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下關之戰

楊容領著車馬,緩緩向西而行,自已知押運這批黃金使命重要,已和眾士卒報必死之心,然而此去前路迷茫,數十萬兩黃金目標極大,不敢走官道,只能盡走深山小路,每日行得不多,十余日才進入大理境內,到處人心惶惶,竟連晉王李定國不也知押運隊伍去了那兒。

永歷十三年正月,李定國也領兵到達永昌,留白文選部殿后,此時白文選部尚有兩萬余人。留守王龍關,部將皆多為善戰之人,總兵吳三貴勇猛過人,極具膽識。張國勝,趙德用,馮國楨等人俱是征戰多年之人,閏正月,白文選率部到達大理城外下關城,李定國知白文選領兵到達下關,星夜從永昌趕到下關見白文選。

白文選見李定國領百余人到達。便-邊流淚-邊責罵李定國;“皇上以全國全師恢復宗室江山,大任托付給晉王殿下,今天慘到這樣局面該是誰得責任?在羅炎河先走不見,上萬難民百姓遭大難於心何忍?”李定國也大哭回;“今事已至此再說也沒用了,本來都是孤忠盡責,死不足惜拼,死以報效朝廷和皇上,只有以死相報來收拾此殘局!”白文選見勢危,責之并無益,況晉王如此,也不意思再責怪,遂決意留下來阻擊清軍,以讓李定國護永歷等先于滇西備戰。

便對晉王說;“既勢如此危,晉殿下先走吧,好好保護圣駕,白某在下關阻擊吳三桂,望好好想個萬全之策,以挽回敗局。”于是晉王與白文選揮淚而別回永昌,白文選在下關設陣以待清軍,好讓李定國能有時間準備。

下關離大理城32里,是大理城城關屏障,風沙極大,大理多茶花,尤以上關為盛,城中有湖,當地人稱湖為海即“洱海,”海中有蒼山,山上有雪。有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來稱大理也就是“風花雪月”極具詩情畫意,可見大理之美。

吳三桂和卓布泰,占領昆明后盡搶南明所留屯糧,幾十萬大軍不必為糧草而焦急,反而殘酷屠殺南明軍民。天下興亡,改朝換代,遭殃都是平民百姓,昆明古城-片死寂,梢有不從,皆為清軍所殺,吳三桂卓布泰不戰而得昆明,士氣大振二部合兵又乘勝西進猛追明軍各部,同時也命各路清軍進攻四川明軍各部。

二月吳三桂部占領楚雄,接著向大理逼近。二月十七日,吳三桂部將王輔臣部已到達大理,白文選部先接戰,小敗后退,王輔臣命大軍壓上,白文選部又回師死戰,兩軍混戰,而此時吳三桂引大軍到,用新式火炮猛攻白文選部,白文選部本就兵少,漸漸不敵,白文選大帳已為清軍所圍,危在旦夕。王鋪臣本是吳三桂部得力猛將,加之清軍不戰而奪昆明,氣勢如虹。

王輔臣本不姓王,而是姓李,祖籍河南。長面黃須,體格健壯,很早追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只是其人擅長賭博,一擲千金。一次輸了五百兩銀子,氣得姐夫要殺他,不料反而被他所殺。王輔臣后投于王姓將領門下做了干兒子,這才改姓王,因為他武藝超群,很讓他敵人頭痛,他跟隨明末山西大同守將姜瓖造反,往來百萬軍前,行動自如縱橫馳騁、弓強馬健的清軍一見他都驚呼:“馬鷂子至矣”因為山西大同這次所謂叛亂,是讓清朝最為頭痛事情,最高統治者攝政王多爾袞兩次親征,都未能奏效,區區幾個小城,集結了清軍多位著名領軍王爺,包括英王阿濟格、敬謹王尼堪、謙郡王瓦克達、端重王博洛等人,王輔臣于這次戰爭中一戰成名,連身在宮闈之中清世祖順治,都知了馬鷂子名字。不過王輔臣覺醒也早,不久投降于阿濟格免于被誅,大同攻下之后多爾袞恨極,命令把大同城墻削去幾尺,除楊振威部屬六百人外其他不論男女官民,一律屠殺殆盡。王輔臣雖然投降很早,(不是在大同投降)可也沒有避免被管制懲罰,沒入辛者庫為奴。

吳三桂看重王輔臣武藝,招為部將親信,此人生殘暴,作戰勇猛。吳三桂在關內之戰,打下明朝六十余城,而獨王輔臣部就攻下了三十八城,與吳應期,胡國柱,南明降將馬寶,王屏藩,吳國應被稱為吳三桂親信,吳三桂待他如父子,后來因為王輔臣和吳應期開玩笑酒后誤傳,而怕得罪吳三桂,便買通朝中大臣被封為陜甘總督。離開吳三桂。

后吳三桂起兵造反,王輔臣也響應,堅守平涼達八月之久,圖海領清軍攻不下。部將周培公[周昌]逼降王輔臣,王輔臣知不為朝廷所容,散盡家產。命左右以紙噴酒覆面而死,致乾隆帝時終被定為逆臣。王輔臣此人一生反覆,競落得如此下場,其子王吉貞,原為朝廷扣押為人質,待三藩平定其子也定罪,爵位未得襲承。

