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解析
- 廖四平
- 5258字
- 2020-06-04 12:33:14
沙汀
在其香居茶館里
一、作者簡介
沙汀(1904—1992),原名楊朝熙,又名楊子青,四川安縣人。1932年參加“左聯”,曾任“左聯”常委會秘書。著作主要有短篇小說集《法律外的航線》《愛》《土餅》《航線》《苦難》《小城風波》《獸道》《呼嚎》《堪察加小景》《過渡集》,中篇小說《奇異的旅程》(又名《闖關》),長篇小說《淘金記》《困獸記》《還鄉記》,散文集《隨軍散記》(后改名《記賀龍》)等。
二、解析
(一)《在其香居茶館里》寫于1940年,原刊于1940年12月出版《抗戰文藝》第6卷第4期上,最初收入由重慶東方書店于1944年4月出版的短篇小說集《小城風波》中。
(二)內容梗概
方治國是回龍鎮的聯保主任,他坐在回龍鎮其香居茶館里時,看見邢幺吵吵從東頭走來,便“冷了半截,覺得身子快要坐不穩了”。邢幺吵吵因大哥是“全縣極有威望的耆宿,他的舅子是財務委員,縣政上的活動分子,很不好沾惹的”,他的二兒子緩役了四次,卻連半文壯丁費也沒有花過。方治國知道鎮上有閑話,正巧新縣長上任后宣布要整頓“役政”,于是,便送上一封密告信。隨后,邢幺吵吵的二兒子便被捉進城去。邢幺吵吵從大哥那里得知二兒子被捉的真相后,便來找方治國算賬。邢幺吵吵在茶館坐定后,便不指名地辱罵方治國,稱他是“狗”——方治國因外祖父充過衙役,最忌諱走狗稱呼,便忍不住站起來回應邢幺吵吵。邢幺吵吵因派老大進城探知風聲不妙,便異常憤怒地揭露了方治國買賣壯丁、從中漁利的惡政。方治國是有名的軟硬人,對邢幺吵吵的攻擊軟軟地抵擋,故意說出自己過去曾減征他的救國公債之事,死活不承認這次的密告。方治國的助手毛牛肉主張硬頂,但另一個助手張三監爺怕邢幺吵吵家鼓動全鎮的人大規模來控告,因而,認為還應聯絡邢幺吵吵。這時本鎮曾當過十年團總、十年哥老會頭目的陳新老爺出面調解。邢幺吵吵告訴他又派了蔣門神進城打探消息,但對新縣長的脾氣仍摸不準,只怕二兒子要送到省里去。陳新老爺出主意讓方治國再額外買壯丁去替換,方治國因前任縣長是因為壯丁問題撤辦的而不想冒險。于是面對邢幺吵吵的胡攪蠻纏,他也突然強硬起來,對陳新老爺所安排的用費由邢幺吵吵出、人由方治國進城去辦的方案都置之不理,這使得邢幺吵吵大為惱火,扭住方治國的領口拖到街面亂打。方治國淌著鼻血,左眼青腫;邢幺吵吵吐著牙血,繼續謾罵。這引得兩邊的眷屬紛紛出動,婦女們上街,方治國的母叫嚷,邢幺吵吵的太太則在邢幺吵吵的耳旁報告對方的傷情。整個市鎮老百姓從來沒見過這么有身份的兩家人動手打架,紛紛前來看熱鬧。方治國準備帶著傷進縣城去控告。這時,蔣門神——一個左腿微跛,滿臉胡須的矮子突然從人叢中擠進來。肥胖的邢幺吵吵的太太九娘子最先抓住他詢問打探的結果,蔣反問,“打聽的事情?”然后顯得有點奇怪地答道:“人已經出來啦。”原來邢幺吵吵的大哥已經買通了新縣長,讓隊長在新壯丁點名報數時,故意讓邢二少爺報錯,之后,便說他沒有資格打國仗,打一百軍棍就開革了!正當人們驚奇于這個結局時,蔣門神忽然發現邢幺吵吵和方治國的異樣,他懵懵懂懂地發出驚叫:“你們是怎樣搞的?你牙齒痛嗎?你的眼睛怎么腫啦?……”
(三)人物分析
1.方治國
