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高士林
- 本宮只想做寵后
- 鐵腕
- 3015字
- 2020-07-20 19:40:42
此時的高父,一直閑居在家,安享晚年。高容容的弟弟高士林,此時已經是一名二十四五的英俊青年,成家立業后,一直任內殿崇班殿直的職位,這個職位,可是低了點,相當于咱們現在的故宮保衛處處長吧!想高士林也是堂堂的國舅爺,當今皇上的親舅舅,就做著這個芝麻綠豆大的官兒,人家高士林心中能沒有想法嗎?但實際上,高士林還真的是一點想法也沒有。
想當年,英宗趙宗實在世時,見了還是十幾歲的高士林,便親自書寫了“謹守法律”四字賜與士林,高士林見了,心中還極為高興。他在高容容的注視下,對英宗說道:“我一定會謹記皇上姐夫的教誨!”英宗見了,也說道:“嗯,士林,你是個溫良之人,如你的父親一樣!你以后啊,若是能做到這四個字,便就能成為一個好官了!”這之后,趙宗實是多次想提拔年紀輕輕的高士林,委以重任。他將這個意思曾透露給了高容容。
可高容容卻是皺眉說道:“不可!自古的皇親國戚,聲譽壞的可是一向多過聲譽好的!我不想你就此寵壞了他!他年紀輕,一定經不得這些糖衣炮彈!”趙宗實聽了,不由奇道:“容容,糖衣炮彈,那是什么?”高容容聽了,便笑道:“那自是誘惑人的玩意!我想,士林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一定經不得這些誘惑!莫如還是安安靜靜地讓他做一份差事好了!實實在在做事的人,總是不會樹大招風的!”可是趙宗實還是堅持己見,說起那些前朝舊事!高容容便婉言謝絕道:“宗實,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過分的恩典了,怎么好援照前代推恩后族的慣例?你一向自詡是明君,怎么這個偏忘了不成?”
此事之后,趙宗實對高容容,是更加敬重。是以本來極其受人注目的國舅爺高士林,只是在皇宮中做一個看門的首領,這說來,怎么都覺得不合時宜,有些鉆空子動心思的人,便想拍起高士林的馬屁來。這一日,神宗趙頊退了朝,直接就去了高容容的玉清宮。高容容見這個時候,趙頊是要去御花園后頭射箭的,心中不免疑惑。是以高容容便問道:“仲針,難道今日就不去演習射箭了么?不過你來看母后,母后心中自是高興!”
其實趙頊的心中有些愧疚。只因那日黃庭堅去世之后,朝中的那些守舊官員,見此景,不由寒了心,想著還是不要惹怒了年輕氣盛的皇帝為好,還是走為上策罷!是以倒是不要神宗費心思了,這些在他看來迂腐的大臣們,是魚貫而入,請求皇上將他們外放!趙頊在納悶治之余,倒是樂得大筆一揮,將他們的訴求是一一準了。這些大臣們在出了皇宮的時候,心情是既沉重又哀傷。蘇軾見了,勸阻無用,心中更加凄惶,也只得一一與之惜別。
說來奇怪,趙頊見母后當初保下的守舊黨人,如今紛紛又一窩蜂地出了汴京去,心中覺得頗對不住母后,只想著用什么法兒使母后高興。因此他對高容容道:“母后,過幾日便是您的生辰了!莫如,兒子替你隆重操辦一場如何?”高容容現在已經明白了神宗趙頊的用意,她笑著搖頭說道:“仲針,如今國家的錢糧這么緊張,你又何苦來著?況且,這也不是什么大的生日!哪里就值得如此!”說著,硬是阻止了趙頊。
趙頊無奈,只得又說道:“哦?這么是兒子不對了。對了,母后,我見御花園中又運來好些南方的太湖石,母后不如去瞧瞧!”高容容便嘆息了一聲,說道:“哎……仲針,你是皇上!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是在母后看來,這些能使人亂了心志的東西,你還是少接觸為好!若是在宮里閑來無事,可以讀書寫字啊!”趙頊聽了,臉上不由更是慚愧。高容容對了他,是半天沒有提及那些被迫離開汴京城中的守舊大臣。這更讓趙頊心中不安了。在悻悻地離開了玉清宮后,小神宗倒是怏怏不樂起來。這一切,都被上朝時,善于察言觀色的呂惠卿看在眼里。
某一日趙頊下了朝,呂惠卿便煩請太監通報,他要單獨見皇上。趙頊正是煩悶之時,聽了太監說是呂惠卿的名字,本想不見,不過又想想,這呂惠卿可是有些小點子的大臣,興許他能想出方法,讓太后高興高興也未可知,因此還是命太監將他傳了進來。呂惠卿進了殿,對了趙頊行了禮之后,便開門見山地說道:“皇上心中是有煩心事?”趙頊聽了,便憂愁說道:“奇了?你是怎么瞧出朕有煩心事,不妨說來聽聽,若是猜準了,就賞賜你一件寶貝!”呂惠卿聽了,便上前低低將趙頊心中的煩心事,四兩撥千斤地說了出來,趙頊心中可是吃驚不小,他道:“還真被愛卿猜中了!是啊,朕現在只想搏太后一笑!”呂惠卿聽了,便又進一步說道:“皇上,太后心中掛念之人是誰?”趙頊聽了,心中一愣,便道:“太后住在宮里多年,依朕看,左不過是朕的外公罷!”呂惠卿聽了,連連搖頭說道:“皇上,非也!老國丈早就退居多年,此刻正在安享晚年!太后的心中并不擔心他!”
