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搜神記
  • (晉)干寶
  • 11191字
  • 2020-05-18 14:33:10

風伯雨師

【原文】

風伯、雨師,星也。風伯者,箕星也。雨師者,畢星也。鄭玄謂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也。雨師一曰屏翳,一曰屏號,一曰玄冥。

【譯文】

風伯、雨師,他們都是主管星宿的天神。風伯,就是箕星宿的星君。而雨師,就是畢星宿的星君。鄭玄曾經說過,司中、司命分別是文昌宮,也就是魁星宿里排在第五、第四位的星宿。雨師還有幾個名稱,分別是屏翳、屏號、玄冥。

張寬說女宿

【原文】

蜀郡張寬,字叔文。漢武帝時為侍中,從祀甘泉。至渭橋,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長七尺。上怪其異,遣問之。女曰:“帝后第七車者知我所來。”時寬在第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祀者。齋戒不潔,則女人見。”

【譯文】

張寬是西漢時代居住在蜀郡的一位官員,字叔文。在漢武帝時代,他擔任了侍中的官職。有一次,他跟隨漢武帝去甘泉祭祀。路過渭橋時,看到有個女子在渭水里脫光了洗澡,她的乳房居然長達七尺。漢武帝感到這女人很奇異,便派人去問話。女子說:“皇帝后面第七輛車上坐的人知道我是誰、我從哪里來。”當時,張寬正坐在皇帝后面第七輛車上。漢武帝召見他問話。張寬回答說:“這女人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是主管祭祀的那位星君。如果我們齋戒時沒達到清潔的程度,這位星君就會以女人的模樣顯形。”

灌壇令當道

【原文】

文王以太公望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一婦人,甚麗,當道而哭。問其故。曰:“吾泰山之女,嫁為東海婦。欲歸,今為灌壇令當道有德,廢我行;我行必有大風疾雨,大風疾雨,是毀其德也。”文王覺,召太公問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風,從太公邑外而過。文王乃拜太公為大司馬。

【譯文】

周文王任命姜太公去灌壇邑做邑令。姜太公在那里工作了一年,風調雨順。一日,周文王夢見一個容貌艷麗的女人,擋在路中間哭泣。文王問她哭泣的原因。女人回答說:“我是泰山山神的女兒,嫁給東海海神做妻子。現在我正要出嫁。這灌壇邑的邑令按照正道施政,品德高尚。他的灌壇邑正好處在我出行的路上,阻攔了我前行的道路。我要是從這里過去,必然會伴隨著狂風暴雨。而這狂風暴雨,可能會毀掉人們對他的品德的評價。”周文王醒來后,召見姜太公詢問這件事情。那一天,果然有狂風暴雨,從灌壇邑邊上繞了過去。于是,周文王就聘請姜太公出任大司馬,成為周國的丞相。

胡母班致書

【原文】

胡母班,字季友,泰山人也。曾至泰山之側,忽于樹間逢一絳衣騶,呼班云:“泰山府君召。”班驚楞,逡巡未答。復有一騶出,呼之。遂隨行數十步,騶請班暫瞑。少頃,便見宮室,威儀甚嚴。班乃入閣拜謁。主為設食,語班曰:“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班問:“女郎何在?”曰:“女為河伯婦。”班曰:“輒當奉書,不知緣何得達?”答曰:“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班乃辭出。昔騶復令閉目,有頃,忽如故道。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須臾,果有一女仆出,取書而沒。少頃,復出,云:“河伯欲暫見君。”婢亦請瞑目。遂拜謁河伯。河伯乃大設酒食,詞旨殷勤。臨去,謂班曰:“感君遠為致書,無物相奉。”于是命左右:“取吾青絲履來!”以貽班。班出,瞑然,忽得還舟。

遂于長安經年而還。至泰山側,不敢潛過,遂扣樹自稱姓名,從長安還,欲啟消息。須臾,昔騶出,引班如向法而進,因致書焉。府君請曰:“當別再報。”班語訖,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作,此輩數百人。班進拜流涕問:“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見遣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處。知汝今為明府所識,可為吾陳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班乃依教,叩頭陳乞。府君曰:“生死異路,不可相近,身無所惜。”班苦請,方許之。于是辭出,還家。

