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

第十五章

現在再把日瓦戈去世前八九年的生活作一個簡短的介紹。在這八九年間,他日益衰弱頹喪,行醫、寫作的知識和能力都大為減退,有一段時間他曾經振作了一番,擺脫了壓抑消沉的情緒,但為時不久,后來又恢復了原來的狀態,對自己和世上的一切都極為冷淡。他原有的心臟病發展得很快,但他對病的嚴重程度卻一無所知。

日瓦戈在實行新經濟政策的初期來到莫斯科,這是蘇維埃的歷史上最搖擺、最虛偽的時期。他比從游擊隊逃回尤梁津時更為瘦削,蓬首垢面,衣冠不整。一路上,他把身上還值錢的衣服一件件都換了吃的,并且換了一些破爛衣服穿,免得赤身露體。后來,第二件皮大衣和一套外衣也換了面包,所以當他來到莫斯科大街上時,只剩下一頂灰皮帽、綁腿、一件連紐扣都沒有一粒的破軍大衣和一件臭烘烘的囚衫。他這副打扮同擁擠在首都廣場、人行道和車站上的紅軍士兵沒有任何區別。

他不是一個人來莫斯科的。緊跟在他身后的是一個俊秀的農村青年,也是一身士兵打扮。他們來到幾戶幸免于難的人家的客廳里,日瓦戈曾在這里度過他的童年。這幾家的主人都還記得他,接待了他和他的同伴,不過事先委婉地問他們是否洗過澡,因為斑疹傷寒依然十分猖獗。在開始幾天中,幾家主人都向日瓦戈講述了他的一家人離境出國的情況。

他倆都怕見人,即使非要與人交談不可,也盡量避免單獨活動。他們通常總是兩個人一起去訪問朋友,當有人和他們在一起時,這兩個瘦長的身影總是躲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里,不參加大家的交談,默默地度過一個晚上。

這位衣衫破舊、又高又瘦的醫生在年輕伙伴的陪同下,就像一個探尋真理的修士,那個形影不離的伙伴像個盲目信任他的弟子和順從的信徒。這個年輕人是誰?

快到莫斯科的這段路日瓦戈是乘的火車,而在此以前的大部分路程是步行。

他一路經過的村莊,同他逃離游擊隊時見到的烏拉爾和西伯利亞的村莊相比,看不出有什么好的地方。只不過那時是冬天,現在是夏末秋初,天氣暖和少雨,看上去讓人覺得好一些。

他經過的村莊有半數荒無人煙,像被敵人掃蕩過一樣,田園荒蕪,莊稼無人收割。這的確是戰爭的后果,只不過是內戰而已。

他在九月底的兩三天中,曾走過一條又高又陡的河岸。他右面是迎面而下的河水,左面從大路一直到地平線,是一堆堆的廢墟、一片片未收割的莊稼。偶爾可以看到闊葉樹林,主要是橡樹、榆樹和槭樹。這些樹林順著洼地一直伸到河邊,布滿公路旁的陡坡。

在沒收割的莊稼地里,熟透的黑麥穗已經爆裂,麥粒撒了一地。日瓦戈捧了好幾把送到嘴里,艱難地咀嚼著;在沒有可能煮粥的困難情況下,只好以此充饑。這些沒有煮過而且又沒嚼透的麥粒簡直無法消化。

日瓦戈一生還從未見過這種暗褐色的黑麥,那顏色就像發黑的金塊。在按時收割的正常情況下,顏色要鮮亮得多。

這些沒有火光的火紅色,這些在無聲呼救的田野被寒冷沉靜的廣闊天空籠罩著。天空已經在迎接嚴冬的來臨,那一層層中間黑四圈白的雪云正在空中不停地飄游,仿佛陰影在人們的臉上掠過一般。

一切都在緩緩地均勻地運動著。河水、迎面的公路、正在公路上行進的日瓦戈,就連天上的云也隨著他朝同一個方向移動。田野也沒靜止,也有東西在地上活動著,因而使人覺得田野也在不停地蠕動,使人感到憎惡。

田野上的老鼠已達到空前的數量。當日瓦戈因天黑不得不在田埂上露天過夜時,老鼠便在他的臉上、手上、褲腿和袖子里竄來竄去。白天,它們成群結隊地在公路上跑來跑去,當它們被踩倒時,便尖叫著,不停地抽搐。

村莊里的那些毛茸茸的狗都變成了野狗,叫人害怕。它們成群地尾隨在日瓦戈身后,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它們不停地交換眼色,似乎是在商量什么時候撲到他身上,把他咬死。它們吃腐尸,不過鼠肉也照吃不誤,因為田野上到處都是。它們十分有信心地跟在日瓦戈后面,老遠地朝他張望,像在等待什么似的。奇怪的是這些狗不進樹林,所以當日瓦戈離樹林愈來愈近時,他身后的狗便愈來愈少,一個個都回轉身,從他的視野中消失了。

