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世界文學名著導讀
- 李明濱
- 1230字
- 2020-05-22 16:08:37
5 兩個遠方
又是一個新的遠方,
又是一片新的疆土,
車輪下已經不是花崗巖,
而是一片軟綿綿的黑土。
平蕩蕩的草原一望無邊,
只見小老頭似的白樺樹
這兒一兩叢,那兒三五株,
光禿禿的樹干好像白骨。
地平線上時而能望見
幾畦疏朗朗的青禾,
還有遍地灰黃的枯草
在風中等待著一把野火……
走了一程啊又一程,
土地越來越遼闊廣大,
走了一天哪又一天,
車窗外又是一個天下。
不用問這兒是什么地界,
只消聽本地老鄉說話,
一開口就少不了
“咱們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
它并不是朦朦朧朧的
萬里迢迢的偏僻的遠方,
它并不是什么海角天涯,
它呀,像烏拉爾一樣,
像伏爾加和莫斯科一樣,
像你在不斷的送舊迎新中
辭別了的每個地方一樣——
它也是祖國大地的中央。
探索不息的心靈啊
定會在途中發現這個真理:
前一個遠方,后一個遠方,
兩個遠方都同樣吸引著你……
路旁的一口井,一個哨棚,
一個散亂的麥秸垛,——
這就是起點。就打從這兒
兩個遠方向兩邊伸展,
兩個遠方擁抱著地面,
兩個遠方都擺在你的面前,
引得你思潮上下起伏,
心里充滿了沸騰的悲和歡……
曙光又照進了我們的車窗,——
它從東方來的路越來越短了。
我們昨晚見到的麥秸垛
已經留在西方的天邊了。
仿佛是早在一年以前,
我們就越過烏拉爾山了,
冰山似的重重疊疊的巖層
已經去得老遠老遠了。
去遠了,
在車窗外一閃而過的
那些形形色色的地方,
去遠了,
在大橋下奔流的伏爾加河
和河西的城市與村莊,
去遠了,
熱烈歡送過這輛列車的
莫斯科郊區的萬點燈光,
去遠了,
此刻在夜幕籠罩下的遠方
和在晚霞輝映下的遠方……
我透過整個祖國的土地
望見了我的斯摩棱斯克故鄉。
我的第一個鄉下的城
又一次惹起了我的回想。
提起這城來自古有名,
可是對于童年時代的我,
它連名字也沒有,就叫做“城”,
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一個。
盡管我那時候年紀很小,
可是我永遠也忘不了
父親進城回來的時候
帶進屋來的那股味道。
吱呀一聲,大門開處,
仿佛是
那個“城”自己駕到了扎果烈,
帶進來一陣撲面的霜粉
和爬犁上粘來的滿身草葉。
一股外來的味兒,又辣又香,
又叫人興奮,又叫人緊張。
這是另一種生活的氣味,
那種生活古怪而異乎尋常。
從城里帶來的每件東西里,
這味兒好久都發散不掉,
特別是跟父親進過城的
那件沒掛面兒的半截舊皮襖。
………
一列列鋼鐵的車輪哪
緊貼著穩固的鋼軌飛轉,
列車匆匆奔向新的遠方,
火車頭勇猛地沖開空間,
把這個整個兒的世界
整整齊齊地剖為兩半:
飛過左面窗口的是地北,
飛過右面窗口的是天南。
穿過茫茫風雪向前展望,
新的天邊已經隱約可見。
回顧背后走過的道路,
另一個遠方也如在目前:
烏拉爾,伏爾加,莫斯科,
斯摩棱斯克,德聶泊,
多少橋梁,多少渡口,
別列津納河,德維納河,
直到祖國西部的邊疆,
再往西去,
經過塌陷了的掩蔽部,
經過冷卻了的舊戰場,
經過多少永遠難忘的地方……
今天我在這條東行的路上,
但同時也在那條西行路上,
在我崇敬的每個墳墓旁,
在你,我的戰友,率領部隊
當年走過的每一塊地方。
雖說那個時代越去越遠,
多少里程、多少年月
已經隔在我們中間,
雖說我們久盼的美好的天邊
已經越來越明朗地
呈現在我們的車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