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大師思想類名著(4)

在分析索羅斯的市場錯誤論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與之相悖的均衡理論。均衡理論對于股市的解釋,就是唯市場論:“市場永遠是正確的”。索羅斯認為,這個命題可以分析為下面兩個命題:

·市場總是表現出某種傾向

·市場能夠影響它預期的事物

這兩個命題合起來,就是市場永遠是正確的。基于這個觀點的分析理論,就是基本分析的方法,例如隨機漫步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市場把未來的一切都作了體現,人們沒有辦法超出市場。

但是,索羅斯卻不同意這個觀點,他認為:凡是不能證偽的都是無效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市場的有效性正是因為其和基本面的偏差或者說不正確。金融市場能有效地調配資金就是因為金融市場并不完全地反映實體經濟的狀況。我們很難想象,一只股票的價格如果能按照企業的基本情況給予精確計算確定,并且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恒定,這樣的股票市場是否會有資金過來投資。同樣,我們也無法想象沒有投機者的市場,如果沒有投機者來吸納市場風險,提供市場流動性,整個市場會不會變成一潭死水。

投資者必須認識到,索羅斯所謂的市場總是錯誤的,并不是指市場和其基本面完全脫離,而是指市場和基本面總是有偏差。偏差是無法消除的,這種偏差應該是市場運作的成本。就好比所有的手表走得時間長了都有偏差,即使是再好的表也一樣,這是由于表本身的運動所造成的,是表運動所支付的成本。只要市場在運作,那么運作就需要支付成本,市場和其基本面就會產生偏差,所以,索羅斯才說市場總是錯誤的。

趣味延展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出現了奇跡般的增長,為了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伐,各國紛紛放寬金融管制,推行金融自由化。但是繁榮之中也醞釀著危機,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外延投入的增加。在此基礎上放寬金融管制,就等于將各自的貨幣無任何保護地暴露在國際游資面前,極易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國際游資的沖擊。

東南亞出現如此巨大的金融漏洞,自然逃不過“金融大鱷”索羅斯的眼睛。

在東南亞各國中,以泰國問題最為嚴重。因為當時泰國在東南亞各國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最高,泰銖緊盯美元,資本進出自由。同時,泰國經濟的“泡沫”最多,泰國銀行大多將外國流入的大量美元貸款移入了房地產業,從而導致銀行業大量的呆賬、壞賬,資產質量嚴重惡化。

1997年3月,當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一些財務公司存在流動資金不足問題時,索羅斯發動了攻擊:索羅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經理開始大量拋售泰銖,泰國外匯市場立刻動蕩不安。泰銖一路下滑,5月最低跌至1美元兌26.70銖。泰國中央銀行在緊急關頭采取各種應急措施,如動用120億美元外匯買入泰銖,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國銀行的拆借行為等。這些強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羅斯交易成本驟增,一下子損失了3億美元。但是索羅斯并沒有平掉原來的頭寸,甚至還增加了頭寸。3億美元的損失根本無法嚇退索羅斯,對狙擊泰銖他志在必得。

1997年6月下旬,索羅斯籌集了更加龐大的資金,再次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各大交易所一片混亂,泰銖狂跌不止,交易商瘋狂賣出泰銖。泰國政府動用了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150億美元的國際貸款企圖力挽狂瀾。但這區區450億美元的資金相對于天量級的國際游資來說,猶如杯水車薪,無濟于事。

7月2日,泰國政府由于再也無力與索羅斯抗衡,不得已改變了維系13年之久的貨幣聯系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更是狂跌不止,7月24日,泰銖已跌至1美元兌32.63銖的歷史最低水平。泰國政府被國際投機家一下子卷走了40億美元,上自政要富豪,下至平民百姓,許多泰國人的腰包也被掏個精光。

BeatingtheStreet

《戰勝華爾街》

彼得·林奇PeterLynch

名著導讀

彼得·林奇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把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和大多數成熟市場的職業投資者一樣,彼得·林奇奉行價值投資哲學,而《戰勝華爾街》一書就是彼得·林奇投資哲學的具體體現,書中介紹了貫徹他哲學思維的具體實戰方法。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5歲開始小試投資,賺取學費,1968年畢業于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

1969年,林奇進入富達公司。1977—1990年,他一直擔任富達公司旗下麥哲倫基金的經理人。在這13年中,他使麥哲倫基金的管理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高達29%,幾乎無人能出其右。麥哲倫基金也由此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績效名列第一。

1990年,彼得·林奇光榮退休,開始總結自己的投資經驗,陸續寫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轟動華爾街。

而《戰勝華爾街》是林奇專門為業余投資者寫的一本股票投資策略實踐指南,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選股經歷,教投資者如何正確選股,如何避免選股陷阱,如何選出漲幅最大又最安全的大牛股,等等。

