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訓練說話的本領(5)
-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 趙凡禹
- 4088字
- 2014-01-10 15:20:22
笑的方式很多,可取的有微笑、輕笑、大笑等。微笑是一種不露齒的笑容;輕笑表現為上齒露出,嘴已微微張開;大笑則表現為嘴已張成弧形,上下牙齒都可看見。
領導者在工作談話中,一般要以微笑作為基調,微笑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可控性的笑容,它使人覺得和藹、可親、文明,是儀表的一個構成要素。微笑時面部肌肉容易控制,可以較長時間地維持笑容。笑的時候應該自然大方,得體適度。那種咧嘴齜牙的笑,嘻嘻逢迎的笑,擠眉弄眼的笑,忸忸怩怩的笑,都會給人一種不愉快的感覺,不良的印象。因此,笑容也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水平。領導者需要不斷提高文化情操的修養,使笑容反映出美好的心靈。只有發自內心的笑才能感染對方,產生呼應。嘲笑、冷笑,幸災樂禍的笑都是應該盡量避免的。
微笑是通過不出聲的笑來傳遞信息的。微笑作為一種表情,不僅是形象的外在表現,也是人的內在精神的反映。因而領導者要善于使用微笑,就要注意微笑的主要功能:微笑能強化有聲語言溝通的功能,增強交際效果;微笑還能與其他體語相結合,代替有聲語言的溝通,如在接見眾多的賓客時,只要邊微笑邊招手,也具有“歡迎您光臨”的功效,同樣會使客人感到熱情、有禮;在交談中,遇到不易接受的事情,邊微笑邊搖頭,委婉謝絕,不會使人感到難堪。
面部表情除了包括起主要作用的眼神和笑容外,還包括眉部的緊皺和舒放,嘴部的變化等等。比如,心理學家蘇贊·克拉默指出:“眼眉的變化是一個人正在想什么的另一種跡象,如果他只抬起一個眼眉,那就表明你告訴他的話,他不是不相信就是認為不可能,兩個眼眉同時抬起表示驚異。鼻子和耳朵也能提供一個人正在想什么的線索,如果他一邊說他已經理解了你的意圖一邊摸鼻子或拉耳朵,表明他被你的話弄糊涂了,很可能根本就不清楚你在說什么。”他接著說:“一個人的前額也是如此。如果他向下緊皺額頭,表明他沒有聽明白你的話或者并不喜歡你說的話。如果他向上皺起額頭,表明他對你所說的話感到驚訝。”
總的說來,談話時面都表情應該是誠懇坦率,輕松友好,而不應該擺出一副盛氣凌人的嘴臉,也不應顯出自負自矜的面孔,那樣就會從心理上將聽者拒之于千里之外。此外,表情還應是落落大方的,自然得體的,是由衷而發的,而不應該是矯揉造作、生硬僵滯的。這需要在平時不斷提高文化水準,加強內在修養。有些領導與別人交談時,往往拿腔作勢,面無表情,以表現自己的尊嚴,顯示自己的權威。豈不知這樣一來,反而損害了尊嚴和權威。周恩來同志同人談話時笑逐顏開,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受到了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面部表情語言既然是人們心理活動的寒暑表,那么,領導者在領導活動的過程中,更應注意運用它。一方面,要注意準確、貼切地用自己的面部語言藝術,來反映自己與下級同樂同憂的感情,把自己的某些領導意圖傳達給下級,從而使自己的面部語言藝術更好地為實現領導目的服務。另一方面,要善于察言觀色,通過下級表現出來的面部語言,來把握下級的心理、性格、情緒,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讓形體語言更豐富
