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正視性別差異,家長能做什么(1)
- 男孩窮養,女孩富養(大全集)
- 凡禹 田田
- 5518字
- 2014-01-10 13:28:46
▲名人教子給予的啟示
劉墉是當代著名的作家、畫家、教育家,他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現在兒子劉軒已經35歲了,獲得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并且出版了四本專著。劉墉的女兒劉倚帆,在14歲的時候就獲得了美國的“總統獎”,成績優異,如今已經考上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劉軒和劉倚帆雖然是同胞兄妹,可是劉墉對他們兩個人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劉墉坦言,他在教育子女上確實是“男女有別”的,對兒子很嚴厲,對女兒很寵愛。他承襲了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告誡兒子“你必須用功,不能失敗。”但是對小女兒劉倚帆則是給予更多的愛護和鼓勵。
劉墉在教育兒子過程中總結出了以下的經驗:對男孩不可以凡事安排的面面俱到,這樣極容易使男孩養成做事不負責任的壞習慣。父母的過度包辦會是孩子變得嬌縱且不懂禮貌,不懂得珍惜,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諱的。
兒子劉軒出生之后,劉墉經常到美國推展中國文化,與家人很少相聚,直到劉軒七歲的時候,劉墉被聘為紐約圣若望大學的住校藝術家,才把家人接到美國團聚。這時劉墉發現兒子的性格內向,加上剛來美國的時候沒有朋友,表現的十分自閉。劉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決定用傳統的中國強權式教育來改變兒子的個性。
劉軒從小與媽媽一起生活,習慣了嬌生慣養。但是,劉墉給他制定了嚴格的生活制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推給別人;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不可以讓媽媽代勞;如果爸爸媽媽都不在家,就自己做飯吃;假期的時候出去體驗打工的生活。不僅如此,每天的作息時間安排,都有嚴格的規定,絕對不可以偷懶。
起初劉墉的規定讓劉軒很不習慣,他對于父親的這種管制也很反感,即便是和爸爸一起去看電影,一路上他都要向路人問好幾次“現在幾點了”。可見父子的感情。
劉軒小的時候種花,不敢用手和泥,劉墉看見之后就有意識地和了一堆稀泥,強迫兒子把手伸進去。平時在生活當中,兒子看電視時間太長了他要管,兒子打個電話他要詢問。為了鍛煉兒子的膽量,他把兒子送到了曼哈頓一個據說是“毒蛇猛獸經常出沒”的地方上中學。劉墉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是試圖讓兒子嘗試磨難。
劉軒對劉墉說:“你為什么老是這樣嚴厲地管著我,為什么對妹妹這樣溫柔?”
對于女兒,劉墉采取的教育方式是:給女兒盡量多的鼓勵,讓他能夠充分獨立,自己把握生活,但是在某些方面一定嚴格要求,在原則問題上絕不會放任自流。劉墉希望自己的女兒做個小淑女,他曾經說過:“時代越來越進步了,孔武有力的男生不見得吃香,嬌小的女孩子照樣可以統治世界。”劉墉給女兒創造了一個自由的成長空間。
事實確實如此,劉墉把更多的寵愛都給了自己的女兒劉倚帆,他會教女兒怎么拍照比較漂亮,怎樣站立的姿勢最美,怎么化妝效果會更加靚麗。不過,在教育女兒的問題上,劉墉不會有絲毫的馬虎。他會教育女兒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丑女人,只有懶女人。他會時時叮囑女兒:“娃娃有沒有去鍛煉呢?有沒有去健身房?”
每到吃飯的時候,劉墉會讓女兒進屋把外公外婆叫出來一起吃飯。女兒時常會抱怨:“我不叫他們,他們也一樣會吃飯啊。”這時劉墉就會很耐心地教導女兒:“你如果不去叫他們,可能外公外婆就會躲在屋里吃了。你去請他們出來吃飯,那感覺就不一樣了啊。我們要懂得敬老,要關愛他們。”劉墉知道,中國傳統的孝道一定要傳遞給下一代。
女兒在12歲的時候對肚臍裝非常著迷,劉墉對女兒說:露肚臍的娃娃固然可愛,可這樣如果著涼感冒了怎么辦?女兒一下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以后也就不再穿這種衣服了。女兒習慣趴在地毯上一遍看電視一遍上網一邊做功課,對此,劉墉卻沒有說什么。“她有這個本事每科照樣拿A,我有什么話好說呢?”
有一年,劉墉帶著女兒去了大陸,幫助一個貴州的女孩做眼角膜的移植手術。在同行的路上,劉墉問女兒:“天下需要幫助的人那么多,我們幫不過來怎么辦?”女兒學著劉墉的口吻說道:“只因為我們看到了。”劉墉教育女兒有一顆寬廣的心,誰都不是救世主,但一定會盡自己的能力,把快樂、溫暖和安慰送給需要的人。讓女孩懂得愛心,會使她活的有意義有價值。
給父母的建議:重視女孩的快樂指數
父母應該給予女孩的最重要的禮物就是“快樂”。快樂是女孩一生的財富,使她能夠以比較能夠以輕松的心情來迎接未來的挑戰,快樂的人比較能以理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注意培養孩子快樂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那么怎樣做才能讓女孩子保持經常快樂呢?
