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1951年的精兵簡政

新中國第一屆中央政府是在華北人民政府基礎上擴充而成,隨著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事業的迅速發展,政務院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調整了部分政務院內設機構。時任政務院總理周恩來指出,人民政府一切工作都在草創中,沒有前例可援。我們根據需要創設的許多機構,并不完備,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做些變更。新政府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完成政府所決定的工作,還要負責改進這個機構。人民政府不僅要求工作人員有積極性,并且要求有創造性。我們不怕人家提意見,而是歡迎提意見。(11)

這一時期增設的部委有,1950年8月批準成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任命李四光為主任委員;同年9月,設立華北事務部,負責聯絡華北五省二市事務;同時在政務院下增設人事部,加強干部管理,辦理干部的審核和提請任命手續。11月,撤銷食品工業部,其職權分別劃歸輕工業部和農業部。1951年11月,將林墾部改名為林業部。同年12月,撤銷華北事務部,改設政務院華北事務委員會。由于任務繁重和經驗缺乏,機構的增設和調整導致中央行政機關出現層次重疊、分工不清、人浮于事的現象,而基層政權卻人手緊缺,導致出現“頭重腳輕”現象。

1951年底,政務院通過《政務院關于調整機構緊縮編制的決定》,周總理指示,緊縮編制、調整機構、減少層次、精簡人員,從而達到提高政府效率和加強國家建設的目的。(12)(1)調整緊縮上層,合理充足下層。中央、大行政區兩級編制員額減少20%~25%,省一級編制員額減少10%~15%,精簡后的編制員額充實到縣、基層和新建單位。(2)精簡機構,調整關系。合并分工不清和性質相近的機構。中央情報總署取消,其工作并入外交部;海關總署劃歸中央貿易部領導;取消新聞總署,其業務分別并入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和中央出版總署。(3)精簡機構,減少層次。中央和大行政區各部的機構,一般只設部、司、科三級;省(市)各廳(局)的機構,一般只設廳(局)、科兩級,省轄市以下,一般只設科不設局。(4)明確規定干部與勤雜人員比例。中央和大行政區為8∶1;省(市)為8∶1到9∶1;地區行署、縣、區公所為9∶1到10∶1。(5)劃分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機關的編制和開支。(6)嚴格編制紀律。(13)

政務院《關于調整機構緊縮編制的決定》頒布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不同程度展開了精兵簡政工作。周恩來強調指出,政府機構總的人數不能超過所規定的編制,“但不是一律機械地減,而是采取合理調整的辦法,該減的減,該加的還要加些”。(14)總的來說,政務院這一階段的機構調整和第一次精兵簡政工作,堅持從政府工作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對中央行政機關的不適宜之處進行局部調整,初步探索機構設置規律,遵循《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依法調整、增減、合并政務院相關機構,使得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編制管理和精兵簡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灵石县| 青浦区| 苍南县| 泽库县| 辉县市| 丹棱县| 若尔盖县| 蓬莱市| 常宁市| 广州市| 新龙县| 类乌齐县| 中超| 苗栗市| 大石桥市| 太湖县| 公安县| 博湖县| 博白县| 若尔盖县| 厦门市| 杭锦旗| 札达县| 镇康县| 普陀区| 庄河市| 筠连县| 安图县| 白山市| 揭阳市| 辽源市| 平原县| 司法| 福海县| 双城市| 永福县| 香河县| 乐昌市| 沙湾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