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感器與新聞
- (澳)弗格斯·皮特
- 1126字
- 2020-05-14 17:33:02
航空地理測繪對比官方數據
在2010年,當深水地平線號石油鉆井平臺的海底油井發生石油泄漏時,那些涉及這些高級概念(航空地理測繪等——譯者)的問題還未被提出,更別提得到回答了。實際上,公共實驗室在那時甚至不存在。那些環保積極分子對這一事件的考慮主要有兩個層面:短期內,他們想要了解那些泄漏的石油會在哪里觸及陸地,以此來確定他們可以在哪里進行集中清理。而之后,這些信息也將對評估責任與損失有所幫助。
當泄漏污染達到最嚴重的程度時,路易斯安那州政府曾阻止攝影師靠近海岸。當時的領空限制也禁止低于3000英尺(約914米,1英尺=0.3048米)的飛行;而新聞單位的直升機或飛機在高于3000英尺的高度飛行時,則無法獲取清晰的照片來顯示石油是否觸及陸地。
公共實驗室記錄石油觸及陸地位置的方法既有長處,也有不足。公共實驗室依靠一項古老而又簡單的技術,例如將數碼相機系在氣球和風箏上,并通過塑料汽水瓶制作羽翼來固定整個支架。公共實驗室把這些裝置懸浮于海岸線上方,并用風箏線拉住它們。當氣球飛起來時,數碼照相機便會根據自動計時器的設定自動拍照,并獲取清晰度為每像素3厘米的照片。此后,公共實驗室將氣球收回,取出其中的記憶卡,將文件通過一個專門合成照片的工具Mapknitter進行加載,并將它們拼接在一起以顯示出海岸線。這些從空中拍下的照片顯示,從路易斯安那州的拉法耶特南邊一直到阿拉巴馬州的佩蒂多角都有許多黑色的污染。
新聞記者自己收集數據,背后的原因之一是官方數據不總能被信任,有時可能因為官方數據并不完整,或者數據有誤。馬特·利平科特是公共實驗室的硬件設計師,他指出,在石油泄漏的事件中發生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樁案例就表明,官方關于石油在哪里觸陸的數據是有誤的。在英國石油公司石油泄漏事件發生后,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ERMA)建立了一個地理數據庫,并將從路易斯安那州到佛羅里達州10多處地方的石油污染情況按照總分為6的標準來打分。那一數據庫后來成為《紐約時報》和《衛報》以及其他諸多媒體制作地圖時所依據的數據來源。緊急事務管理總署表示,依據其承包商于2010年7月22日所獲取的觀察情況顯示,在位于新奧爾良南面20英里的威爾金森海灣,一些浮動的水柵門將石油擋在了海岸之外。[2]巧合的是,多斯梅根所屬的路易斯安那吊桶隊(地方環保組織,英文原名為Louisiana Bucket Brigade)也在那一天使用氣球與風箏收集數據。他們的照片顯示,石油已浸沒蘆葦、沼澤以及那些已損壞的水柵門,而那些水柵門原本是用來擋住石油觸及陸地的[3](雖然緊急事務管理總署的數據可能會被質疑,但沒有一家媒體所制作的地圖的清晰度可以在它們發表的內容里顯示利平科特所提到的那種數據錯誤)。
氣球制圖在此后變為公共實驗室數據收集的常見組成部分。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記錄了環境沖突的地點,以及許多“占領”事件的群體。
- 后稀缺:自動化與未來工作
- Ansibl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 現代測控系統典型應用實例
- Introduction to DevOps with Kubernetes
- 網上生活必備
- 可編程序控制器應用實訓(三菱機型)
- 傳感器與物聯網技術
-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綜合實踐
- Azure PowerShell Quick Start Guide
- Salesforce for Beginners
- Building a BeagleBone Black Super Cluster
- 基于Proteus的單片機應用技術
- 傳感器原理及實用技術
- Apache Spark Quick Start Guide
- 伺服與運動控制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