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俄蘇文學批評理論史
- 張杰等
- 2025字
- 2020-05-13 18:39:02
第五節
美學觀:真善美的物質統一性
弗·謝·索洛維約夫的倫理學思想是與他的美學思想密切相關的,因為,在他看來,真正的美與善是密不可分的,同樣與真也是緊密相連的。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美、真與善之間可以畫等號,美也不僅僅是萬物統一思想的物質形象。
在《自然中的美》一文中,弗·謝·索洛維約夫指出:“在美中,就像三位一體思想時期的某一個階段一樣,必須把一般理念的本質和專門的審美形式區別開來。只有這最后一點能把美同善、真區分開來,那么,作為一般理念的本質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名副其實的存在或地道的萬物統一、在普遍統一中個體的無拘無束”。[1]
在給詩人阿·費特的信中,弗·謝·索洛維約夫明確了美的定義,即美是“精神的物質”。[2]美是“思想的化身”,他以金剛石為例來說明美。就化學成分來說,金剛石與普通的煤并無差別,但為什么她卻很美呢?因為在她身上實現了物質和光的完美結合。[3]
弗·謝·索洛維約夫所理解的美是作為“思想的化身”,這種觀點顯然是唯心主義的,是沿襲從柏拉圖到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傳統的。然而,弗·謝·索洛維約夫的哲學的特殊性在于他堅持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這極其明顯地表現在他的美學思想中。
弗·謝·索洛維約夫在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中的人道主義特征同時,強調他創作的自由性,這種自由性使他不同于任何片面的唯心主義和唯靈論,這種自由性是與人的“物質本性”緊密相連的。按弗·謝·索洛維約夫的話來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文主義是建立在真實的基督教的神秘、超人力的基礎之上”。[4]“陀思妥耶夫斯基總是帶著最深的愛憐注視著自然,理解和愛著大地以及大地上的一切,他相信物質的純潔、神圣和美。在這個唯物主義里沒有任何虛偽和罪惡。”[5]因此,弗·謝·索洛維約夫把基督教的人文主義原則確立為真正的人文主義。他認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真正的人文主義者。
弗·謝·索洛維約夫寫道:“人文主義就是對人的信念。”人的兇惡、虛弱、歪曲不是信念的對象,而是生活中晦暗的事實。“相信人,就是承認在他身上有一種可以把他和上帝聯系在一起的力量和自由。”[6]弗·謝·索洛維約夫曾經強調:“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相信人,相信人類,只是由于他相信神人,相信神的人化……”[7]弗·謝·索洛維約夫的人文主義還在于,對于他來說,神人和神的人化同時也是人神和人的神化,也就是人和人類的典范。在他的理解中基督教的人文主義與其他哲學闡釋中的人文主義世界觀,與對現代人類非常重要的一些人文主義世界觀都是一致的。
同時,弗·謝·索洛維約夫也支持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義美學觀,認為“美在自然中具有客觀現實性”。[8]不過,他反復強調,物質世界的美一定要與精神世界相伴,與善結合,因為“在物質世界中美是需要善來完善的,因為只有美才能讓這個世界邪惡的黑暗變得明亮,才能夠美化它”。[9]美與善、真的統一是確立“美拯救世界”[10]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針對19世紀末一些藝術家和思想家大力推崇的無精神之美的美學觀,弗·謝·索洛維約夫采取了極力否定的態度。他猛烈批判了“天才的,不幸的尼采”[11]及其追隨者。尼采“承認生活的意義,但僅僅是審美的意義,只表達了強烈、莊嚴和美,卻沒有論及道德之善”。[12]在文章《普希金詩歌創作中的詩學意義》(1899)中,索洛維約夫認為脫離善和真的美是美的偽造物,所謂“新的美”實際上是惡與謊言的隸屬物。
如果世界上存在客觀的美,其內部與善和真相結合,那么為什么還需要藝術,需要藝術創作呢?弗·謝·索洛維約夫力求在自己的博士論文《抽象原理批判》(1880)中回答這個問題。他認為,確實存在著絕對的幸福,絕對的真和絕對的美,這也正是物質統一的三方面有機融合與表現。“這種物質統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世界中還尚未被人和自然實現”,但是我們人類正在實現著這種物質統一,“對于人類來說,它是一個任務,而實現它是一種藝術”,要把“一切存在的東西引入到美的形式中”。[13]
弗·謝·索洛維約夫在《藝術的普遍意義》(1890)一文中確立了藝術的三個任務:“1)對于那些無法用自然語言表達的生動思想的內在深層品質的直接客體化;2)創造和表現自然美的靈性;3)使美永遠保持個性現象”。[14]“完美藝術的最終任務一定要體現絕對理想,這不僅是在想象空間中,實際上,應該體現一種崇高精神,并把它融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15]
弗·謝·索洛維約夫的美學思想對白銀時代俄羅斯宗教文化批評理論和藝術流派均產生了重大影響。
[1] Cоловьев Вл.Сочинения. В 2 т. Мысль.1990.Т.2.с.362.
[2] Там же, с.774.
[3] Там же, с.358.
[4] Cоловьев Вл.Сочинения. В 2 т. Мысль.1990.Т.2.с.552.
[5] Там же, с.314.
[6] Cоловьев Вл.Сочинения. В 2 т. Мысль.1988.Т.1.с.314.
[7] Там же, с.314.
[8] Там же, с.555.
[9] Там же, с.392.
[10] Там же, с.306.
[11] Там же, с.87.
[12] Там же, с.48.
[13] Cоловьев Вл.Сочинения. В 2 т. Мысль.1988.Т.1.с.745.
[14] Там же, с.398.
[15] Там же, с.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