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怎樣風趣幽默地說話(1)
- 演講與口才知識(全集)
- 雅瑟
- 5444字
- 2014-01-13 09:22:51
幽默在歡笑的背后隱藏著對事物的嚴肅態度,而諷刺卻在嚴肅的形式背后隱藏著開玩笑。
——(前蘇聯)普拉圖譜夫
善談者必善幽默
幽默是一個人的學識、才華、智慧、靈感在語言表達中的閃現,是一種“善于捕捉笑料和詼諧想像的能力”,是對社會上的種種不協調及不合理的荒謬現象、偏頗、弊端、矛盾實質的揭示和對某些反常規言行的描述。
在通常情況下,真正精于談話藝術的人,其實就是那些既善于引導話題,同時又善于使無意義的談話轉變得風趣幽默者。這種人在社交場上往往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可算做社交談話中的幽默大師。單調的談話令人生厭,因此,善談者必善幽默。但這種幽默,并不意味著對一切事物都可以拿來打趣。例如關于宗教、政治、偉人以及關于某種令人同情的痛苦等,都是絕不能加以取笑的。在有的人看來,如果說話不夠幽默,便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聰明,這種想法又不免有些偏激。
美國心理學家保爾·麥基認為,幽默感對于人的社交能力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79年1月,鄧小平同志訪問美國。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和夫人在華盛頓舉行盛大國宴,歡迎鄧小平和夫人。與卡特夫婦和鄧小平夫婦同桌坐的,有哈佛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費正清問鄧小平:“貴庚?”鄧小平回答:“72歲。”費正清說:“我今年74歲。”鄧小平說:“但你仍滿頭烏發,而我早已禿頭了。”“這證明你腦筋用得太多了。”兩人機智地對答,幽默風趣,其樂融融。
幽默語言可以使我們內心的緊張和重壓釋放出來,化作輕松的一笑。在溝通中,幽默語言如同潤滑劑,可有效地降低人與人之間的“摩擦系數”,化解沖突和矛盾,并能使我們從容地擺脫溝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在社交中,談吐幽默的人往往取勝,沒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會失敗。在交際場合,幽默的語言極易迅速打開交際局面。
善于談話的人,有時候為了需要常拿自己開開玩笑。美國著名律師迪特是一位善于講自己笑話的人。有一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在他登臺演說時,先將他介紹給聽眾:“他算得上是我國第一位公民!”迪特似乎很可以立刻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大模大樣地開著玩笑說:“諸位靜聽,第一位公民要開始演講了。”但是他如果真那樣做,便是一個沒有人瞧得起的傻瓜。
那他該如何說呢?他不僅要利用這個介紹詞幽默一下,并且還要從中獲得聽眾的好感。他說:“剛才校長先生說的一個名詞,我起初有些聽不太懂。第一位公民——是指什么呢?現在我才想到,大概他是指莎士比亞戲劇中常常提到的公民。校長先生一定是研究莎氏戲劇極有心得的人,他替我介紹時,一定又在想到他的莎氏戲劇了。諸位聽眾一定知道莎士比亞是常常把許多公民穿插在他的戲劇中,這些配角每人所說的話大都只有一兩句,而且多半是毫無口才,沒有高明見識的人。但他們差不多都是好人,即使是第一第二的地位交換一下,也根本不會顯示有何不同之處。”話未說完,臺下便響起來潮水般的掌聲。
幽默從哪里來
幽默是美學上一個常見的概念。究竟什么是幽默,幽默從哪里來,以往爭論很多。《辭海》中對幽默的定義是:“英文humour的音譯。通過影射、諷喻、雙關等修辭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訛和不通情理之處。”顯然,這是一個嚴肅的定義,與我們在生活中,人們所認可并喜聞樂見的幽默,有很大的不同。在生活中,我們認為一個人談吐幽默,是同他的聰明才智緊密相連的,要求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文化知識。如果一個人對古今中外、天南地北、風土人情等各方面都有所了解,再加上有較強的駕馭語言的能力,那么說話就容易生動、活潑和諧趣。遍觀古今中外著名的幽默大師,往往又都是語言大師。因此幽默不是矯揉造作,而是自然的流露。有人深有感觸地說:“我本來無心講笑話,笑語自然就從口里出來了。”其中的道理正說明了這一點。