歲余,兒子死亡略盡。班惶懼,復詣泰山,扣樹求見。昔騶遂迎之而見。班乃自說:“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今恐禍故未已,輒來啟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語君‘死生異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班父。須臾,至庭中,問之:“昔求還里社,當為門戶作福,而孫息死亡至盡,何也?”答云:“久別鄉里,自忻得還,又遇酒食充足,實念諸孫,召之。”于是代之。父涕泣而出。班遂還。后有兒皆無恙。

【譯文】

胡母班,字季友,是一個東漢時代居住在泰山郡的人。

他有一次走到泰山的山腳,忽然在樹林里遇到一個身穿大紅衣服的騎士。這騎士招呼他說:“泰山府君召見您。”胡母班感到驚奇,遲疑著沒有回答。又有一個騎士出現,再次叫他。于是,胡母班就跟著他們走了幾十步。騎士請胡母班暫時閉上眼睛。不多會兒,胡母班就看見了富麗堂皇的宮殿,顯得很巍峨嚴肅。胡母班走進閣樓,拜見了這里的泰山府君。泰山府君吩咐為他準備食物,并對胡母班說:“我想見您,沒有別的事情,只是想委托您捎封信給女婿罷了。”胡母班問:“您的女兒和女婿在哪里呢?”泰山府君說:“我的女兒是河伯的媳婦。”胡母班說:“我愿意幫您去捎信,不知道怎樣才能到達?”泰山府君說:“現在您乘船進黃河,到河流的中間,敲動船板,呼叫‘青衣’,就自然會有人出來拿書信。”于是,胡母班就告辭出來。之前帶他進來的騎士又讓他閉上眼睛。過了一會兒,胡母班忽然就回到了先前走過的道路。

于是,胡母班就往西前行,按照泰山府君的話,坐上船,到河流的中間,敲動船板,呼叫“青衣”。一會兒,果然有一個女仆人從河水里走了出來,取走了那封信,然后消失了。過了一會兒,這青衣再次出現,說:“河伯想見見您。”她也請胡母班閉上眼睛。胡母班就這樣又得以拜見了河伯。河伯便大擺酒宴款待他,聊天問好十分殷勤。臨到胡母班離開時,河伯對胡母班說:“感謝您這么老遠來送信,沒有什么好東西能送給您表示謝意。”于是,河伯命令左右的人:“把我的青絲鞋取來!”然后,他就把這雙鞋送給了胡母班。胡母班離開了河伯的宮殿,閉上眼睛,忽然就回到了船上。

辦完了事,胡母班去長安生活了一年,才趕路回家。當路過泰山的山腳時,胡母班不敢悄悄地走過,就在老地方敲擊樹干,說了自己的姓名,表示自己剛從長安回來,想要再給泰山府君稟報消息。片刻之后,之前那位穿大紅衣服的騎士又出現了,他帶著胡母班按照過去的辦法進到了泰山府君的宮殿。于是,胡母班就把送信的經過講了一遍。泰山府君感激地說:“我應該再想辦法報答您才是。”交談完畢后,胡母班去上廁所,忽然看到他死去的父親戴著鐐銬在那里服勞役,周圍這樣的囚犯大概有好幾百人。胡母班走上前跪下,痛哭流涕,問:“父親您為什么在這里受苦呢?”他父親說:“我死以后,不幸生前罪孽深重,被判處三年勞役。如今在這里已經干了兩年,感覺困難痛苦,快待不下去了。知道你現在被英明的泰山府君所賞識,可以為我求情,乞求他免除我的勞役,方便的話我還想回家鄉去當土地公呢!”胡母班就依照他父親所說的話,向泰山府君叩頭,陳述他父親的想法,乞求施恩。泰山府君說:“活人和死人原本就不是走一條路的,您不可以和您死去的父親再親近,我不能可憐他。”胡母班苦苦請求,泰山府君方才同意了他。于是,胡母班告辭出來,回到家里。

