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受“窮”而后知奮進(1)

▲過分闊綽的生活會助長男孩的壞習氣

很多父母熱衷于為孩子創造最好的物質條件,而不是教給他們自力更生的能力。《易經》中講:“積財傷道。”古代有智慧的父母從來都不會給孩子留下財富,擔心他們會坐吃山空,會喪失謀生的能力,這樣的做法,是為孩子的一世著想。聰明的父母會把謀生的本領傳授給孩子,“一技在身,勝過家財萬貫。”

★ 漢朝的劉邦打下天下之后,為100多個功臣分封土地,并且分給他們很多田宅。在分封土地的時候,丞相蕭何要了一塊很貧瘠的土地。因為土地貧瘠,如果不辛勤耕作就沒有飯吃,并且后代的子孫也會懂得勤勞節儉。漢朝建國100年之后,有一位史學家做了個考察,想了解一下最初被分封的這100多個功臣,如今他們的后代都怎樣了,結果這個史學家非常吃驚,因為這些功臣的后代,基本上已經都沒落了,而丞相蕭何的后代還生存的很好。人們不得不佩服蕭何的深謀遠慮,留財產給子孫的做法是最愚蠢的,重要的是留下做人的智慧給子孫,留下做人的榜樣給后代,這才是他們取之不竭的財富。★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應該是限量版的耐克或芭比娃娃,比有形的財富更重要的,是在保護中讓他前進、嘗試的環境。用金錢來獎勵,其實是扼殺了孩子的嘗試機會,讓一切想要的東西都變得簡單、唾手可得。他們就失去了支配自己的生活、教育自己、鍛煉自己的能力和意識。

★民國時期,曾國藩的外孫聶云臺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保富法》,因為當時聶先生長期居住在上海,就留心觀察了一下上海的有錢人。在他的書中,有介紹了一個周姓的商人,他是開錢莊的,很有錢,并且在各地有很多的分店。有一次由于某地發生了災禍,當地這個分店的主管拿出了500兩用于賑災,這位周先生知道了之后把主管罵的狗血噴頭,其吝嗇的程度可見一斑。周先生對旁人講:我之所以有這么多的錢,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聚財,不散財。

周姓商人到他臨終的時候,他的財產已經達到了3000萬大圓。他有十個子孫,每人分了300萬。后來聶云臺先生就觀察周家的這十個后代,在短短的數年中,所有的子孫都把錢敗光了,把錢都揮霍掉了,甚至有人走在街上乞討。★

馬克·吐溫如今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作家之一,有誰能想到,他年幼的時候曾為得到一塊面包而祈禱、最后卻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無論是藝術家、科學家、演員還是建筑工人、農民,勤勞是所有人創造財富的不二法門。

給父母的建議:和男孩商定零花錢的數目

現在的男孩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有爺爺奶奶親、父母疼,因此,男孩手中的零錢多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現象也隨之增多。有的家長每天拿錢給男孩打電子游戲機,少則幾元,多則幾十元。小孩手中的零錢數額越來越大,某些男孩還產生了攀比心理,誰的零錢數額大,誰就是“大王”,于是無錢者就硬纏著家長要。如果這么小的男孩就對金錢有強烈的占有欲,那么勢必會引導他們興趣轉移,而常常想著要錢,摸大人口袋,這對男孩的成長極為不利,甚至可能導致男孩走上犯罪道路。注意觀察,會發現周圍的男孩的金錢觀錯誤,跟風、追求高消費的男孩比比皆是。

李昂剛下班,兒子就貼了上來,“老爸,給我買個折疊的手機吧?”

李昂有點吃驚:“你的手機不是去年新買的嗎?”

兒子撇嘴道:“老土了吧您,現在的直板手機誰還敢拿出來啊?今年最流行翻蓋能拍照的。”

李昂的兒子今年才16歲,穿的用的卻樣樣講究名牌。若父母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賭氣不吃飯,不上學,也不和父母說話。

這樣的情景相信很多高中生家長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家長們無奈嘆息之余,可能都會感慨,男孩越大越能花錢了,而且他們花錢不心疼的勁頭完全可以用一擲千金來形容。

現在,我國的許多家庭物質條件好了,又只有一個男孩,所以家長一門心思地想讓男孩盡量過得舒服些,男孩要什么就給什么,口袋里零花錢不斷,如今隨便從一個男孩的身上掏出50、100元錢,不是什么稀奇事。男孩手里錢多了,家長應該感到欣慰,因為這畢竟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體現。但是男孩手里的錢多了,也令人擔憂。據報道,我國大城市中有95%的男孩有吃零食的習慣,32%的男孩用零花錢進“三室二廳”,還有的男孩(特別是城市男孩)之間攀比穿戴,不惜重金購買高檔服裝,互送貴重禮物現象日趨嚴重。個別男孩用零花錢吸煙、酗酒、賭博,邀集“兄弟哥們”為自己撐腰。

★與之相反的,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擁有的財產難以數計。但是老洛克菲勒每個月才給兒子幾美元零花錢。有人問他:“你這么多錢,為什么還要如此吝嗇?”

