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減振器設計與特性仿真
- 周長城
- 1176字
- 2020-06-04 12:40:01
5.2 液壓筒式減振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5.2.1 雙筒液壓減振器的結構
汽車減振器是懸架系統中重要部件之一,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是筒式減振器。減振器的阻尼力主要是由油液流經節流小孔、縫隙的節流壓力差產生的,它能有效地衰減簧上、簧下質量的相對運動,提高車輛的行駛平順性和操縱穩定性。筒式減振器結構簡單,性能可靠,價格低,深受汽車生產廠家的青睞。
雙筒式液壓減振器有活塞缸和補償室兩部分,如圖5-1a所示。活塞缸內有帶桿的活塞總成,如圖5-1b所示。活塞缸的上端安裝有活塞桿導向座及密封裝置,而活塞缸的下端有底閥總成,如圖5-1c所示。活塞上有常通孔、復原閥和流通閥,與底閥的常通孔及補償閥和壓縮閥配合,控制工作壓力及各方向的流量,并使活塞缸內不產生氣泡,避免活塞換向時出現“空程”。補償室內上部為空氣,下部的工作液通過底閥與活塞缸連通,在活塞桿上下運動或由于溫度變化而使工作液體積發生變化時,接受或補償需要調節的工作液。補償室上端常與導向座出口連通,使活塞桿的油封處于低壓狀態,其結構如圖5-1所示。
圖5-1 液壓筒式減振器結構
a)減振器總體結構 b)活塞總成 c)底閥總成
1—活塞缸 2—活塞總成 3—活塞桿導向器 4—密封 5—活塞桿 6—內缸筒 7—防撞塊 8—外缸筒 9—補償室 10—底閥
5.2.2 減振器工作原理
筒式液壓減振器有4個閥,分別是復原閥、壓縮閥、補償閥和流通閥,其結構原理如圖5-2所示。下面以壓縮行程和復原行程為代表進行說明。
減振器處于復原行程時,復原閥和補償閥工作,活塞缸筒上腔的油液經過復原閥流入到下腔,而儲油腔的一部分油液經過補償閥流入到下腔,油液經過復原閥和補償閥產生復原節流壓力。當減振器運動速度低于復原行程開閥速度時,復原閥不開閥,油液僅流經常通節流孔而產生節流壓力;當減振器速度大于復原行程開閥速度時,復原閥開閥,油液流經常通節流孔及節流閥片變形所形成的節流縫隙,產生節流壓力。
圖5-2 減振器結構原理簡圖
減振器處于壓縮行程時,壓縮閥和流通閥工作。下腔中的一部分油液經過流通閥流入到上腔,而另一部分油液則經過壓縮閥流入到儲油腔,油液經過壓縮閥和流通閥產生壓縮節流壓力。當減振器運動速度低于壓縮行程開閥速度時,壓縮閥不開閥,油液僅流經常通節流孔而產生節流壓力;當減振器速度大于壓縮行程開閥速度時,壓縮閥開閥,油液流經常通節流孔及節流閥片變形所形成的節流縫隙,產生節流壓力。
5.2.3減振器阻尼力
1.復原行程阻尼力
減振器在復原行程時,由各節流壓力與相應承壓面積的乘積,便可得到減振器在復原行程的阻尼力,即
式中,ph為活塞孔的節流壓力;pf為復原閥節流壓力;Sh為減振器缸筒與活塞桿之間的環形面積。
2.壓縮行程阻尼力
減振器在壓縮行程時,由各節流壓力與相應承壓面積的乘積,便可得到減振器在壓縮行程的阻尼力,即
式中,phy為壓縮閥孔節流壓力;py為壓縮閥節流壓力;Sg為減振器活塞桿截面積;pL為流通閥的節流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