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發表
土壤的檢測數據是《今日美國》報道的重中之重,2012年4月,今日美國網用多媒體形式詳細呈現了這一報道。除了上千字的文章之外,報道還包括視頻片段、照片、插入的政府文件、搭配著地圖的埃克爾博士的名單索引,以展示出那些工廠的歷史計劃以及記者測試的土壤樣本數據。《今日美國》的員工們親自動手將數據標記在地圖上,以防直接定位到那些選擇不愿透露個人住址的居民的住宅。
楊說,文章發表后,他們接到了來自州監管機構的電話,指出他們沒有使用監管機構一貫使用的隨機方法來啟動執法程序。楊回復說《今日美國》已經提供了足夠可信的信息。這些信息表明,雖然威廉姆·埃克爾的研究已經指明那些因坐落在舊冶煉廠原址導致土壤有很高風險遭到污染的居民區,監管者仍然不知道那些土地是否安全,也不了解那里是否有充足的數據可以證明他們應當發現這些問題。
米爾克博士用“篩選”一詞來形容《今日美國》對數據的應用。他說,作為第一步,它生產出足夠可靠的證據來建議環境管理者應該投入額外的資源來獲取合法的數據,為后續的清理作準備。
在《今日美國》第一次報道之后,這些記者繼續報道著這一系列事件的影響。在新澤西州的卡特雷特市,當地政府和一個已關閉的工廠廠主達成一項協議,該廠主將花費100萬美金進入到周邊的區域進行清理。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環境保護署同意給5個經過記者測試的家庭進行清理,然后承諾測試第六個。負責監督該機構運營的國家環保署總督察長,給減少老舊鉛冶煉廠造成的健康威脅的成效的研究報告作了排序。來自新澤西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得島州、俄勒岡州、明尼蘇達州的美國參議員迫使美國環境保護署立即采取行動,研究所有的廠址,給補救措施排列順序。在2012年11月,美國環保署宣布它將重新檢測460家先前的鉛冶煉廠。但是艾莉森·楊說,國家級的和州級環境部門的測試和清理行動是不一致的。在《今日美國》2012年4月發表該調查新聞之前和之后,當她問州級管理者他們為什么還不測試時,他們的理由一直是缺乏資金。“其中一個州政府官員告訴我,‘如果我們這么做了,而且如果我們找到了些什么,那么我們必須做出一些事情,但是我們沒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