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黔南州服務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服務業種類繁多,門類龐雜,幾乎涉及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黔南州服務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水平不斷提升,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在大數據、大健康、大旅游、大金融、大物流、大生態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效,在制度建設、平臺打造、業態發展、企業與品牌培育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成績。

1.第三產業已成為黔南州經濟增長的關鍵點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提高,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明顯增強。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不斷發展,占GDP中的比重在46%~47%之間波動,已接近黔南州GDP的一半。截至2017年,黔南州共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2.23萬戶,同比增長32.4%。注冊資本4353.69億元,同比增長19.15%。其中,內資企業5444戶,注冊資本2368.49億元,同比增長5.01%和35.95%;私營企業3.85萬戶,注冊資本1794.66億元,同比增長25.17%和36.09%;個體工商戶16.69萬戶,資金數額109.74萬元,同比增長18.37%和31.56%;農民專業合作社5519戶,資產總額80.8億元,同比增長18.86%和25.2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局面基本形成。

經濟發展動力強勁。2016、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達到780億元和969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分別為75%和76%。2017年,黔南州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84.8億元,增長21.9%。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279.1億元,增長12.6%。從黔南州篩選出的參加2018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的項目來看(見圖2-22至圖2-24),黔南州本次集中開工項目數51個,總投資315.81億元,今年年度計劃投資127.68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投資項目分別為4個、7個和40個,分別占本次集中開工項目數的8%、13.6%、78.4%;第一、二、三產業總投資額分別為8.9億元、25.26億元、281.65億元,分別占本次總投資額的2.8%、8%、89.2%。第三產業投資占比最高、增長最快,已成為黔南州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同時,第一、二、三產業投資注重發揮優勢與彌補短板相結合,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三塊長板”穩固提升,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三塊短板”相繼發力。

目前,已集中開工項目共33個,項目總投資157.25億元,分別占本次集中開工項目數和總投資的64.7%和49.8%。其中“三塊長板”與“三塊短板”項目分別為9個、24個,分別占集中開工項目的27%和73%; “三塊長板”與“三塊短板”項目總投資分別為55.12億元、102.13億元,分別占集中開工項目總投資的35%和65%。從資金組成來看,在本次集中開工重大項目315.81億元的總投資中,政府計劃投資95.87億元,占30.4%,企業自籌81.43億元,占25.8%,銀行貸款21.57億元,占6.8%,其他資金116.95億元,占37%。

圖2-22 2018年黔南州產業投資情況

圖2-23 2018年黔南州“三塊長板、三塊短板”計劃投資情況

圖2-24 2018年黔南州投資金額組成情況

2.服務業快速發展,但總體水平仍然不高

(1)黔南州GDP持續增長,服務業保持快速發展

2015—2017年,黔南州綜合經濟實力持續提升,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黔南州第一、二、三產業穩步增長(見圖2-25)。2015年黔南州GDP為902.91億元,同比增長13.3%。第一產業產值158.31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產值327.87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產值416.73億元,增長16.4%。2016年黔南州GDP為1023.39億元,同比增長12.5%。第一產業產值183.36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產值359.47億元,增長12.7%;第三產業產值480.56億元,增長14.6%。2017年黔南州GDP為1160.59億元,同比增長12.1%。第一產業產值為202.30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產值為412.91億元,增長11.5%;第三產業產值為545.38億元,增長14.5%。

圖2-25 2015—2017年黔南州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單位:億元)

(2)三次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但總體發展水平不高

將黔南州與全省及周邊省份部分少數民族自治州進行對比(黔西南州、黔東南州、云南省大理州)之所以選擇與黔西南州、黔東南州對比,主要是因為政策環境一致,區位優勢相近;選擇與云南省大理州對比,主要是因為同為少數民族自治州,GDP產值相當,人口總數、資源環境相近。,可以看出(見圖2-26、表2-1):2015—2017年,黔南州GDP穩步增長,2016年已經超過了云南省大理州49.2億元,在四個州中位居第一;2017年,黔南州GDP保持并進一步擴大這一優勢,超過云南省大理州94.1億元。在四個州中,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增加值(64.82億元)與增速(13.49%)在四個州中居第二,占比(47.00%)居后。與全國和貴州省相比,2017年,黔南州第三產業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35%,低于貴州省2.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增加值比重高于貴州省2.1%,低于全國4.63%。這說明,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保持高速發展但整體發展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表2-1 黔南州2017年服務業與其他地區總體情況比較

注:指標計算說明,增加值=2017年GDP-2016年GDP,增速=增加值/2016年GDP

圖2-26 2015—2017年四州GDP比較(單位:億元)

