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原序

  • 搜神記
  • (晉)干寶
  • 1193字
  • 2020-05-18 14:33:10

【原文】

晉散騎常侍新蔡干寶令升撰。

【譯文】

晉朝皇帝侍從官員散騎常侍干寶,字令升,撰寫。

【原文】

雖考先志于載籍,收遺逸于當時,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睹也,又安敢謂無失實者哉?衛(wèi)朔失國[1],二傳互其所聞[2];呂望事周,子長[3]存其兩說。若此比類,往往有焉。從此觀之,聞見之難,由來尚矣。夫書赴告之定辭,據(jù)國史之方冊,猶尚若此;況仰述千載之前,記殊俗之表,綴片言于殘闕,訪行事于故老,將使事不二跡,言無異途,然后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國家不廢注記之官,學(xué)士不絕誦覽之業(yè),豈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設(shè)有承于前載者,則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訪近世之事,茍有虛錯,愿與先賢前儒,分其譏謗。及其著述,亦足以發(fā)明神道之不誣也。群言百家,不可勝覽;耳目所受,不可勝載。亦粗取足以演八略之旨,成其微說而已。幸將來好事之士,錄其根體,有以游心寓目,而無尤焉。

【注釋】

[1]衛(wèi)朔失國:公元前696年,衛(wèi)惠公衛(wèi)朔因為政變流亡在外,到公元前688年才在多國聯(lián)軍幫助下回國復(fù)位。

[2]二傳互其所聞:《公羊傳》和《榖梁傳》是兩本對《春秋》加以注釋的書,對衛(wèi)惠公逃亡復(fù)國事件的記載有所不同。

[3]子長:《史記》作者、著名的西漢歷史學(xué)家司馬遷,字子長。

【譯文】

雖然筆者借助典籍來考證史實,又挖掘了散布在當代民間的傳說,但是這些神神怪怪的故事并不是筆者親眼看到、親耳聽說的,所以,筆者怎么敢保證其中沒有謠言呢?衛(wèi)惠公衛(wèi)朔失去國君地位這件事,《春秋》的《公羊》《榖梁》二傳作者各自記載了不同的傳聞;姜太公呂望出仕周朝這件事,司馬遷在《史記》里也記載了兩種說法。這類情況很常見。這樣看來,想要保證見聞不失實,本就是自古以來的大難題。

其實,記錄保存各國公告的原始檔案,進入國史行列的皇皇典籍,都難免失實,更何況這本神怪故事集呢?筆者以瞻仰的心來記述千百年前的歷代傳說、風俗各異的八方軼聞,從殘破缺頁的古書尋找相關(guān)只言片語,向談笑風生的老人詢問古人言行事跡,想要讓故事沒有多種說法,傳說不再有流傳的出入,然后留下筆者的版本,這固然也犯下了和前人作史書一樣的毛病。然而,正如國家沒有廢除注釋、記載史書的官職,學(xué)者們沒有棄絕朗誦、閱覽史書的學(xué)業(yè),那豈不是因為史書里失實的內(nèi)容少,而存留的珍貴內(nèi)容多嗎?

現(xiàn)今,筆者在這部作品里收集了這么些故事。假設(shè)這部作品里有沿承了前人記載的失實內(nèi)容,那么這真不能算是筆者的罪過。假使筆者親自采集、訪談得到的年代較近的故事也存在著虛假、錯誤,那么筆者愿意與先賢前儒一起承受世人的譏笑和誹謗。至少這部作品,已經(jīng)足夠闡明神仙、道教的說法都不是虛妄造假的。諸子百家有種種說法,筆者不可能都閱覽過。見聞過的東西眾說紛紜,筆者不可能都記載下來,只能粗略地選取可以滿足演繹八方經(jīng)略的宗旨內(nèi)容,來湊成這部微小的作品罷了。希望未來那些喜歡神神怪怪故事的學(xué)者們,明白筆者寫作的根本用意,用這部作品來遨游心靈、放松眼睛,沒必要抬杠較真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东市| 大石桥市| 芜湖市| 邹城市| 特克斯县| 鸡西市| 绩溪县| 梅州市| 衡山县| 平乐县| 荔波县| 安多县| 东兰县| 东安县| 霸州市| 镇安县| 广安市| 阿勒泰市| 呈贡县| 美姑县| 宁乡县| 南陵县| 南昌县| 阿拉善左旗| 淳安县| 甘孜| 璧山县| 嘉定区| 高陵县| 句容市| 绵阳市| 玉田县| 灌南县| 札达县| 维西| 莱州市| 博湖县| 屏东县| 邵武市| 博爱县|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