林奇本人是如何具體實踐自己的投資方法,如何選股,如何管理投資組合,從而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

從0.18億到1億美元的初期,從1億到10億美元的中期,從10億到140億美元的晚期,闡明了林奇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三個主要原因:

·林奇比別人更加吃苦。

·林奇比別人更加重視調研。

·林奇比別人更加靈活。

精選21個選股經典案例,涉及零售業、房地產業、服務業、蕭條行業、金融業、周期性行業等。這不僅是林奇選股的具體操作,更是分行業選股的要點指南。

總結出25條投資黃金法則,這是林奇用一生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凝結出來的投資真諦,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于心,從而在股市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理論精讀

1.彼得·林奇個人投資經驗——成功總有原因

《戰勝華爾街》一書中,彼得·林奇回顧了1977—1990年自己管理麥哲倫基金的傳奇歷程的三個階段:從0.18億到1億美元的初期、從1億到10億美元的中期,以及從10億到140億美元的晚期,揭示了林奇之所以能夠連續13年戰勝市場的3個主要原因:

(1)要比別人更勤奮,更能吃苦

毋庸置疑,選股是一件非常艱苦的工作,“尋找值得投資的好股票,就像在石頭下面找金龜一樣。翻開10塊石頭,可能只會找到一只,翻開20塊石頭可能找到兩只”。而林奇每年要翻開幾千塊石頭,以便找到足夠的金龜,滿足麥哲倫基金龐大的胃口。

林奇的勤奮是有數據可查的。他每天早晨6∶05就出門;一天要看的資料有三英尺高;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連周六也要待在辦公室看資料,而不是在家陪妻子和女兒。

(2)要重視對上市公司的深入調研

林奇相信必須對上市公司進行實地調研才能更好地做出投資選擇。在林奇掌管麥哲倫基金期間,他對上市公司的訪問量(包括對上市公司的電話訪問、林奇到上市公司實地訪問及參加投資研討會)逐年上升,1980年214家,1982年330家,1983年489家,1984年411家,1985年463家,1986年高達570家。林奇發現,如果長此以往的話,即使用上所有的周末和假日,他平均每天也差不多要訪問2家上市公司。林奇最強調的是對上市公司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你自己不對上市公司進行調查研究,進行仔細的基本面分析,那么擁有再多的股票軟件和信息服務系統也沒有用。”

(3)要靈活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林奇告訴我們:“在選股上,靈活性是關鍵。因為股市上總是能找到一些價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縱觀林奇的投資歷程,從早期的重點選擇小盤快速成長股,到后期重倉投資大盤藍籌股,尤其是汽車公司這樣的周期股,并進軍海外市場,投資外國上市公司股票,林奇都是不斷根據市場情況及基金規模情況來靈活調整自己的選股策略;不僅如此,從早期的頻繁買賣換股,到后期的長期持有,林奇還不斷靈活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管理策略。

2.25條投資黃金法則——散戶炒股的金科玉律

彼得·林奇在書中提出了25條投資黃金法則,這些法則大多是價值投資中一些普遍適用的規則。這里面沒有均線和K線,更沒有分時圖和短線指標,有的只是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這是林奇一生投資智慧的濃縮。

(1)投資很有趣、很刺激,如果你根本不做任何研究的話,那也很危險。

(2)作為一個投資者,你的優勢不在于從華爾街專家那里獲取一些所謂的投資建議,而是你已擁有的一些東西。當你投資你所熟悉的公司或行業的時候,利用你的優勢,你可能表現得比專家更為出色。

(3)在過去的30多年,股票市場由一群職業炒家主宰著。和一般公眾的理解相反,這反而使業余投資者更易于進行投資。你完全可以不理會這些專家,你也能戰勝市場。

(4)通常,幾個月甚至幾年內一家公司經營的狀況與股價之間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系。長期而言,公司的經營狀況與股價呈完全的相關性。這個差別是賺錢的關鍵,而這就需要耐心而且要選好股票。

(5)每只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看看它到底干點什么。

(6)你必須知道持有的到底是家什么公司,以及你為什么持有它。“孩子一定會長大成人”這樣的話不可信。

(7)遠射總是脫離目標。

(8)持有股票就像養育小孩一樣,除了你能做的和應該做的,你不要介入過多。業余投資者可能有時間去研究8~12家公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買賣各種股票。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要在你的證券組合里面持有5只以上的股票。

(9)如果你找不出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就暫時把錢存到銀行里面,直到發現了這樣的股票再說。

(10)永遠不要投資于一個你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投資股票最大的損失往往來自投資于財務狀況不良的公司。在買股票之前,千萬檢查一下它的資產負債表,看看其財務是否穩健。