3.傳統服務業納稅增長總體下降,現代新興服務業納稅快速增長

(1)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納稅占明顯優勢,科技服務業納稅快速增長

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稅收分別為64.33億元、74.19億元、81.46億元,占全部稅收的比重分別為44.4%、47.9%、52%。從黔南州服務業各行業納稅額情況來看(見表2-2、圖2-27、圖2-28),2017年,服務業各行業納稅占服務業納稅總額超過10%的僅有5個行業。房地產業納稅總額25.54億元,占服務業納稅總額的33.03%;批發零售業納稅總額13.69億元,占服務業納稅總額的17.70%;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12.76億元,占服務業納稅總額的16.50%;金融業8.8億元,占服務業納稅總額的11.4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7.97億元,占服務業納稅總額的10.30%。其余行業均低于5%。2018年服務業各行業(預估值)與2017年服務業各行業相比,增長幅度排序從大到小依次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51.7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7.20%),教育(68.6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56.09%),金融業(28.83%)批發零售業(11.78%),衛生和社會工作(8.92%)。2018年服務業各行業(預估值)與2017年服務業各行業相比,變化幅度排序從大到小依次為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73.87%),文化、體育和娛樂業(-59.96%),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59.07%),房地產業(-23.3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9.05%),住宿和餐飲業(-9.33%),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5.85%)??傮w看,2018年與2017年相比,服務業納稅變動為(-16.27%),呈現傳統服務業納稅下降,現代新興服務業納稅快速增長的趨勢。

表2-2 2017—2018年黔南州服務業各行業稅收情況

圖2-27 2017—2018年黔南州服務業各行業稅收增長情況(%)

圖2-28 2017—2018年黔南州服務業各行業稅收波動趨勢

(2)現代服務業企業數量快速增長

從現代服務業企業數量來看(見圖2-29至圖2-34),2015—2017年,現代信息服務(基礎信息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業等)企業,現代商業服務(租賃服務、咨詢服務、廣告業等)企業,房地產業(房地產開發、裝修裝飾服務、物業管理等)企業,金融業(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交通運輸、物流、商務速遞等)企業,科研與技術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科技交流與推廣等)企業數量呈現穩步增長與快速增長態勢。其中,企業數量增長速度較快的有:基礎信息服務企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軟件業企業、租賃服務企業、咨詢服務企業、廣告業企業、裝修裝飾服務企業、銀行業、交通運輸企業、物流企業、商務速遞企業、專業技術服務企業、科技交流與推廣企業等。

圖2-29 2015—2017年黔南州現代信息服務企業數量(單位:個)

圖2-30 2015—2017年黔南州現代商業服務企業數量(單位:個)

圖2-31 2015—2017年黔南州房地產業企業數量(單位:個)

圖2-32 2015—2017年黔南州金融業企業數量(單位:個)

圖2-33 2015—2017年黔南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企業數量(單位:個)

圖2-34 2015—2017年黔南州科研與技術服務業企業數量(單位:個)

(3)服務業行業賦稅總體穩定增長,現代服務業行業增長速度較快

賦稅情況能夠反映企業發展實力、行業發展后勁與發展趨勢。從現代服務業2015—2017年的賦稅情況來看(見圖2-35至圖2-43),現代信息服務業、現代商務服務業、現代商業服務業、現代社會服務業、房地產業與其他服務業賦稅穩步快速增長,發展勢頭強勁;金融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賦稅呈下降趨勢;科研和技術服務業賦稅2016年大幅下降,但2017年迅速回升。

從金融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等傳統服務業2015—2017年發展情況及賦稅主要變化特征來看,交通運輸業呈現緩慢下降趨勢。黔南州金融業產值先增后降,2017年下降幅度較大,房地產業產值平穩增長;平塘縣、福泉市、龍里縣、羅甸縣、惠水縣、獨山縣、甕安縣、長順縣、貴定縣、三都縣五大傳統服務業均平穩快速增長。

圖2-35 2015—2017年黔南州金融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圖2-36 2015—2017年黔南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圖2-37 2015—2017年黔南州現代信息服務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圖2-38 2015—2017年黔南州現代商業服務行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圖2-39 2015—2017年黔南州現代商務服務行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圖2-40 2015—2017年黔南州房地產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圖2-41 2015—2017年黔南州現代社會服務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圖2-42 2015—2017年黔南州科研和技術服務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圖2-43 2015—2017年黔南州其他服務行業賦稅情況(單位:萬元)

4.傳統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占據絕對優勢,新興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不斷成長

