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商業倫理與中世紀城市

韋伯在分析清教派別時,強調了經由集體控制和嚴格排斥異己所造成的極不尋常的內部凝聚力。用韋伯所喜愛的論證方式說,這種凝聚力的程度之高,往往導致了團體內外的鮮明而永久的分裂。但是,奇怪的是,在新教派別的例子中,卻沒有這種分裂。有些教派不是采取雙重標準,即既要求社團內的友愛又批準對社團外一切對人的剝削和鄙視,而是以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有罪子民”中享有的信譽為榮。韋伯發現,這種單一倫理標準對于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獨特的重要性。雖然他證明這是清教的一種現象,但是他還是追溯了這種現象在歐洲中世紀城市發展中的前身,并最終追溯到基督教的基本原理。【141】

被應用于信徒和非信徒的清教商業倫理,與宗教教義和牧師活動有關。強烈的宗教教育和社會排斥的威脅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和制裁,以此可以解釋信徒在社團內部從事業務往來時彼此的信賴。清教對一切私人聯系的貶斥加強了這些社會控制。當清教牧師要求人們不要因自己對親屬和同伴的溫情而危害自己的“天職”時,便在無意之中造成家庭和鄰里生活深刻的非人格化。這種社團內的情感疏離也縮小了社團成員與“檻外人”之間的社會距離。仇恨同愛戀一樣有害于靈魂,因此,當人們與親屬和同伴的關系變得疏遠時,對陌生人的排斥也不那么絕對了。

這種態度從一開始就有深刻的倫理基礎。它隱含的要求是,人應該以超然的態度來安排自己的一切人際關系,這樣就能專心致力于高于一切塵世牽掛的生活目的。此外,它還要求淡化親屬間的忠誠以及把業務與家庭事務分開,這些實際上是歷史悠久的基督教社會傳統的遺產,這種傳統鼓勵發展基督教社會各個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這個因素在經濟理性主義的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最初,對待追求營利的兩種相反態度是并存的。對內,信守傳統,信守部落、民族和家庭公社的同胞之間的忠孝關系;在由宗教紐帶結合起來的圈子內,不得無限制地追求營利。而對外,則在經濟關系中可以毫無限制地發揮營利精神,每一個圈外人從根本上都是敵人,對于他們是不適用任何倫理限制的。這就是說,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的倫理是截然不同的。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自私的計算漸漸被帶進傳統的兄弟關系之中,從而取代了舊有的宗教關系。賬務關系一旦在家族社會內確立,經濟關系一旦不再具有嚴格的共產主義性質,純樸的虔誠忠孝以及對經濟沖動的壓制便告終結。這方面的發展在西方尤為典型。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原則被應用于內部經濟,無限制的追求營利也逐漸緩和。其結果便是一種有節制的經濟生活,經濟沖動在一定的義務約束下起作用。【142】

因此,這種世界性的歷史轉變并不是清教的產物;相反,清教是較晚的發展結果,它只是強化了長期以來歐洲社會特有的趨勢。【143】

韋伯在對城市制度的一項比較分析中研究了這些趨勢。【144】在世界任何地方,城市都是拓居地,其居民全部或部分地來自他處。因此,城市居民點是我們能夠對外鄉人之間或外鄉人與當地人之間的社會和法律關系進行研究的最古老的場所。【145】用一個極端的例子最能說明這個問題。在古代的中國、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軍事首領經常隨意地建立一個城市,或者從一處遷移到另一處。在這種城市中,既有自愿的居民也有被征募來的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強制移居尤其明顯,因為這些新居民必須開鑿渠道,否則在沙漠中不可能建立城市居民區。在這些城市中,指揮著仆從和官員的軍事和政治首領,始終是絕對的統治者,而居民的公眾組織不是受到禁止便是受到重重限制。城市居民要么始終是內部不通婚的部落成員,要么就保留著其他的本土或親屬聯系。韋伯指出,在古代,這種現象是世界范圍的,無論城市是否是強制移居的結果。在中國,城鎮居民通常被認為從屬于各自的祖居農村村社。在希臘化時代的近東,各階層的居民也處于同樣狀況。誠然,享有權利的城鎮居民常常像獨立的個人一樣行事,如同在希臘的城市中那樣。但是,這種權利從屬于他們在親屬集團中實際的、至少是名義上的成員地位。這種親屬集團則組成了軍事和政治單位。【146】凡是這樣的社團都是有某種宗教崇拜的組織。每個人因血緣聯系及其在某一軍事和政治單位中的成員地位而從屬于這種組織。

