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能說女人在哪個年齡是最適合戀愛的,但是30左右應(yīng)該是個不錯的年齡階段。左不超過5歲,那時候你正在忙于學(xué)習(xí)或者剛剛開始工作,一切都不穩(wěn)定。右也不要超過5歲,如果一個女人到了35歲尚未戀愛,那簡直是一件不可饒恕的事情。在和時光的較量中,所有的人都只能認(rèn)輸,尤其是女人,一旦錯過了花期,就要承受難言的痛苦和壓力。
所以,女人在三十歲左右一定要考慮戀愛的問題,不要消極等待緣分的到來。你可以適當(dāng)?shù)財U大自己的交際圈,比如多參加朋友的聚會,業(yè)余的時間去報考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培訓(xùn)班,那樣,你碰到白馬王子的機會就會無形中大大增加。
總之,三十歲的女人,趁你還有競爭力,果斷地為自己確定一個方向吧!
30幾歲女人,壞一點又何妨
明星都講究有自己的路線,平常生活中的你也要有自己的風(fēng)格。還想繼續(xù)20幾歲的清純嗎?醒醒吧,那樣只能引起別人的反感,30幾歲的女人要壞一點才更有味道。
乖乖女因為講究純潔,所以容易被男人看透,特別是容易被壞男人看透。一旦被男人看透,那么女人就處于非常被動的地步,不知不覺地被別人利用,走進別人挖的陷阱,吃虧上當(dāng)就在所難免。
即使不吃虧上當(dāng),一個女人一旦在別人眼里變得透明,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能被人了如指掌,就會給人稚嫩的感覺。這就像一部被人看過幾十遍的小說一樣,再精彩的故事也沒有人愿意去看,沒有人愿意去研究,更沒有人愿意去欣賞。
還記得蒙娜麗莎的微笑嗎?那一抹神秘莫測的微笑讓人猜了幾個世紀(jì),這一笑左看像凄楚的哀愁,右看又好似暗含著一種揶揄和諷刺,而再仔細(xì)端詳,又似乎覺得蒙娜麗莎笑得很安詳。也正因此,這一淺笑被譽為“全世界最有名的微笑”,無數(shù)藝術(shù)家樂此不疲地去解讀蒙娜麗莎這一微笑。
所以,越是神秘的東西越是能衍生別人的興趣,越是能成為眾人的追逐目標(biāo)。在男人的審美容易出現(xiàn)疲勞的時代,女人壞一點,比漂亮的女人聰明,比聰明的女人漂亮。對男人來說,女人像霧像雨又像風(fēng),與他們?nèi)艏慈綦x,好像出手可得,但總差1厘米的狀態(tài)是最有吸引力的。對男人來說,越不容易得到的越值得牽掛。
除了神秘,壞女人需要修煉的另一門與人交往的哲學(xué)就是“胡蘿卜加大棒”。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傳統(tǒng)的教育總要求女人要忍讓謙和,對人友善,但最后這樣的女人得到了什么呢?
小荷很喜歡看時尚雜志,錢不夠充裕的時候就算不買零食也要把雜志抱回家。小荷的這一喜好在公司傳開后,每天都有女同事來跟她借雜志看。小荷也樂于和同事們搞好關(guān)系,很慷慨地將每期的雜志免費帶給同事們看。剛開始,同事們還感激備至,可慢慢對于免費借閱就習(xí)以為常了。有一天小荷忘記了把某期雜志帶給同事,有位同事便頗有微詞,還斜著眼睛說她小氣。
這便是一味地對人好的后果。對方早已習(xí)慣了胡蘿卜的甜度,即使是免費獲得,也視為理所應(yīng)當(dāng),不但不知道感謝,還認(rèn)為自己受之有理。
敵人已經(jīng)揮著大刀向自己進犯了,你卻只是步步退讓,不懂得揮棒,最后只會被別人欺負(fù)得風(fēng)卷殘云。不要以為“胡蘿卜加大棒”是只有企業(yè)才有的政策,任何情況,只要你的對手是既貪婪又有惰性的人類,“胡蘿卜加大棒”就能奏效。拿破侖曾經(jīng)形象地說:“我有時像獅子,有時好像綿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時候我應(yīng)當(dāng)是前者,什么時候是后者。”
沒錯,該揮棒就要揮棒,維護屬于自己的利益。不要相信那些歌唱“好”女人的頌歌,那只不過是希望你服服帖帖為他(她)服務(wù)罷了。女人是棵樹,枝葉茂盛生機勃勃。如果能壞一點,就不會為了誰把自己的枝枝蔓蔓砍掉,成為別人用來晾衣服的一根木桿。生活是屬于自己的,快樂才是生命的本相。不要為了討好別人委屈自己,壞女人應(yīng)該為自己活!