過了一年多,胡母班的兒女們紛紛去世,眼看就死光了。胡母班感到驚慌恐懼,又來到泰山,敲樹求見泰山府君。之前那位穿大紅衣服的騎士迎接他,帶他見到了泰山府君。胡母班主動陳請說:“我以前說話不知道天高地厚,不中聽。等我回到家里,兒女們都快死了。現在,我恐怕災禍還沒有完結,特意前來稟報求情,不知道能不能有幸承蒙您可憐我、幫助我。”泰山府君拍手大笑說:“我上次告訴您了,‘活人和死人原本就不是一條路的,您不可以和您死去的父親再親近’就是這個原因。”于是,他命令手下去外面把胡母班的父親招來。不一會兒,胡母班的父親就到了庭院當中。泰山府君問他:“昔日您請求返回家鄉去當土地公,應該為您的家族謀得幸福,但是您的孫兒們都快死光了,這是為什么呢?”胡母班的父親回答說:“我離開家鄉很久了,能回去感到很高興,又當了土地公,能夠享受到充足的美酒和食物,實在想念孫兒們,就把他們招來一起享福了。”于是,泰山府君派遣人取代了他的土地公職位。胡母班的父親流著眼淚離開了。于是胡母班告辭回家。后來,他家再有孩子,都安然無恙。

河伯馮夷

【原文】

宋時,弘農馮夷,華陰潼鄉堤首人也。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為河伯。又《五行書》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遠行,溺沒不返。”

【譯文】

宋時,有個叫作馮夷的人,居住在弘農郡華陰縣潼鄉堤首村。他在農歷八月上旬的庚日去渡黃河,結果溺水而死。天帝任命他為黃河的河神,也就是河伯。另外,《五行書》上也寫了:“河伯自己是在庚辰日溺水而死的,所以人們在那天不可以開船遠行,要是那天溺水沉沒了可是救不回來的。”

河伯招婿

【原文】

吳余杭縣南,有上湖,湖中央作塘。有一人乘馬看戲,將三四人,至岑村飲酒,小醉,暮還時,炎熱,因下馬,入水中枕石眠。馬斷走歸,從人悉追馬,至暮不返。眠覺,日已向晡,不見人馬。見一婦來,年可十六七,云:“女郎再拜,日既向暮,此間大可畏,君作何計?”因問:“女郎何姓?那得忽相聞?”復有一少年,年十三四,甚了了,乘新車,車后二十人至,呼上車,云:“大人暫欲相見。”因回車而去。道中繹絡,把火見城郭邑居。既入城,進廳事,上有信幡,題云:“河伯信。”俄見一人,年三十許,顏色如畫,侍衛煩多,相對欣然,敕行酒,笑云:“仆有小女,頗聰明,欲以給君箕帚。”此人知神,不敢拒逆。便敕:備辦會就郎中婚。承白:已辦。遂以絲布單衣,及紗袷絹裙,紗衫裈履屐,皆精好。又給十小吏,青衣數十人。婦年可十八九,姿容婉媚,便成。三日,經大會客拜閣,四日,云:“禮既有限,發遣去。”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又與錢十萬,藥方三卷,云:“可以施功布德。”復云:“十年當相迎。”此人歸家,遂不肯別婚,辭親出家作道人。所得三卷方:一卷脈經,一卷湯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療,皆致神驗。后母老,兄喪,因還婚宦。

【譯文】

吳郡余杭縣城南邊有一個湖泊叫上湖,人們在上湖中間筑成了堤岸和池塘。有一個人騎馬去看戲,帶著三四個隨從,一起到岑村去喝酒,半醉不醉,還能趕路。到了傍晚,他趕路回家,由于天氣炎熱,就跳下了馬,淌到水里面去,拿石頭當枕頭,睡在池塘里。他的馬掙脫了韁繩,自己跑回家去。這人的隨從都去追馬去了,當晚都沒有誰顧得上回來找他。等他一覺睡醒,太陽已經要落下山了,他的隨從和馬都不知道去哪了。

忽然,他看到一個漂亮的姑娘出現了,十六七歲,對他說:“小女子恭敬地再三拜見郎君。太陽馬上就要落山了,這里晚上挺可怕的。郎君打算怎么辦呢?”他疑惑地問:“請問姑娘姓什么?怎么忽然來跟我說話呢?”又出現了一個少年人,十三四歲,看起來聰明伶俐,乘坐了一輛嶄新的車,那車后面還有二十個隨從。少年人來到他面前,喊他上車,并說:“大人想跟您見一面。”于是,大家都上了車,一起坐車趕過去。