城鎮居民構成了各種社團的聯合居住區,各個社團都有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他們不是一個公民集團,即不是一個擁有同樣權利和義務的同一社區的居民。這種有差異的法律身份因親屬集團的崇拜對象不同,及宗教對個人的親屬關系的支持而得到大大的加強。這種親屬關系也是社會身份的一個標記。凡是與顯赫的親屬集團無關的普通人,便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因此,他們只能根據自己在家鄉村社中的普通地位組織起來。另一方面,有充分權利的公民也保留著與其親屬集團、軍事單位和政治組織的傳統關系,因為只有這些關系才能使他參與該社團的祭禮,使他有擔任公職的資格。【147】

在西歐中世紀的城市中,尤其是在北方新建立的社區中,情況則大相徑庭。這些地方的城市自由民是以個人的身份加入公民團體和履行公民宣誓。他作為公民的合法權利的基礎,便是這種在城市當地團體中的個人成員身份,而不是他的親屬身份或部落成員身份。新社區往往包括來自外鄉或來自其他地區和國家的客籍。在老居民區,接納客籍為平等的公民是不太常見的,客籍一般被重新組織成城市社團,置于當地有產階級的領導之下。但是,在原則上并不禁止外籍商人享有公民權。只有猶太人例外,因為他們不能參加圣餐:

因為中世紀的城市和古代城市一樣,是建立在共同的祭禮及其城市教會和保護神之上的聯合體,所有的公民都參加圣餐和共同體的正式教會節慶活動。基督教使親屬集團喪失了所有的宗教禮儀意義。每一個基督教社區從根本上說是一個由單個信徒組成的信仰聯合體(confessional association),而不是由親屬集團組成的禮儀聯合體(ritual association)。【148】

中世紀城市盡管基于這種共同祭禮之上,但仍然是一個世俗建構。雖然成為教會成員是享有完全公民權的前提條件,但是,教區由世俗長老掌握著,他們合法地約束著社區的各項活動。

自11世紀起,中世紀城市的“信仰聯合體”經歷了重要的政治改造。這種改造在12世紀迅速擴展開來。【149】最初,公民受到許多不同的、相互重疊的權力管轄,這些權力擁有該社區的領地權,公民通過納稅而從他們那里獲得各種經濟和法律權利。擁有領地權和政治權的大主教、諸侯、國王的官員、在該城居住的主教、低等封臣和官員、各種擁有家庭地產的人、有特權有城堡的地主及其大大小小從仆、城市手工業行會——所有這些人都對城市及其居民行使權威。后來,這種多元的法律政治結構要么被廢除,要么經歷重大改造。城市變成當地有產者的自治聯合體。其目標是:善意地調解爭端;行使司法權壟斷經濟機會,以保障和增加城鎮居民的利益;公正地分派對領主承擔的義務,從而取代橫征暴斂的捐稅;建立一個軍事組織,以增強社區的政治和經濟勢力。【150】

一般而言,中世紀城市向地方自治的發展是通過兩種方式實現的。在新建立的城市,自治的公民聯合體往往基于與該社區的創建者或繼承者的契約或者是他們頒布的法令。另外,在許多例子中社區連續獲得的權利最終使法律和政治自治狀況得以合法化。與這種自動讓與的或逐步演變的自治形成對照的是通過奪權實現地方自治的發展方式。這在某些古老城市中尤為明顯。在后者的例子中,有產業的居民,尤其是其中的豪門顯貴,通過盟誓組成兄弟會,反對現行的或自命“合法的”各種統治城市社區的權力。【151】雖然各地的具體過程各不相同,但是一般來說,合法的自治是通過改變契約、當權者的法令或隱蔽的奪權行為而實現的。

這種發展具有深遠的社會政治影響。凡是在發展較充分的地方,城市社區便獲得了自治法庭和頒布執行自己法律的部分自治權力。這種部分自治權的基礎是有產者的地位團體。有產者們在通過盟誓締結的兄弟會中的成員身份,使他們有資格以某種方式參加市政官員的選舉。【152】這種選舉取代了早先統治當局的任命方式,是城市從封建或家產制統治之下解放出來的關鍵一步。【153】城市官員不準成為其他任何當權者的附庸;城墻之內的僧俗統治者的堡壘以及這些統治者的居住特權,都被以某種方式廢除。最重要的是,市政法律被制定出來了并具有強制性。械斗被消滅了,超出市政司法權之外的反對市民的法律行為也遭到禁止。

