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蕭紅

生死場

一、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黑龍江呼蘭人。著作主要有小說散文集《跋涉》(與蕭軍合著),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馬伯樂》,中篇小說《生死場》,短篇小說集《牛車上》《朦朧的期待》,散文集《商市街》《曠野里的呼喊》,傳記《回憶魯迅先生》等。

二、解析

(一)《生死場》寫于1934年,為“奴隸叢書”之三,最初由容光書局于1935年12月出版。

(二)內容梗概

小說共17節,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為界線,分為兩部分:

第1部分(從第1節“麥場”至第9節“傳染病”),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哈爾濱附近一個農村中閉塞樸野的社會風氣以及農民由于愚昧落后和各種盤剝的重壓而草率地但又是堅強地生活著的境況。該部分相對集中地描寫了二里半、王婆和金枝等三戶勞動人家的生活:跛腳農民二里半尋找他的老山羊;瘟疫流行,村里死了不少人,二里半剛生不久的孩子也死了。成業一把拉住金枝進入了高粱地,后來,金枝勉強地嫁給成業,并生了一個女孩;因無錢過節,成業和金枝大吵一場后一怒之下摔死了孩子。王婆嫁給了趙三,與之生了一個女兒,在為生活所迫時把家里唯一的一匹馬賣給了屠宰場,但賣馬所賣得的錢硬是被地主逼著用去交了地租。趙三與李青山組織鐮刀會以對抗東家劉二爺提出的加租行動;婦女們找王婆商量如何阻攔男人們莽撞冒險,王婆卻給趙三弄來一只老洋炮,并當晚就教他如何裝火藥開炮。但老洋炮沒有打斷狗腿子的腿卻打斷了小偷的腿,趙三因此而被抓入監獄。出獄后,他不種地,王婆極不耐煩。王婆與前夫生下的兒子因當了紅胡子而被捉去槍斃,王婆傷心得服了毒藥。但正要入殮時,她又活了過來;康復后她釣魚、酗酒。后來,她唯一的女兒回來了,王婆停了酗酒,滿心歡喜。除了王婆等三家人的生活外,小說還零星地寫到了月英、五姑姑的姐姐等幾個女人的悲慘遭遇。

第2部分(從第10節“十年”至第17節“不健全的腿”),描寫20世紀30年代東北淪陷后這些農民的苦難以及他們從麻木狀態中震醒過來,奮起斗爭的情況:十年過去了,日本鬼子打了進來,他們白天搶劫、搜捕、殺人,晚上搜女人,稍微年輕的都免不了被奸污。一天晚上,在趙三家,李青山提議將屯里的小伙子召集起來,像紅胡子一樣地干,趙三很贊同。屯里男人宣誓出發的日子到了,因找不到一只公雞來祭旗,李青山決定拿二里半的老山羊代替。寡婦們和亡家的獨身漢們在李青山呼過口號后屈膝宣誓,此時,婦女們再也不怨恨她們的丈夫了。二里半沒有宣誓,而是不知從何處捉了一只公雞來,然后領著自己的那只老山羊回家去。金枝成為寡婦后不久,流落到街頭替人縫補衣襪,歷盡艱難,還受到一壞蛋的奸污,最后只得回到村里。日本鬼子殺害了二里半的老婆和兒子,還在追捕趙三的兒子平兒。李青山所率領的隊伍遭受到重大挫折,他本人也回了村。王婆躲在金枝家的小樓上,以暫避鬼子的追捕。金枝想當尼姑,可尼姑庵早已人去庵空,她很茫然。二里半在妻子被害后的第三天找到李青山,要他帶著去找“人民革命軍”,臨行前,他把老山羊托付給趙三,動情地說:“你活一天替我養一天吧!”然后,追趕已經走到前面的李青山,去投奔“人民革命軍”。

