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國學·論語
- 蕭史
- 436字
- 2020-05-22 15:29:14
孔子論人生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

清人仿唐吳道子所繪《孔子行教像》
釋義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求學,三十歲時能立身處世,四十歲時可以不被迷惑,五十歲時懂得自然規律,六十歲時聽到什么都能明辨是非,七十歲時能夠隨心所欲,又不超越禮儀法度。”
解說
孔子一生勤奮好學,晚年的這段話述說了他的生命成長與精神境界提升的漫長歷程。
孔子十五歲立志求學,這是人生開始的重要基礎;青年時期做過管理倉庫和主管畜牧的小官,得到鍛煉;三十歲左右開始聚徒講學,聞名遐邇(xiá ěr);四十歲時,對諸多問題不再感到疑惑不解;五十歲時,懂得自然規律;六十歲時,對事物了然于胸;七十歲時,能夠隨心所欲,卻不會出現超越規矩的行為。縱觀孔子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其精神境界的不斷提升,這需要不斷歷練和時時努力。

明佚名繪《孔子圣跡圖》之《退修詩書》,描繪孔子不愿出仕為官,退居在家,修詩書,定禮樂,很多弟子前來受業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