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藍色男孩與粉色女孩(2)
書名: 男孩窮養,女孩富養(大全集)作者名: 凡禹 田田本章字數: 4787字更新時間: 2014-01-10 13:28:45
當上“警察”之后的這個男孩非常認真地完成老師交給他的任務。“站住,怎么遲到了,名字記下來。”他的幾個“同黨”也協助他一起完成班級的管理。這些被賦予職權的小男生一下子充滿了正義感,從此之后不搗蛋了,并注意以身作則,慢慢地開始成長進步。
老師看到這樣做很有效果,有一次他又把這個男孩叫過來:“你的工作做的不錯,我看你可以當班長,試一試,怎么樣?”
這個小男孩簡直受寵若驚:“老師,不行的,我當不了。”
“要不就先當一個星期試一試。”
男孩很勉強地答應了,結果這個班長掛帥之后就一直干到學期末,而且男孩深知作為班長,是品學兼優的代表,文化課的成績也提高了不少,班級的風氣也越變越好。★
原本是個“問題男孩”,怎么會發生如此大的反差呢?這位老師以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作為父母或老師要能和這樣的男孩交朋友,引導他們把精力都放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這些男孩往往就會變的非常出色。反之,如果父母或老師忽視了這一點,沒有對男孩耐心引導,對他們的行為聽之任之,這些男孩肯定會到處惹是生非,尋求發泄精力的途徑。
▲讓女孩甜美可人的雌性激素
在古老的童話中,天使說:女孩是用糖、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東西做成的。與喜歡刀槍的男孩相比起來,女孩更喜歡的東西要美好的多。
也正因為如此,女孩好像看上去更容易養活。女孩喜歡安靜,喜歡合作,她們不會像男孩那樣喜歡冒險,也不會把家里的電器都拆的七零八碎……
女孩的荷爾蒙通過鏈接大腦里的細胞來告訴體內成千上萬的細胞該做什么,規劃著女孩的未來。盡管一個三四歲的女孩不會經歷荷爾蒙循環的周期,但當荷爾蒙在女孩的體內發生作用的時候,她就會以一種特有的方式來面對生活:
★女孩的情緒變得越發敏感,會突然間哭個不停,如果家長問她原因,她會說:“嗚……我想多多。”
女孩對父母更加地依賴,有的時候甚至不敢在自己的房間里睡覺。
女孩對自己喜歡的人總是樂于討好:她會討好父母,討好老師,甚至想討好所有的人。
女孩的自尊心更加強烈,如果有人說她長的不漂亮,她就再也不搭理了。
女孩更喜歡和大家一起玩,不喜歡獨自行動,而且對周圍的人都很友善。
女孩更喜歡比她還小的小孩,喜歡小動物。
……★
雌性激素對女孩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它控制了女孩的情緒,它促使女孩對周圍的人更加親昵,它幫助女孩提高了思考的能力。女孩的體內也有睪丸激素,但只是男孩的二十分之一,所以女孩沒有男孩的侵略性,且更容易受到抑郁癥的折磨。
荷爾蒙對女孩的個性、情感、道德、精神和身體發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女孩不像男孩那樣富有攻擊性和冒險行為,而是更具有預測能力,更加謹慎細心。女孩把友誼看得格外重要。
荷爾蒙導致女孩的情緒天生就是變化無常。當女孩哭泣的時候,我們需要緊緊擁抱她;當女孩想說話的時候,需要我們來和她交談;當女孩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我們來幫助她。對于女孩,我們要給予最高境界的耐心,最好的見諒,最無微不至的關懷,并且重視女孩對親密關系的需求,經常送給她們小禮物,溫馨的卡片。
月經周期對女孩也有很大的影響。一般在月經來臨之前的兩個星期,女孩的情緒比較穩定,而后的排卵期,女孩會變的經常生氣、易怒、神經過敏、悲傷、失望、缺乏自尊,給人的感覺就是她的大腦短路了。
給父母的建議:利用同伴資源,促進女孩的友好交往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也就沒有相互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經驗,這不利于發展兒童的集體主意意識,而會導致個人主義的蔓延。”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當中都是“三千寵愛在一身”,往往缺乏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經驗,這非常不利于他們成為具有良好社會屬性的人。尤其是女孩,她們原本就很注重與人交往的這種成功體驗,如果在交往方面出現挫折,那會使女孩感到格外地沮喪甚至是失落。
對此,家長可以把女孩身邊的這些小伙伴看做是一種資源,幫助女孩學會交往。
首先,家長可以創造機會讓女孩與比她大的哥哥姐姐在一起玩。哥哥姐姐比她大,一定會讓著她,這樣一來,女孩可以充分感受到哥哥姐姐的關懷與謙讓,并且這些哥哥姐姐的行為也為她提供了一個可供模仿的典型。女孩既可以感受到與哥哥姐姐在一起游戲的樂趣,還有利于她形成獨立、合作和幫助別人的意識,在她以后走入集體生活之后就會很好地適應。