白文選大帳被圍,王輔臣一馬擋先,吳三桂部將胡國柱,吳國應等人也想來捉白文選,其部下總兵吳三桂及親隨數十人拼死抵住,吳三貴大呼;“鞏殿下速走!”遂率眾人拼死護住,白文選此也是極勇猛,挽弓在手,馬上射殺追兵十余人方得走脫,而吳三貴被王輔臣纏住退已不得,再大呼;“請鞏殿下速去!吳某當此赴國難!”白文選收撫殘部退往永平縣,清軍隨后追殺不止。

王輔臣和吳三貴皆是當時曉將,走馬般在馬上廝殺,死命想置對方死地,吳三貴左右皆剩數騎,清軍已圍住不得脫,未幾騎從皆戰死無-人降,吳三貴已為王輔臣傷,王輔臣肋骨也被吳三貴打折三根,疲力盡的吳三貴為清軍俘,拒不降吳三桂命人殺之,南明又折一戰將。

白文選領敗兵撤向瀾滄江,吳三桂大軍隨后追殺,至永平縣清軍屠城放火燒之,白文選既敗。命人速報晉王,而白文選燒毀瀾滄江橋,引兵向中緬邊境木邦土司控制地區撤去,[下關之戰史載不詳]大多史載僅曰;“鞏昌郡王白文選大敗,印信盡失為清軍所得,白文選兵敗燒毀橋引部投木邦而去,部將吳三貴被俘,不降而死。”

楊容引部押送黃金,此時正在大理府山中,聞當地鄉人言,白文選兵敗。遂不敢向蘭津渡,進永昌。轉而帶隊向蘭坪靠近,以尋過瀾滄江順江而下,進入永昌。因多走山野小道,山高林密處。時滇西南瘴氣極重,部卒多病,不少兵卒因此而死于病。

此時在永昌永歷帝及晉王,聞下關失守。白文選退向木邦,吳三桂大軍開始進攻永昌,只得退往騰越邊境,永昌距大理五百佘里,瀾滄江沒有任何布防清軍極易進入永昌。

永昌府地處極邊,漢武帝時歸附中國,是古南方絲綢之路出國前最后一站,由永昌到昆明,通夜朗[畢節]進四川,永昌也稱為滇西南第-大都會,為怒江,瀾滄江夾在中間。閏二月末吳三桂等占領永昌。

李定國兵馬也只剩數萬人,永歷朝整個朝廷也只有三百來官員,便在向入騰沖路上與黔國公,中軍護衛靳統武議;“此見永昌境內高黎貢山,山高林密地勢險要,某準備集中兵力埋伏在此,將吳三桂部全部消滅,使朝廷有個安身之地,進騰越方向千萬不能入緬,且先去找鞏昌王白文選,待安定后再來接圣上,以徐圖大業。此前一糸列失策已使國家如此,悔不聽蜀王劉文秀之言,致有此敗!其罪在功啊!”三人皆垂淚而泣沐天波;“世受國恩今國破家亡,只有身死以報朝廷!”晉王又命靳統武將永歷帝護送到騰越,后速回貢山布防,招高文貴.竇名望,任國璽,楊祥等各部集結抽調銳明軍六千,準備給吳三桂部清軍致命-擊,又命人速往木邦聯絡白文選。

不料,此計刬為大理卿盧桂生知曉,此人早有降清之意,苦于無機會怕沒有功勞,投降清軍難保家小和性命,這次若將晉王此計刬告訴吳三桂,不但可保命,且可以飛黃滕達。故而領家小和部從數十人,悄然不前藏在怒江邊,等吳三桂大軍到來伺機投降。

二月初楊容部押運黃金,已秘密渡過瀾滄江,順江而下然而此時永昌府已為清軍所占,所帶部卒已亡百余人,而且許多人染病。楊容叫苦連天,左右無計,連續在原始森林中轉二十多天,仍未能想出辦法,無奈只得引部向高山之上去,在距永昌府百余里一座雪山上扎了下來,一問才知這是永昌境內的道人山。因此山較高,又在無數原始密林中人跡穻見,山中又多產草藥可治士卒疾,楊容命數人潛入永昌,打探消息,知永歷帝已達騰越,吳三桂正四處搜捕明朝官員,于是偷偷選五十名最信得過親信,將十多萬兩黃金全部藏在道人山上,留下-萬兩命人到五十里外小集供作食糧等物品之用。

時滇西南山高林密,為荒蠻瘴氣之地。只因官道為馬幫運茶.鹽等物資通商,所以楊容數十人下山采購也無人懷疑,加之從永昌大理各處逃難人也多進山躲避,進出山都不也不是奇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盘水市| 景德镇市| 西藏| 东安县| 平乡县| 集贤县| 池州市| 庆安县| 万年县| 四子王旗| 肃宁县| 花莲县| 海晏县| 隆林| 靖西县| 东源县| 宣恩县| 上栗县| 松原市| 桐庐县| 赣州市| 博白县| 麻江县| 商都县| 通渭县| 晋州市| 龙里县| 甘南县| 鄂托克前旗| 阳西县| 通化县| 贵港市| 衡水市| 长宁区| 修文县| 微山县| 湖口县| 双桥区| 巩留县| 兴文县| 罗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