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列寧關于發動人民群眾管理監督國家反對官僚主義的思想

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在蘇維埃國家機關和布爾什維克黨內,官僚主義逐漸地產生并蔓延開來。到了國內戰爭基本結束、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開始的時候,它已經嚴重地遍及全國各地。當時,官僚主義主要表現為機構重疊,人浮于事,會議繁多,議而不決,文牘主義盛行,公文泛濫成災,辦事拖拉,工作效率極低,營私舞弊等等,以至于列寧把官僚主義者視為“我們內部最可惡的敵人”,[1]并警告說:“共產黨員成了官僚主義者。如果說有什么東西會把我們毀掉的話,那就是這個。”[2]

為了建設好執政的布爾什維克黨,鞏固年輕的蘇維埃政權,推進社會主義事業,列寧以很大的精力同官僚主義展開了堅持不懈的斗爭,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和實踐活動。學習列寧在這方面的思想,研究布爾什維克黨這方面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官僚主義,掌握正確的斗爭方針和方法,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促進制度的改革,搞好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重大意義。

任何剝削階級國家的政治制度(包括資產階級議會制)總是同官僚制連在一起的,官僚主義是剝削階級國家的主要特征。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就其政治目的說來,就是要使本階級和其他勞動群眾,從剝削階級的官僚國家機器的壓迫下解放出來,成為社會的主人。在階級完全消滅之前,無產階級還需要自己的國家,為了避免官僚制的復活,防止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由“社會公仆”變成“社會主人”,無產階級必須建立和逐漸完善自己的民主制度。

十月革命前夕,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對建立根本區別于資產階級的國家官僚機構的新型的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是這樣設想的:工人階級在奪取政權之后,就把官僚機構徹底摧毀,用工人和職員組成新的機構來代替它;為了防止這些人變成官僚,就會立即采取下列辦法:“(1)不但實行選舉制度,而且隨時可以撤換;(2)薪金不得高于工人的工資;(3)立即轉到使所有的人都來執行監督和監察的職能,使所有的人暫時都變成‘官僚’,因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為‘官僚’。”[3]列寧在這里指明了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本質特征,提出了防止官僚主義產生的根本措施,這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光輝思想。

在十月革命勝利后的四五年中,列寧始終堅持通過發動人民群眾管理監督國家來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的思想,并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這一思想。

從十月革命勝利到1918年上半年,是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和健全蘇維埃政權時期。如何建設好蘇維埃政權,使它真正成為工農大眾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機關,是當時需要給予回答的問題。1918年3月,列寧在黨的七大上提出了蘇維埃政權建設的十項提綱,為蘇維埃政權規定了歷史任務。提綱指出:應當用事實教育全體勞動人民自動參加國家的管理工作,使整個國家政權機關和國家管理機關同群眾的聯系比過去的民主制形式更加密切;實行更充分的民主制,減少形式主義,使選舉和罷免更簡便易行;取消官僚機構,應當使每一個蘇維埃成員除參加蘇維埃會議外,都必須擔負管理國家的經常工作,然后逐步吸引全體人民參加蘇維埃組織的工作并擔負管理國家的職務。[4]這是列寧關于無產階級政權建設的綱領。

蘇維埃政權建設就是沿著列寧指引的方向前進的。它的建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使人民群眾成了國家的主人。但是當時由于工農隊伍中缺乏管理人才,在國家管理機關中,不得不留用幾十萬沙皇時代的舊官吏、舊職員,這也是蘇維埃國家機關中產生官僚主義的一個歷史根源。而即使是工農分子,進入國家政權機關和管理機關后,也存在著防止變成新官僚的問題。蘇維埃政權誕生后不久,就曾出現“一種使蘇維埃代表變為‘議會議員’,或變為官僚的小資產階級趨勢。”[5]列寧敏銳地看到了這種趨勢,指出:“必須吸引全體蘇維埃代表實際參加管理工作來防止這種趨勢”;只要蘇維埃與人民保持著穩固的靈活的聯系,“就可以防止蘇維埃組織受官僚主義的毒害”,因此,必須極力發展蘇維埃的罷免制和自下而上的監督制;只有全體貧民實際參加管理工作,“才能保證社會主義徹底鞏固起來”。[6]列寧特別提出要詳細地、系統地、反復地研究和總結人民群眾參加管理工作的經驗,并把它定為法規。