洛克菲勒回答說:“這不是吝嗇,而是責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要讓他從小就知道,錢來之不易。只有養成節儉的習慣,長大后才能有所作為。”★

其實管好男孩零用錢,是培養男孩理財的一個很重要的細節教育。有些父母擔心,給小孩零用錢會養成他們浪費的習慣,或拿去做不正當的活動,不但影響功課,而且會使男孩走入歧途,造成一生的遺憾。因此,對給零用錢一事應十分慎重。事實上,在男孩的成長過程中,金錢的運用是一項很重要的社會學習,它深深影響男孩一生的人際關系與人格、心理的發展,無論采取過度限制還是過度放任的做法,都不太妥當。給男孩零用錢,并非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需要,而是能夠教會男孩具有經濟頭腦,也能夠訓練男孩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而且這類教育宜早不宜遲。受到良好金錢觀教育的男孩長大成人后才能對金錢抱有正常的心態,才能處理好人與金錢的關系。

因此,和兒子商定零花錢的數目有著很大的學問。

首先零用錢要給得適當。一是數額要適當,要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和男孩的合理需要統籌考慮。一般以夠支付男孩合理的開支為限,不宜多給,也不宜少給。多給,容易養成男孩大手大腳的習慣,使男孩不知錢來之不易,不珍惜父母用血汗換來的金錢;少給,又不能滿足男孩正常合理的需要,弄得不好,還可能引發男孩私自拿錢或偷竊行為。

二是時間要適宜。零用錢可以選在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開始給,如小孩上學的第一天等,告訴男孩這筆錢的用處,并使他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責任,之后可以定期發給。根據男孩的年齡,對不同階段的兒童零用錢發給的數目與時間可以不同。

三是零花錢的數額必須適合男孩的不同身心發展階段和生活范圍。男孩入小學就可以給零花錢,低年級時男孩的活動范圍和特點,一般以自己為主,因此只考慮男孩本身的需要;而到了高年級,男孩的思想范圍和活動范圍逐漸擴大到親屬、鄰居、朋友,花銷也就相應的增加。究竟給多少合適呢?這需要認真調查研究,考慮到家庭收入、當地經濟生活水平和物價等各種因素,總的原則是比男孩所需數額稍低一些為佳,定期發給較合適,1個月1~4次。其原因是,如果男孩要多少給多少,想買啥就買啥,一切都能隨心所欲,男孩就不會懂得金錢的價值和財富的寶貴。反過來,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滿足時,男孩就會感覺到錢不能亂花,東西也不能亂扔,開始領悟到錢應該省著點兒花,動腦筋少花錢多辦事,或者為了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積攢零花錢。

最后,讓男孩從小體驗到因沒錢或錢不足而買不到自己迫不及待想要的東西而感到惋惜和無可奈何的情緒。這種情緒,使人不容易忘卻,很長時間都會影響著人。這不僅使男孩進一步認識到金錢的價值和重要性,而且還能對想象力起著催化劑的作用,為追求更有價值的和美好的東西進行設計、策劃,增長智慧。

▲避免男孩產生“小皇帝”的優越感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要讓男孩了解點家情,讓他知道你在做什么樣的工作,從而學會體諒大人持家的不易。現在的社會,由于企業經濟的不景氣,父母下崗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父母就更應讓男孩了解自己的家庭情況,甚至是經濟情況,讓他知道父母工作的艱辛。有必要的話,做父母的還可以帶自己的男孩去看看自己的工作環境與工作情況,讓男孩親眼目睹你工作的辛苦與勞累,告訴男孩這樣做一天可以賺多少錢,讓男孩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現實中有些父母盡管自身有許多生活艱辛和身體病痛,但他們總是竭力在男孩面前掩飾,錯以為這是愛男孩,卻不知在害了孩子。生活中有苦才有樂,家長不要刻意去掩飾生活的另一面,而應讓男孩從小學會分擔你的痛苦艱辛,理解生活的不易,長大后他才會珍惜眼前的生活,才會以真誠之心關愛別人。

也許是中國的父母曾經受過很多苦,當他們日子好起來時,便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孩子,借以補償自己童年的缺失。像這樣在“溺愛”的環境中長大,沒有任何自理和自立能力的孩子,在成年之后,會遇到很多本該在青少年時遇到的問題,但適應能力又不如青少年時期好。

★有一個商人有兩個兒子。父親寵愛大兒子,想把自己的全部財產都留給他。但是母親很可憐小兒子,她請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財產的事。商人聽從了妻子的勸告,暫時沒有宣布分財產的決定。

有一天,母親坐在窗前哭泣,一位過路人看見了,就走上前來,問她為什么哭得這么傷心。她說:“我怎么能不傷心呢?我很疼愛兩個兒子,可是我的丈夫卻想把全部財產留給大兒子,小兒子什么也得不到。我請求丈夫先不要向兒子們宣布他的決定,但是我到現在也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過路人說:“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你只管讓丈夫向兩個兒子宣布,大兒子將得到全部財產,小兒子什么也得不到。以后他們將各得其所。”

