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塑造一個完美的說話形象(1)

一個人的眼睛是現在的他,一個人的嘴巴是將來的他。

——高爾斯華綏

改掉不良的說話習慣

如果一個人的臉上長有疤痕,可以從鏡中窺見,可以使用化妝品或藥品加以治療彌補。同樣,談吐方面的缺陷也可以改變,只要治療之前,自己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說話的缺陷,也可以試著拿一面鏡子對照自己說話的姿態:是否手勢過多,是否翹起嘴角,是否表情難看,是否過于冷漠、緊張、僵硬,是否強抑聲調……

以下幾點是我們說話中常有的缺陷,我們可以對照檢查,并加以改正。

1.說話用鼻音

用鼻音說話是一種常見且影響極壞的缺點,當你使用鼻腔說話時,就會發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鼻音。如果你說話時嘴巴張得不夠,聲音也會從鼻腔而出。在電影里,鼻音是一種表演技巧,如果演員扮演的是一種喜歡抱怨、脾氣不好的角色,他們往往愛用鼻音說話。如果你使用鼻音說話,鼻音對于女人的傷害比對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見到一位不斷發出鼻音,卻顯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面前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或者令人心蕩神移,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應使用胸腔發音。正確的方法是,平時說話時,上下齒之間最好保持半寸的距離。

2.聲音過尖

一個人受到驚嚇或大發脾氣時,往往會提高嗓門,發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錯誤居多,要多加注意。因為尖銳的聲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難聽。你可以用鏡子檢查自己有無這一缺點:脖子是否感到緊張?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繩索一樣凸出?下顎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來明顯緊張?如果出現上述情形,你可能會發出刺耳的尖聲。這時你就要當機立斷,盡快讓自己松弛下來,同時壓低自己的嗓門。

3.說話忽快忽慢

一般來講,說話的速度很難掌握,即使是一些職業演說家或政治家,有時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說話的速度。說話太快,別人就聽不懂你在說些什么,而且聽得喘不過氣來。說話太慢,人們就會根本不聽你說,因為他們缺乏一種耐心。據專家研究,適當的說話速度為每分鐘120~160個字之間,當我們朗讀時,其速度要比說話快。而且說話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緒和說話的內容會影響你表達的快慢。說話中把握適度的停頓和速度變化,會給你的講話增添豐富的效果。

為了測量自己說話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說話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講詞,然后用秒表測出自己朗讀的時間。如果你說話的速度每分鐘不到上面那個標準,就可以試著調整說話速度,看是否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4.口頭禪過多

日常生活中,人們聽到這樣的口頭禪,如“那個”“你知道不”“是不是”“對不對”“嗯”等。如果一個人在說話中反復不斷地使用這些詞語,一定會損失自己說話的形象。口頭禪的種類繁多,即使是一些偉大的政治家在電視訪談中也會出現這種毛病。

當然談話中“啊”“呃”等聲音過多,也是一種口頭禪的表現,著名演說家奧利佛·霍姆斯說:“切勿在談話中散布那些可怕的‘呃’音。”如果你有錄音機,不妨將自己打電話時的聲音錄下來,聽聽自己是否有這一毛病。一旦弄清了自己的毛病,那么以后在與人講話的過程中就要時時提醒自己注意這一點。

下面介紹幾種克服口頭禪的方法以供參考。

默講。出現口頭禪的原因之一,是對所講的內容不熟悉,講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時就要用口頭禪來獲得一點思考的時間,以便想起下句話。事前默講幾遍,對內容、措辭十分熟悉,正式講話時就能減少或不出現口頭禪了。

朗讀。克服口頭禪的朗讀法,就是將自己的口語,從不清楚變為清楚、流利的語言。如果內部語言流暢貫通,就不會出現口頭禪。出聲朗讀老舍、葉圣陶等語言大師的作品,有助于用規范的語言來改善自己不規范的語言。

耳聽。廣播員、演員的語言,一般都較為規范,沒有口頭禪。平時聽廣播、看電影時,可邊聽邊輕聲跟著說。久而久之,你會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口語精練了,口頭禪少了,連普通話水平也提高了。

練習。聽聽自己的講話錄音,會對自己講話中的口頭禪深惡痛絕。這樣,往往能使自己講話時十分警惕,口頭禪也會隨之變少。

慢語。在一段時間內,盡量講慢些,養成從容不迫地思維和說話的習慣,一句句想,一句句說,對克服口頭禪有很好的效果。

5.講粗話

講粗話是說話的惡習。俗話說,習慣成自然。隨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習慣,就會自然地發生。講粗話也是如此,一個人一旦養成了講粗話的習慣,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還意識不到。講粗話是一種壞習慣,是極不文明的表現,但要克服這種習慣也并不是一件易事。比較有效的辦法是,找出自己出現頻率最高的粗話,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首先是改變講話頻率,每句話末停頓一下;其次講話前提醒自己,改變原有的條件反射。出現頻率最高的粗話改掉了,其他粗話的克服也就不難了。

