寶、慶云都是起源于祥瑞。至此,朝廷改元和銅,而后改元靈龜、養老、神龜、瑞祥。年號更換頻仍。《日本書紀》的紀年稍有紊亂。這是因為年號改元頻繁擾亂了年歷。這源于當時學者提倡靈異而媚俗的風氣。日本在神道的教義中注入了儒家的緯說。而當時佛教信仰盛行,佛教信徒試圖從中求得方便。日本人的情緒被靈異支配。當時政治、社會上發生的現象很多與靈異現象有關。看年號思考時代思潮也是一個重要的史學研究方法。

三、元明天皇的初政

和銅元年二月,朝廷設立催鑄錢司。元明天皇又下詔營建平城。和銅元年三月,元明天皇任命百官,任命中臣意美麻呂為神衹伯,將神衹伯放于百官首位。這是神國的傳統。《神皇正統記》就是這樣記載的。此外,元明天皇任命右大臣石上麻呂為左大臣,任命大納言藤原不比等為右大臣。左大臣和右大臣都是正二位。元明天皇還任命正三位大伴安麻呂為大納言,同時任命正四位上小野毛野、從四位上阿倍宿奈麻呂、中臣意美麻呂為中納言,任命巨勢麻呂、石川宮麻呂為左右大弁。諸省之卿式部以下有下毛野古麻呂,治部有彌努王,民部有多治比池守,兵部有息長老,刑部有竹田王,大藏有廣瀨王,宮內有犬上王,造宮有正五位上大伴手拍,共計八省。其中沒有中務省。造宮在八省之外。這些官員都是從有權勢的貴族中選拔。不過,這應該和藤原朝濫授官位時期的公卿區別對待。

四、遷都平城

朝廷遷都詔書的概要是:“京都乃百宮之府,四海所歸,方今平城之地,四禽葉圖,三山環繞,龜筮并從,宜建都邑,待秋收后,令造路橋,勿勞擾百姓,須措施得當。”太政官商議都城制度、設計后,開始營建。四禽葉圖換言之就是四神相應之地。《萬葉集》中稱上述三山是指香久山、畝火山、耳梨山,但事實上三山應該是藤原三山。因此平城另有三山之鎮的名稱。在詔書中,遷都的理由甚是泛泛。在每代天皇都以遷移皇宮為慣例的時代,有的天皇是翻修離宮而遷到別處作皇宮。雖然都稱遷都,但這一時期的遷都和此前性質迥異。朝廷選定百官之府、四海歸附的京城之地,制定坊條的規劃。這樣一來,和銅元年九月秋收時,朝廷開始策劃遷都。元明天皇巡幸平城,觀察地形,進而行幸山背國相樂郡的岡田離宮。此處也正在修建行宮。朝廷賜予郡司和加茂久仁里祿物及稻子。到了春日離宮后,元明天皇還都。這就是恭仁宮的起源。此后,朝廷設立造平城宮司。元明天皇任命中納言阿倍宿奈麻呂、多治比池守為長官,任命中臣人足、小野廣人、小野馬養為次官,任命坂上忍熊為大匠。坂上是東漢一族。和銅元年十月,元明天皇派犬上王告伊勢大神宮。和銅元年十二月,元明天皇舉行宮地鎮祭。在詔書中,元明天皇將奈良稱為平城。平城大致是此時命名的。宮地的起點是磐余彥天皇的橿原,在磐余境內。宮地從開化天皇的春日宮遷至東北方向的原野。自此政治不斷改進。在崇神天皇在磯城宮而大彥命在征伐武埴安彥時,才出現那羅山這個名字。那羅山是指跨過山背的山口之地。自景行天皇以后,朝廷在東征北伐中遷都近江湖津。形勢逐漸發生變化。京畿不斷繁華起來,因此朝廷有必要遷都,但依然受舊習所累,沒有離開磐余京。基于要與隋唐交往的需要,日本需要擴建帝都,最終將適合百官之府、四海歸附之地的地方定在那羅山南之野。在古代,奈良稱那羅,《萬葉集》中寫作“寧樂”。在這一原野上,朝廷將平城京劃分九條九坊的痕跡依然殘留在地名中。九條九坊區劃井井有條。畫這樣的地圖非常容易。地志中記載了九條九坊明細圖,大體上與實際情況是吻合的。與后來的平安京相比,平城京只不過區域狹小而已。平城京與平安京的形制大體相同。

