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 梁循 楊健 陳華
- 3028字
- 2020-05-22 18:46:57
2.2 網絡金融市場的競爭格局——供給分析
2.2.1 設備和技術的提供方
網絡金融的設備和技術的提供方是整個網絡金融運行的根和源,本節擬由此入手探討國內的網絡金融市場。
總體而言,國內網絡金融的設備和技術提供方有以下特點:
第一,競爭激烈。據統計,目前國內此方面的大大小小公司不下4000家。20世紀90年代,一個項目有五家公司參加投標就屬于比較多的,而現在一個八九十萬元的項目常常就會有二十多家公司參加投標。競爭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由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金融信息網主辦的“中國金融科技暨裝備網上展會”(http://www.cifiew.com)展示了來自全國甚至全球的382個著名網絡金融廠商的產品。
第二,雖然國內網絡金融設備和技術的提供方數目眾多,但是良莠不齊,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阻礙中國網絡金融發展的一個因素。這些企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1)規范化不夠。規范化不夠是本土企業與國際知名公司最顯著的差距。規范化不夠的一個明顯的表現是,整個行業對借助工具化的管理差強人意。一些為金融企業特別是為銀行提供IT服務的公司,它本身的IT化程度就不夠,嚴重地影響了服務商提供服務的效率。
(2)產品技術含量有待提高。金融服務市場之所以誘人,除了利潤之外的原因就是許多人認為這個行業的技術門檻不高。大公司能夠開發的金融軟件,小公司找幾個從銀行出來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做,導致金融軟件市場給人一種“亂”的感覺。技術門檻不高的另一個嚴重的后果是招投標事件的暗箱操作,使競爭環境陷入了惡性循環。
(3)對成本的認識落后。與傳統行業相比,金融IT公司業務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大筆資金投入的。比如說管理工具和軟件自檢等工具的購買和使用,這種投入對國外的金融IT公司來說是很正常的,而國內的金融IT服務提供商卻還要經歷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由于對管理成本認識的差距,導致了公司的很多舉措都屬于短期行為或者過于急功近利,與國際同行的差距有拉大的跡象。
(4)管理不善導致成本居高。在整個行業競爭加劇、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每一個企業的邊際利潤被壓縮得很厲害,而彌補這種被壓縮下來的利潤只能依靠企業完善管理來降低成本。對于金融軟件開發服務行業而言,最大的成本是實施成本,有的項目需要八九個月,有的甚至是跨年度的,這樣的項目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的成本約束需要用有效的工具加以衡量。
(5)人員過分流動的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欠缺充分、有效的激勵機制的問題。如何引進人才和留住人才成為國內金融IT公司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三,宏觀政策環境尚待完善。有關人士認為,目前最突出的兩個政策問題是:其一,缺乏規范、透明、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其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
2.2.2 設備和技術的提供方的層次
有一個生動的說法,中國網絡金融出現了兩組冬日鏡頭:一組是傳統交易系統過度競爭把全行業殺成冬天;另一組是新業務系統極度缺乏競爭,把原本一個大好春天晾成了冬天。
為了方便,人們常常把網絡金融設備和技術廠商分為高、中、低端三個層次。
(1)高端是指那些全球頂級的咨詢公司。它們專門針對金融企業的業務需求做業務流程和IT架構設計。它們的“高”就在于對金融業務和高端科技的通透理解、把握和預期,而這一點,往往是金融企業本身所不具備的。華爾街金融IT業生態鏈的頂層是普華永道咨詢(已并入IBM)、埃森哲和畢馬威(已更名為畢博)等咨詢公司,它們在“接包”后,將一部分業務“分包”給下面的CA、Master Trader、AllTell等軟件廠商和系統集成商。除了IBM、SunGard等有限幾個“巨無霸”級別的廠商身兼數職之外,絕大多數廠商都是“術業有專攻”。
(2)中端主要是指那些軟件廠商。它們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為技術的創新,即在一個合理的框架下為金融企業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的軟件產品。
(3)在這個生態鏈中,負責實施的系統集成商在最底層。和前兩者相比,其技術含量僅限于實施能力,即把不同的軟件、硬件搭建成為一個可以應用的平臺。
在美國這一行業有著較完善的“生態鏈”,即高、中、低端廠商搭配相對合理。而在中國,金融IT業的“生態鏈”顯得有些畸形。首先,高端廠商嚴重缺乏。其次,高端廠商的缺位,從某種意義上為中國金融IT行業軟件廠商和系統集成商之間的混戰埋下了伏筆,也成為了中國金融IT業技術含金量不高的根源所在。一方面技術門檻低,廠商之間的競爭激烈;另一方面眾多金融機構對高端的資產管理、風險管理、風險預警、數據挖掘系統和CRM系統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于是出現了前述的“兩組鏡頭”。
如上所言,目前國內從事網絡金融IT行業的大大小小公司不下4000家。我們選取了較典型的1000多家公司作為樣本進行研究。通過研究和分析,我們認為大致可以將中國目前各種網絡金融技術公司分成如下五類:① 為金融機構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公司,如用友、金蝶、方正奧德等;② 提供網絡金融設備的公司,如思科系統(中國)、中國惠普等;③ 主要針對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的公司,如恒生、億陽信通等;④主要針對個人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開發或銷售投資分析軟件的公司,如傲群、錢龍、分析家等;⑤ 提供金融教育軟件的公司,如浙江航大科技、上海合康科技等。
2.2.3 國內主要的網絡金融產品
目前國內的網絡金融產品豐富多樣,“中國金融科技暨裝備網上展會”(http://www.cifiew.com)是一個網絡金融產品的網上展示平臺,圖2-6顯示的是主要的網絡金融產品的分類。點擊每一個分類都可以看到相應類別下的參展產品。

