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國學·第二輯(套裝共6冊)
- 蕭史
- 453字
- 2020-05-26 16:14:53
第二章
導讀
本章引孔子之言,論述了君子與小人對中庸的不同態度及其原因。君子堅持中庸,因為君子隨時處于中道;小人違反中庸,因為小人做事肆無忌憚。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p>
釋義
孔子說:“君子的言行合乎中庸標準,小人的言行違背中庸標準。君子能做到中庸,是因為他做事時時恰如其分;小人違背中庸,是因為他做事肆無忌憚。”
故事
容人雅量
朱熹(xī)和陸九淵是南宋時期的思想家,陸九淵比較偏重“尊德行”,認為不要多做讀書窮理的功夫;而朱熹則比較看重“道問學”,認為應從博覽群書和對外物的觀察來啟發內心的知識,他們之間曾有過一場著名的辯論。

清人繪朱熹畫像
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了一場哲學辯論會,陸九淵兄弟和朱熹見面時拿出他們作的詩給朱熹看,朱熹認為他們的詩有諷刺自己的意思,于是當即賦詩反擊。朱熹晚年非常后悔當時的做法,承認自己的見解確有不足之處,而陸九淵也很自責,朱熹更是在一篇文章中贊揚了陸九淵的觀點,體現了他的容人雅量。

明人繪陸九淵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