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隱私保護技術與治理機制研究
- 毛典輝
- 1389字
- 2020-06-10 12:50:44
1.1 大數據與隱私的關系
大數據與隱私的關系,實質上就是體現了大數據與人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大數據構建了一個新的生存環境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們生活方式的數據化導致了隱私也呈現出了數據化的趨勢。本節將具體分析這兩方面的內容。
1.大數據構建了新的生存環境
麥克盧漢(McLuhan)曾經說過“任何技術都傾向于創造一個新的人類環境”。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成為了事物的表征,不僅是現實中存在的物質,甚至是人們的意識都可以最終表述為數據,大數據已內化為人們生成信息的功能,數據成為了人們新的存在方式。所謂數據化就是將復雜多變、形式不一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據,再以這些數據建立起數據化模型,傳輸到數據庫中進行統一處理,這就是數據化的基本過程?,F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人類的生產活動開辟出了新的空間,賦予了生產力以新的動力。在數據化環境下,生產力要素的數據化滲透、生產關系的數據化重構、經濟活動走向全面的數據化,使得社會的物質生產方式被打上了濃重的數據化烙印。同時生產力的發展也推動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人們的現實生活通過數據化處理,延伸到了數據空間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呈現出了數據化的面貌,如人們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社交、游戲、購物、學習等刻畫出了數據化的生活方式。生活的數據化促進了人們的自由發展和自由交往,大數據構成了當前的實踐方式與生存方式,逐漸成為每一個人參與現實、展現自我的一種新的工具。大數據技術對人們生存環境的嵌入,給人們帶來了數據化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人們的隱私呈現出了數據化的趨勢。
2.生活環境的數據化導致隱私的數據化
在大數據構建的數據化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表現出了數據化的形式,使得隱私也從現實空間延伸到了數據空間,導致了隱私的數據化,隱私的數據化主要體現為隱私主體與客體的數據化。
隱私的主體是指自然人,大數據構建的數據化環境下,人們的身份、形象甚至是個性都被數據化了。“大數據技術加速了人的主體身份的被數據化,人成為數據的表征,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數據的形式被記憶?!碑斚聼o處不在的監視鏡頭以及遍布生活每個角落的智能互聯網設備將每一個現實存在的人都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在數據空間中。數據成為人們現實身份在數據空間的延伸,數據成為辨別一個人的符號標志,每一個人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數據身份。這樣的數據身份可以由現實中的真實信息構成,也可由人自己虛構的信息組成,是現實中存在的人在數據空間中的一種表現形式,隱私主體的實質仍然是現實中的人。
傳統隱私的客體包含了私人的信息、私人事物以及私人領域。在數據化環境下,大數據體現出的是現實中人們一切資料、事物及領域的數據化趨勢,人們生活中所產生的個人數據成為大數據時代下隱私的載體。大數據可以通過移動設備、攝像頭、導航儀、各類傳感器等設備全面感知現實環境,可以全面而精準地獲取個人生活的環境、行為狀態、生理狀態等。這意味著現實空間的隱私客體不再僅僅是擴展到數據空間中,而且是以數據化的方式全面延伸到了數據空間中。數據空間可以理解為是現實空間的鏡子,現實空間所包含的個人信息、事務及領域都能在數據空間中以數據的形式得到鏡像化的表達。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在數據化環境中,隱私的存在空間從現實空間延伸到了數據空間,隱私的存在方式也體現出了數據化的形式??傊?,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隱私又有了新的發展,具有了新的內容與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