請別人督促也很重要。當然,這里的“別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這樣督促起來可以直截了當。由于有時自己講了粗話還不知道,請別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檢查的作用。督促還有另一層心理意義,那就是造成一種不利于原有條件反射自然發生的外界環境,以促進舊習慣的終止。

6.結巴

“結巴”是口吃的通稱。

“結巴”對于極個別的人來說是一種習慣性的語言缺陷,是一種病態反應,他們也被稱為口吃患者。口吃就是說話時字音重復或詞句中斷的現象,要想治愈說話“結巴”的毛病,除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去除心理障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少年時代就是口吃患者,為了克服這個缺陷,他常常朗誦課文,為了發音準確,就對著鏡子糾正嘴形,后來他成了一個著名的政治家、演說家。有口吃的人不妨試一試這個方法,堅持朗讀文章,只要堅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一定會產生好的效果。

7.毛手毛腳

毛手毛腳,意即說話時動作過于頻繁。可以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說話時不斷出現以下動作:坐立不安、蹙眉、揚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頭皮、轉動鉛筆、拉領帶、弄指頭、搖腿等。這都是一些影響你說話效果的不良因素。當你說話時,動作過于頻繁,聽者就會被你的這些動作所吸引,根本不可能認真聽你講話。

培養自己說話的風格

培養自己講話的風格,使其獨樹一幟,對你的講話將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個人說話有自己的風格,說話才容易吸引別人,并產生應有的魅力。同樣,如果你想成為說話高手,那么,你的說話風格必須有某種獨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們的注意,或者使人們容易記住你。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長相,或身體某種特殊之處,來引起別人注意,但這只能暫時的,也是遠遠不夠的,它只能幫助你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不能真正吸引人們。除非你有偉大人物的那種超凡的魅力,否則你必須培養自己說話的風格,這才是使你讓別人信服和不忘的最好方法。

美國的依阿華州錫格尼市的凱歐庫克旅館是方圓幾十里的流動推銷員最愛去的地方,他們不管遠近都想到那里去投宿。為什么呢?因為那里的店老板,人稱“快樂的韋勒”,是一位笑口常開的人。他對誰都能說上幾句好聽的話,自從人們認識他這么多年以來,從來沒有聽到他對誰說過一句不順耳的話。韋勒有他與眾不同的地方,說話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后來他成功了,成為當地有名的富翁。

記住你談話的風格,你與別人交談的方式,都能為你的名聲和你的成功做出重大的貢獻。如果你對下級講話趾高氣揚,甚至有鄙視的口吻,那下級就會怨恨你。如果你對上級講話過于謙恭,他們就可能認為你缺乏能力或者沒有骨氣,不敢委你以重任。你講話的風格,不僅僅是你使用詞匯的問題,而且是你使用詞匯的方式方法的問題,從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態度和修養。因此要想樹立自己的講話風格,說話就不能忽左忽右變化無常,更不要試圖去模仿別人,表現出不屬于自己風格或不適合自己風格的東西。雖然學習別人是件好事,但不要故意去模仿別人的風格或者說話的口吻。這種道理很簡單,不用多解釋誰都會明白,誰都不想遇到一個裝腔作勢的談話者。學別人說話,就像那種喝了大量酒的人,他隱瞞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實,因為人們一聞就明白了,“他把自己當成了別人”。

在談話的時候,表現出自己自然的風格是上策,但要努力發展你自己的獨特風格,而不是去發展別人的獨特風格。有些人,當他們與別人談話時,認為自己有必要裝腔作勢,或者戴上一副假面具;有些人試圖表現得很友善,有的時候甚至表現出媚態;有些人急功近利,就像做電視商業廣告一樣。這些人的失誤在于他們表現的都不是他們自己的本色,自然得不到別人的信服。要有自己的個性,你看到的我是什么樣,我就是什么樣,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但你總會相信同你談話的那個人是真實的,不是假冒的。無論對也好,錯也好,都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因此,只要把握好說話的分寸、原則,總會受到別人的喜歡,從而慢慢養成自己說話的風格,因為你用真誠的自我與別人交流,你用自己的風格和別人說話。

第一印象

“印象”,是一個人的某些特征在他人頭腦中留下的跡象。而“第一印象”,是在與人初次接觸時給對方留下的形象特征,心理學上稱為“首因效應”。著名演講家譚爾·賈耐基說:“最近,我在紐約參加過一個宴會,中間有一位少女,她在不久之前得到了一筆巨額的遺產,所以她就花了大量的金錢,把自己從頭到腳裝飾得十分華麗。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無疑的,她是想使宴會中的賓客,每個人對她都有一個好印象。可是,不幸得很,她的衣飾是足夠富麗了,但是,她的一副面孔,十分的深沉,好像是有著一股凌人的傲氣,令人看了無論怎么也不會生出愉快的感情來。她只知道在自己的服飾上用工夫,而忘掉了人最要緊的是面部的表情。”

確實,一個人有著一張笑臉,那是誰都歡迎的,如果老是一張哭喪臉,那么無論服飾怎么富麗,也會使人討厭。這情形不單有關于女人,凡是男女老幼,都是一個樣的。兩個孩子,一個是天真爛漫,十分快樂的,一個愁眉蹙額,老是一副哭喪相,試問你喜歡哪一個孩子呢?

