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法前沿問題(2015)
- 顧功耘 羅培新
- 1863字
- 2020-05-14 17:41:58
二、我國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歷史演變與定位
這里要說明的是,本文所回顧的我國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歷史,是指新中國成立后至今這一歷史時期。基于我國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和職能定位的不同,可以分四個階段對我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加以考證。
第一階段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干預。在這一階段,我國的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一切方面和過程都由政府決定,形成了政府過度干預下的中央指令計劃模式,完全否定市場機制和價值規律。在這種體制下,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處于絕對支配地位,政府權力對于經濟的干預范圍十分廣泛。計劃指令不僅控制了企業宏觀決策權,而且控制了微觀經營權,企業的產供銷、人財物都被納入國家統一管理的計劃范圍中,企業只是計劃指令的被動接受者。國家通過計劃機制配置資源,價格只是體制內的核算工具,而不具有市場調節功能。同時,社會分配和居民消費亦由政府計劃安排。在這一階段,計劃指令代替市場機制,行政分配代替市場選擇,政府對市場的經濟干預是全面的、絕對的。
第二階段是1978—1991年,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渡轉型期。雖然政府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市場亦得到發展壯大。在計劃經濟體制時代,市場遭到壓制,計劃在最大限度上取得對社會資源配置的主宰地位。我國自1978年進入改革時代后,市場的作用開始逐步得到體現,但是市場作用的發揮還是有保留的與漸進式的。1984年7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開會討論《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提綱。當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這個決定,正式提出“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第一次被寫進黨的決議。盡管如此,從1978年到1991年,我國從來沒有放棄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因此,在這13年間,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仍是政府處于主導地位,但是各種市場因素開始萌芽并緩慢發展壯大。[5]
第三階段是1992—2012年,政府與市場并重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社會產品及生產要素的流動與分配中,市場機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資源配置作用,改革在促進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顯示出市場機制配置資源、調節經濟的優越性與高效性。與此過程相適應,我國經濟決策層和理論界開始逐漸放棄“計劃”的提法,正式給予市場更高的地位。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深圳時,對于深圳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作用所取得的輝煌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并號召全國加快經濟改革的步伐。鄧小平南方講話后,我國終于在理論上確立了經濟改革的目標模式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標模式的提出,從理論上徹底破除了對計劃經濟的崇拜,認為計劃和市場都只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兩種手段,市場機制應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的作用。1992年秋,在黨的第十四大會議上,江澤民代表黨中央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可以看出,在經濟發展的這20年間,我國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認識在不斷深化,經濟運行中政府計劃和市場調節兩種手段并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處于齊肩并行的模式。
第四階段是2013年至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目標確立。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比過去使用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提法,現階段的定位極大地提升了市場機制的重要性。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也充分證明,在商品經濟條件下,市場對資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市場本身也有其弱點和不足之處,市場調節也會具有短期性、滯后性、不確定性等市場缺陷問題,即我們通常說的市場失靈問題的存在。這要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必須由政府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職責和作用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對市場的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6]可見,在當今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方面,市場是優先的、決定性的,政府是候補的、輔助的,政府的經濟干預行為應該是審慎的,要以市場調節失靈的領域為限。
- 民營僵尸企業分類處置機制研究
- 企業家的法律紅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工程法典:注釋法典(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2017年版)
- 金融法(第2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2018年版)
- 經濟法治(依法治國研究系列)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2018年版)
- 2018年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真題分類詳解+全真模擬:經濟法基礎
- 高等學校商科教育應用系列教材:稅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附道路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2017年版)
- 投融資法律規范集成·典型案例與疑難精解
- 市場創新背景下的公司法與信托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17年版)
- 經濟法案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