一路上,兩邊時不時出現火把,他看到了城墻包圍著的龐大都市。等到他們進了城,來到了當地的政務大廳,看到政務大廳上飄揚著帶有印戳的旗幟,印戳的內容是“河伯印”。不久,他見到一個人,年紀在三十左右,容顏和臉色就像從畫里走出來的一樣,周圍有很多侍衛圍繞著。這便是河伯,河伯和他對坐,聊得很開心,吩咐人們安排酒宴,然后說:“在下有一個年齡很小的女兒,十分聰明,想許配給您當妻子。”這人知道河伯是天神,不敢拒絕和違背河伯的心意。于是河伯就下令準備辦理喜事,安排他和河伯的女兒舉行婚禮。他屬下很快就回復,已經準備完畢了。原來,河伯準備的嫁妝是絲布制作的單衣、夾衫,絹制作的裙子,紗布做的衣衫、褲子、鞋以及木屐,都精致美觀。河伯又撥給他十個小吏員、幾十個青衣丫鬟。河伯的女兒十八九歲的樣子,打扮和容貌都顯得溫柔嫵媚,他們便這樣洞房成為夫妻。過了三天,按照人間的習俗,河伯設立宏大的宴會,讓女婿拜閣。到了第四天,河伯說:“按照禮節,你們成婚的時間有限,打發他回家去吧。”于是,河伯的女兒拿出金甌、麝香囊,送給他作禮物,哭泣著與他道別,又給了他十萬銅錢、三卷中醫藥方,說:“這可以用來積累您的功德。”最后告訴他:“十年后,我會來迎接您。”

這人回到家以后,就不肯另外結婚了,他辭別了親人,出家做了一個道士。他所得到的三卷中醫藥方,其中一卷講的是診脈,一卷講的是湯藥制作,另一卷講的是藥丸制作。他四處旅行,救人治病,都達到了神奇的療效。后來,他母親年事已高,他哥哥去世了,神女沒有來接他,他才還俗回家另找他人結婚。

華山使

【原文】

秦始皇三十六年,使者鄭容從關東來,將入函關。西至華陰,望見素車白馬,從華山上下。疑其非人,道住止而待之。遂至,問鄭容曰:“安之?”答曰:“之咸陽。”車上人曰:“吾華山使也。愿托一牘書,致鎬池君所。子之咸陽,道過鎬池,見一大梓,下有文石,取款梓,當有應者。即以書與之。”容如其言,以石款梓樹,果有人來取書。明年,祖龍死。

【譯文】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有位使者叫鄭容,從關東出發返回咸陽。他打算走函谷關這條路,往西趕到了華山背面,遠遠望見有一匹白馬拉著一輛白車,從華山上慢慢下來。鄭容懷疑來的不是凡人,就站在路上停住了,等這白車白馬接近自己。于是,這白車白馬就來到了跟前,白車上的人問鄭容說:“您去哪里呢?”鄭容回答說:“我去咸陽。”白車上的人說:“我是華山山神的使者。想委托您幫我捎一封信,送到鎬池君那里去。您去咸陽,會路過鎬池,看到一棵大梓樹,樹下有帶有紋路的石頭。您就取了石頭,去敲擊那棵梓樹,就應該有人會答應。您把這封信給他就行。”鄭容按照他說的話去做了,取了石頭,去敲擊那棵梓樹。果然有人答應了,來把信取走了。第二年,秦始皇就死了。

張璞投女

【原文】

張璞,字公直,不知何許人也。為吳郡太守,征還,道由廬山,子女觀于祠室,婢使指像人以戲曰:“以此配汝。”其夜,璞妻夢廬君[1]致聘曰:“鄙男不肖,感垂采擇,用致微意。”妻覺怪之。婢言其情。于是妻懼,催璞速發。中流,舟不為行。闔船震恐。乃皆投物于水,船猶不行。或曰:“投女。”則船為進。皆曰:“神意已可知也。以一女而滅一門,奈何?”璞曰:“吾不忍見之。”乃上飛廬臥,使妻沉女于水。妻因以璞亡兄孤女代之。置席水中,女坐其上,船乃得去。璞見女之在也,怒曰:“吾何面目于當世也。”乃復投己女。及得渡,遙見二女在下。有吏立于岸側,曰:“吾廬君主簿也。廬君謝君。知鬼神非匹。又敬君之義,故悉還二女。”后問女,言:“但見好屋吏卒,不覺在水中也。”