圖2-44顯示:2017年,黔南州500萬規模以上企業超過700家的有8個行業,按從多到少的順序排列依次為:批發零售業2282家 [數量居多的縣(市)有:都勻市646家、福泉市307家、惠水縣261家、甕安縣252家、獨山縣217家、龍里縣183家];咨詢服務業1571家 [數量居多的縣(市)有:獨山縣280家、都勻市259家、惠水縣222家、福泉市164家、甕安縣147家];建筑業1374家、設計服務業1127家 [數量居多的縣(市)有:惠水縣248家、獨山縣204家、都勻市143家、甕安縣111家、荔波縣106家];租賃業858家 [數量居多的縣(市)有:惠水縣133家、獨山縣119家、都勻市116家、甕安縣111家、福泉市104家];旅游業822家;房地產業760家 [數量居多的縣(市)有:都勻市230家、龍里縣95家、獨山縣91家、惠水縣63家];城市幼兒園737家[數量居多的縣(市)有:惠水縣248家、獨山縣204家、都勻市143家、甕安縣111家、荔波縣106家]。同時,農村電商、物流(冷鏈)、研究試驗等新興服務業開始成長。

圖2-44 2017年黔南州500萬規模以上企業分布情況(單位:個)

5.服務業各行業的就業吸納能力較強

服務業是吸納就業最多的產業,吸收了絕大部分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來的富余勞動力,成為吸納新增就業的主要渠道。2015—2017年,黔南州就業人數分別為189.34萬人、191.62萬人、194.17萬人。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就業人數分別為36.5萬人、40.15萬人、42.47萬人,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分別為19.2%、20.95%、21.87%。

從2016年服務業各行業解決就業的情況來看(見圖2-45),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解決就業人數最多,達到7.73萬人,批發零售業次之,解決就業人數為6.26萬人,教育解決就業4.93萬人,位居第三。其他行業解決就業人數依次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2.71萬人,房地產業2.08萬人,衛生和社會工作1.92萬人,住宿和餐飲業1.67萬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38萬人,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1.23萬人,金融業0.87萬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0.79萬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0.72萬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0.58萬人,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0.53萬人。

圖2-45 2016年黔南州各行業解決就業人數(單位:萬人)

從2017年雇傭工人數量來看(見圖2-46),住宿和餐飲業雇傭工人最多,為5461人;批發零售業雇傭工人次之,為4882人。其余雇傭工人從多到少分別為: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為1942人;租賃和商務服務業1669人;衛生和社會工作為1521人;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為1376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1213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358人。

圖2-46 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雇傭工人情況(單位:人)

家政服務行業也具有較強的就業吸納能力。截至2017年,黔南州家政服務公司約86家,注冊資本100萬元的有都勻市三六八家政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獨山縣雅潔家政有限責任公司、羅甸縣黔靈女家政有限責任公司、惠水縣家萍家政有限責任公司等15家,其余注冊資本均在50萬元以下。其中,注冊資本20萬元的5家,10萬元的有18家。截至2017年,黔南州53家家政服務行業企業提供就業崗位4927個,開展家政服務招聘會75場,安排培訓經費442.624萬元,組織參加培訓2171人,完成培訓取得證書2211人,有意向在家政服務行業就業1686人,培訓后就業1709人,就近就地就業1527人。

6.居民消費方式發生重大轉變,社會消費保持旺盛需求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已從“吃、住、行”向“游、養、娛”轉變,從只注重物質消費向更加重視精神消費轉變(見表2-3)。在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們不斷追求精神消費的帶動下,2015—2017年,黔南州城鄉消費品市場保持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城鄉商品零售保持高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業、限額以上零售業和限額以上餐飲業整體快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業、限額以上零售業、限額以上住宿業、限額以上餐飲業發展勢頭強勁,比上年增長均超過12%,增長幅度最大的限額以上餐飲業為38.9%,其次為限額以上住宿業,增長幅度為33.9%(見表2-4)。

表2-3 居民消費從“吃、住、行”向“游、養、娛”轉變

表2-4 2015—2017年城鄉消費品市場情況

7.大健康產業與養老產業有序推進、成效明顯

2018年,中國避暑休閑百家縣名單在香港公布,黔南州的貴定縣和龍里縣上榜。黔南州地處東亞季風區,因南部邊緣距海(廣西防城港)直線距離僅360千米,所以氣候宜人,黔南州年平均氣溫在13.6℃~19.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每年大部分時間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因此發展大健康產業與養老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