那時的樹林和田野成為強烈的對比。田野上空無一人,孤零零的,好像眾叛親離似的;但不受人侵擾的樹林卻像獲得自由的犯人一般,盡情地賣弄風采。

通常人們,特別是鄉村兒童,沒等果實成熟,還在發青時便摘下來吃掉。然而現在山坡上和谷地里的樹林卻是枝繁葉茂,無人問津;那粗糙的金黃色樹葉好像被秋日的陽光曬硬了,上面落了一層灰塵。枝葉叢中掛著一嘟嚕一嘟嚕鼓鼓囊囊的成熟的果子,三四顆連在一起,像用帶子扎起來一樣,沉甸甸的,仿佛要掉下來似的。日瓦戈一路上不停地咯吧咯吧嗑這種堅硬的果子,他的衣袋、背包里都裝滿了。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他就靠這些果子充饑。

日瓦戈似乎覺得,他看到的田野是在害重病、發高燒、說胡話,他看到的樹林是病愈復原,滿面紅光;住在樹林中的是上帝,而田野上閃現著的是魔鬼的冷笑。

這幾天,日瓦戈在走過這一段路程時,來到一個燒得光光的沒有人煙的村子。村里只是靠公路有一排房子,對面是一條河,河邊什么也沒有。

村里這一排房子中有幾幢還算完好,但外面都已被燒得黑糊糊的,里面也沒人住;其余的都已成了一堆焦炭,其中可以看到煙囪的殘跡。

河邊陡岸上到處是坑,這是居民們鑿取磨石留下來的,他們以前就以此為生。在最邊上的一間房子的對面空地上還有三塊沒鑿好的磨盤。這間房子雖然幸免于難,但也沒人住。

日瓦戈走進房子。這是一個寂靜的夜晚,但他剛剛跨進門口,便像有一陣風也隨他闖了進來。地上的干草和麻絮向四面滑動,發出沙沙聲。原來這是老鼠在四處亂竄,吱吱亂叫。房子里也和周圍一樣,到處是老鼠。

日瓦戈走了出來。太陽已經西斜到田野的盡頭。河對岸已經沉浸在暖洋洋的金黃色斜陽之中。岸上的幾處灌木叢和河灣那暗淡的倒影已經伸延到河的中心。他穿過大路,在草地上一塊磨石上坐下來休息。

這時,陡岸上伸出一個淡褐色頭發的頭,接著是肩膀、胳膊。有個人提著滿滿一桶水順著陡岸小路走上來。一見到日瓦戈,便停下來;這時已經可以看到來人的上半身了。

“要喝水嗎,好心腸的人?你別碰我,我也不碰你。”

“謝謝,讓我喝個痛快吧。你上來呀,別怕。我為什么要碰你?”

提水的人走上來了,原來是個少年。他光著腳,頭發亂蓬蓬的,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

少年雖然言語和善,但仍然驚恐地直盯著日瓦戈。不知為什么這個孩子緊張得出奇。他連忙將水桶放下,忽然朝日瓦戈奔過來,但跑了幾步又停下來,喃喃自語說:

“不會……不會……這怎么也不可能,我大概是在做夢吧。對不起,同志,請允許我問一聲,我覺得您挺面熟。對啦!對啦!您是醫生叔叔!”

“你是誰?”

“認不出來啦?”

“認不出來。”

“我們一同乘火車離開莫斯科的呀!坐在一節車廂里。我是被押送去做勞工的。”

原來這是瓦夏·勃雷金。他匍匐在日瓦戈跟前,吻著他的手,淚流滿面。

這個化為灰燼的村子原來是瓦夏的故鄉維列堅尼基村。他母親已經不在人世。村子被焚時,瓦夏正躲在采石場上的地洞里;他媽媽只當瓦夏被抓進城,痛不欲生,投河自盡了。這河就是此時日瓦戈和瓦夏坐在岸上談話的佩爾加河。兩個妹妹阿蓮卡和阿莉什卡,聽說流落到外縣,被孤兒院收容了,不過這還不能肯定。日瓦戈帶著瓦夏前往莫斯科。一路上瓦夏向他講了許多悲慘可怖的事。

(力岡、冀剛譯)
(選自《日瓦戈醫生》,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

【作家簡介】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Б.Л.Пастернак,1890—1960),蘇聯俄羅斯作家、翻譯家。出生于莫斯科一個頗有藝術氛圍的家庭。父親是著名的畫家,母親是鋼琴家。他從小飽受文學藝術的熏陶,12歲跟隨俄國著名音樂家斯克里亞賓學習音樂6年。1909年進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后轉入歷史哲學系。1912年就讀于德國馬堡大學,師從新康德主義派的代表人物科恩教授。后放棄哲學與音樂,致力于文學創作。

