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訓練說話的本領(4)
- 好口才好前程(大全集)
- 趙凡禹
- 3907字
- 2014-01-10 15:20:22
1965年11月,著名美國女作家、記者斯特朗八旬壽辰,周總理為她在上海舉行宴會祝賀,周總理在祝詞的開場白中說:“今天我們為我們的好朋友,美國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祝賀40公歲誕辰?!苯又?,他又對迷惑不解的客人解釋到,在中國,“公”字是緊跟它的量詞的兩倍,40公斤等于80斤,40公歲也就是80歲。聽了這番風趣的話,幾百位中外來賓爆發出了一陣歡笑聲。周總理接著說:“40公歲,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寫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還很年輕。我們祝賀斯特朗女士繼續為人民寫大量的文章,祝賀她永遠年輕!”斯特朗聽見總理說她只有40公歲,還很年輕,心里十分高興;在座的客人無不佩服周總理那機敏的思維,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得這次宴會始終洋溢著歡樂的氛圍。
一次,當肯尼迪乘坐飛機時,有一位記者問他:如果這架飛機失事了,會發生什么事呢?肯尼迪聽后,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有一件事我可以肯定,你的名字會在第二天的報紙上出現,但字體極小?!鼻〉胶锰幍挠哪?,不僅活躍了氣氛,而且使領導者在笑聲中解決了問題,避免了很多不應有的麻煩,是一種有益且有效的方法??夏岬险呛芎玫乩昧诉@一點。
訓練說話時的表情
面部語言是指人們通過面部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身體語言的一種,它是憑借眼、眉、嘴,以及顏面肌肉的變化等體現出來的,內容極為豐富。生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肌肉組織是由24雙肌筋交錯構成的,其中有6雙通過舒展來表示愉快的感情,有18雙則用來表示不愉快的感情。這種面部肌肉組織所產生的感情表現,不受國界、地區、人種的限制,是對于任何社會的人都通行的交際手段。因此,面部表情在面對面的口語交際中,就成為心靈的屏幕,能夠輔助有聲語言傳遞信息,溝通人們的感情。這對于提高口語表達效果是很重要的。正如蔡特金的回憶所說,列寧講話時“不但每一個字都是從他心里發出來的,而且面部的表情更加強了那種感覺”,而已故美國記者根寶更是在他寫的《回憶羅斯?!芬粫姓f:“在短短20分鐘之內,他的面部表情有:稀奇、好奇、偽裝的吃驚、真情的關切、擔心、同情、堅定、嬉笑、莊嚴,都有超絕的魅力,但他可不曾說過一個字?!?
雨果說過:“眼睛是靈魂的窗戶,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窗戶?!毙睦韺W家蘇贊也說:“眼睛能夠暴露一個人心中最大的秘密。不管他在說什么,他的眼睛就會告訴你他正在想什么。如果瞳孔擴大,眼睛大睜,那就表明他聽到了什么令他高興的事,抑或你說的話使他感覺良好,如果瞳孔縮小,那就表明情況正好相反,即他聽到了什么他不喜歡的事情。如果他的眼睛瞇縫起來,那就表明你大概是告訴了他什么他不相信的話,于是他感到他有理由不相信你或不相信你說的話?!痹谡f話過程中,眼睛能夠把人的思想感情、心理變化、品德學識、性格修養和審美觀念等都展現給聽眾。因此,凡是有經驗的領導者,總是注意恰如其分地巧妙運用眼神與有聲語言相協調,去表達千變萬化的思想感情,去調節交際現場的氣氛。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做公開演說和電視講話時,從不戴眼鏡,要同法國人“眼對著眼”地講話,因為他對眼睛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極為重視。今天,我們的不少領導者在和人交流時,不僅傾聽人家的談話,而且眼睛適當地看著對方,能給對方一種受到尊重,受到重視的感覺,這樣的談話一般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領導,講話時兩眼死盯著講稿,談話時兩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顧右盼、東張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無人”,不知他心里在想著什么,這樣的效果自然不會好。
前蘇聯作家費定在《初歡》中寫道:“眼睛會發光,會發火花,會變得像霧一樣暗淡,會變成模糊的乳狀,會展開無底的深淵,會像火花和槍彈一樣投射,會質問,會拒絕,會取予,會表示戀戀之意……”在不同的場合運用不同的眼神可以傳達不同的信息,交流不同的思想感情。
在有較多聽眾的場合,可以采用環顧或虛視的眼神。環顧就是視線有意識地自然流轉,環顧全面。它可以同所有聽者保持眼睛的接觸,使每個聽者都感覺你看到了他,從而增強相互之間的感情聯系,提高他們參與說話的興致。同時,這種方法還可以使說話人通過多角度的視線接觸,比較全面地了解聽眾的心理反應,以隨時調整自己的話題。當然環顧要自然適度,速度應適當放慢,不能說話時眼睛老是頻繁亂轉,那樣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還會使人感覺你心不在焉,目空一切。而所謂虛視是指目光似看非看,好像在看什么地方,什么聽眾,實際上什么也沒看,其范圍一般在聽眾的中部或后部,可用以調整消除飄忽感或呆板感,還可以消除說話人的緊張心理,幫助說話人集中精神思考講話的內容。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十分善于運用眼神語。
保爾·拉法格回憶馬克思時說:“當某一個人在談話中加入幾句俏皮話或機敏的答辯時,他的眼睛便在濃密的眉毛下快活地嘲弄地閃動起來。”
李卜克內西回憶恩格斯說:“他在觀察人們和事物的時候,不是用玫瑰色眼鏡或黑色眼鏡,而是用明察秋毫的目力。他的目光從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總是要洞悉底蘊。這種明察秋毫的目力,這種‘慧眼’,這種自然之母只賦予少數人的洞察力,都是恩格斯所有的。這一點我在第一次會見他的時候就覺察到了。”普·凱爾任采夫回憶列寧時說:“他演說時的姿態,他的純樸,而首先是他的一雙目光炯炯能看到人們內心深外的眼睛——都使我覺得是非凡的?!?