2017年,黔南州大健康產業以50個重點項目為依托,黔南州共引進大健康醫藥產業項目21個,總投資34.8億元,合同簽約率100%,已到位資金23.9億元。其中開工在建項目12個,已建成并投產項目9個。大健康產業項目主要包括以“醫”“養”“健”“管”“游”“食”為支撐的健康醫藥產業、健康養老產業、健康運動產業、健康管理產業、健康休閑旅游產業和健康食材產業?!熬G色、生態、健康、環保”的發展理念與康養產業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深化,為后續發展和提升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2017年,黔南州新引進(包括浙江中蓮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深圳艾易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納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神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東方園林生態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外3000萬元以上大健康產業項目65個、合同投資額超過155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79%和33.67%。

黔南州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并將養老服務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標體系,進一步明確、細化和分解了養老服務工作的具體目標任務。2017年,黔南州新增各類養老床位1500張,累計已建成各類養老床位共23121張,城鎮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172個,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在城鎮社區已實現面全覆蓋;已建成農村居家養老服務站684個,覆蓋率達57.6%;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在762個建制村推廣,覆蓋率為64.2%。其中,城鎮社區養老服務對象10181人,農村居家服務對象7773人,初步形成了“投、融、建、服、管”的養老服務產業一體化平臺,養老服務規劃編制,全域養老養生產業不斷推進,更好地服務民生事業。同時,各縣(市)康養產業也有序推進,組建成立了貴州南山康養有限責任公司,建成龍里社會福利中心、羅甸沫陽養老院、惠水東山養老院。通過“醫養結合”共贏發展優先合作協議建立綠色康養通道和“醫養聯合體”。目前已簽訂“醫養結合”合作協議的有12家。此外,大健康產業項目還通過申請金融機構、世界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融資貸款來全面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儲備項目建設。

8.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穩步推進,科研與技術服務實力有所提升

(1)大數據產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穩步推進

近年來,黔南州委、州政府深入推進大數據戰略行動,高度重視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深挖大數據“鉆石礦”。通過制定企業落地政策、辦公運營扶持、貢獻獎勵、創新平臺扶持、融資扶持、企業上市支持、人才引進支持、設立發展基金、固定資產投入補貼等政策措施,在大數據政策體系、平臺搭建、機制協同、專家隊伍建設、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黔南州大數據產業實現產值136.55億元。2017年,黔南州大數據產業實現產值198.7億元,同比增長31.28%。2016年,黔南州大數據主營業務收入完成35.65億元。2017年,黔南州大數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56.14億元,同比增長36.5%。2018年5月,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小鎮成功舉辦了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發展百鳥河大會暨2018全國CIO大會。

黔南州通過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企業培育和引進、招才引智、產業融合發展、組建大數據專家庫等多種舉措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打造“三大業態”(大數據加工、大數據教育、大數據康養)和“三個聚集地”(大數據清洗加工聚集地、大數據總部經濟聚集地、大數據小微企業孵化聚集地),打造以“互聯網+大數據應用”為引領的新型產業園,建成了全省唯一的縣級大數據產業園區——百鳥河數字小鎮。惠水縣以培育百鳥河數字小鎮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為抓手,以產教結合定向培養為特色,立足區位及生態優勢,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州委大數據戰略行動,憑借區位及地理優勢、政策優勢、成本優勢,讓大數據企業落地生根。目前,百鳥河數字小鎮引進了百度、HTC、中國網庫、夢動科技、金百合、村域金服、中軟國際等60余家創客團隊,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2015年以來,百鳥河數字小鎮大數據產業稅收累計突破1億元,其中2017年入庫稅收5361萬元,常駐創客團隊25家,孵化項目100余個。2017年,百鳥河數字小鎮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25.7億元,其中數據加工、軟件信息服務外包等大數據核心業態收入8.1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達到112億元,實現線上線下營業收入9.77億元,成功引進大數據企業71家,解決就業2400余人。

(2)科研與技術服務實力不斷提升,工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科學技術是工農業生產的不竭動力,科研與技術服務及高新技術的發展為工農業生產注入了新動力。2015—2016年,黔南州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到56.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349.89億元以上,2017年,黔南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400億元。2016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黔南州地區GDP比重為0.3%左右。2015—2017年,黔南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產值年均增長約20%。2017年,黔南州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達到2億元,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5家,科技型企業1000家,其中科技型種子企業5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80家,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省級高新基地3個,省級科技孵化基地2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國家級研究基地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研發基地4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9家,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共10家。2017年,科技促進社會發展指數達到74.8%。落實“3個15萬元”政策兌現財政補助8500萬元,扶持發展微型企業1900戶,認定省級民貿民品企業達505家,新增優惠貸款53億元,連續五年全省第一。