(三)人物分析:王婆

王婆是一個接生婆。她一生不幸——三歲的孩子不幸摔死在鐵犁上,為此,她雖拼命地干活,但總是受丈夫的打罵;丈夫回山東后,她領著兩個孩子與一個姓馮的男人過活;馮死后,她嫁給了趙三,與之生了一個女兒,在為生活所迫時把家里唯一的一匹馬賣給了屠宰場,但換來的紙幣卻被地主逼著頂了地租;留在馮家的兒子當了紅胡子而被捉去槍斃后,她傷心欲絕,并服了毒,但在正要入棺時又活了過來;康復后,她變得頹廢,如釣魚、酗酒;女兒回來后,她停了酗酒,但后來女兒又在與鬼子作戰時犧牲了。堅韌、堅強——她雖一生不幸,且自殺過,但總的來說,是能直面不幸的;女兒犧牲后,她雖悲痛,但隨即便清醒地認識到女兒死了比當日寇的奴隸活著要強多了。具有強烈的反抗性——她蔑視傳統禮教,一生三嫁;趙三與李青山組織了鐮刀會以對抗東家劉二爺,她不僅支持趙三,還教趙三怎么用槍;趙三在反抗失敗后氣餒時,她極為不滿,生氣地說:“我從沒見過這樣的漢子,起初看起來還像一塊鐵,后來越看越是一塊爛泥了!”她看透了趙三的懦弱,便把希望寄托在了女兒身上,支持女兒參加革命軍,叫女兒“要為哥哥報仇”,“誰殺死哥哥,你要殺死誰”;女兒犧牲后,她直接投身于抗日,幫助革命黨人放哨、與日本兵周旋、藏匿信件、掩藏革命黨人。

(四)主題

小說通過哈爾濱附近一個偏僻村莊農民群體的生活常態和悲慘命運,展示了東北地區淪陷前后、在閉塞的農村里農民那充滿焦灼、苦難的生活狀態,力透紙背地描寫了北方人民對生的堅強和對死的掙扎。

(五)藝術特色

1.“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魯迅《蕭紅作〈生死場〉序》)

所謂“細致的觀察”即指小說筆觸細膩。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既描繪了農村的自然風光,又描寫了農民的生活風習,構成了一幅幅逼真而充滿泥土氣息的農村生活圖景。如小說開頭寫二里半的家,把它的環境、位置,它的菜園、高粱地,它簡陋的土屋、籬墻和門窗等,都寫得井井有條,而且富于北方農戶的特征。甚至對一只老山羊啃嚼榆樹皮的動作,也是寫得細致而真切。特別是對這農戶的主人二里半、麻面婆以及他們的兒子羅圈腿,寥寥幾筆就使其神態畢現,像麻面婆的忙亂、粗率、愚蠢,都是通過具體的動作細節描寫體現出來的。所謂“越軌的筆致”即指小說筆觸粗獷,其一表現在所刻畫的一些人物的性格上——他們顯現出一種粗獷而近于野性的特征,如王婆;其二表現在所描寫的場景上——小說所描寫的場景渲染出一種豪邁粗獷的氣勢,如村人宣誓的場面,那從一般女性作家纖細手筆的特征看,確是有些“越軌”的;但這種豪邁粗獷的氣勢,與農民們日常生活所呈現的細致平緩情調交融在一起,把小說里那種有起有伏的生活變遷及“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的精神,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出來。

2.注重展示勞苦農民的生活狀況

小說展示了那些生活狀態跟動物一樣的愚昧而又痛苦的人們的生活。為了表現這些人的“非人”處境,小說常常將人與牲畜放在一起描寫,如寫女人的難產,小說中不時有與母牛難產的對比性描寫,而在這種場面中,難產女人的生命,常常不如母牛或牛犢的生命受重視。在小說中,苦難最集中的是女人——她們不僅承受著與男性一樣的貧困、疾病、辛勞、無望,而且還要遭受男人或家庭的虐待;對她們的描寫真切地再現了那些非人般生活的人那種本能的生命意志。

3.詩化、散文化色彩濃郁

小說不太注意故事的編織和情節的安排,因而,沒有完整、連貫的故事情節,沒有中心人物——特別是第1部分很難看出誰是作者集中筆力刻畫的主人公;注重以場面推移方法富有感情地敘述著村子里發生的一個個幾乎沒有情節聯系、平凡而又悲慘的生活故事,那令人心悸的體現著堅強與掙扎、也體現著殘忍與愚昧的生與死的經歷像一幅流動的風俗畫,展示了勞苦農民的生活狀態,詩化、散文化色彩濃郁。

4.抒情色彩濃烈

小說中開闊而獨特的景物描寫與作者強烈感情的交融,通過景物描寫烘托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狀態,渲染氣氛,從而情景交融,富有詩意。不過,小說也有著雄健的筆力,如村民們向日寇討還血債盟誓典禮的場面描寫,便是用鋼戟向晴空一揮似的筆觸,雄健有力,這使小說在明麗、凄婉的總體風格之中,又蘊含著英武之氣,別具一種悲壯色彩和韻味。

5.在塑造各種性格的人物形象時,突出描寫了他們在抗日民族戰爭背景下,前后發生的命運和思想的變化,體現了這場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價值和意義,如對二里半的描寫。

小城三月

一、作者簡介(略)