【注釋】

[1]廬君:廬山山神。

【譯文】

張璞,字公直,不知道他的家鄉在哪里。張璞曾經擔任了吳郡的太守,收到圣旨讓他返回朝廷另有任用,于是趕路回首都,坐船經過廬山。他的兒子和女兒去參觀廬山山神的祠廟。有個丫鬟讓他的女兒去指著其中一個泥像,開玩笑地說:“選這個少年和你婚配。”當天晚上,張璞的妻子夢見廬山山神前來致意,帶來了聘禮,并說:“鄙人的兒子沒什么出息,感謝你們垂愛,選擇他做了女婿,所以帶這點小禮品來表達我一點微小的心意。”張璞的妻子驚醒過來,覺得很奇怪。丫鬟便把白天的事情告訴了她。于是,張璞的妻子感到害怕,催促張璞趕緊出發。到了長江中間,這船再也開不動了。整條船的人都震驚恐懼,紛紛把東西扔進水里,然而船還是開不動。有人建議說:“把張使君的女兒扔進水里。”船因此前行了一些。大家都說:“神靈的心意已經知曉了。如果我們舍不得這個姑娘,就要遭受滅門的災難,怎么辦呢?”張璞說:“我不忍心親眼看到這一幕。”于是,他走到船艙上一層,躺好,吩咐他妻子把女兒扔到水里去。張璞的妻子不忍心,悄悄用張璞去世的哥哥的女兒取代了。在長江里放了一床席子,讓這孤女坐在席子上。就這樣,船才能成功開動。張璞起身,看到自己的女兒還在船上,明白了緣故,生氣地說:“我還有什么臉面活在這世上呢!”于是,他又把自己的女兒扔進了河里。等到這船過河靠岸,他們遠遠看到,這兩個姑娘都站在下游的河岸邊。有個吏員站在河岸邊,對張璞說:“我是廬山山神的主簿。廬山山神向使君道歉,他明白人和鬼神是不能婚配的。他還很尊重使君的仁義,所以把兩位姑娘都送回來了。”后來,張璞問女兒,女兒說:“只看到了美觀的好房子和很多官吏兵卒,并沒有覺得自己是在水里面。”

建康小吏曹著

【原文】

建康小吏曹著,為廬山使所迎,配以女婉。著形意不安,屢屢求請退。婉潸然垂涕,賦詩序別,并贈織成裈衫。

【譯文】

兩晉時代,建康郡有位小吏員叫曹著,被廬山山神派使者迎接到山上,和廬山山神的女兒婚配了。這女兒叫作婉。曹著從身體到心靈都無法安寧,屢屢請求退婚回家。婉潸然淚下,寫了一首詩和曹著道別,并且贈送給他織好的衣服和褲子。

宮亭湖孤石廟二女

【原文】

宮亭湖[1]孤石廟,嘗有估客至都,經其廟下,見二女子,云:“可為買兩量絲履,自相厚報。”估客至都,市好絲履,并箱盛之,自市書刀,亦內箱中。既還,以箱及香置廟中而去,忘取書刀。至河中流,忽有鯉魚跳入船內,破魚腹,得書刀焉。

【注釋】

[1]宮亭湖:今鄱陽湖。湖神即廬山山神廬山君。

【譯文】

宮亭湖有座孤石廟,曾經有一位商人前往首都,經過那座廟下面,遇到了兩個女子對他說:“請你為我們買兩雙絲織鞋子來,我們自然會有豐厚的報酬。”這商人到了首都,買了質地很好的絲織鞋子,裝到了箱子里,自己又買了一把裁紙刀,也放到同一個箱子里。等他返回那座廟,把箱子和香蠟留在廟里面,然后離開了,忘記把裁紙刀取出來。等他坐的船到了長江中間,忽然有條鯉魚跳進了船里面。他破開這鯉魚的肚子,看到裁紙刀就在里面。

宮亭神廟

【原文】

南州人有遣吏獻犀簪于孫權者,舟過宮亭廟而乞靈焉。神忽下教曰:“須汝犀簪。”吏惶遽不敢應。俄而犀簪已前列矣。神復下教曰:“俟汝至石頭城,返汝簪。”吏不得已,遂行。自分失簪,且得死罪。比達石頭,忽有大鯉魚,長三尺,躍入舟。剖之,得簪。

