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懂審時度勢的“好漢”絕非好漢
- 二十幾歲要懂得的人生經驗(大全集)
- 水中魚 穆清
- 2139字
- 2014-01-13 08:56:25
無論是為人還是處世,無論是在與人交往還是在工作中,都應該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才能保護自己,達到目的。
保全自己重在隨機應變
年輕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不管是沉默的、粗暴的,還是冷酷的,都要細心琢磨,找到與他們親近的方式。
其實,無論對人還是做事,我們都要看清形勢,只有順應形勢的發展,隨機應變才能保護自己。
華人首富李嘉誠就是憑借審時度勢的判斷力,在云波詭譎的商海,隨機應變創造財富。
1950年夏,才22歲的李嘉誠創立了長江塑膠廠。這也是他穩健地思考觀察的結果。他通過分析,預計全世界將會掀起一場塑膠花革命,而當時的香港,塑膠花是一片空白。
在工廠經營到第7個年頭的時候,李嘉誠開始放眼全球。他大量尋求塑膠世界的動態信息。一天,他翻閱英文版《塑膠雜志》,讀到一則簡短的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已開發出利用塑膠原料制成的塑膠花,并即將投入生產,向歐美市場發動進攻。他于是推想,歐美的家庭都喜愛在室內戶外裝飾花卉,但是快節奏使人們無暇種植嬌貴的植物花卉,外形相似的塑料插花可以彌補這一不足。他由此判斷,塑膠花的市場將是很大的。他又更長遠地看到,歐美人天性崇尚自然,塑膠花的前景不會太長。因此,必須搶先占領這個市場,不然就會失去這個機遇。
于是,李嘉誠以最快速度辦妥赴意大利的旅游簽證,前去考察塑膠花的生產技術和銷售前景。正是由于他的這種穩健的工作作風,一條輝煌的道路便由此鋪開。
從意大利回來,他就立即出重金聘請塑膠專業人才,開發技術,搶先生產出塑膠花,又迅速地占領并鞏固了市場。在此之前,他早已料到其他廠家也會一擁而上、東施效顰,所以他采用低價位迅速搶占這一市場的策略。這樣,等追隨者跟來,他已站穩了腳跟。
塑膠花使長江實業迅速崛起,李嘉誠也成為世界“塑膠花大王”。
生活是瞬息萬變的,它不允許任何人停止前進的步伐,否則就會被它拋棄。年輕人想要打拼自己的事業、創造自己的輝煌,最要緊的就是隨機應變。唯有快速適應變化,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甚至在情況變化之前改變,這樣才能制勝、無敵。
做一切事,解決一切問題,我們都必須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方法,做到以變應變。這個世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世界,只有先承認變化、認識變化、順應變化,之后才能駕馭變化,而這一切都要從我們自身做起。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無論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上,通曉方圓之道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隨機應變順應形勢的發展,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全。
拿得起,放得下
放棄,并不意味著失去,放棄了舊的東西,才能讓新的東西填充進來,人該有對新生活的憧憬以及勇敢地放棄痛苦生活的灑脫。之所以無法放棄,皆是因為舍不得,想要得太多,所以總是難以做出抉擇。而在這世上,為何有的人活得輕松,有的人卻活得沉重?因為前者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卻放不下,所以沉重。
多年前,馬來西亞有一家國營鋼鐵廠經營不景氣,虧損高達15億元。首相找到華裔企業家謝英福,請他擔任公司總裁,他不假思索地答應了。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鋼鐵廠債重難還,生產設備落后,員工凝聚力渙散,這是一個巨大的洞,根本無法填平的洞。
面對種種議論,謝英福坦然地對媒體說:“當年我來到馬來西亞時,口袋里只有五元錢,這個國家令我成功。現在我要報效這個國家,如果我失敗了,那就等于損失了五元錢。”
最終,年近六旬的謝英福從別墅里搬出來,住進了那家破敗的鋼鐵廠。三年后,工廠起死回生,開始大量贏利。
謝英福放棄了別墅時舒適的生活,選擇了一種更艱苦的生活,將得失只看做五元錢,這是一種勇氣、一種超脫。
武俠小說界泰斗金庸先生在自己一生的幾次重大轉折時,都表現出拿得起、放得下的氣魄。金庸在15年間寫出14部武俠小說,獲得了巨大聲譽。然而在1970年,他毅然閉門封筆,用10年時間修改出版了一整套的《金庸作品集》。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毅然放下,并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人的一生很短暫,放棄其實是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棄一些對你而言并不重要的東西,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貪婪是大多數人的毛病,并且因此給自己帶來壓力、痛苦、焦慮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棄的人,結果卻什么也沒有得到,反而是那些懂得放棄的人,得到的可能是人生的另一番美妙的風景。
我們總以為放棄之后失去了很多,事實卻不是這樣,放棄并不等于失去,放棄了某個東西,或許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另一個東西,還有另一種心境。
就像對于一份已經逝去的愛情,那個你朝思暮想的人已經不再愛你,抓在手中又有什么意義呢?為何不選擇另一種新的生活呢?放棄,并不意味著失去,放棄了舊的東西,才能讓新的東西填充進來,人該有對新生活的憧憬以及勇敢地放棄痛苦生活的灑脫。在放棄之后,你可能會發現一身輕松,太陽是全新的,外面的世界是全新的,那些舊的陰霾都已經消散,迎接你的是更美好的晴天。
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豁達,它不盲目、不狹隘。放棄,對心境是一種寬松,對心靈是一種滋潤,它驅散了烏云,它清掃了心房。有了它,人生才有坦然的心境;有了它,生活才會陽光燦爛。
30歲之前,我們還有放下的資本,也唯有放得下,才能將該拿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住,從而抓住最重要的東西。所以,有人說,人生最大的選擇就是放得下,只有這樣,你才能活得輕松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