最后,壞女人不得不學(xué)的一門課程,就是學(xué)會如何留住男人。
所謂相戀容易相守難。30幾歲的女人遭遇分手的定不在少數(shù)。在一起都四五年了,某天男友突然提出分手,理由是沒感覺了。這時候你怎么辦?抱怨、哭泣、挽留、輕生?不,不。過去的就讓它過去,能與你相伴的男人還多得很。來反省一下失敗的戀情你會發(fā)現(xiàn),讓他離開你的唯一理由就是你太好了。所以,你現(xiàn)在要做的只是讓自己壞一點。
不懂愛自己的女人是笨女人
好好看一下你身邊的成功者,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少有人不愛自己的工作;再看看身邊的幸福女人,她們通常很會關(guān)愛自己。發(fā)現(xiàn)了嗎?當(dāng)一個人喜歡自己,并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去努力時,別人也很難拒絕她的幸福魅力。而那些不懂得愛自己,終日為他人而活的女人往往精疲力竭而無任何回報。
有這樣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故事:
一對恩愛夫妻,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瀟灑。不幸的是,正當(dāng)盛年的丈夫卻患了眼疾,最終雙目失明。望著心如死灰的丈夫,妻子心痛不已。她左思右想,最后決定分一只眼睛給自己的丈夫。
手術(shù)非常成功,失明的丈夫重又看到了世界,看到了自己的妻子。然而,令丈夫失望得難以容忍的是,失去了一只眼睛的妻子竟然如此丑陋。日日與妻子相對,丈夫心中再無一絲柔情。他開始厭倦她、冷落她,因為她不再雙眸生輝,不再脈脈含情。
而她,默默地忍受所有的一切。她愛他,不在乎為他付出多少。對她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他的笑容更燦爛的陽光。然而,令她痛苦不堪的,他的笑容卻再也不屬于她了。在沒人的角落里,在無盡的暗夜中,她獨自流淚,用一只眼睛。終于有一天,不義的丈夫拋棄了糟糠之妻,另攀高枝去了。
故事中女人的偉大叫人心疼,或者也是這樣的心疼叫男人無法面對,或者是男人對美麗的外觀追求,對于這樣的現(xiàn)實既不愿意接受,也無力改變。如果故事中的女人能用自己的愛終生呵護這個盲眼的丈夫,會不會有另一個版本的結(jié)局?女人因為有愛而可以對男人不離不棄終身守護,這會是多么感人的愛情,可是很遺憾,很遺憾……
生活中這樣的女人實在不少。據(jù)說男人的潛意識動力來源于生存與發(fā)展的必須,而女人的潛意識動力則來源于情感與情緒。當(dāng)女人被情感與情緒支配時,智慧立刻遠(yuǎn)離了。很多女人用泛濫的母愛,博大包容地對待家庭成員,而委曲求全的結(jié)果卻是落得“愛人跟人跑”或“慈母多敗兒”的情形。
女人們要知道,如果這個世界不曾有“我”,那么亦不會有“我的家人”、“我的丈夫”、“我的孩子”,更不會有一切與“我”相關(guān)的事物。在這個“暫時有,卻本來空的”世界中,“我”是這個世界存現(xiàn)的前提條件。一個不能愛自己的人,永遠(yuǎn)處于犧牲奉獻角色的人又怎么可能去要求別人的愛呢?