五、藤原不比等夫妻的特殊待遇

先帝文武天皇駕崩時,首皇子七歲。元明天皇的即位要等到首皇子成人后。和銅元年十一月,朝廷課稅近江、但馬,舉行大嘗會。從凈御原宮到藤原宮,內命婦縣犬養連三千代一直供職,當時嫁給藤原不比等,生下女兒藤原光明子。縣犬養連三千代又供奉大嘗會。在和銅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的豐明宴上,元明天皇嘉獎縣犬養連三千代的忠誠,賜浮杯橘,下詔:“橘乃果之長上,人所好也。凌霜雪而繁茂,葉經寒暑而不凋,和珠玉競光,和金銀相交逾美,以此為汝之姓,賜橘宿禰姓。”當時縣犬養連三千代已經晉升從四位上。縣犬養連三千代是橘氏之祖。在慶云四年四月,元明天皇以宣命詔的形式賜藤原不比等五千戶食封。藤原不比等夫婦受到元明天皇特殊的寵愛。再加上首皇子之母是藤原宮子,藤原氏以外戚而興隆的兆頭已經初露端倪。縣犬養連三千代將親生女兒嫁入東宮之意萌芽于此時。藤原氏、橘氏兩家族在奈良朝掌握實權的時間大體與遷都同時。藤原氏之所以在朝廷上根基深、枝葉繁茂,與其說是中臣鐮足的功勞,不如說是縣犬養連三千代出了大力氣。

六、藤原氏的文化功勛

藤原不比等的顯貴在于他位居大臣的第二位。與上年紀的其他官員相比,藤原不比等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看一下藤原不比等的履歷就可以發現,在偃武之初,藤原不比等憑借家學從法官開始走上仕途。藤原不比等以文化功勛成為當時的名卿未必僅僅依靠父親中臣鐮足的蔭護。藤原不比等的兒子藤原武智麻呂、藤原房前也年已漸長。藤原武智麻呂也在學問上有功勞,在大寶元年被選為良家子,成為內舍人,大寶二年升遷判事,和銅四年任大學助。在天武天皇駕崩后,國家事務繁多,百姓勞役很多。遷都藤原時,學校還不完善。藤原武智麻呂認為贊揚圣道歌頌王化是不可取的,于是和長官良處王一起陳情。朝廷聘請飽學之士講解經史,學者云集。在慶云二年敘位時,藤原武智麻呂和弟弟藤原房前都是從五位下。慶云三年,藤原武智麻呂升任大學頭。藤原房前沒有人物傳。藤原武智麻呂自幼多病,嗜好養生。藤原房前與藤原武智麻呂相反,體格健壯,好文學。藤原房前的詩文、和歌等見諸《懷風藻》《萬葉集》。藤原房前的人格優于兄長藤原武智麻呂。在文武天皇下葬時,藤原房前任造山陵使,履歷也不劣于兄長藤原武智麻呂。和銅元年,在父親藤原不比等晉升大臣時,藤原武智麻呂成為圖書頭兼侍從。和銅二年,藤原房前升任東海東山巡察使。

七、新京的工程

和銅二年秋,在平城京的建設開工后,元明天皇車駕又來,慰問新京百姓。回京后,元明天皇下詔造平城宮司:“挖到墳墟后立即埋殮,不得露棄,厚加祭祀以慰藉靈魂。”這個工程涉及范圍很大,動靜肯定也很大。因此,元明天皇又下詔:“遷都改邑會擾百姓,盡管加以安撫,百姓尚不能安定。每念及此,朕不勝憐憫,全免當年調租。”和銅二年十二月,元明天皇又行幸平城。和銅三年三月,元明天皇才遷都平城。元明天皇任命右大臣石上麻呂作留守,將自己的御轎停在長屋原,回望故京,作和歌道:“飛鳥明日香,自此遙相望。君宅看不見,滿懷留惆悵。”這是因為新的皇宮已經落成。此時,整個平城京的工程熱火朝天。

就從百濟大寺遷來的飛鳥大宮、大寺而言,在大寶元年,朝廷設立造塔、造丈六佛的兩個官職,建九重塔,在金堂上安置丈六佛像。然而,這些建起來還不到十年,就要遷至新京。之后,朝廷將這座寺改稱大安寺。現在的大安寺村就是大安寺的遺址。右大臣藤原不比等的興福寺也建造于同時。慶云二年,藤原不比等請來僧人智鳳,在自己家中舉辦了早已絕跡的維摩會。過了年,藤原不比等又將維摩會移到廄坂寺。后來,藤原不比等在春日建起興福寺,在金堂安置了父親中臣鐮足造的丈六釋迦像,不久將維摩會移至這里。以此二例大致可以推理其他寺院的情況。王公貴族競相在九坊九條建宅邸。斬木琢石之聲充斥山野。王公貴族修路架橋。工人們從四方云集。田畝山林頃刻化成華麗樓閣。由此足以想象和銅年間新京建設工程的忙碌景象,但從中也可以看出從這個時期起奈良朝由盛轉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杂多县| 松江区| 华安县| 客服| 新化县| 房产| 清丰县| 乌苏市| 泽普县| 喀什市| 牡丹江市| 济源市| 郓城县| 沂源县| 绍兴县| 恭城| 临夏县| 韶关市| 庆云县| 新建县| 澄城县| 衡山县| 安阳市| 太保市| 保靖县| 扶余县| 都兰县| 寿宁县| 弥勒县| 宜丰县| 泽州县| 河南省| 佛山市| 民勤县| 金乡县| 丽江市| 海门市| 灵宝市| 徐闻县| 高青县| 佛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