人們通過身體的坐臥立行等姿勢表現出的情感、意向、態度等各種信息的綜合就是姿勢語言。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身體姿勢。不過,瀟灑、自然、大方、得體的身姿總是令人賞心悅目的,而矯揉造作、忸怩作態的身姿最讓人厭煩。
人們在當眾講話時可以根據對方的動作和利用動作交流來傳遞多種信息,形體語言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首語。什么是首語?簡單地說,就是通過頭部活動來傳遞信息。主要包括點頭語和搖頭語。頭為六陽之首,首語的地位同樣也不容忽視。
在表現形式上,有點頭、搖頭、偏頭、回頭、仰頭、低頭、垂頭7種,所含意思各不相同。在特定的交際環境中,點頭,表示贊同、肯定、鼓勵;搖頭,表示反對、否定、懷疑;偏頭,表示詫異、猶豫、不解;回頭,表示欣賞、拒絕、回避;仰頭,表示景仰、傲慢、堅強;低頭,表示嬌羞、順從、沉思;垂頭,表示無奈、沮喪。
頭部動作中,以點頭和搖頭最常見,含義也最豐富。它們所代表的意義也很寬泛。尤其是點頭,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贊同、肯定、鼓勵外,還可表示問候、致意、感謝、滿意、理解、舒暢、表揚、擁護、放心、尊敬、佩服等等。
搖頭所指往往具有不確定性。在雙方交際中,一方被另一方問及某人、某事、某問題時,他要表示反對、否定、拒絕,可以搖頭;而他要表示不知道、回答不了,或者表示此時此地不宜回答、不宜談此事,也可以搖頭。這就需要交流雙方根據現場的情況及自己的經驗去加以判斷了。
頭部是人身體上最具區別性的部位,具有豐富的傳情達意的作用。如何動,對說話者來說,是情感的表達;對接受者來說,則可由此獲得信息。唐代詩人李白那首膾炙人口的小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沒有奇特想象,沒有華美詞藻,一個“舉頭”,一個“低頭”,就把詩人旅途中的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舉頭”,觸發了思念;“低頭”,陷入了沉思。一“舉”一“低”,動作簡單,卻含義深刻。
2.手動。手動,就是用手(包括手指、手掌、手臂)的活動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亦即所謂的手勢。
當眾講話的手勢不但能強調和解釋語言所傳達的信息,而且往往能使講話的內容更豐富、形象、生動,讓聽眾可聽、可看、可悟。
手勢在演講中的作用和類型有:第一是用來表達演講者的情感,使之形象化、具體化,即所謂“情意手勢”;第二是用來指示具體對象的,即“指示手勢”;第三是用來模擬狀物,比劃大小的,即“象形手勢”。在哪種情況下用哪類手勢,都應視演講內容而定。因此在手勢運用上必須注意:一要簡潔易懂;二要協調合拍:三要富于變化;四不要無節制地頻繁使用。
有以下幾種手勢在當眾講話時被經常應用:
精確抓握手法。在這種節拍信號中,手的動作好像有意識地概括想象中很小的話題,但是手的動作不能延續到大拇指尖與其他指尖真正地觸及到一塊。這意味著演講者強調精辟的意圖勝似事實上精確的本身。
揮動的手好像在尋找所探討的答案,但演講者未能真正闡明這個答案。在演講中,演講者碰到具有探討性和不肯定無把握的問題時,常用這種手勢,手部動作表現為食指彎曲與微曲的拇指間有些許距離,其余三指緊握。
強力抓握手法。演講者在演講時總想控制大廳的氣氛,如果聽眾并不是聚精會神地隨從演講者的意愿,那么演講者可采用意圖式強力手勢吸引聽眾。手指呈僵硬,五指分開,稍微彎曲,自然向前展開,隨即僵硬的五指自然松開。