(1)要注意培養女孩對快樂的體驗。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詢問她的感覺,高興不高興,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時候問她:“你喜歡出來玩嗎?高興嗎?”父母也要經常把自己的體驗告訴孩子,如:“你能幫媽媽做家務,我很高興。”
(2)讓女孩有機會享受“不受限制”的快樂。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需要帶著童真的想象力盡情地玩耍,需要有時間去打雪仗、螞蟻搬家——這些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動,更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我們不要總把自己的好惡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
(3)給女孩顯示自己的機會。每一個女孩都有自己獨特的天才和技能,展示這些能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喜悅。“媽媽,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好不好?”這時即使你在廚房做飯,也要滿足她這個愿望,并適時地給予肯定:“你講得真是太棒了。”要知道,能和你分享她喜歡的這個故事,對孩子而言是多么地快樂。孩子的熱情、能通過你的分享和肯定,轉化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而這些品質對他們一生的快樂都是最寶貴的。
▲父愛,賦予男孩雄偉氣概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個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約翰·格雷的經典命題,爸爸媽媽自身的性別特質本身就是教育孩子的一種“優勢”,爸爸身上的陽剛之氣、果敢、堅毅的性格等等都是媽媽難以展現出來的,聰明的爸爸會懂得利用自己的性別優勢來打造男孩的男子漢氣概。
學習更符合自己性別特質的教養智慧,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都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在我們傳統的中國人眼中,父親就是整個家庭的主心骨,他是家庭經濟上的主要來源,也是全家重要事情的決策者。父親在男孩的眼中,常常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角色。
“父親”這個崗位對男孩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育兒專家給“父親”這個崗位提出如下的幾個方面和定義:
父親是男孩游戲的重要伙伴,孩子需要在游戲中成長。
★家庭組織一次野餐,父親常常會帶著男孩上山采果、下河摸魚。在男孩看來,唯有父親能陪他完成這次冒險,并且在危難的時候幫助他。即使在家里,父親也常常會用觸覺、肢體運動的游戲把男孩舉到肩上,來回旋轉,或拋向天空。這些動作常有一定的危險性,但父親的大手和力量可以讓男孩感受到刺激與安全,男孩快樂地“咯咯”大笑。
在剛開始的20個月時,父親成為男孩的基本游戲伙伴,20個月的嬰兒對父親的游戲明顯地感興趣,反應積極;30個月以后,則成為主要的游戲伙伴。這時的嬰兒能興奮、激動、投入、親近、合作而有興致地和父親一起游戲,他們會把父親作為第一游戲伙伴來選擇。★
父親幫助男孩形成積極個性品質,培養男孩的正面情緒。
★在現代社會,男性的獨立、自主、堅強、果斷、自信、與人合作、有進取心等更是富有創業精神的一代人積極學習的精神。父親正是促進男孩形成積極個性的關鍵因素。理想的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堅毅、勇敢、果斷、堅強、敢于冒險、勇于克服困難、富有進取心、富有合作精神、熱情、外向、開朗、大方、寬厚等個性特征。
男孩在與父親的互動中,一方面接受影響并且不知不覺地學習、模仿;另一方面,父親也自覺、不自覺地要求男孩具有以上特征。如果男孩在5歲前失去父親,對他的個性發展會非常不利。男孩年齡越小,影響越大。沒有父親的男孩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具有較多的依賴性,缺乏自信、進取心,同時在控制沖動和道德品質發展上也有不離的影響。★
父親能提高男孩社交技能,讓男孩今后成為樂于協作的人。
★父親是保持家庭與外部社會聯系的“外交官”,對男孩社交需要的滿足、社交技能的提高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男孩長大,他與外界交往的需要日益增多,父親成為男孩重要的游戲伙伴,擴大了男孩的社交范圍,豐富了男孩的社交內容,滿足了男孩的社交需要。
同時,父親和男孩的交往使男孩掌握更多、更豐富的社交經驗,掌握更多、更成熟的社交技能。當男孩在和父親的游戲中反應積極、活躍時,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也較受歡迎。因為父親影響了他的交往態度,使他喜歡交往,在交往中更加積極、主動、自信、活躍。★
父親能促進男孩認知發展,提高男孩的智商和情商。
★由于父親性格、能力等的獨特特點,特別是父親與男孩在交往上的獨特性,使男孩從母親和父親處得到的認知上的收獲是不完全相同的。從母親那兒,男孩可以更多學到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體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從父親那兒,則可以學到更豐富、廣闊的知識,比如認識自然、社會的知識,并通過操作、探索、花樣繁多的活動、玩法,逐步培養起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男孩的想象力受到刺激、變得豐富,并愿意動腦、有創造意識,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同步發展。★