小兒子一聽說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離開家到耶路撒冷謀生去了。他在那里學會了許多手藝,增長了知識。大兒子一直依賴父親生活,父親去世后,大兒子什么都不會干,最后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花光了。小兒子在外面學會了掙錢的本事,變成了富翁。★

猶太父母通過這個故事告訴孩子:只有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擁有智慧又能維持生計的人,他以后的人生才會走對路。

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有艱辛的。作為家長,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應該把實際情況實實在在地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明白生活的艱辛。讓孩子直接面對,和家長共同承擔起家庭生活的艱辛。要通過活生生的事實告訴孩子,生活就是這樣,它既會造就幸福,也會帶來痛苦。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惟有直面人生,通過自己最大的努力,才能掌握命運,創造美好的未來。家長要教育孩子從小懂得這些,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關心和愛護。

給父母的建議:不要當男孩的“自動取款機”

許多男孩一直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從父母處要到錢。但對于這些錢是怎么來的,他們從來沒想過。

父母不妨帶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場所去參觀一下。通過這些,讓他知道錢是從哪里來的,了解錢的來之不易,了解錢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男孩會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他們會主動想著去掙錢,而不是隨時伸手向父母要錢。

★“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從小家教很嚴,靠給父親做“雇工”掙零花錢。他清晨便到田里干農活,有時幫母親擠牛奶。他有一個專用于記賬的小本子,把自己每天做的工作記下來,然后按每小時0.37美元與父親結算。洛克菲勒在做這些工作和記賬的時候都非常認真,他覺得從中能得到無窮的趣味。更有意思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也都延續了這種“打工”掙錢的做法,一旦誰想不勞而獲,就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

洛克菲勒這樣做并非家中貧困,也不是父母虐待孩子,只不過是延續了猶太教育中“要花錢,自己掙”的傳統。那小賬本上記載的何止是一筆流水賬,而是孩子接受磨難和考驗的經歷!★

在其他一些發達國家的家庭里,家長也都很注重孩子“獨立賺錢”能力的培養。在日本,許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飯店洗碗、端盤子,在商店售貨或照顧老人,做家教等賺取學費和零花錢。在美國,七八歲的小孩就成了“小生意人”,出售他們的“商品”掙錢零用。

孩子終有一天要長大,也終有一天要走向社會,如果不讓這棵“溫室的花朵”接受外界的風吹雨打,它如何才能茁壯成長?是時候了,當孩子下次向你要錢時,請毫不客氣地告訴他:要花錢,自己掙!

▲警惕男孩的“蛋殼心理”

★據說在日本的北部生存著一種狐貍,當母狐貍生下幼崽后,狐貍家庭的生活是充滿溫馨和幸福的。但當狐貍崽兒剛開始蹣跚學步,狐貍父母便迫不及待地教它們如何捕獵食物,再稍大一點后,狐貍父母便狠命地把小狐貍咬走,逐出家門。當懷戀家庭溫暖的小狐貍又偷偷地回家時,狐貍父母便會毫不嘴軟地再咬,哪怕咬得鮮血淋漓,傷痕累累,也絕不容許它們返回家門。狐貍們深知,小狐貍不可能靠大狐貍養一生,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只有學會高強的生存本領,長大才會瀟灑自如地生存下去,而高強的生存本領則只能無依無靠地從小鍛煉起才成。★

狐貍的教子方法無疑是很聰明的,大狐貍狠心地把小狐貍咬出家門,讓小狐貍在吃苦中成長,久而久之,鍛煉出了小狐貍較強的生存能力。中國人常言“庭院里訓不出千里馬”。為了孩子能成為千里馬,家長千萬別把“小馬駒”圈在庭院里保守地“飼養”,而應該讓他們沖出庭院。

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讓男孩們知道,他們面臨的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將是普遍現象,未經鍛煉的翅膀難以搏擊人生的風雨,難以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父母要認識到,想讓男孩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讓他們自小接受艱難困苦的磨煉,教會他們敢于面對挫折,不怕失敗,以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經過在逆境中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男孩才能更具生存競爭力,這也是父母應為男孩盡到的義務和責任。

人的生活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是充滿著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問題。但是我們應該讓男孩明白,在逆境中開放的花是更美的,就像冰山上的雪蓮那樣的純潔、美麗!所以我們要讓男孩相信:挫折和困難正是上帝給予他們的試金石,它淘汰懦弱和無能者,堅強者更懂得人生,懂得如何去完善自己,也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方县| 周口市| 张北县| 南漳县| 丘北县| 汉中市| 仪征市| 环江| 莒南县| 宁武县| 中山市| 垦利县| 临潭县| 肃北| 贡嘎县| 道孚县| 宝山区| 五寨县| 眉山市| 平顺县| 石嘴山市| 武邑县| 麟游县| 铅山县| 大竹县| 灌南县| 隆子县| 年辖:市辖区| 民县| 襄樊市| 沧州市| 武夷山市| 清涧县| 景谷| 虞城县| 酒泉市| 盐山县| 新疆| 囊谦县| 甘泉县|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