從1918年下半年到1920年底,即國內戰爭時期,軍事任務成了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大部分無產階級的優秀分子都上了前線,這使得沙皇時代的舊官吏、舊專家更易于在蘇維埃國家機關中實行官僚主義。另一方面,戰爭的環境要求加強集中領導。戰斗命令制和委派制的采取、集中制的加強、物資保證“重點”的確立等等,雖然對奪取戰爭的勝利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帶來了消極的因素:人民群眾較難以行使監督權利,民主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削弱,干部特殊化思想滋生。

如果說在1918年上半年,在國家機關中官僚主義還不怎么嚴重、人們還沒有明顯地感到它的禍害的話,那么到了國內戰爭時期,官僚主義已經在蘇維埃制度內部分地復活起來了。許多管理機構存在著守舊的官僚。因此,列寧更加尖銳地提出人民群眾管理監督國家、克服官僚主義的問題。他號召“必須加緊同官僚主義作斗爭,把更多的工人安插到機關里去,”[7]“應當使工人進入一切國家機關,使他們監督整個國家機構,”[8]要“用比以前大得多的規模把無產階級和農民組織起來,同時真正實行吸收工人參加管理的種種辦法”[9]來排除坐在安樂椅上安閑度日的守舊官僚。列寧從總結實踐經驗中,進一步肯定了戰勝官僚主義的根本條件,指出:“只有當全體居民都參加管理工作時,才能徹底進行反官僚主義的斗爭,才能完全戰勝官僚主義。”[10]

到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在黨和國家機關中,官僚主義的滋長更加普遍,更加嚴重了。如同列寧指出的,當時俄國的國家是“帶有官僚主義毛病”的國家,一些國家管理機關成了“官僚主義的龐然大物”,不少機關,從某些方面看,仍然是一些“最典型的舊式國家機關”。為了完成新時期的新任務,國家機關的改善和整頓,克服官僚主義的問題,迫切地提上了黨和國家的議事日程。如何進行國家機關的改革呢?還是要直接依靠廣大工農大眾。列寧指出,凡是有助于同官僚主義作斗爭、有助于維護民主、有助于廣泛聯系工人群眾的工作,都是絕對需要的,“在通過從下面提拔工人的辦法來消除官僚主義方面,只要能夠做到的,我們一定要做到”。[11]“直到現在,我們的綱領一直是:不要為官僚主義的極端行為辯護,而要糾正它”。[12]列寧在口授寫成的《怎樣改組工農檢查院》一文中,再次強調,為了真正革新國家機關,應該到我國專政根基最深的地方去發掘新的力量,建議從工人和農民中選出七十五個到一百個新的中央監察委員。

綜上所述,可見列寧一貫是把反對官僚主義的基本點放在發動人民群眾管理監督國家上,這為社會主義國家機關的改善和制度的改革指明了根本途徑。在實踐上,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作了許多決定,頒布了不少法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發動工農大眾管理監督國家,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

第一,宣布政權屬于勞動群眾及其代表蘇維埃,實行蘇維埃民主制。1918年1月,由列寧起草的、全俄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批準的《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中宣布:“政權應當完全地、絕對地屬于勞動群眾和他們的全權代表機關——工兵農代表蘇維埃。”[13]這個宣言后來同1918年7月全俄蘇維埃第五次代表大會通過的蘇維埃憲法一起構成蘇維埃共和國的根本法。憲法規定,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為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地方蘇維埃代表大會為該地區的最高權力機關。蘇維埃代表由選民選舉產生,選民有權隨時罷免代表。由列寧起草的、全俄中央執委會通過的《罷免法令草案》指出:“任何由選舉產生的機關或代表會議,只有承認和實行選舉人對代表的罷免權,才能被認為是真正民主的和確實代表人民意志的機關。”[14]

第二,吸收工農兵群眾參加國家行政機關和經濟管理機關。在建立蘇維埃政權機關的過程中,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就注意把經過革命鍛煉和考驗的工農兵優秀分子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當時的外交、內務、勞動和商業人民委員部,就是分別由海軍中的優秀戰士、在十月革命中作出重大貢獻的普梯洛夫工廠先進工人、冶金工人、海員和河運工人參加組織的,民族事務人民委員部則是由各民族地區勞動人民的優秀分子參加組織的。在蘇維埃國家機關中,工人占有很大的比例。以國民經濟管理機關為例,截至1920年底,在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和各省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團,各管理總局、中央管委會的各部領導班子、各工廠的領導班子和一長制的負責人中,工人人數占61.6%。