【譯文】

三國時代,南州的地方官派遣書吏去向吳國孫權獻上犀骨發簪。當船經過宮亭湖口的祠廟時,書吏上岸去乞求神靈保佑。結果,神靈忽然下凡對他說:“我需要你這把犀骨發簪。”書吏驚慌害怕,不敢回答。不一會兒,這犀骨發簪自己就擺在書吏面前了。神靈又對他說:“等你到了石頭城,我就把這犀骨發簪還給你。”書吏迫不得已,只好乖乖離開了。他自以為丟失了犀骨發簪,肯定要被判死罪了。等他將要抵達石頭城的時候,忽然有一條巨大的鯉魚出現,這鯉魚從頭到尾長達三尺,跳進了他的船。書吏把鯉魚剖開,在里面找到了犀骨發簪。

郭璞卜驢鼠

【原文】

郭璞過江,宣城太守殷祐引為參軍。時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腳,腳類象,胸前尾上皆白,大力而遲鈍,來到城下。眾咸怪焉。祐使人伏而取之。令璞作卦,遇“遁”之“蠱”,名曰“驢鼠”。卜適了,伏者以戟刺,深尺余。郡綱紀上祠請殺之。巫云:“廟神不悅。此是?亭廬山君使,至荊山,暫來過我,不須觸之。”遂去,不復見。

【譯文】

西晉滅亡,東晉南渡,郭璞和諸多衣冠士族一樣渡過了長江。宣城太守殷祐,邀請他出任參軍的職務。當時,宣城出現了一個怪物。怪物跟水牛的體格差不多,全身灰色,腳類似大象的腳,很短,胸前、尾巴都是白色,力量很大卻行走遲鈍,來到了宣城城墻下。眾人都感到很古怪。殷祐派人埋伏著把怪物抓住了。殷祐讓郭璞為這事卜卦算一算,結果是“遁”卦變成“蠱”卦,按照卦象,這怪物應該叫作“驢鼠”。正在卜卦的時候,埋伏的人用戟刺進了怪物身體里,深達一尺多。宣城郡主管法紀綱常的官員來到祠廟,請求把怪物殺了。廟里的巫師說:“廟神不高興了。這怪物是來自宮亭湖的廬山山神的使者,去荊山,臨時路過我們這里,沒必要去招惹它。”于是,大家把怪物放了,怪物離開后就再也沒出現過。

歐明求如愿

【原文】

廬陵歐明,從賈客,道經彭澤湖,每以舟中所有,多少投湖中,云:“以為禮。”積數年。后復過,忽見湖中有大道,上多風塵。有數吏,乘車馬來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須臾達,見有府舍,門下吏卒。明甚怖。吏曰:“無可怖!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禮,故要君。必有重遺君者,君勿取,獨求‘如愿’耳。”明既見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將歸,所愿輒得,數年,大富。

【譯文】

歐明,是一位居住在廬陵郡的人,跟著商人出門做生意,總會路過彭澤湖,每次都查點船上攜帶的物品,多少都會挑選一點扔到湖里,說:“作為禮物。”這樣做堅持了好幾年。后來,又一次路過那里,忽然看到湖里出現了一條大路,就像人世間一樣熙熙攘攘。有幾個吏員,乘坐馬車來迎接歐明,說:“正是彭澤湖神青洪君派我們來迎接要客的。”上車后不多會兒,他們就到達了目的地,那里有府邸房屋,門口站滿了吏員、兵卒。歐明很害怕。吏員說:“別害怕呢!青洪君很感動,認為您前后送了不少禮物,所以才邀請您來。必然會重重報答您的,您啥都不要,單單求他賜予‘如愿’就可以了。”等歐明見到了青洪君,他真的按照這吏員的主意,求“如愿”。青洪君派遣“如愿”追逐著歐明一起離開。“如愿”,是青洪君的一個丫鬟的名字。歐明帶她回來后,有什么愿望都會實現。過了幾年,歐明就成了大富豪。

黃石公祠

【原文】

益州之西,云南之東,有神祠,克山石為室,下有神,奉祠之,自稱黃公。因言此神,張良所受黃石公之靈也。清凈不宰殺。諸祈禱者,持一百錢,一雙筆,一丸墨,置石室中,前請乞,先聞石室中有聲,須臾,問:“來人何欲?”既言,便具語吉兇,不見其形。至今如此。