手掌向外式。這是談判者慣用的手勢。雙手微顫動地向外開展,其本身暗示了說話人愿意放棄某些條件,主動接觸受話者。這是一種強烈的表達愿望方式,它希望說者和聽者之間早已形成的鴻溝能搭起一座橋梁,從而使聽者盡可能地進入演講者的“思想意境”,理解其暗示的道理。
食指拍手法。一般在打拍子時,原則上運用五個手指的動作,但是有一種特殊的節拍手勢僅用一個手指,即伸直的食指。它表達了支配占有的欲望。此外對這種手勢有兩種表達方式:食指向前指和食指向上有節奏地揮動。在第一種情況里,食指若涉及到某個話題和物件,那么演講者就是強調這個題目和東西有待于討論。若指向聽眾里某個人,那么演講者是有意圖地針對那個人耍威風。這往往會給聽眾留下一種白熱化敵視態度和令人嫌惡的權勢欲印象。在第二種情況里,食指向上有節奏地揮動,這意味著演講者在威脅、要挾和力圖征服某人或者某事的愿望。
3.姿體。站姿,能顯示當眾講話者的風度。一般說來,發言者要“站如松,坐如鐘”,挺胸抬頭,端正莊重,給人一種游刃有余,成竹在胸的偉岸之感。發言者在臺上,應該有一個基本的立足點,并且根據演講內容的需要,可以前后左右地進行一些小范圍的移動。一般地說,向前移動表示積極性的含義,如號召、贊同、進取等;向后移動表示消極性的含義,如歉意、否定、退讓等;向左右移動則表示對某一側聽眾特別關注等。但千萬不能在使用默語時移動身體,因為這時候的移動只是游離性的多余動作,影響聽眾的視覺接收效果,破壞演講的和諧統一。高爾基贊揚列寧的演講時說:“他的演說的和諧、完整、明快和強勁,他站在講臺上的整個形象——簡直就像一件古典藝術作品:什么都有,然而沒有絲毫多余,沒有任何裝飾,即使有的話,也看不出來,正如臉上的兩只眼睛,手上的五個指頭那樣天生不可缺少似的。”
不同坐姿含意也不盡相同。如:坐姿端正,兩手平放膝上,身子稍向前傾,是尊重、崇敬的表現;坐在沙發或椅子的前沿,身子前傾,頭微微傾斜,是對話題特別感興趣的表現;坐在沙發或椅子上,身子后仰,甚至轉來轉去,是一種傲慢無禮的表現;坐在沙發或椅子上,整個身子倒轉于一方,是嫌棄、輕蔑的表現;而采用背朝談話對象的坐姿,是不屑理睬的表現。性別不同,坐姿含義也不同,如:男生微微張開雙腿而坐,是穩重、豁達的表現;將一條腿架在另一條腿上,是輕松、自信的表現;女性攏膝而坐,是莊重、矜持的表現;雙腳交叉而又配合交臂的坐姿,是一種戒心很重的表現。
坐姿可分為嚴肅坐姿、隨意坐姿和半隨意坐姿三種。身體挺直、雙腿并攏或略微分開(女性常為雙膝并攏或腳踝交叉),即正襟危坐,為嚴肅坐姿;背靠沙發或坐椅,兩手置于沙發座椅扶手上,或雙手交叉靠在頭后,兩腿自然落地或一條腿架在另一條腿上(俗稱“二郎腿”),為隨意坐姿。介于二者之間,身體斜靠沙發或頭部微微后仰,一條腿架在另一條腿上,為半隨意坐姿。在當眾講話中,到底選用什么樣的坐姿,主要應考慮環境的因素。如在談判、重要會議上講話的隆重場合,一般宜采用嚴肅坐姿,以示莊重和對公眾的尊重;在交談、接待、慶典、聯誼會等場合,一般宜采用半隨意坐姿,這有益于營造融洽和諧的氣氛,縮短交際雙方和多方的心理距離;隨意坐姿只宜于非正式場合,交際各方十分熟悉和了解,或是親友之間,才可采用。
對體姿語言總的應用原則是:根據不同場合、對象和談話目的、方式,選用不同的站姿、坐姿和步姿,以優美、高雅、自然、協調取勝,配合自然的有聲語言,以獲得理想的表達效果。
對肢體語言要有選擇性和節制性的應用,應準確、適度的配合講話的目的,以達到最佳效果。各種體姿語言還要相互配合,整體協調、連貫,從而表現出優美自然的風度美、氣質美和韻致美,為聽眾塑造良好的說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