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應用心理測量學作者名: 顧海根本章字數: 5012字更新時間: 2020-05-22 16:10:23
第五節
創造力測驗
創造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人類文明的歷史基本上也就是人類創造力的歷史記載。隨著對創造力活動的深入研究和社會發展對創造性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對創造力進行測量的必要和可能性。
一、創造力的定義
對什么是創造力,至今仍無統一的定義。在對創造力進行研究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關于創造力定義的探討仍停留在思辨階段,高爾頓將之歸結于遺傳,以弗洛伊德為首的心理分析學派將之歸結于無意識過程,格式塔學派將之歸結于頓悟,等等。由于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不足,研究者們各執己見。在對創造力的研究方法上,主要集中于創造性活動的過程和特點上,采用分析天才人物傳記、與天才人物交談的方法。
吉爾福特在智力結構的研究中引入因素分析方法,由此提出了他的智力三維結構模型,他發現智力操作中存在聚合和發散兩種不同類型的思維:聚合思維是指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或傳統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方向、有范圍、有條理、有組織的思維方式;而發散思維則是既無一定方向又無一定范圍的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維方式。他還認為發散思維在行為上主要表現出3種特性:
(1)流暢性,是指面對智力任務能在短時間內做出迅速而眾多的反應。
(2)變通性,是指思維靈活多變、觸類旁通,不受傳統思維或心理定式的影響,能多方位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3)獨特性,是指對事物能表現出不同尋常的新穎見解。
這3種特性也是人的創造性活動的特性,因此他將創造力定義為發散思維的能力。
吉爾福特的關于創造力的觀點被很多的研究者所接受,因此,目前常見的、有一定影響力的創造力測驗基本上是沿循吉爾福特的理論觀點編制而成的。
目前在我國,較一致的看法是把創造力定義為: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這里的產品既指思維成果,也指物質成果。該定義反映了創造力的普遍特征。
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創造力復雜多元的特征。Isksen(1987)曾提出,創造力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的程度和方式都是不同的,創造力應該被看做一種多側面的現象,而不是一個可以精確定義的單一的結構。許多研究者也認識到,創造力是一般人共同具有的智力品質,它的表現是形形色色的。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多重智力說,他區分了7種智力形式,即語言能力、邏輯數理能力、空間關系能力、音樂能力、軀體運動感覺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意識能力。該理論給了創造力研究許多啟示和借鑒,既然存在多種形式的智力,那么也可能存在多種形式的創造力。如果把創造力看做是一個靜態結構和動態結構相統一的心理系統,那么它就是一個包括創造的目的、創造的過程、創造的材料、創造的結果、創造力中的認知和非認知因素等諸多復雜心理結構的系統。
了解了創造力的共性與復雜多樣性后,還須進一步界定創造力的操作性定義。Mackinnon(1961)曾提出可以從人格、過程、情境、產品4個角度來發展創造行為的操作性定義。Murdock和Puccio也曾在1993年建議研究者將這4個角度的研究結合起來以提高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如研究個體在創造過程中動機、能力、人格特征和物理環境、心理氣氛或任務要求之間互動的方式。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如Magyari-Beck,1993;Hong&Milgram,1996; Rogers,1998)都支持創造力多側面的本質,建議從這4個角度界定創造力的操作性定義,并將這4個角度的評價結合起來對創造力進行多種測量。
以下介紹幾種影響較大的創造力測驗。
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測驗
吉爾福特在長期的研究中設計出大量的測驗對發散思維進行測量。這些測驗將他關于創造力的定義和他關于智力結構的闡述結合起來:視創造力為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又是智力三維結構中操作維度所包含的5個因素之一,而作為操作因素,發散思維又可以與智力結構中的5種內容因素、6種結果因素之間組合出30種心理能力因素。吉爾福特力圖選擇合適的方法來測量這30種心理能力因素,但最后只編制出14個分測驗,針對其中的11種能力因素進行測量。
