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國的終結
- (法)帕特里斯·格尼費 蒂埃里·倫茨
- 2322字
- 2020-06-12 15:24:53
不穩定的繼任
馬其頓帝國也不是統一體,亞歷山大在這個帝國里的權力也很復雜。雖然這個國家已經交給腓力二世的老戰友安提帕特管理,雖然這個國家離亞歷山大很遠,但他仍然是馬其頓人的國王。帝國的象征是軍隊,主要是騎兵和步兵。此外,亞歷山大還是大流士的繼任者,負責管理還在伊朗人手上的一些省份以及加入王家軍隊的成員,是公元前324年奧運會上所公認的萬能之神。不難想象,為這樣的人物挑選繼任者一定會出現各種問題。然而,無論多么令人驚訝,考慮到繼任是在巴比倫進行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繼任人選問題很快就在他的戰友同伴之間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33歲離世的亞歷山大并沒有合法的繼承人,其妻羅克珊娜肚中的孩子尚未出生,家族中唯一可以繼任的是他的同父異母兄弟、看起來很軟弱無能的腓力三世阿雷達尤斯。軍隊將領和帝國官員就這兩位可能的繼承人的選擇爭論不休。我們已經看到,亞歷山大生前沒有時間管理帝國,在他死后,為爭奪繼位權,繼業者之間爆發了沖突,每個繼業者都有各自的支持者。這些人中,影響力最大的是佩爾狄卡斯
,他負責管理一部分騎兵。在亞歷山大取得勝利的過程中,騎兵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如果可以相信目前的資料,佩爾狄卡斯支持羅克珊娜肚中的孩子繼承王位。相反,盡管腓力三世阿雷達尤斯身體虛弱,大多數馬其頓人更傾向于支持他,雖然他的身份不具有合法性,但他畢竟是腓力二世的兒子。最后不要忘記一件事,不久前,亞歷山大曾把克拉特魯斯派到馬其頓,并把分散在歐洲的士兵交給他。
這導致了一種妥協:腓力三世阿雷達尤斯和未來的亞歷山大四世共同執政,其他繼業者分割帝國各地的統治權。佩爾狄卡斯作為“千總”(波斯帝國僅次于國王的領導人頭銜),仍擔任亞洲部分的首領,不過,這時出現了臨時的分權:占領了埃及的托勒密成為埃及的首領;色雷斯歸利西馬科斯管轄;大弗里吉亞、呂底亞、潘菲利亞歸一個當時還默默無聞的人掌管,此君后來越來越重要,他就是安提柯一世。最后,如果歐邁尼斯攻下卡帕多細亞,卡帕多細亞就歸他;而馬其頓還在安提帕特手中,他后來成為眾王之首。
但是,這一分配很快就被打破了。顯然,已經在一方土地上稱王的人都渴望在馬其頓掌權,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馬其頓由兩位馬其頓皇室成員共同執政,管理希臘事務。面對這一危險,一些繼業者發起聯盟對抗佩爾狄卡斯。公元前321年,佩爾狄卡斯緊隨克拉特魯斯去世。經歷了一系列混戰,在敘利亞的特里帕拉迪蘇斯召開的會議上,公布了新的協議,明確了安提帕特擔任眾國王管理者與馬其頓首領。但安提帕特于公元前319年去世后,這一新的平衡很快被打破。正當人們期待安提帕特的兒子卡桑德繼位時,卻上來一個次要人物波利伯孔,于是出現了對抗波利伯孔的結盟,其中有卡桑德、利西馬科斯、安提柯,而安提柯希望通過犧牲塞琉古的利益,使自己在亞洲控制的領土越來越廣。這兩起事件再次打亂了協議的簽署。公元前316年,腓力三世阿雷達尤斯被卡桑德謀殺。次年,卡桑德攻占巴比倫及高級行省,并驅逐塞琉古。面對與日俱增的威脅,安提柯的朋友們團結起來,經過多次混戰,最終于公元前311年達成新的和平:托勒密控制埃及,利西馬科斯控制色雷斯,卡桑德成為亞歷山大四世的財政總管,只有塞琉古不在協議之內。有件重要的事情必須注意:公元前311年協議的簽署者保證,尊重希臘城邦的自治和自由。沒多久,公元前310年,亞歷山大四世被謀殺,馬其頓阿吉德王朝
結束了。從此,問題不在于控制帝國的哪片土地,重點是爭奪馬其頓帝國內亞歷山大的繼位權。由此,帝國解體過程中極其復雜的第二階段(前310—前301)開始了。
從公元前310年起,隨著亞歷山大四世去世,馬其頓王朝的問題不復存在。但是,亞歷山大周圍5個人的利益各不相同。一邊是托勒密,他已經是埃及的國王,還找到了亞歷山大的遺骸,這使托勒密的地位更具有合法性,即使他沒有這么要求。利西馬科斯所繼承的波斯省卡帕多細亞無法滿足他的野心;另一邊,塞琉古統治著亞洲的幾個省。和這些人相比,有兩個人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一個是卡桑德,馬其頓的君主,通過在希臘城邦實行寡頭政治制度,成功地平息了分裂希臘的戰亂。公元前317年,他在雅典設立這一制度,由哲學家德米特里·法勒魯姆監管。卡桑德想繼續在馬其頓及愛琴海部分地區稱帝,與此同時,直到亞歷山大去世時都不為人熟知的安提柯,也想通過攻占幾個依附塞琉古的位于亞洲的省來重構帝國。這一切都要仰仗安提柯的兒子德米特里的軍事才能。早在公元前305年羅茲圍攻時,德米特里的能力就有所體現,從此他的名字和“圍城者”的稱號連在了一起。
這些人之間的戰爭不斷,直到公元前301年,隨著安提柯去世才得以結束。但在公元前311年至前301年,發生了一件事,使戰爭具有另一種意義:公元前306年,安提柯和他的兒子德米特里雙雙稱王,其王號與任何一個民族或任何一塊土地都沒有聯系。安提柯成為安提柯王,他的兒子成為德米特里王。如此一來,馬其頓就變成了一個很個人化的國家,就像亞歷山大王國末期一樣。于是,安提柯和德米特里在雅典成為被崇拜的對象。公元前307年,“圍城者”德米特里·波里奧西特將法勒魯姆的德米特里趕出雅典。后者先逃到底比斯,隨后來到靠近托勒密的亞歷山大港
,他說服托勒密建一座博物館和一座圖書館。今天,這兩座建筑都舉世聞名。
其他繼業者對于安提柯和德米特里奪取王號的行為不會坐視不管,他們也分別于公元前306年至前304年稱王。其中,對安提柯威脅最大的是卡桑德,因為他是馬其頓的君主。安提柯通過兒子德米特里集結了希臘人,特別是雅典人來對抗卡桑德。正如我們之前看到的,德米特里·波里奧西特將法勒魯姆的德米特里趕出雅典,重新恢復舊的制度——民主制。他不斷插手希臘特別是雅典的事務,這就是為什么掌握當時大量信息的普魯塔克會在其作品《名人傳》中專門用一章來寫德米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