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至少可以認為你不夠善意
- 營商環境微視角:商事登記首代談
- 周文麗
- 1556字
- 2020-05-27 11:40:13
一位來窗口變更法定代表人的經辦人,她一開始很有怨言,對窗口的受理人員說她辦的業務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見你們的上司。我與她溝通了一下,翻看了她提交的材料。受理人員悄悄地提醒我說,這個公司擬變更的法定代表人是一個90歲的老人,年事已高,身份證原件在經辦人手上。此時我也注意到了,這個公司的營業范圍是含有類金融經營范圍表述的企業。
說起類金融企業,不得不多說兩句。在深圳,這類企業的注冊按照國家的規定,于2016年6月份開始實施了嚴格的政策,從那以后,這類企業的注冊數量大幅減少了。但在此之前,已經注冊的類金融企業,是否需要清理,怎樣清理,誰來清理,其實是沒有完全規范的。由于這種類金融企業很多,清理規則沒有具體化,誰清理更合適,需要厘清職能邊界,出臺相應的制度。
90歲的老人擔任類金融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總覺得還是不對勁的。我讓經辦人稍事休息一下之后,在后臺核查了這個公司。經過穿透性核查,該公司投資了8個企業,而這8個企業之中,有兩個已經在中基協備案了基金產品,獲得了中基協備案通知書。但是我又注意到,這8個企業都存在著股權司法凍結情況。沒有訴訟糾紛就不需要司法凍結,這個類金融企業肯定存在著大量的法律糾紛。從這個公司投資的8個企業看來,這個公司應該是做資管平臺的,但是讓年齡高達90歲的老人來做這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顯然不太合適,有逃避法律責任的嫌疑。但法律在這方面又沒有明確的規定,怎么辦呢?
如果以必須啟動實質性審核為由,一定要見這位90歲的老人,萬一讓他們抓住把柄,惡意炒成新聞事件說登記機關不近人情又會陷入被動。設想一下,某個自媒體的大標題“深圳注冊登記窗口,一定要一位90歲老人前來親自辦理”,這將會成為標題黨們一個炒作的噱頭。
實際上,法定代表人任職的最高年齡沒有相應的規定。在現代社會,人的衰退年齡延緩,也不能說90歲的人就沒有民事行為能力。但不管怎樣,職業的直覺告訴我,這個問題必有隱情,一定要想辦法問清楚原因。帶著這樣的疑問,我跟經辦人耐心地談。我說,90歲的老人掌管著這樣一個龐大公司,是不是過于辛苦,你們忍心給他帶來這么大的工作量嗎?就是沖著他德高望重,實力雄厚,也更應該愛護啊。
經辦人遲遲沒有吭聲,也沒有說出一個所以然。就是不停地說:“他們讓我來辦的,他們讓我來辦的。”也許她是個中介,也許她是公司的員工,這倒不是我們一定要追問的,因為她有合法的授權。
見此情況,我更加懷疑,態度就強硬起來。和經辦人嚴厲地說:“如果您一定要這樣,那您就先預約辦理的時間,我要利用這段時間核查一下這個公司的相關情況,再給您一個答復。如果是駁回,您可以就駁回異議提起復議或訴訟。”此時,她想了想說:“嗯,材料我還是帶回去跟公司的人商量商量。”看她略顯慌張和遲疑的樣子,我只是淡定地看著她,問她是否需要駁回通知書。結果她說了一句讓我很吃驚的話:“我怕他們接下來還是要換個年紀很大的人。”我心里想:雖然我不能確認你有啥問題,也許我也拿不出目前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設置的前置審批目錄來駁回你,但我至少可以認定你有不夠善意的商業目的。
我個人覺得,把控金融風險除了守土有責之外,相關部門也應該有“社會共治”意識。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是我分內的事情。當然做好服務,不讓經辦人在服務態度上找茬和辦事程序上找茬也是我們應該謹慎小心的(窗口人員壓力當然大,有了投訴澄清起來特別麻煩,這也是體制內呼吁對敢于擔當的干部不要打壓的原因所在)。凡事都應有依據和標準,我也觀察過暴雷的P2P企業,有些企業最大的特點是頻繁地變更股東和法定代表人以及高管成員,有的一年變了24次。其實,通過數據的分析,我能看出這些企業的不安全性和不安全的傾向。
敬告朋友們,如果你在商海交易,或者購買基金產品的時候,如果你能充分檢索該公司的注冊信息并認真分析,其實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