趙頊見了,不由說道:“莫非是朕的舅舅?”呂惠卿聽了,又連連點頭說道:“皇上猜的極是啊!如今國舅爺正是個英姿勃發的年紀,可還在宮里頭坐著六品的小官!太后嘴上不說,可是心中想起來,總是不悅的!皇上莫不如……”趙頊聽了,點頭贊道:“好主意!是朕忽略了!若是將朕的舅舅連升三級,朕想,太后的心中一定很高興!”呂惠卿便俯首說道:“皇上圣明!”
是以高士林苦著臉兒將自己的官兒,給趙頊連升三級的事兒,告訴了高容容后,高容容是勃然大怒。她深深知道,趙頊此舉是將年輕的高士林推上了一個風口浪尖上!她作為他的姐姐,只愿意他這一生平安順利,妻賢子孝,如此足矣!那些所謂的權力欲望,她都不想讓高士林去冒險攀登!令她感到欣慰的是,高士林平時喜歡儒學,喜歡四書五經,歷代史籍,淡泊名利,對權力是一點兒也沒有欲望。因此當趙頊給他連升三級時,他的心中更多的是緊張和不安!據史料記載,高士林深明大義,可又心靈手巧。他在揚州監督稅收時,曾改良火印技術,使其更簡便實用,為其他州郡廣泛采用。高士林去世后,追贈德州刺史。神宗時又加封昭德軍節度使。高宗紹興初年追封晉安郡王。高士林生二子公繪、公紀。高公紀歷任寧州刺史,永州防刺史,集慶留后,樞密副使等職,生活儉仆,常用自己的收入接濟家族中貧窮困苦的人和孤兒寡母。高公紀死后,紹興年初追贈新興郡王。
高容容讓高士林先回去,她在暗中調查,究竟是何人攛掇皇上所為。雖然最后查到了呂惠卿,可是高容容寧愿順藤摸瓜,繼續查下去,這一查非同小可,有人高發呂惠卿自在王安石手下推行變法以來,一改以往清貧的生活,連著在汴京城中買了幾座豪宅!家中的仆傭也是增加了數倍!高容容聽來不動聲色,直直在往下查,究竟這呂惠卿的錢是從哪兒來了?這樣一來,牽扯的面兒可就大了。
王安石推行辦法后,青苗法的實施,使得中下層農民需要向地方當局借銀子墊支,可是歸還時,卻要返還春秋兩稅分期利息的實際重量的3/4。很多百姓是不堪重負。不可否認,王安石的初衷是非常好的。當時在那個局勢下,反對變法的多,因此王安石選擇任用的變法官吏,品行都是不怎樣,王安石在汴京遙控指揮時,他們在地方卻是胡來!這些地方官員強行提高貸款利息,是以本來為百姓所辦的福祉,卻又漸漸成了一場盤剝農民的豪華盛宴!是以在神宗支持下,王安石推行的變法,到了后來,卻是演變成窮人更窮,富人更富的局面!
這絕不是王安石所希望看到的!不過,究起來,他當然是有責任的!而且要負主要責任!高容容作為一個現代人,可是通過調查,得知了這樣一個局面,心中不禁也打起了退堂鼓,難道曹后的那些預見,真是的對的?變法是行不通的?她的腦子里,不由又想起了司馬光的肺腑之言,大意也是說,變法之舉,行不通啊行不通!高容容在沉吟之余,便命人先將呂惠卿貫入監獄,命御史臺好生審問,他的那些俸祿之外的錢財,究竟是從哪兒來的!不過到了現在,對于變法之事,高容容已是覺出另一番乾坤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