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三思三定:掌握即興表達的定海神針
《論語·公冶長》有言:“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季文子對每件事進行多次思考才行動,孔子聽說這件事后,說:“兩次就可以了。”另有“三思而后言”,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即要適當地思考后再行動。
在即興表達中,“三思”非常重要。即興表達并不意味著漫無目的地呈現你的觀點,想要成就一次成功的即興表達,勢必先思考清楚即興表達的目的、內容及如何組織內容,即從三個角度來確定你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個過程我們將其簡稱為“三思三定”,它可謂是即興表達的定海神針。
一 “思”:即興表達的目的是什么?
相信許多人在即興講話之前,都會擔心自己講不好,所以就會一直思考:“我要講什么內容呢?又要如何組織這些內容呢?”這是大家都很難克服的“慣性思維”。
但實際上,表達的目的永遠都要比內容更為重要。沒有目的的表達,就如同沒有帆的船,很難將內容送抵接收者的耳畔。況且每次即興演講至多三五分鐘,對方在短時間內很難對我們所表達的內容產生興趣,更不要說理解和接受了。
因此,每次即興表達前,你都應該想清楚即興表達的目的,圍繞這一目的,確定表達的內容自然也會水到渠成。
借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中的第二個習慣“以終為始”,每一次即興表達,也要以終為始。
但需要注意一個關鍵點,這個目的一定要是基于對方的。
許多人在即興表達前,都會將目標定為如下幾種:
1.想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2.想讓對方認同、理解、支持自己的觀點;
3.想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獨特見解,讓對方刮目相看;
4.因為自己準備了很多,所以必須要把這些說完;
5.第一次見面,我得讓對方對我有深刻的印象;
……
這些大家看上去司空見慣的目的,其實都是表達的“思維陷阱”,因為這些目的都不是基于對方的,而是基于自己的。這樣會導致你在表達前期的起點就已經偏離了正確的航線,甚至讓即興表達變成一件“吃力卻不討好”的事情。
為了幫助大家形象地感知基于對方的目的,這里列舉幾個例子:
1.我想讓大家可以從這件事情中看到信心;
2.我想讓上司批準這個項目的預算,這已經到了項目的關鍵時期;
3.我想讓大家認識到,接下來這兩個月,是攻堅最為關鍵的時刻;
……
以上目的更為具體,并且都是基于對方的。
因此,即興表達的第一步,就是要想清楚,你所要實現的目的是什么,并且這一目的一定得是基于對方的,這樣才會對表達產生積極正面的效果。
二 “思”:基于確定的目的,對方需要知道哪些內容?
具體而言,即思考我需要讓對方知道哪些內容,才更容易實現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你想讓對方知道的事情有多少件,務必將之概括成三件事情。超過三件事情,對方就很難記憶、理解和認同了。
假設你的目的是“讓上司批準這個項目的預算”。基于這個目的,就需要找到領導所關注的點。需要讓上司知道的內容有三點:
1.這個項目能給公司帶來哪些好處?
2.與同行的其他公司相比,我們公司做這個項目有多緊迫?
3.如果拿到預算,你會如何花這些錢、如何監控財務?
表達清楚上述三件事情,就可以讓上司更容易批準這一項目的預算。
可見,一旦即興表達的目的明確,你所需要講的內容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了。
再如,某次你的即興表達的目的是“給對方留下一個積極樂觀的印象”。基于這一目的,你需要讓對方知道哪些內容呢?
1.講述遇到的困境及自己的處理方法;
2.在這一處理過程中自己發揮了哪些關鍵的作用;
3.事情過后自己的反思與總結。
表達上述三項內容,就可以給對方留下一個積極樂觀的印象。
你看,目的和內容是完全貫穿在一起的。無論你遇到的即興表達有無明確的主題,在任何一次即興演講之前,一定要先基于對方的角度,思考你要實現的目的。目的明確后,內容往往也會魚貫而出,與目的珠聯璧合了。
三 “思”:在這次即興表達中,你想傳達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比如,你想表達出一種急迫、氣憤、惋惜、激動或是真誠的感覺……
相較于主題演講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會有各種情感的起伏變化,在三五分鐘的即興演講中,你的感覺以及情感根本沒有時間去起伏變化。因此,在即興表達之前,你務必要考慮清楚:在這次即興表達中,你想傳遞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繼續以上文“想讓上司批準項目的預算”為例,在上司面前表達時,你就要傳遞出一種急迫的感覺。接下來,在整個表達過程中,當你把這個感覺事先想明白了,那么你表達的語氣、神情、狀態都要為這一“急迫”的感覺服務。
在即興表達中,思考好基于對方的目的、對方想知道的內容以及想要傳遞出的感覺之后,也就完成了“三思”的步驟。緊接著,就要去實現“三定”。
所謂“三定”,即定話題、定觀點、定框架。
定話題,即對應“三思”中的目的,基于目的,就確定了即興表達的話題。
定觀點,即對應“三思”中的內容,將對方需要了解的內容概括成觀點。
定框架,即確定觀點的排列順序,即使內容是一樣的,排列順序不同,表達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可以說,“三思三定”是貫穿即興表達始終的。在本書的內容中,強調目的先行,即定話題;講述即興表達思維,即定觀點;講述即興表達結構,即定框架。
掌握“三思三定”的關鍵在于,要時刻牢記:“沒有目的就不要去探討內容,目的比內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