其次,家長可以通過游戲來培養女孩與其他小伙伴的友好交往。游戲是每個孩子都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動,作為家長可以通過游戲來促進女孩的各方面成長,讓女孩在游戲中學會交往與合作,并形成一定的角色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言交往的能力。
★有一位幼兒園的老師組織小朋友玩“猜猜我是誰”的游戲,通過游戲,孩子們不僅記住了同伴的姓名,記住了同伴都有哪些顯著的特征,還和同伴建立了親密的關系,逐漸消除了對家人的依賴。★
再次,巧妙利用玩具,促進女孩交往。
女孩都喜歡玩玩具,作為家長可以鼓勵女孩把她最心愛的玩具拿到學校與別的小朋友一同分享,讓他們通過玩玩具來溝通感情。女孩首先分享自己的玩具,而后就會玩別人的玩具,在這樣的過程中,她會逐漸學會與同伴分享,學會相互謙讓,有助于培養正確的社會交往能力。
▲可怕的“娘娘腔”與“野蠻女友”
幾十年前,美國著名的預言家阿爾文·托夫勒預言了世界發展的十大趨勢,其中就包括了男女性別逐漸趨于中性。而時下的“中性”的確已經作為一個時尚的詞匯,頻繁出現在我們面前。
走在學校的校園,我們不難看到超短發型、寬邊眼鏡的女生打扮,并且這樣的人群還有增多的趨勢,她們覺得這是一種時尚。不僅如此,一些男生性格文弱、細膩、敏感,女孩子卻潑辣、粗狂,這樣的情況在中學校園里也不是少數現象了。
★香港中文大學的張雷教授曾經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進1000名家長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進九成的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性化趨勢。尤其是有90%的家庭都用男性化的教育觀念來教育女孩,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在于父母傾向于用傳統的價值觀來鼓勵獨生子女適應社會中的發展和競爭。
在北京是海淀區的某知名小學,一個班級的是三位學生干部中有九位是女孩。在小學,班干部由女生擔任是很平常的事情。現在女生無論是從學習成績,還是愛好特長,無論是從待人接物,還是組織活動,都普遍比男孩要強。
“假小子”已經成為個性的代名詞,“野蠻女友”也已經成為最時尚的元素。很多家長在對女孩進行培養和教育的時候,就希望她們在個性上能夠迎接越來越多的挑戰,能力更加全面,行動更加果斷。
今天的社會,對女孩的認識趨于多元化,像李宇春那樣的女孩反倒會受到熱烈地追捧。張雷教授認為:女性中性化是全球大眾文化中的一種趨勢,并且還會包括男性女性化。★
隨著社會的變遷,我們對于對于性別的認識已經采取更為理性的姿態,中性化作為一個時尚的詞匯,越來越被我們熟悉。
有一位心理咨詢中心的分析員這樣分析女孩逐漸呈中性化的原因:因為在心理學中有這樣的理論,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優勢的人比較靈活,更擅長于人際交往,更容易被社會接納,具有更強的社會生存能力。并且在學生圈里,性格灑脫、直爽、帶點男子豪氣的女孩在青春期的交往中更受人歡迎。
★麗麗從小就喜歡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別人問她原因,她就說:“和女孩一起玩容易吵架,和男孩在一起玩,大家都會讓著我,不像小女孩一樣有那么多事。”;麗麗不喜歡玩布娃娃,也不喜歡穿裙子,而喜歡爬樹搗鳥窩,打彈球拍碼號,性格大大咧咧的,別人都說她是個“瘋丫頭”。
麗麗漸漸長大了,進入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可她周圍的男孩子都把她當做是“哥們”,好像忽略了她是個女孩子,看著周圍的同學一個一個都有了男朋友,麗麗有點著急了。★
難道性別真的可以忽略不記嗎?當性別失去了嚴格的分類之后,男性和女性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義。女孩可以具有男孩的出色品質,比如勇敢、堅毅,男孩也可以具備女孩的優勢,比如細心、周到,但是,男和女畢竟是一種自然的屬性,是不可能從根本上進行顛覆,如果違背了自然的法則,那將會出現很多不自然的后果。
★震震從小就失去了父親,同自己的媽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因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長輩們都很疼愛他,可以說是關懷備至。
在真正成長的過程中,家人也從來沒有給他灌輸過關于性別的知識,他也沒有感覺到什么,與外婆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很自在,沒有感覺自己和別人有什么不同。上了小學之后,震震就很自然地和班上的女生玩到了一起,然而男生卻常常嘲笑他,甚至是欺負他,雖然有一群“小姐妹”半路為他兩肋插腰,可是震震心中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難過。