方治國是回龍鎮的聯保主任,一個國民黨基層政權的官員。其特點一是“兩眼墨黑,見錢就拿”——這是熟知內情的地方實力派邢幺吵吵對他的評價。在兵役問題上,邢幺吵吵揭露他:“去年蔣家寡母的兒子五百,你放了;陳二靴子兩百,你也放了!你比土匪頭兒肖大個子還要厲害。錢也拿了,腦袋也保住了”。不單是兵役上,其他方面,“回扣、黑糧,等等”,“甜頭”多著呢!他原來在回龍鎮是有錢無勢,讓他做聯保主任是地方實力派的陰謀,因為前些年預征太多,人們怕因干公差而犯眾怒。他起初也老是墊錢,后來“嘗到甜頭”就愈做愈起勁了。于是,一個原來并不知道貪污舞弊的人,幾年主任一當,就成為此中老手,而且十分貪婪了。二是陰險、狡詐。他是個“軟硬人”——碰見老虎他是綿羊,如果對方是綿羊呢,他又變成老虎了。因為新縣長聲稱要整頓兵役,他趕緊向縣里上了封密告,使緩役四次的邢幺吵吵的二兒子被捉進城當壯丁;可當邢幺吵吵到茶館氣勢洶洶地來向他興師問罪、當眾揭露其貪污行徑和告密勾當時,他扮起了綿羊角色——當邢幺吵吵惡毒地辱罵他的外祖父,氣得他臉青面黑,他接嘴反駁時,他仍然不自覺地稱對方為“表叔”;當邢幺吵吵當眾揭穿他舞弊的老底時,他也只是“現出假裝的笑容”,含含混混地抗議兩聲。滿臉賠笑、套近乎、抵賴等似乎他從來都是向著邢幺吵吵的。這種以守為攻的手段弄得蠻橫的敵手哭笑不得。但在涉及危險的關鍵問題時,他并不軟——當陳新老爺出主意讓方治國再額外買壯丁去替換邢幺吵吵的二兒子、方治國若如此便會冒被撤辦的危險時,他一下子變得那樣堅決,一口回絕陳新老爺的要求:“我負不了這個責!”他甚至不顧這位在回龍鎮上最有權勢的老頭子的惱怒,用一種毫不在意的調侃態度把一切干系都推得精光,因而,氣得邢幺吵吵只能以大打出手來對付這個軟硬人。
2.邢幺吵吵
邢幺吵吵是回龍鎮有錢又勢的地方紳士、實力派。大哥“是全縣極有威望的耆宿”,舅子“是財務委員,縣政上的活躍分子”。因此,他在回龍鎮享有特權,二兒子該服兵役而可以緩役四次又從不出半文壯丁費。其性格特點是不忌生冷,蠻橫狠賴粗野。當他得知自己的二兒子是因方治國的一封密告信而被捉進城去的之后,便在大庭廣眾的茶館里用一連串粗魯強橫的詈罵方治國——從直著嗓子干笑到橫著眼睛叫嚷,直至最后拍著桌子咆哮起來,并對身邊好心好意勸解的俞視學也輕蔑地搶白;一點兒不留情面地揭露方治國的貪污劣跡,甚至最后還把方治國打得鼻青眼腫——他之所以如此,既與他的個性特點有關,又與他家有錢有勢的社會地位以及四川偏遠小鎮的地方特點有關:那里幾乎每個人都摸過槍炮,能來兩手,有錢有勢的人做團總,做哥老會頭目;這和江南士紳的重文化教養有所不同。
(四)主題
小說通過四川一個小鎮——回龍鎮在兵役問題上統治階級內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兵役問題上的黑幕:
1.國民黨基層官員借此敲詐勒索,中飽私囊。回龍鎮的中簽適齡青年家庭只要給聯保主任方治國錢,就可以不服兵役或緩役。這錢名為壯丁費,即買別的青年頂替,其實大部分是被他貪污了。
