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教育方法:蘇格拉底方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蘇格拉底認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直接告訴人們答案,而是向他們提問。他逐漸形成了一種特有的談話方法,即在與他人的對話過程中,總是一開始承認自己的無知,而后通過不斷地提問,使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進而把問題逐漸向原則性方面深入,一旦取得一致的觀點則穩步前進,直至顯示出普遍公認的真理。這種通過問答引導人們思考問題,達到教育目的的方法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啟發式教學,后人將他的問答法教學形式稱為“蘇格拉底方法”,或稱“產婆術”(精神助產術)。

蘇格拉底方法基本上分為四個步驟:譏諷、助產、歸納和定義。所謂譏諷就是不斷提出問題,使對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認自己的無知。他在和各種各樣人物討論問題時,總是先裝出自己對什么都不懂的樣子,總是提出很多問題,如果對方答錯了,他也不馬上糾正,而是進一步提出補充的問題加以引導,逐漸地讓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矛盾之處,從而懷疑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而使其明白自己的無知。第二步是助產術。蘇格拉底認為,他自己的任務就是充當“智慧的產婆”,在啟發對方發現自己無知,并否定原有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啟發、引導對方,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逐漸走上正確認識的道路,幫助真理出世,為最后形成概念作準備。在《回憶蘇格拉底》一書中,色諾芬記錄了蘇格拉底與青年尤戴莫斯關于“正義”問題的一段對話,是助產術的一個經典例子。尤戴莫斯想做一名政治家,蘇格拉底便向他提出了有關正義的問題。蘇格拉底分別寫下希臘文正義與非正義的第一個字母,然后問道:虛偽是人們中間常有的事,是不是?

尤:當然是。

蘇:那么,我們把它放在兩邊的哪一邊呢?

尤:顯然應放在非正義一邊。

蘇:人們彼此之間也有欺騙,是不是?

尤:肯定有。

蘇:這應該放在兩邊的哪一邊呢?

尤:當然是非正義一邊。

蘇:是不是也有做壞事的?

尤:也有。

蘇:那么奴役人怎么樣呢?

尤:也有。

蘇:看來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義一邊了?

尤:如果把它們放在正義一邊那可就是怪事了。

蘇:那么,如果一個被推選為將領的人,率領部隊去奴役一個非正義的敵國,能不能說他是非正義的呢?

尤:當然不能。

蘇:那么他的行為是正義的了?

尤:是的。

蘇:倘若他為了作戰而欺騙敵人呢?

尤:也是正義的。

蘇:如果他偷竊、搶劫敵人的財物,他的所作所為不也是正義的嗎?

尤:不錯。不過開始我以為你所問的都是關于我們的朋友呢。

蘇:那么,前面我們放在非正義方面的事,也都可以列入正義一邊了?

尤:好像是這樣。

蘇:那么,我們是不是重新給它劃個界線:這一類事用在敵人身上是正義的,用在朋友身上就是非正義的了,對待朋友必須絕對忠誠坦白,你同意嗎?

尤:完全同意。

蘇:那么當戰爭處于失利而又無援的時候,將領發覺士氣消沉,就欺騙他們說援軍就要來了,從而鼓舞了士氣。這種欺騙行為應當放在哪一邊呢?

尤:我看應該在正義一邊。

蘇:小孩子生病不肯吃藥,父親哄騙他,把藥當飯給他吃,孩子因此恢復了健康。這種欺騙行為又該放在哪一邊呢?

尤:我想這也是正義行為。

蘇:又如,一個人因為朋友意氣沮喪,怕他自殺,把他的劍或其他這一類的東西偷去或者拿去,這種行為該放在那一邊呢?

尤:我看這也應該放在同一邊。

蘇:你是說,就連對于朋友也不是在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坦率行事的?

尤:看來是我錯了。如果您準許的話,我愿意把說過的話收回。 〔古希臘〕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吳永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45—147頁。

在助產術之后就要從各種具體事物中找到共性和本質,通過對事物的比較和分析尋求“一般”,這就是歸納。而定義就是把個別的事物歸入一般概念,得到關于事物的普遍概念,獲得真知。這就是蘇格拉底的施教過程。亞里士多德曾對蘇格拉底方法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歸納和定義方法是蘇格拉底最大的貢獻。蘇格拉底認為,他的“助產術”與真實的助產不同之處就在于,他引導的是人的靈魂而不是肉體,他最高明的地方就是通過各種考查,證明一位青年的思想產物是一個虛假的怪胎還是包含生命和真理的直覺。雖然他向別人提問,但卻認為由于自己沒有智慧而不能作出任何回答,他并不是給予每個人實際生活的指導,甚至也不是在傳授知識,而是在引導受教者思考,讓其自己從內心發現知識。

蘇格拉底的談話式教學方法不是將系統的具體的知識直接向受教育者傳授,也不是將現成結論強加于對方,而是通過問答、交流和爭辯的方法來使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獲得真正的知識,其顯著的特點是引導人們去思索,學會邏輯地思考問題。這種方法有助于人的積極思維,調動受教育者的主動性。問答法要求雙方都要有獨立的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蘇格拉底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是一種非常平等的關系,學生和教師共同討論,互為激發,共同尋求正確答案。但也應該看到,這種問答式的教學方法是在當時沒有成熟的教材,也沒有成熟的知識體系和正規的課堂教育制度的條件下產生的,也只能適應這樣的條件。蘇格拉底的教育活動不具有計劃性和系統性,他的教學總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別人需要什么他就教什么,別人有什么困惑他就解決什么困惑,沒有固定的時間、場所、教材,甚至也沒有固定的教育對象,這就不可能形成連貫、完整的知識體系。蘇格拉底方法固然有很多優點,但是應用的時候必須考慮:第一,需要受教育者有探求真理和追求知識的愿望和熱情,否則問答法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第二,受教育者還須已掌握一定的事實和知識,否則問答談話難于進行。因此,蘇格拉底的這種問答法是在具備一定知識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中使用,而不適合兒童,對于大多數少年兒童還應該講授系統的文化知識,問答的方法則可以作為輔助的教學方法。

[1] 〔古希臘〕色諾芬:《回憶蘇格拉底》,吳永泉譯,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45—147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源县| 汾阳市| 西林县| 都昌县| 邵东县| 彭泽县| 门头沟区| 郎溪县| 綦江县| 平阳县| 小金县| 桐城市| 南投市| 从化市| 永福县| 土默特右旗| 青海省| 咸丰县| 双牌县| 霍州市| 滁州市| 濉溪县| 北安市| 庆云县| 梧州市| 通渭县| 成安县| 尚志市| 灌云县| 汝阳县| 石门县| 南阳市| 休宁县| 郁南县| 西畴县| 思南县| 长泰县| 缙云县| 龙南县| 西城区|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