到了震震大學之后,他一直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無耐之下,家人幫她找到了一份工作,因為男同事很多,他無法適應那里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壓力,沒有過試用期就被辭掉了。★
給父母的建議:讓男孩不再柔弱
我們成人世界中可能會有這樣的體會:有些男人在家庭中沒有任何地位。不管他們的工作有多努力,在外面多么受到別人的尊敬,但是一回到家里就會像個孩子一樣,他們的妻子會為此傷透腦筋。
當女人們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肯定會有類似的抱怨:“我家里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是我丈夫”。因為對于妻子而言,優秀的丈夫能夠承擔家庭的責任,能夠幫助她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些爸爸回到家往往就是盯著電腦,完全不把家庭事物放在心上,怎么不會讓妻子感到惱火呢?
雖然這些妻子對丈夫頗有微辭,但是對自己的兒子卻寵愛有加,媽媽們不愿意讓兒子分擔家務,愿意給他最快樂的童年。可是對男孩來說,如果在年少時候就長在溫室里,不懂得承擔責任,可能到了成年之后,自己都無法對自己負責,那怎么會對妻子、對家庭負責呢?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妻子抱怨。
所以,父母要有意識把男孩訓練的更加剛強,在以下幾個方面應該有所注意:
1.讓男孩獨立生活
父母要改變什么事情都替男孩包辦的態度,而是要多給男孩自主的機會。不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凡是應該男孩自己做的,父母一定要放手要他自己做,并堅持這樣的原則:你能干的,我絕不替你干;你不會干的,我教你干;你讓我干的,我考慮該不該干。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認識誤區:在生活方面都幫助男孩料理好,男孩只要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學習上就好了。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男孩在生活中形成的依賴心理會阻礙學習過程中自強自立精神的形成,這也是形成孩子軟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男孩在獨立做事的過程中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抗挫折和困難的意志,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不會感到無所適從。而且,當男孩在進行勞動等實踐的同時,一定會切身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當這種感情升起之后,還會促進男孩會更用心學習。因此,父母應該讓男孩學會自己獨立生活,交給他自己獨立面對生活的勇氣和能力,可以先從小事著手,比如:讓男孩自己準備早點、夜間要自己上廁所,等等。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對于培養男孩堅強、勇敢的品質是有益處的。
2.讓男孩成為強者
如果想讓男孩堅強,就千萬不要把他看作是弱者。只有他自己能立定腳跟的時候,他的意志才會堅定。
居里夫人就很注意培養孩子的堅強品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把大女兒送到了戰爭的前線去救護傷員,并且告訴孩子,當外面炮聲隆隆的時候千萬不要躲到地窖中發抖。這種把孩子當成強者的態度會是他們成為真正的強者。
3.讓男孩增強自信心
培養男孩的自信心,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正在成長過程中的男孩更需要體驗挫折的經歷,家長應該鼓勵男孩了解并發揮自己的特長,讓他大膽嘗試,享受成功。找到更多的理由表揚男孩,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這樣,當男孩遇到挫折的時候,他就不會一蹶不振,輕易放棄了。
4.讓男孩正確看待失敗
當男孩遇到失敗的時候,父母要幫助男孩找到失敗的原因,和男孩一起分析遇到的問題,教會他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質。
人的一生當中總會碰到自己無法控制的狀況出現。作為家長在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失敗的同時,還要給男孩做好心理準備,人生因為充滿了挑戰才精彩的,失敗中也包含著有益的因素,能克服失敗的男孩就會得到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