幽默是擁有智慧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情感表達。不信你看人之外的生物,有哪一個是懂得笑的。那么幽默又是源自哪里呢?幽默引人發笑,似乎是快樂的表示,但其實不然:幽默更多地源于痛苦——雖然痛苦這個詞從年輕人口里說出來很有一些矯情。
王小波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基督徒被野蠻人抓住烤來吃,這個基督徒看到自己的下半身給烤得蠯蠯冒油,急忙說:“喂,下邊已經烤好了,該烤烤上面了。”王小波一生都在強調有趣。王朔還說過另外一個故事,講的是相聲大師侯寶林在“文革”中遭批斗,紅衛兵喝令他跪下,侯寶林笑著說:“跪下太封建了,干脆我趴下得了。”這就是對幽默最好的注解了,人的力量有大有小,如果你暫時無力改變自己的遭遇,何不先試著改變一下對待遭遇的態度呢?人雖然不能永遠快樂,但是可以永遠樂觀。這不是逃避現實的阿Q精神,而恰恰是對強權的蔑視,對不公正命運的反抗——笑著的反抗。那些真正有幽默感的人,無一不是生活的強者。
幽默六法
在說話藝術中,幽默是運用意識深長的語言再現現實生活中喜劇性的特征和現象來傳遞某種特殊信息的一種表達技巧。生活中懂得風趣幽默的人,往往三言兩語,就妙趣橫生,不僅使人忍俊不禁,而且能使人領悟到其中蘊涵的智慧和哲理。
毛澤東同志在陜北時,有一天夜間進入田次灣,住在一個老大娘家里,大娘見毛澤東與十幾個同志擠在一座窯里睡,心里不安,一再說:
“這窯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對不住首長了。”
毛澤東聽了這話,依著房東大嫂說話的節律喃喃道:
“我們隊伍太多了,人馬太多了,對不住大嫂了。”
房東大嫂和大家聽罷都哈哈大笑起來。一陣會心的笑聲,打消了房東大嫂的顧慮。
恩格斯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道德上優越的表現。”列寧則認為,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按照其修辭表現手段的不同,常見的有六種,下面我們一一舉例進行說明。
1.借代
鄧小平同志在講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時說:
“要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專長,用非所學不好。有人建議:對改了行的,如果有水平,有培養前途,可以沒收一批回來。這意見是好的。‘四人幫’創造了一個名詞叫‘臭老九’,‘老九’并不壞,《智取威虎山》里的‘老九’楊子榮是好人嘛!錯就錯在那個‘臭’字上。毛澤東同志說,‘老九’不能走。這就對了,知識分子的名譽要恢復。”
在這里鄧小平把“老九”借代為“知識分子”,并引用毛澤東“老九不能走”這句話,風趣幽默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2.擬人
南唐時,課稅繁重,民不聊生。恰逢京師大旱,烈祖問群臣道:
“外地都下了雨,為什么京城不下?”
大臣申漸高說:“因為雨怕抽稅,所以不敢入京城。”
列祖聽后大笑,并決定減輕賦稅。
例中,申漸高巧借話題,把“雨”擬人化,從而委婉地道出了“稅收繁重,令人生畏”的意思,機智地諷諫烈祖減稅,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3.夸張
夸張意即言過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手法。
里根競選加州州長時,針對當時加州的經濟情況,對物價上漲加以猛烈抨擊,他說:“夫人們,你們都知道,最近當你們站在超級市場賣蘆筍的柜臺前,你們就會感到吃鈔票比吃蘆筍還便宜些。”
還有一次,他說:“你們還記得當初你們曾經認為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美元嗎?而今天美元卻真的幾乎代替不了什么東西了!”
