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一介與《儒藏》
-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 1883字
- 2020-05-18 16:45:49
2011年1月13日在《儒藏》“精華編”韓日越三國編纂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各位專家學者、楊光司長、魏貽恒處長、吳志攀常務副校長、《儒藏》中心的同志們:
這是我們召開的第二次“日、韓、越”三國《儒藏》“精華編”主要負責人的工作會議。我謹代表“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歡迎大家的到來。去年9月召開的《儒藏“精華編”主編工作會議總結會》上,教育部楊光司長說:“作為一個學術大工程,我們行政部門要提供支持、服務、保障,發(fā)揮好組織協(xié)調作用。”“特別是《儒藏》這樣大的項目,涉及面廣,靠一個學校協(xié)調力度不夠的時候,行政力量要發(fā)揮出來。”“這個項目不能搞半拉子工程,不能搞爛尾樓。”“我們以前沒有搞過這么重大的項目,這個項目搞得好,就將是我們人文社科方面大工程、大學科、大項目的一個探索。”“有些事情要特事特辦,有些常規(guī)可以打破,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據(jù)此,楊光司長提出了幾點工作意見。劉偉副校長說:“編纂《儒藏》是時代的一種需要,是文化發(fā)展的一種標志,也是時代的一種成果,對國家、對時代很有意義。”并提出五點工作要求。我們根據(jù)楊光司長、劉偉副校長講話的意見做了以下工作:
一、《儒藏》“精華編”收入中國儒家典籍共501種,現(xiàn)已收到書稿305種,尚未交稿196種。《儒藏》中心現(xiàn)已完成共43冊,書稿84種,又向出版社發(fā)稿14冊,書稿24種;近期可再發(fā)稿9冊,書稿13種。預計2011年將可完成30冊書稿約80種。同時,我們在研究方面完成了九卷本五百萬字的《中國儒學史》,現(xiàn)已出版。它是目前這方面部頭最大、最全面的《中國儒學史》。2011年將啟動《中國經(jīng)學史》和《儒學與馬克思主義》兩個研究的大項目。
二、為在保證《儒藏》“精華編”質量的前提下,加快交稿進度,為此教育部下發(fā)了《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托一般項目立項通知書》、《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托重點項目立項通知書》。“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根據(jù)教育部社科司的要求制定了、中心、主編和校點者的三方合同書。根據(jù)三個文件,要求中方校點者交稿時間不得遲于2011年12月31日。現(xiàn)在根據(jù)《儒藏》“精華編”的部類實際情況列入“重點項目”的共24項,列入一般項目149項。我們認為根據(jù)上面三個文件的要求,一定能保證質量,加快進度地完成這項重大的學術文化工程。
三、為鼓勵校點者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們還制定了相應獎勵辦法。
這次會議將主要討論日、韓、越三國《儒藏》精華篇的工作。根據(jù)我的了解:
日本方面:已完成了54種典籍書目的確定,典籍的分冊、校點人和統(tǒng)稿人的落實,并制定了適合日本儒家典籍的校點體例和分別確定樣稿完成、校點說明完成,校點稿完成時間表。現(xiàn)已向我中心交了七部書稿。倉石武四郎的《日本中國學之發(fā)展》的翻譯業(yè)已完成,即將可安排出版。
韓國方面:書目已經(jīng)確定,校點人大部分落實,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進度,韓國方面在成均館大學校成立了“成均館大學校儒經(jīng)編纂中心”。
越南方面:13種書,共編為2冊,現(xiàn)已全部交稿。其中第一冊包括經(jīng)部五種,已經(jīng)發(fā)排,將把排印稿返回越南方面的專家請他們再校閱一過,即可出版發(fā)行。第二冊8種也已交稿,其中7種尚未交校點說明。待校點說明交稿后,即可進入編審階段。
以上是日本、韓國、越南三國《儒藏》“精華編”的編纂情況。按會議日程:將在下一時段由韓國梁承武先生、日本大島晃先生、越南阮金山先生分別介紹他們《儒藏》“精華編”的編纂情況。
我們的會議議程已發(fā)給大家,請大家看看,如有意見可向我們提出。在今天1月15日的全體會議之外我們安排了三個分組小會,14日晚19∶00—20∶30與越南學者座談,14日晚20∶30—21∶30與日本學者座談,14日早飯后9∶00—10∶00與韓國學者座談。這三個分組座談會主要是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我們四國: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的學者已經(jīng)合作共同編纂《儒藏》“精華編”有五年的時間了,我們的合作是在和諧的、有效的、愉快中進行的。它不僅增強了我們這些合作者之間的互相理解和友誼、信任,而且在創(chuàng)造著一種人文學科重大的國際合作項目的工作經(jīng)驗。如果,我們在完成《儒藏》“精華編”之后繼續(xù)編纂《儒藏》“大全本”,很可能是世界第一大的人文學科的國際合作項目,它將有著學術文化國際合作劃時代的重大意義。我想,我們四國學者所從事的學術文化事業(yè),還不僅對我們四國學者有重大意義,而且將對四國的人民、國家的相互理解、和平友好的相處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四國的學者就是希望通過《儒藏》的編纂對東亞地區(qū)和全世界走向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共存共榮作出貢獻。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大時代,我們能參與《儒藏》工程是幸運的,我們的責任也是重大的。最后祝各位學者身體健康,事業(yè)日日新,又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