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
原文
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孟子·梁惠王上》

清殿藏本王安石畫像
釋義
賢明的君主制定百姓的產業規模,一定要讓他們上足以贍養父母,下足以撫養妻兒,好年成豐衣足食,壞年成也不致餓死。然后引導他們走為善之路,百姓就會很容易聽從了。
故事
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政策,以鞏固宋王朝的統治。1069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主持變法。
王安石所行新法主要有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等,同時改革科舉和學校制度,以經義策略試進士,并親自為教材作注,培養變法人才。變法取得一定成效,財政狀況有所改善,朝廷“中外府庫無不充盈”;軍事上取得對西夏熙河戰役的勝利。但由于反對派過于強大,變法最終失敗。

北宋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北宋京城汴梁的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