美玲在上大學(xué)時,認(rèn)識了比她高兩年級的同系男生,他們很快就進入了熱戀。大學(xué)畢業(yè)時,美玲按計劃準(zhǔn)備考研究生,她的男友卻說:“咱們結(jié)婚吧,我非常需要你?!泵懒嵴J(rèn)為,既然結(jié)婚就要做個好妻子,讀研究生一定沒有時間照顧丈夫。人們常說,愛就是奉獻,美玲對此深信不疑。于是,她決定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丈夫一起建筑起他們愛情的港灣。
畢業(yè)后,美玲當(dāng)了一名教師,丈夫在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準(zhǔn)備考研。在丈夫準(zhǔn)備考試的時候,美玲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妊娠反應(yīng)挺厲害,經(jīng)常是東西吃進去不久就又都吐出來??墒钦煞蛘诿χ荚?,不僅無暇照顧她,還需要她來照顧他。經(jīng)常是美玲一邊吐,一邊做飯。但是想想丈夫?qū)⒁獙崿F(xiàn)自己的夢想,她暗暗地咽下了所有的痛苦,她想等他考上研究生就好了。后來丈夫如愿以償,孩子也生了下來。
這時的美玲就更忙了,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還要照顧她讀研的丈夫,非常緊張。接送孩子、買菜、做飯、洗衣、收拾房間,美玲幾乎承包了所有的家務(wù),但當(dāng)她看到漂亮的孩子,看到刻苦讀研究生的丈夫,她是欣慰的,她感到幸福無比。
為了照顧好家,美玲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一切愛好。她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商場為自己選購一件稱心的服裝;沒有了和朋友們高歌一曲的興致;甚至連自己愛看的電視連續(xù)劇也不能從頭看到尾,但是她從不抱怨,她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因為她的家庭有了她的付出更加和諧幸福。
美玲原本以為丈夫畢業(yè)后,他們就會迎來他們的第二個蜜月,他會對自己的奉獻給予回報??墒鞘聦嵤撬麄兊年P(guān)系卻大不如從前了。丈夫畢業(yè)后,去了一家合資企業(yè)。他的工作很忙,經(jīng)常是深夜才回到家,一臉的疲憊。讓美玲更加生氣的是,丈夫竟然懶得與她說話了。有時,美玲忍無可忍地對他說,咱們也該聊聊了??伤f,這么長時間的夫妻了,還有什么好說的。有時,他還會說,說點兒別的行不行,整天不是東家長就是西家短的,真沒意思,就知道自己眼皮底下的那點兒小事,層次太低,整個一個家庭婦女,沒勁。
終于,丈夫向她攤牌說自己愛上了別人,美玲的心在顫抖,她問:“我有什么對不起你的地方嗎?”
他說:“你沒有對不起我的地方,可是現(xiàn)在和你在一起,我一點兒感覺都沒有。你整天都是那些婆婆媽媽的事,一點兒也不像過去那樣有理想、有激情。”
這就是事實,殘酷,但也讓人警醒。一個女人絕不能僅僅是幫助男人去建設(shè)他的世界,然后就把他的世界當(dāng)成自己的世界。男人越是發(fā)展事業(yè),越會增加愛情上的砝碼和吸引力,在家庭中的份量也越重,拋棄糟糠之妻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女人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奉獻”到底,而忘記修煉和提升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智慧,愛自己的表現(xiàn)。
對30幾歲的女人來講,認(rèn)識這一點,做到這一點,比什么都重要。
沒有人一生得到,正如沒有人一生失去
人生在世都要經(jīng)歷得到與失去的過程。
嬰兒降生之后不斷地“得到”:得到生存權(quán)利,得到自己所獨有的名字,得到一個小小生存空間,得到母愛、父愛,得到親人的撫養(yǎng)與關(guān)懷,得到親朋好友乃至鄰居的疼愛與關(guān)注,得到屬于自己的“財產(chǎn)”——玩具,得到愛好與興趣,得到小伙伴,得到讀書的機會,在家庭經(jīng)濟能力許可范圍內(nèi)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上學(xué)之后還可以得到一個準(zhǔn)社會角色,得到尊嚴(yán)。步入青年一般還可以得到青春活力,得到異性的垂青,得到志同道合的知己,得到鍛煉的機會。進入社會之后可以得到一份工作,得到屬于自己的住所,得到一個愛自己的異性,得到家庭,得到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長,“得到”漸漸淡出,“失去”登場,一點點地取代“得到”。你開始抱怨人生的不美滿。首先失去年華與容貌,然后失去理想與夢想……30幾歲之后“失去”接踵而至,應(yīng)接不暇:失去童趣,失去真情,失去追求,失去率真,失去朋友,失去健康,失去激情,失去沖動,失去好奇,失去銳氣,失去快樂……直至失去自我,變?yōu)樯畹呐`。
