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卷二
蓬球
貝丘西有玉女山①。傳云,晉太始中②,北海蓬球③,字伯堅,入山伐木,忽覺異香,遂溯風尋之。至此山,廓然宮殿盤郁,樓臺博敞。
球入門窺之,見五株玉樹。復稍前,有四婦人,端妙絕世,自彈棋于堂上④。見球,俱驚起,謂球曰:“蓬君何故得來?”球曰:“尋香而至。”遂復還戲。一小者便上樓彈琴,留戲者呼之曰:“元暉何為獨升樓?”球樹下立,覺少饑,乃舌舐葉上垂露。
俄然,有一女乘鶴西至,逆恚曰⑤:“玉華,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諸仙室⑥。”球懼而出門,回顧,忽然不見。至家,乃是建平中⑦。其舊居閭舍,皆為墟墓矣。(《玉格》)
【注】
① 貝丘:春秋時齊地,在今山東博興南。 ② 太始:即泰始,晉武帝司馬炎年號(265—274)。 ③ 北海:今山東昌樂東南。 ④ 彈棋:古時博戲的一種。據《后漢書·梁冀傳》唐李賢注引《藝經》,則為兩人對局,白黑棋各六枚,其局以石為之,“先列棋相當,更先彈之”。 ⑤ 逆:抵觸。恚(huì):惱怒。 ⑥ 王母:即西王母,傳說中的女神,最早見于《山海經》,稱其“蓬發戴勝”,“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在《穆天子傳》中,變為上帝之女,雍容和藹。至漢代,變為容貌絕世的仙界首領,有眾女仙隨從。其事見《漢武故事》《神異經》《西王母傳》等。王方平:即王遠,字方平,東海(今山東郯城北)人。仕漢為中散大夫,后學道成仙。事見《列仙傳》。 ⑦ 建平:按西晉有建興,東晉有升平,均無建平年號。十六國后趙有建平年號(330—333),相當于晉成帝司馬衍咸和五年(330)至八年,不知究竟指何時。
【評】
此則故事在《太平廣記》中雖以蓬球命題,卻編在女仙門,這就是說蓬球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玉女山女仙才是故事的主人公。蓬球的遇仙與漢代的王方平頗為相似,但王得成正果,蓬則只有舐葉上甘露的份,為什么?因為蓬球凡心未了,害怕了(“懼而出門”),寧愿回到人世生活。故事中所寫仙境,用筆簡潔而意象逼真,顯然可見出唐傳奇的影響,較之《列仙傳》寫王方平要細致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