第三,規定蘇維埃代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密切聯系群眾,參加工農業生產勞動和基層工作。

1919年3月,黨的八大決議規定“共產黨員—蘇維埃委員無論如何至少每兩星期向自己的選民做一次工作報告。純粹擔任蘇維埃工作連續三個月以上的工人,至少應回工廠一個月。全體蘇維埃工作人員—黨員必須在自己的地區內擔任某種黨的工作。全體共產黨員必須是工會會員和參加自己工會的全體大會。”[15]八大還通過了把長期擔任蘇維埃或黨的工作的工作人員派到機床和耕犁旁去工作的決議。

1921年3月,黨的十大進一步強調“必須注意使在工廠和農業企業中工作的共產黨員盡可能多地直接從事生產工作,在機床和耕犁旁邊從事體力勞動等等,而不是僅僅從事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16]

為了加強蘇維埃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列寧還很重視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根據他的指示,人民委員會成立了接待室。列寧在為蘇維埃政權機關管理工作的規定草案中,要求接待室設在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還要求蘇維埃機關都要在人人可以看到的大門外張貼關于接待群眾來訪的日期和時間規定。

第四,建立健全國家監察機關,加強人民群眾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

為了不斷鏟除官僚主義的莠草,列寧十分重視建立和健全監督機關,廣泛吸收工農群眾來監督蘇維埃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在1919年4月,全俄蘇維埃中央執委會頒布的、由列寧和國家監察人民委員斯大林簽署的《關于國家監察機關》的法令中特別聲明,“只有吸引廣大的工農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和廣泛監督管理機關的事業,才能消除機構上的缺點,消除蘇維埃機關中的官僚主義劣習”;決定在國家監察機關中“注入工人的監督檢查組織的新生力量,并賦予它以真正的實際監督的新任務,吸引廣大的工農階層群眾參加它的工作,使得國家監察機構由形式監督的機關,一變而為人民的、社會主義監督的機關”;法令規定國家監督機關有權直接監督各人民委員部及其在地方的分支機構,以及一般蘇維埃政權機關的活動,有責任使公職人員對于疏忽行為和犯罪行為受到法庭審判,并向相當的政權機關提請免除其職務,決定在國家監察機關中成立特別局接受對公職人員濫用職權的違法行為的檢舉。[17]

1920年2月,全俄蘇維埃中央執委會通過了《關于工農檢查院條例》,決定在吸引工農參加以前的國家監察機關的基礎上,改組中央和地方的國家監察機關為統一的監察機關,定名“工農檢查院”。它除了具有以前的國家監察機關所有的一切職權和任務外,還負有下列任務:“同蘇維埃機關中的官僚主義和拖拉作風作斗爭”,對一切蘇維埃政權機關加強實際監督檢查,監督各機關中組織接受各種控告和檢舉并正確處理它們,根據視察和調查的結果制定關于精簡機構、消除工作中的官僚主義和拖拉現象的具體建議,提請中央和地方政權機關審查等。工農檢查院有權參加蘇維埃政權機關和公共組織的一切會議,有權派人以實習員的身份參加一切蘇維埃機關的日常工作。[18]工農檢查院的建立,是俄共(布)和蘇維埃政府采取的反對和克服國家機關中的官僚主義的重大措施。列寧把工農檢查院當作是培養幾十萬、幾百萬勞動群眾管理國家能力的學校,設想通過工農檢查院的工作,使他們受到鍛煉,學會管理國家,以便代替幾十萬資產階級的官僚。

1923年初,黨的十二大又根據列寧關于把黨的監察委員會和工農檢查院合并的提議,成立了這兩個機關的聯合機關。代表大會規定工農檢查院和中央監委會的當前任務是:努力促使和協助國家行政機關和經濟機關改善它們的機構,在進行這項工作時要同工會保持密切的聯系,并吸收企業和機關的工人和職員參加,評審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工作,協助黨和國家挑選領導人員,實際培養工人和農民擔任負責的領導職務;監察國家機關正確實行黨和蘇維埃機關的決議和決定,首先是關于改革國家機關和對公職人員的官僚主義和舞弊行為作斗爭的決議和決定;特別細心地改善國家機關中和經濟機關中與居民直接接觸的部門,無情懲辦那些對工農大眾的需求采取老爺式態度的蘇維埃官吏。