誰能說清何為得何為失呢?得與失在我們心中,只有一線之隔。我們意以為得,就是得意;意以為失,就是失意。
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統(tǒng)一六國,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間。大約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覺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獲,便十分快樂。
人生沒有絕對的事。在某些時候,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遠(yuǎn)遠(yuǎn)比失去的要多。
英國的偉大詩人彌耳頓,最杰出的詩作是在雙眼失明后完成的;德國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最杰出的樂章是在他的聽力喪失以后創(chuàng)作的;世界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個用苦難的琴弦把自己的才華推到極致的奇人。他們被稱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一個是盲人,一個耳朵失聰,一個是啞巴!
他們之所以有那樣的成就,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平常心,不計較利害得失。科學(xué)家貝佛里奇說過:“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其實,“殘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夠正視現(xiàn)實。不要感嘆命運多舛不公。命運向來都是公正的,在這方面失去了,就會在那方面得到補償。當(dāng)你感到遺憾失去的同時,可能有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此說來,得意何嘗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嘗不是得意之故呢?
更深一層想,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敗,都無法由自己來左右。人生最大的得,應(yīng)該是“生”,從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就是最大的“得”嗎?若沒有這個得,就沒有以后的得,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應(yīng)該是“死”,當(dāng)這一刻來臨,我們便拋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這不是最大的失嗎?這最大的得與失,我們尚且無法掌握,又還有什么得失好計較呢?
現(xiàn)實中,很多女人為了得到完美的婚姻,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雕塑家,把男人當(dāng)作純白的原材料。
就算是最有智慧的近乎完美的女人,盡管手中有刀和色彩,心中有理想,有那么多偶像做參照物,一樣雕刻不出完美男人的模式:不是太有錢就是太沒錢,不是學(xué)問多得迂腐就是學(xué)問淺得一碗水也裝不滿。太有錢,會讓感情增加諸多不確定因素;太沒錢,愛情大廈會坍塌。做學(xué)問做成迂腐是呆,學(xué)問太淺又會被時代淘汰。
林青霞和秦漢的愛糾纏了差不多20年,他們還是分手了。林青霞說,因誤會而相識,因了解而分手。她再也無法把秦漢雕塑成她心目中的男人了,幾起幾落的分分合合,她一直沒有放棄對秦漢的塑造,可是,秦漢依然是秦漢。所以,她選擇了放棄。而她的現(xiàn)任丈夫,服裝大亨邢李塬,不需要她做雕塑家,她也無法雕塑他,只需要她負(fù)責(zé)一世的美麗和做好女兒的母親即可,所以,她很幸福。
女人都喜歡“求全責(zé)備”,實際上往往是“求全則毀”。是你的,不必力爭,自會得到;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計取得,也會隨風(fēng)而逝。如果刻意而為,既荒廢了時間又浪費了精力。何苦!
沒有人能一生得到,這正如沒有人能一生失去。既然人生充滿得失,何不從缺憾中體味圓滿。
沒有分離的思念,怎能領(lǐng)略相聚的幸福?
沒有經(jīng)歷過被出賣的痛苦,怎會領(lǐng)略忠誠的可貴?
沒有品嘗過失敗無奈的滋味,又怎會體會成功的喜悅?
沒有遭遇病魔的襲擊,怎能體會健康對人的重要?
在紛紛擾擾人世間,能夠擁有,能夠相聚,彼此忠誠,長相廝守,不正是一種圓滿嗎?奮斗,尋找,然后在30幾歲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