可以看到,男孩將來在社會生活中需要的知識、溝通技巧都受到父親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力是持久的、牢固的。沒有父親的人,常常感到不安、自卑,也不愿意與他人交流,生活在壓力之中。正是父親,為男孩的成長支起了一片天空,在他還沒有能力經受風雨的時候,給他時間成長筋骨、養精蓄銳。父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崗位,認識到這一點,對每一個父親來說,既是重要的責任,也是邁向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給父母的建議:爸爸把好性格遺傳給孩子
性格決定命運已經不是新鮮的話題,但誰更能影響男孩的性格呢?答案就是父親。
教育專家認為:對孩子而言,爸爸意味著安全和自信。幼兒園有一種叫“鉆魚”的戶外活動器材,在爸爸媽媽接孩子回家時,經常會有孩子爬著爬著就到魚背上下不來,害怕地叫爸爸或媽媽。媽媽聽到孩子叫聲后總是急急忙忙把孩子抱下來,而爸爸聽到叫聲后往往對孩子說,你自己下來!能上去就能下來。生活中的媽媽一般較爸爸膽小、感情豐富。看個電視,遇到不順的事容易掉眼淚,爸爸在這方面更容易影響孩子形成勇敢的品質,對男孩兒來說,這一點很重要。
男性能顯示給孩子勇敢、自信、安全、堅毅、強悍的性格特征,孩子的性格形成,與父母個性影響有很大關系,而爸爸的影響力又比媽媽的大。
★爸爸同男孩的關系愈健全,將來男孩走向社會之后應付壓力的能力也愈強。曾有一對夫妻在陽臺上看見兒子與別人打架,這位爸爸在陽臺上大聲喊道: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一句話提醒了兒子,兒子本無心戀戰,一溜煙跑回家。但是媽媽就容易指責自己的孩子或指責別人的孩子,把本該結束的事件延續。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性別影響性格的案例。★
有一本很著名的勵志書中講到說,如果一個人擁有了好的性格,他再有勤奮、智慧等等優點中的任何一條,就能走向成功了。從爸爸們的生活經驗來判斷,好性格對人的影響力也是不言自明的。我們都知道,好性格不僅是具有脾氣好、能為別人著想、開得看這些特征,更是積極進取、愈挫愈勇、追求卓越的一種習慣。這也是男孩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最好的財富。
▲父愛是女孩的精神財富之源
當我們看到女孩穿上新衣服高興的樣子時,一定會說:小女孩,還真是像媽媽。然而,人們可能忽視了一點,實際上女孩洗手的姿勢、哈哈大笑的樣子更像爸爸,她們不自覺地在模仿著爸爸,她們的內心也一直希望向著爸爸的方向發展。爸爸對女孩的影響是巨大的,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首先,父親影響著女孩的氣質。
對于女孩來講,氣質遠遠勝過于她的容貌。美好的氣質猶如一件美麗的衣服,永遠不會褪色,令女孩光鮮可愛。而女孩氣質的塑造,很大的程度來自于父親的影響。
當女孩買了一件新衣服,很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如果爸爸很欣賞她的打扮,就會以贊賞的態度給予回應。女孩的氣質是在父親的贊賞或否定中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她對于美的認識,對于氣質的表達方式,也是來自于父親的影響。
除此意外,父親對女孩氣質的影響不僅僅是服裝打扮,還有對女孩藝術和學習方面影響深遠。
我們不妨來看看著名畫家豐子愷教育女兒的故事。
★豐先生有很多朋友,他們常常到豐家談天說地,正如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所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人們在一起談書論畫,暢所欲言,只要孩子有興趣,豐子愷總是鼓勵他們加入進來,并說說自己的想法。豐先生不僅看重待客之道,也非常珍視孩子獨立思考和學習的品質。正是在這樣開放、自由的討論氛圍中,孩子們漸漸學會了自己去辨別和理解事物。★
除了在教育方式上開放、靈活,豐子愷自己也是一個很有創新意識的人。他在年輕時留學日本,但是經濟原因讓他只能停留十個月,在這十個月里面,他學習西洋畫、小提琴、日文、英文和德文,他還常常去聽歌劇、參觀各種地方。在五十多歲的時候,他還學習了俄文,并用俄文翻譯了不少俄羅斯的音樂、文學、美術作品!
豐子愷學習、嘗試的精神對兒女也有很大影響,豐一吟繼承父親的喜好,成為一位著名的翻譯家、畫家,她的風格與父親并不相同,用自己的目光來觀察世界,是豐一吟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最大影響。
其次,父親影響著女孩的性格。
★有一位爸爸曾說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他以前每次和女兒交流的時候,總是不看著女孩說話,對此他也沒覺得什么,一直都沒在意。后來,有一次,他在和女兒說話的時候一直用眼睛看著她。女孩告訴他:“我第一次感覺到你在和我交流。”這個爸爸很驚訝,女兒接著說:“因為以前每次你說話的時候都不會看著我。”★
和媽媽相比,爸爸就不擅長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愛。然而,女孩的心總是細膩敏感的,如果她感受不到爸爸在贊賞她,就會以為是爸爸不愛她,在這樣的心理作用下,女孩就會感到自卑,甚至對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感興趣。相反,如果爸爸很關注女孩,并且善于向女孩表達他的情感,那女孩會在爸爸的鼓勵之下變得自信、樂觀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