第五,制定法律,實行法治,同官僚主義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斗爭。

蘇維埃政權建立以后,制定了許多這方面的法令。如《關于賄賂行為》(1918年5月)、《關于確切、迅速執行中央政權機關的命令和消滅工作中的拖拉現象》(1918年12月)、《關于消滅拖延現象》(1919年12月)、《關于肅清賄賂行為》(1921年8月)等。在1922年的《蘇俄刑法典》的“職務上的犯罪”一章中,總結了以往蘇維埃政權的有關法令及其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明文規定,凡公職人員濫用職權、逾越職權、玩忽職守、貽誤工作、損害政權機關的威信、侵犯公民權益、貪污受賄、偽造文件、泄露機密等,視其情節輕重,給予免職處分或判處一定的徒刑[19]。這進一步把反對官僚主義和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的非法行為的斗爭法律化。

為了保證人民群眾能有效地運用法律的武器同官僚主義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不正之風進行斗爭,早在1918年11月,非常第六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就曾根據列寧的提議,通過了列寧參加起草的《關于嚴格遵守法律》的著名決議,其中載明,共和國的任何公民,對于一切公職人員或蘇維埃的某種行為或對其合法請求的留難愿提出控告時,被控告者應依公民的要求,作出簡明記錄,記明時間、地點、被控告者名稱和案件要點,并將記錄副本一份當時發給控告人,另一份立即呈報上級主管機關。濫用此權限而顯然無理要求制作記錄或拒絕制作記錄的,應送往人民法院究辦。這個決議在此后頒布的有關法令中一再得到重申。

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發動工農群眾管理監督國家,對于防止、克服和抑制官僚主義起了重大作用。

在研究列寧領導開展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發動居民管理監督國家、加強黨和國家政權建設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列寧在這方面的認識和發展變化過程的一條比較明晰的基本線索。[我們在談居民管理國家時,以工會職能問題為例。工會職能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管理國家的情況。俄共(布)和列寧顯然曾把擴大工會管理職能作為反官僚主義的重要措施,作為實現全體居民管理國家,從而使國家逐步消亡的一個重要途徑。當然,這不是問題的全部。]

在十月革命前夕,列寧曾設想可能在推翻資產階級統治之后,在一天之內著手由武裝的人民代替資本家和官吏去監督生產和分配,計算勞動和產品。國家很快不再成為“政治國家”。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把計算和監督簡化到了極點,而成為一種非常簡單的、任何一個識字的工人都能勝任的監督和登記手續,只是算算加減乘除和發發有關字據的手續;已經達到人人都識字;已經使千百萬工人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巨大復雜的機構受了訓練而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這就為所有的工人都能夠參加國家管理創造了前提。列寧在這里指的是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國家。對于俄國,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在十月革命前就籌劃好在革命以后把工會組織同國家政權機關合并起來。

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面臨的是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小農占多數的國家,列寧對這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結構早有深刻的研究。但是,毋庸諱言,十月革命勝利后初期,1918年上半年,列寧對于使全體居民都參加國家管理、戰勝官僚主義這個過程還是估計得很快的,認為當時有可能取消官僚機構(這里當然不能把蘇維埃政權機關同“官僚機構”等同起來)。列寧此時提出:“今天,國家已經成為無產階級的國家”“工會正在變為并且應該變為國家的組織。”[20]同一時期,全俄工會一大提出,“在當前的社會主義革命進程中,日益發展的工會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政權的機關”。[21]

到了國內戰爭時期,列寧對于由工會這個無產階級的組織來實現專政、管理國家的態度仍然是明確的、積極的。1919年1月,在全俄工會二大上,列寧指出,工會“應該在政治上占據最重要的地位,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主要的政治機關”,應該“宣布工會國家化”,“使工會組織同國家政權機關合并起來”等。[22]但列寧在這個時期的思想認識已有了重大的發展變化。如,第一,在1919年3月,提出蘇維埃實際上是通過無產階級的先進階層來代表勞動群眾實行管理的機關。[23]這是列寧的黨的專政思想的初步提出。這說明列寧當時認為不僅不能一下子實現“全體居民”參加國家管理,而且一時也不能由包括整個無產階級的組織——工會來實現專政,列寧在上面說“工會國家化”問題時,也充分估計到當時的情況,指出“假如工會現在就想自作主張地擔負起國家政權的職能,那就只會弄得一團糟”。[24]第二,列寧指出許多管理部門存在著守舊的官僚,但是,沒有這種機構也不行。第三,列寧提出不能把階級統治和管理混為一談的理論,指出,“無產階級的統治就表現在取消了地主資本家的私有制”“但是要管理,要建設國家,就應當有掌握管理技術,具有管理國家和管理經濟經驗的人才,而這樣的人才我們只有從舊階級中才能找到。”這是列寧對其在1918年提出的統治階級既能進行統治,又能進行管理的觀點的重要發展。所以在這個時期,列寧一方面還是強烈要求用更大的規模讓更多的工農分子進入國家機關,監督整個國家機關,一方面又十分現實地強調必須吸收具有管理經驗的剝削階級出身的人從事管理。

