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布
永貞年①,東市百姓王布②,知書,藏鏹千萬③,商旅多賓之④。有女,年十四五,艷麗聰悟,鼻兩孔各垂息肉,如皂莢子⑤,其根如麻線,長寸許,觸之,痛入心髓。其父破錢數百萬治之,不差⑥。
忽一日,有梵僧乞食⑦,因問布:“知君女有異疾,可一見,吾能止之。”布被問大喜,即見其女。僧乃取藥,色正白,吹其鼻中。少頃,摘去之,出少黃水,都無所苦。布賞之百金,梵僧曰:“吾修道之人,不受厚施,唯乞此息肉。”遂珍重而去,行疾如飛。布亦意其賢圣也。
計僧去五六坊⑧,復有一少年,美如冠玉⑨,騎白馬,遂扣其門曰:“適有胡僧到無⑩? ”布遽延入k,具述胡僧事。其人吁嗟不悅l,曰:“馬小足m,竟后此僧。”布驚異,詰其故,曰:“上帝失樂神二人n,近知藏于君女鼻中。我天人也o,奉帝命來取,不意此僧先取之,吾當獲譴矣p。”布方作禮,舉首而失。(《天咫》)
【注】
① 永貞:唐順宗李誦年號(805)。 ② 東市:在唐長安城(今陜西西安)朱雀門街東。 ③ 鏹(qi ng):成串的錢。 ④ 賓:尊敬。 ⑤ 息肉:贅肉,肉瘤。皂莢:也稱皂角,落葉喬木,開淡黃色花,結莢果。 ⑥ 差(chài):痊愈。 ⑦ 梵僧:域外來華的僧侶。⑧ 坊:街市里巷。 ⑨ 冠玉:本指裝飾帽子的美玉,多用來形容男子的美貌,亦指美男子。 ⑩ 適:剛才。胡僧:同梵僧,也指域外來華僧人。 k 遽(jù):急促。 l 吁嗟:嘆息。 m 踠(wò)足:足扭屈致傷。 n 上帝:天帝。 o 天人:神仙。 p 譴:罪,過錯。
【評】
一個十四五歲的小女孩患了鼻息肉,竟然成了樂神下凡的藏匿之所,后來不僅驚動天庭遣使來追,而且胡僧預知消息,捷足先取。我們不知道胡僧摘走樂神意欲何為,也不知白馬少年如何回復天命,但有一點是再明顯不過的,就是小女孩的鼻息肉從此被摘除了。《太平廣記》引此事編在醫門,說明本來就是一則外科手術的故事。或者因為醫者有意神乎其技,或者因為病家對外科手術懷有神秘感,事經再三傳播,遂演變成了現在這樣的神怪故事。我們在欣賞作者豐富想象力的同時,也須記住故事的本來面目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