4.諷喻
所謂諷喻,是用富有機智和幽默情趣并寄寓深刻哲理的虛構的故事,來闡明某種道理。有一個單位組織退休老干部乘大客車外出旅游,上車時你謙我讓,耽誤了不少時間。開車后,一位老同志朗聲打趣道: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助興:從前有一位婦女,懷孕10年才生下一對雙胞胎。問這對雙胞胎為何遲遲不肯面世,他們說,根據禮節,年長位尊者應該先行,但他們兩個不知誰是兄長,就這樣互相推讓了10年,把媽媽生孩子的事給耽擱了。”
這番話引得車上的老干部們面面相覷,繼而哄堂大笑。
5.仿擬
仿擬即故意模仿套用已有的固定語言形式來敘說的一種表達方式,主要特點是套用現有的詞、句、篇等語言形式來揭示所描述事物的內在矛盾,創造出新的意境。
蘇軾有位姓劉的朋友,因晚年患病,鬢發、眉毛盡皆脫落,鼻梁也快要斷了。一天,蘇軾同許多朋友相聚飲酒,這位姓劉的朋友建議大家各引古人語相戲。蘇軾對這位姓劉的朋友說:“大風起兮眉飛揚,安得壯士兮守鼻梁!”滿座大笑。
蘇軾仿的是漢高祖劉邦《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首尾兩句,兩相對照、趣味盎然。
6.反射
反射是現場套用對方的話語來戲謔、反駁對方,是一種語言回歸,目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小約翰放學回來,把成績單交給爸爸,爸爸一看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就沖著約翰怒氣沖沖地喊道:“你知道嗎?華盛頓像你這個年齡時是全校最優秀的學生。”
約翰不慌不忙地回答:“你知道嗎?爸爸,像你這個年齡時華盛頓已經是美國總統了!”
啟人心智的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來到華盛頓會見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要求美國與他們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并給予英國物資援助。丘吉爾受到熱情接待,被安排在白宮居住。一天早晨,丘吉爾正躺在浴盆里,抽著他那特大號的雪茄煙。門開了,進來的正是羅斯福。丘吉爾大腹便便,肚皮露出水面……這兩個首腦人物此刻相見,不免有些尷尬。此刻丘吉爾靈機一動,把煙頭一扔,說:“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是開誠布公,一點隱瞞也沒有啊。”說完后,兩個人哈哈大笑起來。隨后,雙方的會談獲得成功。
在這里我們不能說丘吉爾的幽默對會談的成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他那“一點隱瞞也沒有”,不僅緩解了當時個人和國家的窘境,而且含有坦誠求助、彼此信任的含義。羅斯福又怎能感受不到呢?
幽默能使人發笑,但卻是啟人心智的笑,是智慧的閃現。幽默能表達說話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態度,能反映出說話者的溫和與寬容,是說話者表情達意的一種技巧。
侯寶林的相聲《買佛龕》講了這樣一個笑話:
小甲:“大娘,出門兒啦!哈……買佛龕啦?”
大娘:“年輕人說話一點規矩沒有,這是佛龕,能說‘買’嗎?這得說請。”
小甲:“啊!噢,大娘,是我不懂,您這佛龕多少錢請的?”
大娘:“哎,就這么個玩意兒,八毛!”