國內戰爭結束以后,在發動和吸引廣大群眾管理監督國家問題上,布爾什維克黨面臨著復雜的局勢:官僚主義滋長的日趨嚴重和小資產階級自發勢力以及無政府主義的活躍。基于此,列寧一方面強調改革國家機關、逐步消除官僚主義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又強調作為強制組織的國家存在的必要性。他說,“如果沒有‘國家機關’,那我們早就滅亡了”“如果不進行有系統的和頑強的斗爭來改善國家機關,那我們一定會在社會主義的基礎還沒有建成以前滅亡。”[25]在工會問題上,列寧的提法有了明顯的變化,他明確指出工會的主要職能不是管理,而是學習管理的學校,工會不是國家組織,而應該成為黨、國家和群眾之間聯系的引帶。列寧提出了工會必須實行“兩種保護”的重要思想:由于蘇維埃國家帶有官僚主義的弊病,因此,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必須保護自己階級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使之不受這個國家政權的侵犯;由于蘇維埃國家是工人國家,因此,無產階級又必須保護自己的國家。

在我們簡述了列寧思想認識發展的過程之后,人們或許會提出這樣一個矛盾:既然發動人民群眾管理監督國家是反對官僚主義的根本措施,既然當時官僚主義又有日益嚴重的趨勢,為什么當時沒有可能一往直前地加速工農群眾管理國家的進程?

真理總是具體的。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實踐。如同對待其他問題一樣,在工農群眾參加管理的問題上,列寧認為,要善于調查研究,從事實出發,一點一滴地、反復地研究實際經驗,并根據這些經驗來確定未來工作的方向,是朝著原來的方向前進呢,還是稍微改變一下方向、方法,或是需要暫時停下來,“七次量衣一次裁”,在一定的管理制度、一定的方法等都已經充分地證明效果良好以后再向前進。

列寧反復分析了俄國政治經濟結構和展開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黨和國家政治建設的實際經驗,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在黨和國家機關中官僚主義產生的深刻根源,實行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克服官僚主義的種種措施的一個障礙,就在于俄國經濟和文化的落后性,廣泛存在的小生產的分散性和散漫性,戰爭造成的經濟破壞和人民的貧困的嚴重性。列寧在談這個問題時,感慨殊深地說,“在這里,我們苦于俄國資本主義的不發達。”[26]

俄國經濟文化的落后性造成了反官僚主義斗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因為——十分淺顯的道理——要管理就要內行,就要有一定的科學文化修養,精通生產的一切條件,懂得現代化的生產技術。而在俄國革命前,9—49歲的居民中竟有72%的文盲,在革命后初期,這種情況也未有根本改變,到1920年,識字的人也不到1/3。這種狀況使得工人階級奪取政權以后,不可能一下子就實現人人參加國家管理,而只能通過無產階級的先進階層來代表勞動群眾實行管理,同時吸收非勞動人民出身的舊職員和知識分子參加。這就是說,在一段時間里,要有一個“特殊的階層”來執行特殊的職能——管理國家。歷史經驗已經證明,進入國家機關的工農代表由于社會地位的變化,其中總有些人難免沾染上官僚主義的惡習,而舊職員、舊知識分子也不可避免地要給新型的國家機關帶來舊傳統、舊習慣。經濟文化落后也妨礙群眾運用民主權利,對國家政權機關實行有效的監督。因此,只要還沒有實現全體居民都參加國家管理,只要國家還沒有衰亡,官僚主義就很難絕對避免,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就仍然存在。列寧說,官僚主義、文牘主義、辦事拖拉,這些往日的罪過是任何一個向新社會制度“跳躍”的革命所絕對無法擺脫的。所以,盡管蘇維埃在綱領上宣布工農大眾管理國家,在原則上實行高得無比的無產階級民主制,在法律上作出許多規定來保證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防止和克服官僚主義,但在實際上“文化落后性卻貶低了蘇維埃政權并使官僚制度復活”。[27]