2.有地位、有勢力的人家的適齡青年可以不服兵役,如邢幺吵吵“這種家庭一直就沒人中過簽”,這是抽簽中的黑幕;邢幺吵吵的二兒子緩役四次,從不出半文錢壯丁費,這是一種非法特權等。小說還描寫了國民黨縣級政權的腐敗。新縣長聲稱要整頓兵役,這其實只是虛張聲勢而已。邢幺吵吵的大哥——全縣極有威望的耆宿,封建士紳,地方實力派很快和新縣長勾結上了。新縣長在接受賄賂之后,借一個可笑的理由,即壯丁排隊報錯了數,然后加上“沒有資格打國仗”的名目,將邢幺吵吵的二兒子“開革”出來。這一結局將小說的鋒芒指向兵役問題上弊政產生的根源——國民黨政府,這一政府就是如此黑暗腐敗;同時,這一結局,也暗示出繼前任縣長被撤職之后,新任縣長的整頓兵役也不過是一個騙局。
(五)藝術特色
1.地方色彩濃郁
小說用樸素、本色、生動俗常的四川土語方言描寫人物的對話,不僅使人物躍然紙上,而且使人物與活動的特殊社會背景融為一體。小說所寫的茶館,是一個極具風俗文化色彩的場所,把故事集中在“吃講茶”的場景中,不僅使故事結構緊湊,增強戲劇性,而且使小說的整體氛圍籠罩在四川鄉村濃濃的泥土氣息中。
2.人物個性鮮明生動
小說不但主要人物方治國和邢幺吵吵個性鮮明,連次要人物如張三監爺、黃毛牛肉等人也各有各的個性;沒有出場的新縣長也給人以一個鮮明印象——小說主要是通過旁人插話兩次刻畫新縣長的形象的。第一次小商人說:“新縣長怕難說話,看樣子就曉得了:隨常一個人在街上串,戴他媽副黑眼鏡子……”給人以高深莫測的神秘之感。第二次米販子介紹:“起初都講新縣長厲害,其實很好說話。前天大老爺請客,一個人老早就跑去了:戴他媽副黑眼鏡子……”描寫他戴一副黑眼鏡子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了新縣長這一人物形象極其虛張聲勢、故弄玄虛的特點。
3.人物語言描寫特別精彩,充分個性化,聞其聲如見其人。
如:
“方大主任!”……“是人做出來的就撐住哇!我告訴你:賴,今天無論如何賴不脫的!”
……
“是的,老子說了:是人做出來的你就撐住!”
“好嘛,你多兇啊。”
“老子就是這樣!”
“對對對,你是老子!哈哈!……”
邢幺吵吵的話,兇而粗野,自稱老子。能向一鎮之長如此講話,一方面是方治國的告密已由兵役科泄露給他大哥,證據在手,似乎有理,更主要是因為家庭權勢。而方治國的話,是軟硬人口吻,帶著嘲笑的意味,似乎是在嘲笑方治國,也似乎是在嘲笑自己,以守為攻,會弄得敵手哭笑不得,無法奈何。
4.諷刺色彩濃重
小說是一篇具有鮮明諷刺特色的現實主義小說,但它的諷刺特色,不是運用夸張手法,而是運用寫實手法來達到的。這是它和其他諷刺小說如《華威先生》不同的地方。小說中兩位回龍鎮的體面人物,在茶館里互相剝露假面,露出假丑惡的真相,像兩個舞臺丑角一樣表演著不光彩的一幕,像兩條惡狗樣互相撕咬,甚至打得鼻青眼腫口吐鮮血。小說把生活中的這種笑料加以提煉,予以如實描寫,就具有諷刺特色。方治國這樣的兩眼墨黑見錢就拿的鎮長,縣長居然嘉獎以“盡瘁桑梓”的匾額,這是生活中的諷刺材料,小說用寫實筆法再現,也就是諷刺。方治國告密,但竭力抵賴,以最大的誠懇表示一向對邢幺吵吵如何如何好,表演得極其精彩,像一個騙子在表演自己是如何的忠厚老實。這是寫實,但也是諷刺。服兵役如此嚴肅重要的事,邢幺吵吵的二兒子卻因報數報錯(不言而喻是故意安排的)而被輕松放回,這也是諷刺。戴著墨黑眼鏡的聲稱要整頓兵役的新縣長,群眾對他的兩次不同反映和表現,前后對比,也是寫實和諷刺。