下列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如下。
(1)操作:D——發散思維
(2)內容:F——圖形 S——符號 M——語義 B——行為
(3)成果:U——單元 C——類別 R——關系 S——體系 T——轉換 I——蘊涵
14個分測驗如下。
(1)詞語流暢(DSU):迅速寫出包含某個字母的單詞。如:“O”——load, over, pot……
(2)觀念流暢性(DMU):迅速列舉屬于某一種類事物的名稱。如:“能燃燒的液體”——汽油、煤油、酒精……
(3)聯想流暢性(DMR):列舉近義詞。如:“艱苦”——艱難、困難、困苦……
(4)表達流暢性(DMS):寫出每個詞都以特定字母開頭的四詞句。如“K、U、Y、I”——Keep up your interest.Kill unless yellow insects.……
(5)非常用途(DMC):列舉出一個指定物體的各種可能的非同尋常的用途。如:“報紙”——點火、包裝箱子時作填充物……
(6)解釋比喻(DMS):以幾種不同方式完成包括比喻的句子。如:“一個女人的美麗就像秋天,它——”,答案可能是“在還沒充分欣賞時就消逝了”……
(7)效用測驗(DMU):盡可能多地列舉每一件東西的用途。如:“罐頭盒”——作花瓶、切餅……根據回答總數記觀念流暢性的分數,根據用途種類的變化記變通性的分數(屬于同一范疇的用途只能記一分)。
(8)故事命題(DMU, DMT):寫出一個短故事情節的所有合適的標題。可根據標題總數(思想流暢性)及有創見的標題數目(獨創性)進行記分。
(9)推斷結果(DMO, DMT):列舉一個假設事件的不同結果。如:“假設人們不需要睡眠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答案可能是:干更多的活,不再需要鬧鐘……記分方式同故事命題的記分方式。
(10)職業象征(DMI):列舉一個給定的物體或符號所象征的職業,如“燈泡”,可以是電器工程師、燈泡制造商……
(11)組成對象(DFS):利用一套簡單的圖案,如圓形、三角形等,畫出幾個指定的物體,任一圖案都可重復或改變大小,但不能增加其他任何圖形。
(12)繪圖(DFU):要求將一簡單圖形復雜化,給出盡可能多的可辨認物體的草圖。
(13)火柴問題(DFI):移動特定數目的火柴,形成特定數目的方形和三角形。
(14)裝飾(DFI):以盡可能多的不同設計修飾一般物體的輪廓圖。
以上14個測驗中,10個需要言語反應,4個使用圖形內容,皆考察發散思維,適用于初中水平以上的人,用百分位和標準分數進行分數解釋。分半信度為0.60—0.90。
三、托倫斯創造性思維測驗
托倫斯創造性思維測驗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托倫斯(E.P.Torrance)在吉爾福特的智力理論及其發散思維測驗基礎上編制而成的,目的是從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和精確性4個方面評估個體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該測驗包括12個分測驗,稱之為“活動”,以緩解被試的緊張心理,適用于幼兒園直至成人被試。主要有三套測驗,每套皆有兩個復本。
1.言語的創造性思維測驗
這套測驗包括7項活動。
(1)發問:呈現一張圖畫,要求列舉為了了解圖中之事而需要詢問的所有問題。
(2)猜測原因:列舉圖中之事發生的所有可能原因。
(3)猜測結果:列舉圖中之事的所有可能結果。
(4)產品改進:對給定玩具提出改進意見。
(5)非凡用途:列舉某物不同尋常的可能用途。
(6)不平凡的疑問:對活動(5)中所示物體提出不同尋常的疑問。
(7)推想結果:列舉一種假想事件的所有可能后果。
2.圖形的創造性思維測驗
這套測驗包括3項活動。
(1)建構圖畫:以明亮的彩色曲線為起點,建構一幅故事畫。
(2)完成圖畫:利用所給的少量不規則的線條繪出物體的略圖。
(3)平行線條繪圖:利用所給的成對的平行線條繪出盡可能多的不同的圖形(復本中以圓代替平行線)。
測驗結果得到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和精確性4個分數,在判斷一個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時,必須4個分數綜合起來分析,而不能根據某一孤立的分數進行推斷。
3.聲音詞語創造性思維測驗
這是后發展起來的測驗,兩個活動均用錄音磁帶實施。
(1)音響想象:要求被試對熟悉及不熟悉的音響刺激做出想象。
(2)象聲詞想象:要求被試對10個諸如“嘎吱嘎吱”等模仿自然聲響的象聲詞展開想象。
兩個活動皆為言語性反應,對刺激做出自由想象,并寫出聯想到的有關物體或活動,根據反應的罕見性,記獨特性分數。
托倫斯測驗的評分者信度為0.80—0.90,復本及分半信度為0.70—0.90,沒有可靠的效度證據。
四、芝加哥大學創造力測驗
