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命運負責洗牌,玩牌的卻是我們自己
書名: 二十幾歲要懂得的人生經驗(大全集)作者名: 水中魚 穆清本章字數: 2236字更新時間: 2014-01-13 08:56:25
生命中總有太多的無可奈何,這一切仿佛都是命運與我們開的玩笑。但與其無謂地抱怨不幸、嗟嘆痛苦、逃避現實,不如自己做自己的救世主,給自己的人生一個承載力。對生命的熱愛與希望,對人生的認知與把握,對自我需求的正確追求,足以承載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壓力。別忘了,命運只負責洗牌,玩牌的還是我們自己。
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世界流行音樂天王邁克爾·杰克遜走了,上萬人參加他的追悼會,全世界無數歌迷為他祈禱。盡管他出身貧民,卻走出了階層和膚色的羈絆,在音樂的舞臺上演繹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生活的舞臺上,我們都是主角,如果能克服種種困難,我們也會演繹出自己的美麗。貝多芬的經歷為我們年輕人做了楷模。
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青年貝多芬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家,創作了數以百計的音樂作品。但從1816年起,他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后來耳病復發,不久就失聰了。作為一個音樂家,失去了聽覺,就意味著將要離開自己喜愛的音樂藝術,這個打擊對貝多芬而言簡直比判了死刑還要痛苦。
可貝多芬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喜歡的藝術,他開始了與命運的抗爭。除了作曲外,他還想擔任樂隊指揮。結果在第一次預演時弄得大亂,他指揮的演奏比臺上歌手的演唱慢了許多,使得樂隊無所適從,混亂不堪。當別人寫給他“不要再指揮下去了”的紙條時,貝多芬頓時臉色蒼白,慌忙跑回家,痛苦得一言不發。
在困境中,貝多芬沒有自暴自棄,他以極大的毅力克服耳聾帶給他的困難。耳朵聽不到,他就拿一根木棍,一頭咬在嘴里,一頭插在鋼琴的共鳴箱里,用這種辦法來感知聲音。這樣,他不僅創作出了比過去更多的音樂作品,還能登臺指揮演出。
1824年的一天,貝多芬又去指揮他的《第九交響樂》,博得全場一致喝彩,一共響起了五次熱烈的掌聲。然而,他絲毫沒有聽到,直到一個女歌唱家把他拉到前臺時,他才看見全場觀眾紛紛起立,有的揮舞著帽子,有的熱烈鼓掌,這種狂熱的場面,讓貝多芬激動不已。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維也納病逝。他一生創作了9部交響樂,其中尤以《英雄交響樂》《命運交響樂》《田園交響樂》《合唱交響樂》最為著名,此外還有3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大量的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等。他一生為音樂的繁榮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貝多芬以一生的波瀾壯闊,傳達著這樣一句撼天動地的宣言:“我將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
在今天,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只不過是玩偶,根本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我家里太窮、我學歷不高、沒人幫我一把、這太困難了……”勇敢一些,發揮自己的潛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你完全可以粉碎這些妨礙成功的借口!
命運三分注定,七分打拼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可能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命運三分注定,七分打拼;事情三分苦干七分巧干。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在努力地為自己的命運打拼奮斗的同時,行事要注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巧妙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勝于一味地蠻干。也就是說,“苦”的堅韌離不開“巧”的靈活。一個人做事,若只知下苦功,一味地蠻干,則易走入死道,若只知用巧,則難免缺乏“根基”,三分苦干加上七分巧干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蔡亞出身在一個窮困的山村,從小家里就很困難。17歲那年,他獨自一人帶著8個窩窩頭,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從小山村到離家100公里外的縣城去謀生。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份打雜的活兒。一天的工錢是2元錢,這對他而言只夠吃飯,但他還是想辦法省下1元錢接濟家人。盡管生活十分艱辛,但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出人頭地。為此,他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兩個月后,他被提升為材料員,每天的工資加了1元錢。
靠著自己的不懈努力,他逐步站穩了腳跟。他認為:要想更多地得到大家的認可,就不能只靠苦干默默地付出,而要靠巧干來實現,以盡快得到提升。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點呢?冥思苦想之后,他終于想到了一個點子:工地的生活十分枯燥,他想,能不能讓大家的業余生活過得豐富一點兒呢?想到這里,他拿出自己省下來的一些錢,買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認真閱讀后,講給大家聽。這一來,晚飯后的時間,總是大家最開心的時間。每天,工地上都洋溢著工友們歡心的笑聲。
一天,老板來工地檢查工作,發現他有非常好的口才,于是決定將他提升為公關業務員。
一個小點子付諸實踐后就能有這樣的效果,他備受鼓舞。干脆,他將主動找方法的特長,運用到工作的各個方面。
對工地上的所有問題,蔡亞都抱著一種主人翁的心態去處理。夜班工友有隨地小便的習慣,他便召集所有工友,苦口婆心勸大家文明如廁;一個工友性情暴躁,喝酒后要與承包方拼命,他找到那個工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陳述利害平息了矛盾,使得各方都滿意……
別看這些都是小事,但領導都看在眼里。慢慢地,他成了領導的得力助手。
由于他經常主動找方法,終于等來了一個創業的良機。有一天,工地領導告訴他,公司本來承包了一個工程,由于各種原因,難度太大,決定放棄。
作為一個凡事都愛“三分苦干,七分巧干”的人,他力勸領導別放棄。領導看他充滿熱情,突然說了一句話:“這個項目我沒有把握做好。如果你看得準,由你牽頭來做,我可以提供幫助?!?
蔡亞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不是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可以自行創業的絕好機會嗎?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項目,然后信心百倍地干了起來。不久,他便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并且將事業做得越來越大。
世上沒有任何事是只憑蠻干就能成功的,要加入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樣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職場之中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同事的贊賞、老板的表揚,就要多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