老太太敬神敬佛,還嫌年輕人不懂規矩,可她因為心疼錢,又出口不敬,耐人尋味,寓意深刻。
我有一次和幾個朋友聊天,其中一個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懶漢什么都不肯干,誰都不愿雇他。時間一長,他的生活過不下去,只好求親告友替他介紹一份最輕松的工作。有人介紹他去看墳地。說實在的,沒有什么比干這活更輕松的了。懶漢愉快地去了,但沒過多久就回來了,并憤憤不平地對介紹人說:“我不干了。”“為什么?”“這活兒太不公平了,他們都躺著,卻讓我一個人站著!”朋友們聽后都放聲大笑,是因為懶漢的話完全出人意料。
幽默中也包含著諷刺,但是總有一種含笑的啟示和智慧的火花。前蘇聯心理學家普拉圖譜夫說:“幽默在歡笑的背后隱藏著對事物的嚴肅態度,而諷刺卻在嚴肅的形式背后隱藏著開玩笑。”
夫妻倆在一起聊天,丈夫對妻子說:“為什么上帝把女人造得那么美麗卻又那么愚蠢呢?”妻子回答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把我們造得美麗,你們才會愛我們,把我們造得愚蠢,我們才會愛你們。”
美國第16屆總統林肯的長相,使人無法恭維,他自己也不避諱這一點。一次,道格拉斯指責他是兩面派。林肯說:“現在,請聽眾來評評看,我如果還有另一副面孔的話,我會戴著現在的這副面孔嗎?”結果引起聽眾大笑,在笑聲中顯出道格拉斯的荒謬。
幽默的特點是尖銳而刻薄,俏皮而不直露,蘊藏著說話者溫厚善良的氣度和高超的語言藝術。有人甚至這樣區分人的層次:聽了別人的話能笑,這個人是正常人;自己能講笑話讓別人笑,此人有幽默感;能夠自己拿自己開玩笑,此人有希望成為幽默大師,因為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品位。
創造幽默最重要的因素是有限的語言,可利用荒謬對比、設置懸念、反轉突變、認同認識造成一種包含復雜感情、充滿情趣而又耐人尋味的幽默意境。
幽默溝通心靈
友善的幽默能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能溝通心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填平人與人之間的鴻溝,是有望和他人建立良好關系的不可缺少的東西。
特別當一個人要表達內心的不滿時,如果能使用幽默的語言,別人聽起來會順耳一些。當一個人需要把別人的態度從否定改變到肯定時,幽默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當一個人和他人關系緊張時,即使在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幽默也可以使彼此從容地擺脫不愉快的窘境或消除矛盾。
一天,英國著名的文學家蕭伯納在街上行走,被一個騎自行車的冒失鬼撞倒在地,幸好沒有受傷,只虛驚一場。騎車的人急忙扶起他,連連道歉,可是蕭伯納卻惋惜地說:“你的運氣不佳,先生,你如果把我撞死了,你就可以名揚四海了!”蕭伯納的這一句妙語,把他和肇事者雙方從不愉快的、緊張的窘境中解放出來,使這場事故得到友好的處理。蕭伯納的幽默不僅給對方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又給人以友愛和寬容。
又有一次,蕭伯納的脊椎骨有病,去醫院檢查。醫生對蕭伯納說:“有一個辦法,從你身上其他部位取下一塊骨頭來代替那塊壞了的脊椎骨。”又說:“這手術很困難,我們從來沒有做過。”很明顯,醫生的意思是這次手術所要收取的費用不同一般。如果蕭伯納與醫生爭論,或表示不滿、失望,將會和醫生處于對立的局面。而對立的結果,會給雙方帶來難堪,也會影響雙方合作和治療效果。但是,蕭伯納聽了醫生的介紹后,淡淡地一笑說:“好呀!不過請告訴我,你們打算付給我多少手術試驗費?”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被蕭伯納處理得極其巧妙,避免了不愉快的爭執。
如果說語言是心靈的橋梁,那么幽默便是橋上行駛最快的列車,它穿梭在此岸與彼岸之間,時而鮮明時而隱晦地表達著某種心意,并以最快捷的方式直抵人的心靈。如上述故事中,蕭伯納說:“好呀!不過請告訴我,你們打算付給我多少手術試驗費?”醫生聽后自然會明白蕭伯納在心里給他的答案。
生活中的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