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中所產生的定勢效應有很大的穩定性,一個人留給他人的第一印象就好像深刻的烙印,很難改變。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成功交往、創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的良好開端。因此在與人的初次交往過程中,要注意給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該怎么做呢?

首先,禮貌待人,主動熱情。禮貌待人要求用語禮貌,使用“請”“謝謝您”“對不起”等日常禮貌用語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另外還要舉止得體,坐有坐相,站有站姿,不忸怩作態,也不隨意放肆。主動熱情要求在交往中表現為喜歡、贊美和關注他人。同時良好的衛生習慣、機靈勤快也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積極求同,縮短距離。人際交往中有個重要的原則:相似性原則。雙方只要在興趣、愛好、觀點、志向,甚至年齡、籍貫、服飾等方面有相同之處,往往可以縮短彼此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常言道: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故鄉水。異邦遇同鄉,他地談故里。初次交往積極尋求接近的共同點,會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最后,了解對方,記住特征。與人初次交往之前,如有可能要盡量了解對方的情況,作為相識和交談的基礎。譬如你了解到對方喜歡養花,那你就可以在談話時說些有關養花的逸聞趣事,對方一定對你的談話感興趣。

如何把握說話的節奏

說話不僅可以表現一個人的內在形象,更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那些講話磕磕絆絆沒有任何節奏感的人,很少能夠打動我們,這樣的人,幾乎說不出什么值得我們去注意的東西。只有懂得說話的節奏、思路清晰的人,才會有活躍的思維。

掌握好節奏的最高境界是說話自然流利。

當然,恰當的停頓不屬于不流利,因為我們經常利用停頓展開新的思路,或者從一個要點過渡到另一個要點,或者重復某個詞以期給聽眾留下更深一層的印象。

磕絆的次數是可以數出來的,這也是熬過聽那些令人生厭的講話的有趣方法。在大多無味的講話中都會磕絆。在你自己的講話中,請別人統計一下,你發生磕絆的次數,具有很大的實際價值。

很少有人能夠在即興講話中不出現磕絆情況。我們發現最多達到每分鐘30處,有許多的教授也有20處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說話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應熟悉講話的主題。當我們的思考不發生任何遲疑的情況時,要說的話也自動地到了嘴邊。充分的準備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為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從而更能堅信自己要講的東西。另外,熟悉主題會使講話者有更大激情,這種激情會使講話者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其演說的境界之中。這樣,流利也就不成其問題了。

其次,發音要準確。發音含糊不清是說話猶豫的一種表現。如果講話者連續幾個地方都有遲疑不決的現象,就會使人感到他其實并不知自己在講什么,而是在頭腦中力圖發現哪兒出了毛病,結果說話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會收到很好的成效;反之,如果我們在演說的其他方面下工夫,而認為到時候自然會流利起來,那結果將只有失望。

再次,要充滿熱情。我們注意到,人們激動時,聲音變高,語速變快,此時,語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演講時,要用你的熱情感染他人,要大聲講話。如果你的情緒已經紊亂,如果你站在聽眾前面怕得發抖,你就特別要大聲地講話。

最后,迅速地講話也能提高流利程度。當你迅速講話時,你的心理便能更快地發揮功能,就像閱讀一樣,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閱讀,那么,在你只用于讀一本書的時間內,你就能讀兩本書,并且獲得更透徹的理解。掌握好說話的節奏,使說話就像琴弦一樣有張力,像流水一樣緩緩東流。對此,我們應去積極地學習。

抑揚頓挫的妙用

我們在日常說話中,只要重視并運用語調的抑揚頓挫的變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內容也能講得娓娓動聽,牢牢吸引住聽眾;如果不善于運用語調變化,古板平淡得很,即使是生動有趣的內容,也會講得單調平淡,使聽眾昏昏欲睡。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駕馭語調的技能技巧,以便能淋漓盡致地表達思想感情,增強說話效果。

1.停頓與連接

說話中的停頓與連接是為表達語句的意義和層次、思想和情感服務的,并不完全受標點符號的制約。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有時需要停頓;有標點符號的地方,有時則要連接。這一點應該牢記,但也不能死搬硬套。

停頓與連接在說話中起著重要的表情達意的作用,主要意義在于以下六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搜索| 定襄县| 星座| 湘阴县| 安丘市| 微博| 宝清县| 乌拉特后旗| 莲花县| 衡山县| 枣阳市| 苍南县| 肥城市| 安乡县| 连州市| 信宜市| 驻马店市| 东山县| 金乡县| 安国市| 临泽县| 施甸县| 荥经县| 临泽县| 谷城县| 桃园市| 曲周县| 广德县| 陇川县| 南和县| 海门市| 南平市| 延吉市| 屏东市| 碌曲县| 鄂温| 黎川县| 湘阴县| 西畴县| 穆棱市|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