二、解析

(一)《小城三月》原刊于1941年7月1日出版的香港《時代文學》第1卷第2期上;最初由香港海洋書屋于1948年1月出版。

(二)內容梗概

翠姨是“我”后母的異母妹妹,“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而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著一種平靜的感情。她伸手拿櫻桃吃的時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對那櫻桃十分可憐的樣子,她怕把它觸壞了似的輕輕的捏著。”自從她的妹妹出嫁后,為了避免孤寂,便搬到“我”家來住。她很聰明慧秀,會吹簫彈琴吹笛子,給“我”家增添了不少歡快和熱鬧。由于家貧而被許配給一有錢的鄉下人家,丈夫又小又丑,她一想到他就恐怖。她從與“我”的在哈爾濱上大學的堂哥的接觸中,愛上了他,但不敢明言。郁悒郁結于胸,遂得肺病。婆家怕聘禮白費,逼她結婚。她雖暗戀著“我”的堂哥,但兩人獨對時,又不敢直接表明心跡,最后抑郁而死。

(三)翠姨

翠姨是一名城市少女,氣質高雅、感傷、柔美、雅致、嫻靜、孤傲,很有一點像《紅樓夢》中林黛玉。她雖“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而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著一種平靜的感情。”她雖不識字,但聰明靈巧,會吹簫彈琴吹笛子。她身世頗為寂寞凄涼:父親早死,母親改嫁,家里只有六十多歲的老祖父和妹妹。妹妹早婚出嫁。因父死母改嫁,人們一般認為這種人家的女兒多半沒有家教,且命不會好;因而,她受到城里人們的輕視,以至于連提婚都被人家所拒絕,后來,只好被許配給一有錢的鄉下人家。未婚夫又小又丑,她一想到他就恐怖。她在內心深處愛上了“我”的在哈爾濱讀書的堂哥哥,常常一個人向著哈爾濱市影癡望。但這種愛是深藏不露的——因為她知道這是無望的愛:她已經訂婚;她不識字,而堂哥是大學生;她還清楚知道自己是改嫁的寡婦的女兒,受人歧視,甚至像一般人一樣,也認為自己的命是不會好的。她雖愛堂哥,但對他的態度又表現出少女的矜持。她曾努力,要求上學,但最終未能如愿。由于她在心目中已有了英俊漂亮溫文爾雅有文化的戀人,已在“我”和堂哥的開通而又富有生氣的家里感受到一種新的生活,已在哈爾濱的幾天生活里體會到了青年男子對婦女的彬彬有禮的尊重、關心、愛護,因而,在心理產生了更強烈的不愿意和那個又丑又小的鄉下男人一起生活的愿望,但婆家催婚。為了逃避婚姻,她一聽到婆家催婚就拼命糟蹋自己身體,盼望早點死。最后在結婚前抑郁痛苦而死。臨死前,堂哥去看她,她便抓住堂哥的手失聲痛哭,并對他流露真情。

翠姨的悲劇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后,小城也已吹進了新思想文化的氣息,辦起了小學、男子中學,但封建禮教和世俗的勢力仍很強大,封建氛圍仍很濃重,因而具有新舊文化交織時代的特點,其根源是“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制度。

(四)主題

小說描寫了翠姨的戀愛、婚姻悲劇,贊美了她身上的柔美、雅致、嫻靜、孤傲的氣質,肯定了她對新生活的向往;揭露了封建禮教吞噬一個聰明柔婉的鄉間女性和人間青春與美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她逝去的惋惜。

(五)藝術特色

1.具有散文美

小說沒有緊張曲折的情節沖突,但有一個艱澀凄苦的情感基調和指向,因而,顯得“松散”而又緊湊。小說以寫春天及春天帶給人們的感覺而引出翠姨,將翠姨拉到情感的中心,筆觸由清新轉為優雅、憂愁、焦慮、悲苦、思念,如行云流水、揮灑自如、毫不阻滯,描繪出了一幅東北鄉鎮的質樸美麗的風俗畫,具有濃郁的散文美。

2.情景交融

小說注重對情境的營造,使特定情感的抒發與適當的景、境相聯系,并達到了完美融合的和諧境界。如小說對翠姨墳頭的描寫:“翠姨墳頭的草籽已經發芽了,一掀一掀的和土粘成了一片,墳頭顯出淡淡的青色,常常會有白色的山羊跑過。”在這幅色彩凄涼的墓穴圖中寄寓著“我”悲涼的憶舊之情,蘊含著作者自己不忍明言的人生如夢的身世之嘆。