當眾講話時要注意觀察聽眾的眼神,以便了解聽眾的心態從而隨機調節講話策略。
聽者的眼神黯淡無光,表明其內心有憂傷,說話時就不要神采飛揚;聽者眼神突然明亮,表明其對自己或自己的表現產生興趣,說話時就應趁熱打鐵;聽者眼神游移躲閃,表明其慌亂心虛,說話時就應窮追猛擊;聽者眼神沉靜堅毅,表明其成竹在胸,說話時應謙虛謹慎。
當別人用壓倒性的目光盯視你時,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在他前額眼眉的上方找一個地方,然后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那個地方。這樣,誰也沒辦法用目光的逼視將你壓倒,最后那個人除了將自己的目光也降低之外,別無選擇。
當然在您憤怒時也不妨以目光表示出來。據說19世紀埃及有名法官叫達烏德,雙目犀利,眼光敏銳,在審案時,端坐在甕中,上面僅露出自己的頭,用自己的威嚴目光死死盯住犯人,陰森可怖、寒氣逼人,因此,犯人多會招供。這當然也許僅僅是傳奇式的傳說,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倒有一張怒容滿面、目光炯炯的照片,據說這是加拿大攝影家卡希的杰作,當時老丘剛步入鏡頭之內,卡希猛然向前,一把奪下了他的煙斗,首相毫無思想準備,一時勃然大怒,雙目圓睜,一手叉腰,氣勢咄咄逼人。后來,這張照片就成為二戰時英倫三島“永不投降”的精神象征,不能不說這是管理者態勢語言成功運用的一個有力證明。
總之,眼睛的力量是無窮的。讓我們引用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的這一小節:“不但是身體的面容、姿態和姿勢,就是行動和事跡,語言和聲音以及它們在不同生活中的千變萬化,全部可以藝術化成眼睛。人們從這眼睛里可以認識到內在的無限自由的心靈?!?
讓微笑為你增添光彩
羅曼·羅蘭曾說:“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比嘴里講的,更復雜到千百倍的程度?!泵娌勘砬橛质潜硎緝刃那楦械淖蠲舾械纳眢w語言,美國學者戴維斯在他的專著《怎樣識別形體語言》一書中指出:“信息總效果=7%文字+38%聲音+55%面部表情。”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特別是領導者使用身體語言中,最純熟的莫過于這一種了吧。而在面部表情,他們最偏愛的就是笑了。當一張笑臉擺在下屬和同級的面前時,他們幾乎很快會把它判定為友好的表示,除非背景極其復雜,而決不會去仔細揣摩,反復研究,這輕而易舉的一笑,立即就使兩者之間的關系接近了許多,體現了人與人之間融洽的關系。
大多數領導者平時總喜歡面帶微笑,這種面部表情告訴人們:“來吧,我是朋友?!保ó斎唬捎谛愿竦牟町惢蚱渌?,有的領導者卻總是表情嚴肅,不茍言笑,比如夏爾·戴高樂)尼采認為,由于發笑是使人們能夠容忍生活磨難的惟一途徑,所以人們才笑,但我想任何一個領導者都不會這樣認為,我們的生活需要笑容,我們的工作也需要笑容,前者為了自己的健康,后者滿足別人的希望,當你在會議上、匯報中或與下屬談心時,用自己維妙維肖的笑容向對方暗示或者傳遞一個細小的意向,當對方立刻心領神會之際,一定會從內心中發出滿意的笑容。
但是,僅僅是注意到笑的作用是不夠的,還應當做到兩點:一是要真笑,而不是假笑;二是把握好笑的時機和方式。
就第一點而言,笑有真有假,真笑幾乎是不受控制的,而假笑則是一種偽裝出來的表情。有研究表明:真笑的第一個表情特征是嘴唇迅速咧開,第二個特征是,在笑的高潮以后,緊接著短暫而迅速地閃一下眼睛。那些“來得快、去得快”的笑,并不容易引起對方的滿足,因而也是不成功的運用。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從心里往外壓抑不住的高興就不要笑,這并不意味著你必須愁眉苦臉地工作,就好像全世界的重量都壓在你的肩膀上似的。應該準確地說,如果你不是由衷地感到滿足,就不要喜形于色。領導者也應該在笑之前想想這一點,否則將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這絕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第二個問題更為重要。笑的時機要恰當,要注意選擇笑的時機、場合、話題。該笑的時候笑,不該笑的時候就不能笑。在歡慶的場合,在輕松的氣氛中,在誠懇坦率的交談中,應該笑;但在談起不見好轉的病情,同去世同志的家屬談話,說起工作中的重大失誤和損失時就不能面帶笑容。有些人平時隨便慣了,以至遇到參加單位同志追悼會的場合,在給烈士掃墓的時候,在瞻仰領袖遺容的時候,還在嘻嘻哈哈,說說笑笑,這就顯得很不恰當了。其次,要掌握笑的分寸。在日常生活談話中,笑容主要是根據交談者的關系、談話的內容以及談話者的性格、習慣等自然體現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