根本改變這種落后狀況,不是短期內能夠做到的,因而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必須是長期的、頑強的。列寧既反對對官僚主義閉目不見,麻木不仁,又反對在官僚主義面前驚慌失措,急躁冒進。他分析說,在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里,資本家要費幾十年的工夫,反復不斷地經過多次研究、檢查、糾正和改變,才能找到比較合適的管理制度,選拔出合適的行政管理人才,在當時俄國這樣一個工人占少數、處于極端貧困、工農大眾已經疲憊不堪的國家里,建立無產階級的完善的管理制度,治好官僚主義的頑癥,應該進行長期的、頑強的和耐心的改造工作。列寧說“在一個農民國家中,卻不能‘趕走’,不能‘徹底消滅’官僚主義。只能慢慢地經過頑強的努力使它減少”;同官僚主義的斗爭必須是堅持不懈的,“不應當是兩三次,而應當是二三十次地嘗試,反復地干,從頭做起”,“不要一遭到失敗就垂頭喪氣”。[28]

要治愈官僚主義的“腫瘤”,要清除人民群眾參加管理的障礙,必須堅持正確的綱領路線,必須完善和改革各項制度,而從根本上說,必須提高廣大工農大眾的科學文化水平。列寧認為,我們的政治權力是非常充分的,主要的經濟力量操在我們手中,究竟缺少什么呢?就是做管理工作的共產黨員缺少文化。許多黨員和工人,對革命無限忠誠,一心為社會主義奮斗,但是他們受的教育不夠,缺乏科學文化知識,不會文明地處理業務,無法建立名副其實的社會主義機關,結果使他們或者不能參加管理國家,管理經濟,或者名義在管理,在領導,實際上是被領導。為了使廣大工農群眾能夠管理國家、監督國家,克服官僚主義,迫切的任務之一是提高工農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

列寧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工作,當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以后尤其這樣。列寧在其被稱為政治遺囑的五篇重要論文中論述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文化教育、文化建設問題。他把改革國家機關和文化建設問題作為俄國社會主義建設中互相聯系的“兩個劃時代的主要任務”[29]提到全黨面前。列寧諄諄教導說,“為了革新我國的國家機關,我們一定要給自己提出這樣的任務:第一,是學習;第二,是學習;第三,還是學習……”[30]

但是,如果把為了克服官僚主義,必須提高廣大工農大眾的科學文化水平,看成在工農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以前,在國家的經濟文化的落后狀況有根本改變以前,對官僚主義是無能為力的;如果從列寧強調清除官僚主義的長期性和艱巨性,得出可以放松這一斗爭的結論,那是不正確的,是不合乎列寧的原意的。列寧從官僚主義滋生的嚴重性,看到反官僚主義斗爭的迫切性,他估計這一斗爭的長期性,正是為了教育廣大黨員、群眾和干部,對官僚主義的斗爭必須具有頑強性。在布爾什維克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以后,列寧更加強調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列寧關于反對官僚主義、改善國家機關問題的著作大量是出自這個時期的。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列寧十分重視并多次督促行政和司法部門要對經濟工作中的官僚主義、拖拉作風、失職事件實行行政處分和法律制裁,多次嚴厲批評有的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對官僚主義現象所采取的官僚主義態度和庇護行為。例如,1922年,正當莫斯科在挨餓的時候,法國商人來俄賣罐頭肉。而莫斯科消費合作社和對外貿易人民委員部竟決定不了買點罐頭的事情,以至于中央政治局出面在2月11日做出決定,同意從國外購入食品。可是,盡管莫斯科城里一片“買不到罐頭”的叫苦聲,此事一直拖到2月底仍未辦成。列寧為此提議把作風拖拉、貽誤工作的有關人員關押起來。他覺得,應該這樣來教訓他們。又如1921年曾發生法列爾耕犁案件。由于有關人員的拖拉作風,使法列爾耕犁的生產不得不停止,造成了經濟損失。當時勞動國防委員會責成司法人民委員部對此事追究法律責任,有的領導干部以當事人是一些忠心耿耿、極其可貴的工作人員為由,不同意公開審判。列寧極其嚴厲地批評了這樣的領導干部,斥之為“丑惡的官僚主義的維護人”,[31]并指出,“今后對神圣的但無能的傻瓜(……)因拖拉作風而犯罪也將給以懲處,因為我們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需要的不是神圣的品德,而是處理事情的才能。”[32]