3.多方面地刻畫人物

小說運用了側面描寫、對比烘托、細節描寫等多種手法來刻畫了翠姨的特點。

(1)側面描寫

如寫翠姨的美,小說沒有正面寫她長得如何,梳妝打扮的怎樣;而是寫族中娶媳婦時,濃妝艷抹、打扮入時的女人們都來看她,都被她的漂亮驚住了。吃飯時,不少客人竟從別的屋子里來呆呆的看她——通過對旁人的反應,寫出了翠姨的美壓群芳。

(2)對比烘托

為了對比烘托翠姨,小說還設置了翠姨的妹妹這一人物。翠姨的妹妹大說大笑,大大咧咧,衣著好趕時髦,追求俗艷,這些性格對比烘托出了翠姨的柔美、雅致、嫻靜。

(3)細節描寫

如寫翠姨柔美、雅致的風韻和氣質,小說選取翠姨吃櫻桃時的細節來寫——她拿櫻桃吃的時候,好像她的指尖對那櫻桃十分憐惜,生怕把它觸壞了似的,輕輕地捏著。通過這一具有個性特征的細節描寫,把她柔美、雅致的風韻和氣質非常形象地表現了出來。

(4)語言描寫

如她去買絨繩鞋,但直到天黑還沒有買到,于是,深深地看著“我”的眼說:“我的命,不會好的。”又如伯父背著她說她像“林黛玉”,引得大家笑,她就一定要大家告訴她說什么,說“若不告訴我,今天我就不吃飯了,你們讀書識字,我不懂,你們欺侮我……”——這些語言都揭示了翠姨性格的某個側面,展示了內心世界的一隅。尤其是她在臨終前對堂哥講的一番話,頗為感人地表現了她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性格。

(5)生活瑣事描寫

作者擅長于以女性的細膩敏感,通過對年輕女性生活瑣事的描寫,寫出人物性格特點。如買絨繩鞋,既是女性的瑣事,但也是女性的愛好;小說寫得繪聲繪色、情趣盎然,寫出了翠姨內向的性格和感傷氣質。

4.首尾呼應,結構完整

小說的“小城三月”這一題目象征著美好生命的短暫易逝;開篇寫北國之春生機盎然——“春吹到每個人的心坎里,帶著呼喚,帶著蠱惑……”,很自然地引出翠姨和堂哥的戀愛故事,同時,又為戀愛故事渲染了氣氛;結尾寫春天的短暫——“春天的命運就是這么短”,一語雙關,頗具象征意味。翠姨也就像春天一樣,生命是如此短暫。開頭,由春天來而引出翠姨戀愛故事;結尾,春天又來了,而翠姨墳頭的草籽已經發芽了。姑娘們換上了春裝,“只是不見載著翠姨的馬車來”,一種濃濃的感傷惆悵、一種生命生生滅滅無法永駐的悲哀溢于言表,從而使小說具有濃濃的抒情味。同時,篇首和篇尾對春天的描寫,從結構上來看,是首尾呼應,使結構嚴謹完整,并起到了點題的作用。

5.語言含蓄、優美

總的來說,小說筆觸幽婉,語言明麗而內蘊豐富,因而,含蓄、優美。同時,人物語言也含蓄、優美。如,翠姨臨終前,堂哥去看她,她便抓住他的手失聲痛哭,并對他說:“我總會記起在她家里的日子的……她待我也許沒有什么,但是我覺得已經太好了……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我現在也不知道為什么,心里只想死得快一點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許以為我是任性……其實是不對的,不知為什么,那家對我也是很好的,我要是過去,他們對我也會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時候,就不好,我的脾氣總是,不從心的事,我不愿意……這個脾氣把我折磨到今天了……可是我怎能從心呢……真是笑話……謝謝姐姐她還惦著我……請你告訴她,我并不像她想的那么苦呢,我也很快樂……”,“她”即翠姨的繼姐姐,“我”的繼母。“她家里”也就是“我”和堂哥的家里。翠姨的這一番話,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凄婉、感傷,雖然所表達的意思清楚明了,但語言本身頗為含蓄蘊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宁蒗| 新源县| 丰都县| 兰州市| 灵石县| 霍山县| 兰考县| 齐河县| 铜梁县| 青川县| 于都县| 梁河县| 道孚县| 老河口市| 西林县| 潢川县| 勃利县| 城市| 亚东县| 达州市| 祁门县| 精河县| 英德市| 孟村| 钟山县| 桓仁| 新巴尔虎左旗| 敖汉旗| 宜兴市| 南岸区| 和田县| 苏尼特右旗| 同心县| 凤台县| 板桥市| 扬州市| 海南省| 尼玛县| 平利县|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