(11)不要投資于熱門行業里的熱門公司。冷門的、增長停滯的行業往往出大牛股。

(12)對于小公司,最好等到它開始贏利的時候,你再去投資。

(13)假如你想要投資問題行業,就去買那些該行業中有能力維持營運的公司。買進后就等待行業出現轉機。

(14)如果在一只股票上投入了1000美元,你最多損失也只有1000美元,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一直持有的話,也許就有機會賺得10000美元甚至500000美元。普通人可以長期盯住少數好股票,基金經理則不得不搞分散投資。股票太多就會失去集中投資的優勢。只要找到幾家大牛股,你的投資生涯就不算虛度。

(15)在每一個行業,每個地區,觀察力敏銳的業余投資者可能在專家之前很早就發現了有高成長率的公司。

(16)股市的崩盤,猶如科羅拉多州1月暴風雪一樣尋常。如果你有所準備,就不會對你造成多大影響。股市大跌其實是一個買入股票的大好機會,那時驚恐萬分的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股價自然很低了,你就可以趁機挑選很多便宜的股票。

(17)每個人都有頭腦在股市賺錢。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膽魄。如果你很容易在股市恐慌的時候拋售股票,你應該遠離股市和股票共同基金。

(18)總是有些東西值得擔心。不要理會周末的焦慮和新聞播音員最近恐慌的言論。出售股票只能因為這個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惡化,而不是擔心天會塌下來。

(19)沒有人能預測利率、未來的經濟趨勢和股票市場的走向。不要搞這樣的預測,關注你所投資的公司實際情況。

(20)如果你研究10家公司,你將會發現有一家公司比你預期的要好得多。如果你研究50家,你將會發現有5家。股市上總有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華爾街經常忽視有良好業績的公司。

(21)如果你沒有研究過一家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機會就像在撲克牌游戲時不看牌就能賭贏一樣。

(22)如果你持有優質公司的股票,時間就站在你這邊,你只要能有耐心——即使你在頭5年錯過了沃爾瑪,但在下一個5年它依舊是值得持有的股票;當你猶豫觀望時,時間就是你的對立面。

(23)如果你有膽量買股票,但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做研究,那么你就去買共同基金。它是資產多樣化的好辦法。你最好買上幾家基金。每家基金經理有不同的投資風格:增長型、價值型、小盤股、大盤股,等等。投資于6家相同風格的基金不算是多樣化。

資本利得稅會懲罰那些在不同基金之間換來換去的投資者。如果你所投資的一家或幾家表現不錯,就不要輕易放棄,堅持持有它們。

(24)過去10年中,美國股市漲幅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排名第八位。你可以將部分資金投資于表現良好的海外基金,這樣就可以分享那些經濟體的高增長。

(25)從長期來看,一個精心選擇的股票組合表現總是優于債券組合或貨幣市場賬戶。但投資一個糟糕的股票投資組合,還不如把錢放到床墊下面。

3.從0.18億到140億——林奇輝煌的基金之旅

彼得·林奇在掌管麥哲倫基金期間大獲成功,從1977年到1990年,我們可將其分為早、中、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在麥哲倫轉為封閉基金的4年里,沒有新客戶和高比例的贖回,這種情況迫使林奇不斷找新股換舊股,并且他還要不斷地賣股變現用以償付投資者不斷的投資贖回,這是一段艱難的歲月。但是,在這個階段,林奇保持了很高的換手率,他因此熟悉了大量的公司和行業,為以后管理百億基金做好了準備。他最重要的收獲,是懂得了自己做研究的價值;而主要教訓是:“提早放棄好股票,正應了‘揠苗助長’的格言”,由此他深刻認識到盯住那些越來越有吸引力的公司的重要性。這對于國內那些熱衷于“波段操作”有吸引力公司的基金經理及投資者來說,應該具有一定的啟示。

中期隨著基金重新開放,公司未來走勢越來越理想,林奇也成為一個更有耐心的投資者,基金年換手率下降了2/3。我們相信,林奇在麥哲倫中期的操作對國內基金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首先是忠實公司獨特的研究機制,它一改由基金經理挑選分析人員推薦的股票,將研究工作交給分析人員去完成的傳統做法,讓所有的基金經理各負其責,獨立研究,并對其結果負責;其次是麥哲倫賦予林奇買賣決策的自由度,沒有人老盯著林奇的一舉一動,也沒有每周排名的騷擾,他只需要面對每年一次的成績評估,其余時間全部用來獨立決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阜宁县| 桓台县| 百色市| 新蔡县| 汾西县| 新建县| 阿勒泰市| 田阳县| 师宗县| 广昌县| 昭觉县| 沧源| 龙岩市| 天等县| 石景山区| 永丰县| 通城县| 南华县| 游戏| 阜城县| 峨眉山市| 曲阳县| 酉阳| 大城县| 石楼县| 赤城县| 禄丰县| 临夏县| 略阳县| 班戈县| 宝山区| 任丘市| 南部县| 金溪县| 科技| 石楼县| 罗甸县| 兖州市| 博湖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