圖2-6 國內主要的網絡金融產品的分類
資料來源:www.cifiew.com
2.2.4 網絡金融服務的提供方
在網絡金融前景被普遍看好的大環境下,目前各大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都爭先提供網絡金融服務。我們通過Alexa公司(http://www.alexa.com)提供的數據對這些提供網絡金融服務的網站做定量分析。Alexa排名是目前常引用的用來評價某一網站訪問量的一個指標。事實上,Alexa排名是根據對用戶下載并安裝了Alexa tools bar嵌入到IE等瀏覽器,從而監控其訪問的網站數據進行統計的,因此,其排名數據并不具有絕對的權威性。但由于其提供了包括綜合排名、訪問量排名、頁面訪問量排名等多個評價指標信息,且目前尚沒有而且也很難有更科學、合理的評價參考,因此大多數人還是把它當作當前較為權威的網站訪問量評價指標。需要說明的是,下文中的覆蓋數=平均每100萬名Alexa安裝用戶中的訪問人數(人/百萬人)。下面我們來看看幾個網絡金融核心領域的服務提供方的排名。
1.網絡銀行
2005年11月排名前10位的網絡銀行網站覆蓋數及名次如圖2-7所示。

圖2-7 中國網絡銀行2005年11月Alexa排名(月覆蓋數)
資料來源Alexa和www.iresearch.com.cn
2.網絡證券
通過Alexa公司免費提供的數據庫,我們可以得出2005年12月20—25日的周覆蓋數,括號內的數字為深圳證券交易所2004年按交易量的排名(由于第9位南方證券已被關閉所以剔除),如“國泰君安(1)”表示國泰君安在2004年的深交所交易排名為第一位(見圖2-8)。

圖2-8 中國2004年深交所前15位券商網站2005年12月20—25日周覆蓋數
資料來源:根據Alexa公司(http://www.alexa.com)及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zse.cn/)提供的資料整理(整理日期2005年12月)
3.網絡保險
中國的網絡保險起步比較晚,目前發展還不充分。根據Alexa和iWebChoice公司的資料,2005年11月中國的網絡保險排名如圖2-9所示。

圖2-9 中國網絡保險2005年11月Alexa排名(月覆蓋數)
資料來源:iWebChoice公司
4.網絡結算
2005年11月排名前10位的提供網絡結算手段的網站覆蓋數及名次如圖2-10所示。

圖2-10 中國網絡結算2005年11月Alexa排名(月均覆蓋數)
資料來源:iWebChoice公司
5.網絡金融信息網站
通過iWebChoice公司和Alexa公司免費提供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出2005年12月20—25日國內網絡金融信息網站的周覆蓋數排名,如圖2-11所示。

圖2-11 網絡金融信息網站Alexa排名(2005年12月20—25日周覆蓋數)
資料來源:iWebChoic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