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筑臺
原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
——《孟子·梁惠王下》
釋義
孟子說:“一個人單獨欣賞音樂的快樂,與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的快樂,哪一種更快樂?”齊宣王回答說:“不如與別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孟子說:“跟少數人一起欣賞音樂的快樂,與跟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的快樂,哪一種更快樂?”齊宣王說:“不如跟多數人一起欣賞音樂更快樂。”

明人繪周文王畫像
故事
周文王是西周王朝的奠基者,以賢德著稱。一次,文王要修筑高臺,挖掘深池,百姓聽了,紛紛帶著干糧,拿著工具,自告奮勇地前來參加勞動。文王怕他們累著,反復叮囑他們慢慢來,不要累壞了身體。百姓聽了文王的話,反而干得更加起勁兒,勞動更加快樂了。
高臺建成,深池挖好,百姓把臺叫作靈臺,把池叫作靈池,并為這里跑有麋(mí)鹿、游有魚鱉(biē)感到高興。所以《詩經·靈臺》上說:“靈臺初建,百姓盡力。王說不急,民更用力。王到鹿苑,鹿臥鳥飛。王到靈池,魚躍水碧。”這是多么令人快樂的事呀!

清焦秉貞繪《歷朝賢后故事圖》之《麟趾貽休》,贊美周文王后妃太姒的仁厚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