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紀世界文學(xué)名著導(dǎo)讀
- 李明濱
- 2652字
- 2020-05-22 16:08:37
11 莫斯科在途中
………
天邊哪,現(xiàn)在還沒到來,
天邊哪,還在千里之外。
不論我們離莫斯科已有多遠,
這兒仿佛還是莫斯科地界。
莫斯科的鐵軌呀多么漫長,
直伸向萬里迢迢的遠方。
森林、草原、筆立的山巖
都隔著一重玻璃車窗,——
一切都風馳電掣般閃過窗前,
車廂里卻是莫斯科的春天,
莫斯科的舒適和暖意
一直延長到鐵路終點。
我們在橫貫全國的旅途中
保持著首都的生活習(xí)慣,
保持著莫斯科的溫度,
受不到西伯利亞的風寒。
如果那日夜奔波的火車
在漫長的途中暫停片刻,
你就會看到一個小市鎮(zhèn),
好像一個小小的莫斯科。
哪怕是一個車站,一個水塔,
也帶著俄羅斯建筑的特征。
哪怕是賣汽水啤酒的亭子,
或是關(guān)門待修的書報亭……
莫斯科放開了神秘的線團,
把長長的絲線牽向天邊。
現(xiàn)在還沒有走下她的臺階,
現(xiàn)在還沒到告別的時間。
直等到你落腳在西伯利亞,
出現(xiàn)在一個不出名的地點,——
從此以后,在遼闊的世界上,
這就是你的地址,你的家園。
你要在這兒安家落戶,
生活在這遙遠的天邊,
開發(fā)它的一切富源,——
那時候,
莫斯科??!再見!
莫斯科站住了,向你告辭,
然后又開了車。這幅奇景啊
漸漸向遠方的云霧中隱沒……
你是不是不小心掉了隊?
你要不要趕上去追火車?
你要不要抓住扶手跳上車?
不是的?沒有差錯?那么,
就祝你在此地幸福地生活!
我們和那對新婚夫婦
告別的時刻終于來到了,
我們——全車廂的旅伴
給了他們一切美好的祝愿。
仿佛我們對這小兩口
已經(jīng)有了特別的權(quán)利。
仿佛我們早就幫助過他們
一步步走向這個目的。
仿佛只因為年長了幾歲,
我們就有了不小的功勞。
仿佛他們能結(jié)為夫妻,
當初是由于我們的介紹……
他們走上月臺,走進車站,
終于在人群中消失不見……
我們目送著這對年輕人,——
用我們逝去的青春的眼光。
這眼光充滿著嚴峻的記憶,
也充滿著明朗的回想:
當年哪,
我們響應(yīng)新生活的召喚,
也曾買過長途車票,奔向遠方……
遠方還是那么永無止境,
時代的變化卻那么驚人!
我們多么羨慕年輕的接班人,
卻又不愿吐露這羨慕之情。
祖國的土地呀,處處充滿了
勤勞的手和忠誠的心……
遼闊的遠方,沸騰的生活,
一切如舊,卻又日日更新……
(飛白、羅昕譯)
(選自《山外青山天外天》,作家出版社1961年版)
【作家簡介】
亞歷山大·特里豐諾維奇·特瓦爾多夫斯基(A.Т.Твардовский,1910—1971),蘇聯(lián)俄羅斯詩人。出生于蘇聯(lián)西部斯摩棱斯克州。1925年首次在報紙上發(fā)表詩作。30年代初就讀于斯摩棱斯克師范學(xué)院,后轉(zhuǎn)入莫斯科文史哲學(xué)院攻讀文學(xué)。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任軍報前線記者。曾擔任蘇聯(lián)作協(xié)理事會書記及《新世界》文學(xué)雜志主編。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抒情詩、長篇敘事詩和散文作品。他的長詩《春草國》(1936)、《瓦西里·焦爾金》(1941—1945)、《路旁人家》(1942—1946)、《山外青山天外天》(1950—1960)先后獲得斯大林獎金和列寧獎金。此外,還出版有日記體小說、文學(xué)評論等。他的作品反映了蘇聯(lián)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30年代的農(nóng)業(yè)集體化運動、40年代的衛(wèi)國戰(zhàn)爭、戰(zhàn)后復(fù)興和五六十年代社會的變化。特別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四部長詩,對蘇維埃詩歌發(fā)展的貢獻巨大。
【作品導(dǎo)讀】
