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期孩子的正面管教
- 馬利琴
- 1476字
- 2020-06-03 16:53:41
矛盾五:成才欲望PK厭學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都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績,能干一番大事業;多數孩子都不想辜負老師、家長、朋友的期望。但面對眾多的學習科目和作業,他們又會覺得壓力大、負擔重、學習苦,無法持之以恒,這樣就容易出現厭學心理,從而出現想學與厭學的心理矛盾。因此,父母一定要引導他們處理好成才欲望和厭學心理的矛盾。
困惑的父母一:
兒子小關小學階段成績不錯,不僅媽媽覺得臉上有光,連老師也很喜歡他。靠著不錯的成績,小關順利考進了市重點中學。升入初中后,隨著學習科目增多、難度加大,環境也發生了改變,小關學習有些吃力。第一次期中考試他的英語成績不及格,小關感到壓力很大,變得不愛說話,沉默寡言。我們大人的工作都很忙,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他,除了一日三餐之外,并沒有督促他的學習。結果,兒子小關的心事越來越重,上個星期天居然痛哭流涕地說不想上學了。這時,我們才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該怎么引導他呢?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厭學是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危險性的問題,是最為常見的學習障礙之一。調查顯示,學生厭學的比例相當大,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有厭學情緒的占總數的15%以上。父母的責任就是要將孩子從厭學的情緒中引導出來,讓他們愛上學習。
困惑的父母二:
最近一段時間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每天早上起來都說自己頭疼,一頭疼就說不想上學。連續一個星期都這樣,我便替他跟老師請了假,暫時在家里休息。并且我還帶孩子到醫院做了檢查,花了很多錢,就是找不出原因。最后,我的一個朋友建議我帶孩子去看青春期心理門診。我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找到了一家心理門診。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專家對孩子做了心理測試,結果顯示孩子患了厭學癥。聽到這個消息,我有點不敢相信,同時也感到很痛心。我該怎么辦?
青春期的很多孩子都會出現厭學癥狀,如失眠、頭痛、頭暈、睡眠障礙、胸痛、胸部憋悶、腹痛等,嚴重者甚至還會伴有乏力、心慌、心悸、惡心嘔吐等癥狀。因此,父母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只有及時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才能及早處理。
方法一: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很多時候,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會產生厭學情緒,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孩子無法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我們知道,成就感是驅使一個人做某件事的動力,因此要想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就要努力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引導他們愛上學習。
關于孩子的學習,很多父母都有一種誤解,認為孩子是因為厭學才學習不好的。其實不然!最核心的原因在于他們在學習上找不到成就感。如今雖然我們都提倡快樂學習,可是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學習起來并不快樂,甚至可以說比較枯燥和乏味,需要記憶很多單詞,需要背誦很多定義定理,需要參加眾多的測驗和考試……如果孩子無法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慢慢地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感。因此,要想讓孩子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就要引導他們體驗學習帶給他們的成就感。
方法二:少給孩子制造壓力
通常,很多青春期孩子產生的厭學情緒都是家庭教育的失誤造成的。比如,有些父母過多地給孩子施加學習壓力,有些父母總是用批評、斥責、打罵等方式來懲罰孩子的錯誤,有些父母過多地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他們內心的感受,有些父母給正在上初中或高中的孩子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等。所有這些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他們厭學情緒的出現。因此,要想減少孩子的厭學情緒,就要適當地給孩子減減壓。
面對父母的高目標,面對老師的殷切希望,孩子更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所以,要想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就要給他們減壓,降低對他們的期待,讓他們放松下來享受學習,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