在列寧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列寧曾經無數次地建議把玩忽職守的官僚主義者“監禁起來”“送交法院審辦”,要求選擇引人注目的案例公開審判,并在報刊上公布。假如把這看成完全是列寧在盛怒之下的激烈言辭,那是不恰當的。列寧對官僚主義是深惡痛絕的,因為在他看來,問題是如此地嚴重:“我們不善于對于可惡的拖拉作風進行公開審判,為此完全應該把我們大家以及司法人民委員部用臟繩子勒死。而且我總在想,說不定什么時候我們就會因此而理應被人這樣勒死的。”[33]這就是說,對廣泛存在的官僚主義現象采取何種態度,在一定意義上說,決定著布爾什維克黨的生死存亡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列寧認為,公開審判這類案件,可以增強人們的責任心,可以引起工農群眾對這一重要問題的注意,從而使經濟建設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 * *

反對官僚主義、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問題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議論的一個問題。這不是偶然的,因為它是關系到搞好黨的建設、無產階級國家政權建設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同樣也是關系到人民群眾是否真正當家作主,關系到他們的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在這方面的思想理論和實踐經驗,是一份寶貴的歷史財富。它對于我們今天正在開始進行的政治經濟改革,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自然,列寧的觀點和論斷,布爾什維克黨和蘇維埃政府所采取的措施,都是產生于特定的歷史環境中,不能離開時間、條件、地點,生搬硬套。還必須看到,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只生活了六年多,國家機關和各項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僅僅是開始。反官僚主義的斗爭的問題,不管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是列寧未竟之事業。從十月革命到現在,已經60多年了,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又提出關于如何使人民群眾真正當家作主、克服官僚主義的一系列新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這些,只有從實際出發,認真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運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給予理論的說明和切實的解決。

[本文是作者與毛承穎、周衛平合作發表,原文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6期。]

[1] 《列寧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96頁。

[2] 《列寧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52頁。

[3] 《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6頁。

[4] 《列寧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0—142頁。

[5] 《列寧選集》第3卷,第525頁。

[6] 同上書,第525—527頁。

[7] 《列寧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4頁。

[8] 《列寧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18頁。

[9] 《列寧選集》第3卷,第789頁。

[10] 同上書,第788頁。

[11] 《列寧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5頁。

[12] 同上書,第36頁。

[13] 《列寧選集》第3卷,第406頁。

[14] 《列寧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14頁。

[15] 《蘇共決議匯編》第一分冊,第565頁。

[16] 《蘇共決議匯編》第二分冊,第58頁。

[17] 參見《蘇維埃檢查制度(重要文件)》,法律出版社1957年版。

[18] 同上。

[19] 參見《蘇聯和蘇俄刑事立法史料匯編(1917—1952)》,法律出版社1956年版。

[20] 《列寧全集》第27卷,第197頁。

[21] 轉引自《蘇共決議匯編》第二分冊,第72頁。

[22] 《列寧全集》第28卷,第397頁。

[23] 《列寧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56頁。

[24] 《列寧全集》第28卷,第402頁。

[25] 《列寧全集》第32卷,第311頁。

[26] 《列寧選集》第3卷,第788頁。

[27] 《列寧選集》第3卷,第784頁。

[28] 《列寧全集》第35卷,第490—491頁。

[29] 《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87頁。

[30] 同上書,第699頁。

[31] 《列寧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582頁。

[32] 同上書,第584頁。

[33] 同上書,第58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武县| 长寿区| 伊春市| 滦平县| 长海县| 滁州市| 文山县| 康保县| 江源县| 连云港市| 绥化市| 包头市| 房产| 唐河县| 米易县| 弥勒县| 湘阴县| 尼木县| 富顺县| 保靖县| 梁山县| 苏尼特左旗| 淅川县| 荃湾区| 武鸣县| 连江县| 志丹县| 宾川县| 滁州市| 昂仁县| 桓台县| 普安县| 略阳县| 建昌县| 唐海县| 府谷县| 怀安县| 东至县| 新兴县| 夹江县|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