該測驗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蓋策爾斯和杰克森在20世紀60年代初編制的,共有5項分測驗,其中有些源自吉爾福特的創造力測驗。這5個分測驗分別是語詞聯想、用途測驗、隱蔽圖形、完成寓言、組成問題。該測驗適用于小學高年級至高中階段的學生,可集體施測。其記分標準——反應數量、新奇性、多樣性分別對應于流暢性、獨特性和變通性。
五、沃利奇—凱根測驗
該測驗由沃利奇和凱根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編制,側重于聯想方面的發散思維測驗,其評價程序主要源自吉爾福特的工作,但有兩點不同。其一是測量的內容只限于觀念聯想的生產性和獨創性;其二是施測時無時間限制,以游戲形式組織,施測氣氛輕松。測驗共5個項目,3項是言語的,包括列舉例子、多種用途、找共同點;2項是圖形的,包括模式含義和線條含義。該測驗從反應數目和獨創性兩方面記分,適用于青少年中小學生,1968年經修訂后適用于幼兒。
六、創造性思維測驗
該測驗是由中國的鄭日昌、肖蓓玲在吉爾福特的智力理論及其發散思維測驗基礎上編制而成的,是從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三個方面來對個體的創造性思維進行評價的。測驗有時間限制,適用于初一到大學的學生。
該測驗包括5個分測驗。
1.言語部分
(1)詞語聯想:依據前一個詞末尾的字連續組詞。如:“同”——同學、學生、生產、產品……每題限制2分鐘,共4題。測流暢性。
(2)故事標題:盡可能多地寫出給定故事的合適的標題。共兩個故事。數量分用來評價流暢性,質量分評價獨創性。
2.圖形部分
(1)小設計:公園的一塊平地上要建7個亭子,要求被試盡可能多地設計修建亭子及道路的分布圖樣。質量分評價獨創性。
(2)在橢圓上補畫:要求被試以給定的橢圓為基礎,添補出盡可能多的使人一看就明白的不同的東西來。類型數用來評價變通性,獨創性分用來評價獨創性。
(3)畫影子:畫出給定物體在燈光照射下任意移動后的可能的影子輪廓來。類型數用以評價變通性。
該測驗結果得到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三個分數,這三個分數合成總分。
以上是常用的創造力測驗,它們多用于對創造力的評估,可為教育、人才選拔和研究工作提供參考。創造力測驗至今仍停留于探索階段,它與成就測驗的相關很低,但它為了解創造力、訓練創造力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在對創造力的測量上,采用的是開放性測量題目。開放性題目既說明了創造力和智力的不同之處,也預示著創造力測驗在評分上的主觀性和非標準性。
七、使用創造力測評工具時須注意的問題
創造力測評的工具是被用來對個體的創造力進行測評的,其本身無好壞之分,影響測量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的關鍵是如何正確使用這些工具。對個體創造力的測評是一個包括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的程序。只有本著科學性、客觀性的原則才能使測評結果具有可信度,從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下面就談談如何正確利用創造力測評工具。
1.選擇適宜的測評工具
每一個創造力測評工具都有其理論背景和適用范圍。使用者首先應了解這些測評工具的理論構想、所測的具體內容、結果說明什么、信效度資料以及這些測評工具適用于哪類年齡層等,才能正確選用所需要的工具,有效地鑒別個體的創造力水平及特點。
2.綜合使用測評工具
創造力的表現多種多樣,對于中小學生來說,由于各方面的能力均有待于發展成熟,其表現更具有不確定性,如果僅用一兩個創造力測評方法作為工具,結果可能會不準確,因此將各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可以使結果更為可信。
3.選擇適宜的測評者
測評工具的選擇、施測、記分和解釋都必須由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學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來進行,尤其是個別施測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再者,由于存在個體差異,不同的測評者對同一個體創造力的評價很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應盡可能選擇有相同專業背景的測評者,以達到較高信度的評定結果。
4.客觀解釋結果
測量工具不是萬能的,測量分數也不是絕對可靠的依據,而是一種參考。更何況創造力是可以培養的,即使有的人沒有被測量出高創造力,也并不意味著他終身沒有創造力;即使有的人在某一方面沒有表現出創造力,也可能在其他方面有創造力。所以要正確對待測驗結果。
復習與思考
1.試分析智商的穩定性與可變性。
2.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與第二版有何不同?
3.瑞文推理測驗有何特點?它有幾種類型?
4.智力水平可分為哪些等級?
5.常用的創造力測驗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