帕斯捷爾納克的創作生涯始于詩歌,30年代轉向翻譯,所翻譯的莎士比亞劇本至今被公認為最好的俄文譯本。1956年,他歷時八年完成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但投稿被退。1957年11月,《日瓦戈醫生》的意大利文譯本在米蘭問世。此后法、德、英、美、波蘭等國相繼翻譯出版了這部小說,荷蘭還出版了俄文版。1958年,瑞典皇家學院宣布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在繼承現代抒情詩和俄羅斯偉大敘事詩傳統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一時間,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日瓦戈熱”。但蘇聯方面認為他的獲獎為西方國家提供了攻擊蘇聯的武器,展開了對作家的猛烈批判。帕斯捷爾納克被迫拒絕領獎。1960年5月30日他病逝于莫斯科郊外的別墅中。1988年蘇聯首次以俄文出版了這部小說。

【作品導讀】

《日瓦戈醫生》共兩部17章。小說主人公日瓦戈自幼失去父母,寄養在化學家格羅麥科家中,和格羅麥科的女兒托尼婭一起長大,后與托尼婭結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瓦戈應征上前線當醫生,因受傷被轉入野戰醫院,在那兒遇到護士拉莉薩,兩人產生了愛情。但日瓦戈又深愛自己的妻子,內心很矛盾。十月革命爆發,日瓦戈歡欣、激動。不久,日瓦戈染上了傷寒,跟隨妻兒到托尼婭外祖父的莊園瓦雷金諾。日瓦戈與拉莉薩的意外重逢使兩人墜入愛河。一天,在前往看望拉莉薩的途中,日瓦戈被紅軍游擊隊征去當醫生。在游擊隊里呆了一年半后,終于找機會逃了出來,但岳父、妻子已被政府召回莫斯科(后被當局驅逐出境),日瓦戈因身體虛弱便留了下來與拉莉薩生活在一起。為躲避曾誘騙過拉莉薩的科馬羅夫斯基,他們搬遷到瓦雷金諾。半個月后,科馬羅夫斯基又出現了,謊稱拉莉薩的丈夫已被槍決,花言巧語把拉莉薩騙走。不久,被誣告并受到追捕的拉莉薩之夫巴沙·安季波夫來到瓦雷金諾尋找妻子,巴沙向日瓦戈講述了自己離家幾年來的經歷。第二天清晨,巴沙開槍自殺。1922年,日瓦戈回到莫斯科,以寫作度日,窮困潦倒。后來,他在乘電車去醫院上班的途中,因心臟病發作死在街頭。

《日瓦戈醫生》自問世以來備受關注,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通過幾個知識分子的遭遇對蘇聯的一個特定歷史時期作了真實的描繪。小說涉及蘇聯十月革命前后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如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國內戰爭、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建設等,在這一特定背景下,展現了舊俄知識分子的理想、希望、期待、欣喜、沮喪和失望,真實地再現了一代知識分子面對革命的心路歷程。同時,小說也從側面反映了在革命政權建立過程中出現的挫折與失誤。

對主人公日瓦戈的認識與理解無疑是閱讀這部小說的重點與關鍵。日瓦戈是名出色的醫生,而且頗有寫作才能,他對醫學、哲學、宗教、歷史等都有生動而獨特的見解。盡管日瓦戈并不理解十月革命的真正意義。但作為一個生活在舊俄時代的知識分子,他熱切盼望革命的到來:“多么了不起的手術!巧妙的一刀,一下子就把多少年來發臭的爛瘡切除了!”“這是歷史的奇跡……”然而,革命后國內的嚴酷現實迫使他逐漸改變了對新政權的態度,從歡迎革命轉而厭惡革命,根本原因在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日瓦戈有著不幸的童年,他的人生理想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來自舅舅的深刻影響,他把維護人性自由、捍衛人格尊嚴、保持個性純潔這些觀念視作為人的信條和觀察社會的準則。日瓦戈身上體現著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主張“以善求善”,他歡迎革命,卻反對暴力革命的手段,在風云變幻的時代里,他選擇了獨善其身的處世方式,成為時代的“多余人”。

在小說里,作者從展現美好人性的角度,以較大的篇幅描繪了在動亂社會中日瓦戈與拉莉薩的愛情,他們的愛情故事成為小說里最優美動人、最富有詩意的篇章。而巴沙·安季波夫則是作為日瓦戈的對立面出現在小說里的,作者以這一形象不僅反襯出日瓦戈人性的完美,而且以他的被迫自殺真實地反映了革命中的失誤。

《日瓦戈醫生》在風格上獨樹一幟,帕斯捷爾納克詩人的氣質使小說富有濃郁的詩意與浪漫主義色彩,而主人公的深沉思索與探求則使小說飽含哲理。

(汕頭大學 蔡偉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滨县| 峨边| 麻栗坡县| 吴桥县| 岳池县| 宕昌县| 于田县| 宕昌县| 万年县| 翁源县| 清河县| 象州县| 桃江县| 蒲城县| 阳西县| 横峰县| 佳木斯市| 宝清县| 吉水县| 新民市| 海南省| 恭城| 乐陵市| 司法| 历史| 宁南县| 陵水| 习水县| 通江县| 五大连池市| 怀化市| 潜江市| 太和县| 香港 | 青河县| 达州市| 上虞市| 金坛市| 台中县| 通州市|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