小說最后,方治國和邢幺吵吵兩個打得鼻青眼腫、牙齒出血,米販子蔣門神從城里回來了,報告著邢幺吵吵的二兒子已被放出的消息,還問兩個體面人物怎么搞的,“你牙齒痛嗎?你的眼睛怎么腫啦?”這一結局具有強烈的諷刺性。兩位體面人物相互毆打本來已經是笑料了,而相互毆打之后發現原來是白打毆了一場,那就更是顯得滑稽可笑了。更主要的是,諷刺鋒芒最后指向了縣一級政權,新縣長的整頓兵役只是說說而已——官紳勾結、沒有法制、沒有是非原則,這便是國民黨政權的本質特征。小說的這一結局是對國民黨政權本質特征的揭露與諷刺。
5.情節結構集中緊湊
小說的地點集中——矛盾沖突集中在茶館內展開;時間集中——矛盾沖突從展開到結束大致在一小時之內;情節集中緊湊——不是從頭說起,而是從矛盾沖突已激化,由邢幺吵吵到茶館內找方治國興師問罪講茶開始;此前的新縣長上任聲稱要整頓兵役,方治國向縣兵役科告密,邢幺吵吵的二兒子被捉去做壯丁等,都以補敘方式交代,這樣,矛盾沖突從小說開始就進入短兵相接的白熱化階段;人物集中——人物雖多,但主要人物只有方治國和邢幺吵吵以及調解人陳新老爺等。小說集中緊湊似一個封閉式結構的獨幕劇。這樣的結構,減弱了事件過程的敘寫,便于把主要筆力集中于矛盾沖突中人物性格的刻畫。所選擇的地點茶館具有民族地方特色。舊社會,尤其是四川,茶館是重要的辦事地方——有矛盾,矛盾的雙方便在茶館內以吃講茶方式談判解決。選擇茶館也便于營造氣氛,有茶客,有過往行人駐足觀看。小說在矛盾沖突展開的過程中,時不時插寫茶客、群眾的反應,既反映了民情風習,又加重了小說熱烈緊張的氣氛。
情節結構集中緊湊也表現在茶館內的矛盾沖突安排不枝不蔓而又波瀾起伏這一點上——邢幺吵吵進攻,揭露方治國兵役黑幕,怒責方治國告密;方治國以守為攻,以軟對硬,套近乎,對對方表現出極度的誠懇等。矛盾沖突一會兒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一會兒攻勢受挫,趨于緩和。調解人陳新老爺的介入使矛盾沖突進入實質性階段。時而雙方僵持,時而似乎找到了解決的辦法。最終陳新老爺調解失敗,矛盾沖突急轉直下,進入高潮,雙方大打出手。這時米販子蔣門神來報告城里邢幺吵吵的二兒子已放出的消息,結局出人意料而又在事理之中,起到了大起大落而又不顯生硬的藝術效果。
情節結構集中緊湊還表現在明寫茶館沖突,暗寫縣城里的新縣長和邢幺吵吵的大哥。新縣長是茶館沖突的起因者,邢幺吵吵的大哥和新縣長又是茶館沖突解決的操縱者。對他們采取暗寫,可以省去許多筆墨,使結構集中緊湊。
6.明暗兩線,相輔相成
小說分明暗兩條線索進行,明線是邢幺吵吵和方治國在其香居茶館里的這場龍虎斗,暗線是縣城里邢幺吵吵的大哥與新縣長做交易。這兩條線索一虛一實、相輔相成,互相推動,促使了情節發展的波瀾起伏,有力地暴露了抗戰中國統區基層政權的腐爛。
7.結局巧妙
結局具有三個藝術效果,其一是出人意料。茶館內方治國和邢幺吵吵雖大打出手,但問題并未解決。讀者不知矛盾會如何解決,小說會如何收尾,蔣門神來報告人已放出,這一結局出人意料。其二是畫龍點睛。這一結局說明新縣長和地方豪紳勢力很快勾結上了。整頓兵役只是一句空話。國民黨政權,無論是基層或是縣級,無論是老的或是新上任的,都是如此腐敗。小說的主題由這一結局得到更深刻的表現。其三是具有強烈諷刺的喜劇效果(如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