誠然,上述概括即便是對于作為例證的意大利城市的發展情況來說,也是過于簡單化了。韋伯曾將意大利城市的發展與歐洲其他地方的類似發展做了較細致的比較。不過,就本章而言,上述簡略的介紹大概足以提醒讀者注意歷史背景,從而有助于“糾正”將韋伯關于新教倫理的論文“孤立對待”的做法。【154】在一切商業交易中實行單一的倫理準則以及運用社會控制來保證個人的誠實和法律程序的可靠性,顯然有其歷史前身。這種歷史前身存在于新教改革運動前四個世紀爭取城市自治的努力之中。通過盟誓締結的兄弟會便是教派自治的一個重要先驅。城市成為一切信徒個人組成的信仰聯合體,便是對由宗教儀式所認可的親屬紐帶(如祖先崇拜)的摧毀。而這正是基督教傳統饋贈給中世紀城市和新教改革運動的禮品。【155】基督教傳統鼓勵城市中一切信徒在宗教上和在法律上的平等,促使人們接納外鄉人為權利平等的公民,只要后者能被允許參加圣餐。通過剝奪親屬關系的宗教意義,基督教就使市民們能夠在無損其親屬集團的魔力和宗教約束的情況下建立一個聯合體。這一傳統也鼓勵業務與家庭事務的分離,而隨著這種分離的發展,對商業信貸的需求擴大了,簿記方法也被革新。這在意大利城市中尤為突出。這種分離最終發展為清教對親朋之情的苛責,從而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但是,西方城市發展成有自己的市政官員的自治聯合體,并不僅僅是基督教造成的。這種發展從一開始就受益于市民所享有的特殊法律地位,即承認他們的臣民權利,特別是他們參與審判的權利【156】。而這些權利與軍事組織的主要特性有關系。韋伯指出,在西方,直至羅馬帝國時期,軍隊是由自帶裝備的士兵組成的。這就是說,世俗政權依賴著軍隊的支持,在最高行政長官必須從軍官中選拔的地方尤其如此。自帶裝備的士兵組成的軍事集團,是有效地反對最高統治者的基礎。這種軍事集團不僅由地主組成,也由城鎮居民組成。【157】在歐洲中世紀城鎮,充分的公民權也包括服兵役的義務。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爭取城市在法律和政治上自治的斗爭才贏得勝利。這一斗爭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親屬聯系的宗教約束力的衰退有助于城市各界的聯合,并且還因為世俗政權沒有全國性的軍事組織和行政機構。韋伯在研究中國和印度時,投入很大精力來分析導致這兩個國家的親屬關系牢不可破、中國全國性官僚制度的建立以及缺乏西方特有的城市自治和其他制度的因素。這種東西方文明的對比確定了《新教倫理》的意義。如果沒有能夠逐漸將歐洲中世紀的城市居民變成偉大的宗教改革家的教義的“現成”聽眾的多方面的思想和制度遺產,那么,《新教倫理》所分析的觀念就不可能有韋伯所說的那種影響:

這種理性的世俗倫理的興起,是與西方出現的一些思想家和先知有關聯……他們是在與亞洲文化不同的社會背景下發展了這種倫理。這種背景包括城市的自由民身份集團所釀成的各種政治問題。沒有他們,猶太教、基督教、希臘思想的發展都是不可想象的。【1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河口市| 稻城县| 饶平县| 仙游县| 玉田县| 龙井市| 柘城县| 宁乡县| 宜章县| 孟州市| 兴宁市| 黔西县| 永城市| 农安县| 前郭尔| 开阳县| 乌兰浩特市| 定襄县| 宁陕县| 鱼台县| 昌江| 合作市| 莫力| 德兴市| 前郭尔| 福州市| 黑水县| 大化| 新巴尔虎左旗| 高雄市| 阜南县| 通城县| 堆龙德庆县| 建瓯市| 宜昌市| 大埔区| 松江区| 英超| 甘南县| 禹城市|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