【譯文】

有一座神祠,它位于益州郡的西邊、云南郡的東邊。人們開鑿山上的石頭,修成了石室,在石室里擺上神像,供奉祭祀它。這神自稱黃公。由于這名字,有人便說,這神應該就是張良的神仙老師黃石公的英靈。這神喜好清潔干凈,不讓大家宰殺牲畜去祭祀。凡是想要祈禱的人,拿出一百錢、一雙筆、一塊墨,放到石室里,然后上前去乞求。起先會聽到石室里傳來響聲,不一會兒,就有聲音問:“來的人想要問什么?”等到這人把想問的事情詳細說明,聲音就會一一向這人具體解釋這事情是吉還是兇,并不會在人面前顯露神的外形。直到現在還是這樣。

樊道基

【原文】

永嘉中,有神見兗州,自稱樊道基。有嫗,號成夫人。夫人好音樂,能彈箜篌。聞人弦歌,輒便起舞。

【譯文】

西晉時代,晉懷帝永嘉年間(公元307—312年),有位神人出現在兗州地界,自稱叫樊道基。又有位老太太,號稱成夫人。成夫人喜歡音樂,會彈奏箜篌。她聽到別人彈琴唱歌,還會馬上跳起舞來。

戴文謀疑神

【原文】

沛國戴文謀,隱居陽城山中。曾于客堂食際,忽聞有神呼曰:“我天帝使者,欲下憑君,可乎?”文聞甚驚。又曰:“君疑我也?”文乃跪曰:“居貧,恐不足降下耳。”既而灑掃設位,朝夕進食,甚謹。后于室內竊言之。婦曰:“此恐是妖魅憑依耳。”文曰:“我亦疑之。”及祠饗之時,神乃言曰:“吾相從,方欲相利,不意有疑心異議。”文辭謝之際,忽堂上如數十人呼聲,出視之,見一大鳥五色,白鳩數十隨之,東北入云而去,遂不見。

【譯文】

戴文謀,是一位出身于沛國的人,隱居在陽城山里。有一次,他在自家客廳里吃飯時,忽然聽到有自稱神人的聲音呼喊說:“我是天帝的使者,想要下凡來依附您,可以嗎?”戴文謀聽到這聲音很吃驚。那聲音又說:“您是在懷疑我嗎?”于是戴文謀跪下說:“我家貧窮,恐怕不值得神仙降臨下凡呢!”隨后,他灑水、打掃屋子,設立神位,每天早晚祭獻食品,非常虔誠謹慎。后來有一天,他在臥室里面悄悄談起這件事。他妻子說:“這恐怕是妖魅偽裝成天神,來依附騙取香火吧。”戴文謀說:“我也懷疑是這樣。”等到下一次祭獻食物時,這神人就說:“我來依附您,原本想要報答您好處,沒想到您有疑心和異議。”戴文謀連聲道歉解釋,忽然,客廳里好像有幾十個人在呼喊。他出來觀看,看到有一只五彩羽毛的大鳥,跟隨著幾十只白斑鳩。這群鳥一起往東北方飛去,鉆進了云里。于是,那說話的神人也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

麋竺逢天使

【原文】

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也。祖世貨殖,家貲巨萬。常從洛歸,未至家數十里,見路次有一好新婦,從竺求寄載。行可二十余里,新婦謝去,謂竺曰:“我天使也,當往燒東海麋竺家。感君見載,故以相語。”竺因私請之。婦曰:“不可得不燒。如此,君可快去。我當緩行,日中必火發。”竺乃急行歸,達家,便移出財物。日中而火大發。

【譯文】

麋竺,字子仲,居住在東海郡朐縣。麋竺祖上幾代人經商致富,留下了巨額的家產。他常常到洛陽做買賣,然后回家。這一次,在離家還有幾十里路的地方,麋竺遇到路邊有一位漂亮的新娘子,這新娘子請求麋竺讓她搭便車。麋竺同意了,帶她前行了二十多里路,新娘子要走了,感謝麋竺,對他說:“我是上天的使者。按照命令,我要去東海郡,把麋竺的家燒掉。我被您允許搭便車的舉動感動了,所以就悄悄告訴您了。”麋竺趕緊私下求她放自己一馬。新娘子說:“不燒是不可能的。只能這樣,您快馬加鞭趕回家。我慢慢走過去,等到中午,您家必然會燒起來。”麋竺就急匆匆趕回了家,剛到家門口,就吩咐全家人把財物都挪到門外面。到了中午,麋竺的家果然著了大火。