《山外青山天外天》這部以旅途日記形式寫成的長詩,被文學(xué)史家稱為“抒情哲理史詩”。長詩運用了“大地漫游”這一俄羅斯長詩喜用的傳統(tǒng)模式,涅克拉索夫的《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普羅科菲耶夫的《邀請旅行》以及特瓦爾多夫斯基的另一部長詩《春草國》都是嫻熟駕馭這一結(jié)構(gòu)的出色范例?!渡酵馇嗌教焱馓臁芬浴暗缆贰睘橄笳?,以“列車”為載體,以抒情主人公“我”為主角貫穿始終,巧妙地把現(xiàn)實與歷史,近處與遠方,時間與空間,對外部世界的感知與對往事的回憶自如地融為一體,生動地回顧了蘇聯(lián)人民十月革命后走過的歷史道路,反映了戰(zhàn)后年代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社會生活中一些激動人心的事件。詩人在描繪祖國的土地方面十分突出“遠方”這個詞,“山外青山天外天”在原文中的意思就是“遠方之外還有遠方”,它國土異常遼闊,遠方似乎永無盡頭,詩人的眼前永遠是遠方。在“遠方”這個形象中,作者表現(xiàn)了人民對未來探索不止的信心。因此,有的評論家將特瓦爾多夫斯基喻為“道路”詩人。
全詩共15章,每一章既是長詩的有機組成部分,又可以獨立成篇。長詩的第1、2章,即“山外青山天外天”與“途中”,描寫作者從莫斯科登上開往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列車,動身奔向遠方。時值20世紀50年代初,朝鮮戰(zhàn)爭打得正酣,作者感嘆:世界大戰(zhàn)打完才幾年,“太平又進了太平間”,語氣中充滿了憂慮不安。作者還指出,旅行有兩種:一種是離開原地到遠方去;一種是坐在原地倒翻日歷,而這一次他要把兩種旅行結(jié)合起來。第3章“七千河”運用莊嚴的頌歌式語調(diào)歌頌伏爾加河和俄羅斯。第4章“兩個鐵工場”贊頌了蘇聯(lián)最大的鋼鐵工業(yè)中心烏拉爾,同時以略帶傷感的語調(diào),憶起了父親當年在老家農(nóng)村里開設(shè)的小鐵匠鋪。第5章“兩個遠方”寫的是列車繼續(xù)前進,到達西伯利亞,前面是新的遠方,而后面也不斷產(chǎn)生出新的遠方:烏拉爾、伏爾加、莫斯科、斯摩棱斯克、西部邊疆……“兩個遠方”都吸引著“我”,而“我”更樂于多談后面的遠方,尤其是故鄉(xiāng)。第7、12章,即“西伯利亞的燈火”與“安加拉河上”,直接描寫西伯利亞。前者以從大處著手的氣勢贊美西伯利亞,后者是全詩最長的一章,詳盡描述了安加拉河上宏大的建筑工程。第9、10、11這三章,即“童年的朋友”、“前方和后方”與“莫斯科在途中”,敘述西伯利亞途中見聞。尤其是第11章,它以特寫鏡頭的方式描寫一對年輕的新婚夫婦自愿離開莫斯科前往“天邊”的西伯利亞安家立業(yè),立志用“勤勞的手”和“忠誠的心”,“把邊疆和首都緊緊連結(jié)”在一起。在這五章構(gòu)成的“西伯利亞樂章”中,詩人使用大起大落的語氣,悲傷、諷刺、贊嘆相互交織。此外,第6、8、13、14章,即“文學(xué)閑話”、“談?wù)勛约骸?、“旅途就要終結(jié)”、“有過這樣的事”這4章,表達了“我”對當時社會上和文學(xué)中一些重大問題的見解。特別是第14章連同接下來的最后一章“新的遠方再見”對斯大林進行了批評。在蘇聯(lián)文學(xué)中,這是最早觸及這位“東方的兒子”的個人迷信問題的作品之一。
整部作品通過“土地”和“歷史”來描繪祖國形象,同時也描繪出了時代的形象。全詩結(jié)構(gòu)上最大的特點是跨度相當大的空間與時間。馳騁的“記憶”串聯(lián)起了空間的、地理的旅行和時間的、歷史的旅行。詩行間流溢著詩人那樂觀、昂揚的情緒,同時也沉淀下了思考和判斷,因而長詩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深重的歷史感?!渡酵馇嗌教焱馓臁反砹?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長詩共同的主題傾向,“歷史”、“記憶”、“旅行”和“道路”等等成為那一時期長詩中最喜使用、出現(xiàn)最多的形象。
(北京大學(xué) 查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