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讀

本章是《中庸》全篇的總綱。作者首先闡述了稟賦、修道、教化之間的關系,然后講到君子要具備“戒慎”“恐懼”“慎獨”等省察的功夫,最后認為達到“中和”就可以使萬物生生不息。從第二章到第十一章,都是對本章內容的闡釋。

原文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釋義

上天賦予人的稟賦叫作“性”,遵循本性行動叫作“道”,按照“道”去修養叫作“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能片刻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警誡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恐慌畏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事情越容易顯露,越是細微的東西越容易顯現。因此君子在獨處時要謹慎哪!

故事

堅持道義

許衡是元朝的理學家,自幼酷愛學習。雖然身處亂世,家里遭災,但他還是利用一切機會努力學習,并把所學的知識貫徹到日常的行為之中。

一年夏天,許衡和幾個朋友路過河陽時,大家非常口渴,見路邊樹上結滿了梨子,便爭相爬上樹摘著吃。唯獨許衡坐在樹下,像沒看見樹上的梨似的。朋友們都譏笑他說:“你這個傻瓜,世道這么亂,這些梨樹肯定沒有主人!”許衡卻說:“梨樹沒有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嗎?我要堅持道義,永不放棄!”他正是這樣實踐著自己的信義,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

原文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釋義

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稱為“中”;表現出來以后符合常理,稱為“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通貫天下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萬物便生長發育了。

故事

仁者自愛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以文學著稱,才思敏捷。孔子去世后,子夏在魏國西河教學,從學者超過三百人,影響巨大。

子夏晚年,因喪子悲痛過度而導致雙目失明。曾子前去探望,子夏悲憤地說:“我并沒有罪過,為什么讓我承受這樣的苦難呢?”曾子說:“你怎么沒有罪過呢?你離開朋友,只看重樹立自己的名聲,這是不仁;你居親人之喪,只顧自己悲痛,卻不在意天下蒼生的苦難,這是不義;兒子死了卻哭瞎雙眼,不能保全父母給予的身體,這是不孝!”子夏聽后,懇切地說:“我錯了,我離開朋友太久了!”

南宋佚名繪《孔子弟子像卷》中的子貢、子夏(右)畫像

明闕名撰《孔門儒教列傳》中的《魏文侯師子夏》,描繪子夏名滿西河,魏文侯以他為師的場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业县| 旬阳县| 越西县| 泾阳县| 漳浦县| 四川省| 同江市| 玉山县| 玉溪市| 拉孜县| 昌吉市| 察隅县| 平罗县| 喀什市| 灵台县| 昌都县| 前郭尔| 囊谦县| 防城港市| 米易县| 汝阳县| 上虞市| 三穗县| 福泉市| 上饶市| 葵青区| 蓬安县| 旌德县| 英吉沙县| 大埔区| 新泰市| 健康| 蒲城县| 石屏县| 武强县| 清远市| 鄂尔多斯市| 夏津县| 肥乡县| 繁昌县|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