陰子方祀灶

【原文】

漢宣帝時,南陽陰子方者,性至孝。積恩好施,喜祀灶。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七百余頃,輿馬仆隸,比于邦君。子方嘗言:“我子孫必將強大。”至識三世,而遂繁昌。家凡四侯,牧守數十。故后子孫嘗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譯文】

西漢時代漢宣帝在位時(公元前73—前49年),有個叫陰子方的人,居住在南陽郡。陰子方天性特別孝順,慷慨大方,愿意施舍東西給他人積累恩德,喜歡向灶神祭祀。這一年臘月的小年日,他早上生火做飯,灶神顯形在他面前。陰子方多次跪拜感謝灶神,慶賀灶神降臨。他家有一只大黃狗,便拿來宰殺了祭祀灶神。自那天以后,陰子方開始賺大錢,成了大富翁。他家有田地七百多頃,他家的車馬、奴仆規格相當于當地的地方官。陰子方曾經說:“我的子孫必然將會成為名門大族。”再過了三代,到他的曾孫陰識時,陰氏大家族就繁榮昌盛了。這家人有四個人封了侯爵,有幾十個做到了州牧、郡太守一級的大官(陰子方的一個曾孫女,即陰識的一個妹妹陰麗華,是東漢開國君主光武帝劉秀的皇后)。所以,后來陰氏大家族的子孫習慣了在臘月的小年日祭祀灶神,而且使用大黃狗作為祭品。

張成見蠶神

【原文】

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于宅南角,舉手招成,曰:“此是君家之蠶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十五,宜作白粥,泛膏于上。”以后年年大得蠶。今之作膏糜像此。

【譯文】

張成,是一個居住在吳縣的人。他晚上起來,忽然看到有個女人站在他家房子的南邊角落。這女人舉手招呼張成,說:“這是你家的蠶室。我就是這里的土地神。明年正月十五,你最好煮一些白粥,把米膏敷在上面。”從此往后,張成家每年都能養出很多蠶。如今,人們做年糕、糜子,就是仿照這種方法。

戴侯祠

【原文】

豫章有戴氏女,久病不差。見一小石,形像偶人,女謂曰:“爾有人形,豈神?能差我宿疾者,吾將重汝。”其夜,夢有人告之:“吾將佑汝。”自后疾漸差。遂為立祠山下。戴氏為巫,故名戴侯祠。

【譯文】

有一個姓戴的姑娘,居住在豫章郡。這戴姑娘得了慢性病,很久不見好。她看到了一塊小石頭,看起來很像是小人偶。戴姑娘就對小石頭說:“你有人的形狀,難道是神靈嗎?如果你能治療好我的慢性病,我就供奉你。”當天晚上,戴姑娘就夢見有人告訴她說:“我將會保佑你。”從那以后,戴姑娘的病就逐漸好轉了。她按照諾言,在山下給小石頭修了一座祠廟。自己去這祠廟當巫婆,充當小石頭與凡人溝通的媒介。所以那祠廟就起名為戴侯祠。

劉玘成神

【原文】

漢陽羨長劉玘嘗言:“我死當為神。”一夕,飲醉,無病而卒。風雨,失其柩。夜聞荊山有數千人噉聲,鄉民往視之,則棺已成冢。遂改為君山,因立祠祀之。

【譯文】

兩漢時代,陽羨縣有一任縣長叫劉玘。他曾經說過:“我死了會當上神靈。”有一天晚上,他喝醉了酒,沒有患病的他就這樣去世了。之后狂風暴雨襲來,他的靈柩就消失了。半夜聽到荊山有幾千個人呼喊的聲音,鄉里百姓們去那里查看狀況,發現劉玘的棺木已經被修筑在巨大的墳墓里了。于是,大家把荊山改名為君山,還因此修建了祠廟來祭祀劉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水县| 保亭| 如东县| 大石桥市| 平遥县| 图木舒克市| 游戏| 光泽县| 瑞昌市| 江口县| 敖汉旗| 马尔康县| 克山县| 新余市| 信宜市| 腾冲县| 陵川县| 通榆县| 绩溪县| 如东县| 抚宁县| 梅河口市| 涡阳县| 汨罗市| 普格县| 长宁县| 个旧市| 巫山县| 沈阳市| 密云县| 龙井市| 洛扎县| 开阳县| 乌审旗| 武穴市| 诸城市| 德惠市| 綦江县| 固镇县| 吉木乃县| 工布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