(3)基礎研究與軟件信息技術服務不斷發展

2015—2017年,基礎信息服務、互聯網相關服務、計算機服務、軟件服務等現代信息服務業企業數量穩步快速增長。研發與實驗、專業技術服務、科技交流與推廣等科研技術服務企業數量穩步快速增長,2017年增長幅度較大。同時,科技研發和技術服務從業人員快速增長。以軟件信息服務業為例,2017年,個體工商戶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1667戶,從業人員3762人,資金總額8903.65萬元,其中城鎮為730戶,資金數額5133.84萬元,從業人員為2578人。2017年內資(私營)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戶數為1057戶,分支機構208戶,雇工人數為1213人,注冊資本(出資金額)為24.58億元。2017年內資(非私營)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登記戶數為286戶,注冊資本為5.77億元。規模電子信息制造產值實現12.4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5.8億元,與2016年相比,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和增速均超過100%。

(4)以農業科技示范園為依托,農業產供銷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2017年,黔南州14個產業園區共完成投資430億元,實現稅收90億元。黔南州共有都勻毛尖茶、長順高鈣蘋果、龍里茶香刺梨、貴定云霧山農業科技示范園等省級農業科技示范項目20個。其中,羅甸早春蔬菜、獨山種養殖立體農業循環經濟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等7個項目獲得2017年度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專項經費700萬元。黔南州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及“接二連三”的產業發展需求,重點打造商品蔬菜、山地生態畜牧業、精品水果、中藥材、高山生態茶等五大生態特色產業。采取“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校農結合”“校企結合”等發展模式,積極扶持李記集團、獨山鹽酸菜公司、貴州綠健神農公司、貴州柳業食用菌公司、貴州青龍公司、新貴集團、苗淵葡萄農民專業合作社、陽光餐飲公司等企業和合作社,大力發展訂單農業,不斷擴大農產品生產基地規模,助力脫貧攻堅。同時,農業支撐服務、中介和咨詢等專業服務不斷發展。2017年,農、林、牧、漁服務業有個體工商戶262戶,從業人員603人,資金總額1625.85萬元,其中城鎮為34戶,從業人員為78人,資金數額為233.85萬元。2017年內資(私營)農、林、牧、漁服務業企業登記戶數為183戶,分支機構5戶,雇工人數為141人,注冊資本為13.84億元。2017年內資(非私營)農、林、牧、漁服務業企業登記戶數為64戶,注冊資本為70.44億元。

9.旅游業呈現高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1)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態勢良好

近年來,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未來最具潛力的消費熱點(2016年,我國鄉村旅游游客接待量達21億人次,2015年、2014年、2013年分別為22億人次、12億人次、10億人次)。黔南州山地旅游業發展迅速,舉辦了第十一屆州旅發大會,成功承辦第十二屆旅發大會,推進荔波樟江AAAAA級景區提質擴容,“中國天眼”景區榮獲“中國科技旅游基地”稱號。2017年,黔南州旅游總收入實現862.35億元,增長43%。圖2-47、圖2-48顯示:黔南州旅游資源豐富,每個縣都有景區。黔南州共有景區42個,AAAAA級景區1個,AAAA級景區7個,AAA級景區31個,AA級景區3個。年內新增AAAA級旅游景區1個,AAA級旅游景區4個,各縣幾乎都有代表性的旅游景點,都勻市、荔波縣、福泉市、平塘縣、貴定縣等縣(市)的旅游景點較多,其中荔波縣、平塘縣、貴定縣的旅游景點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圖2-47 黔南州景區數量分布情況(單位:個)

圖2-48 黔南州A級景區情況圖(單位:個)

(2)全域旅游綜合體系初步形成,鄉村旅游市場特點鮮明

以都勻市、荔波縣、平塘縣為主要支撐點的現代旅游綜合體系已初步形成。圖2-49顯示:2017年,黔南州旅游接待人次9568.36萬人,同比增長42.62%。2017年,都勻市旅游接待人次2377.36萬人次,同比增長38.1%,旅游收入234.85億元,同比增長43.8%,占黔南州總接待人次的24.8%,相當于荔波、平塘接待人次的總和,都勻旅游的龍頭地位明顯。荔波、平塘、貴定、獨山的接待人次分別占黔南州旅游接待人次的12.86%、11.29%、9.32%、8.51%。荔波旅游接待1230.07萬人次,同比增長39.6%,旅游收入113.31億元,同比增長45.4%。平塘旅游接待1080.44萬人次,同比增長42.5%,接待境外旅游3563人次,旅游收入100.77億元,同比增長48.6%。

圖2-49 2017年黔南州各縣市旅游接待人次比例與旅游同比增長情況表

注:2017年黔南州旅游接待人次9568.36萬人,同比增長42.62%

近年來,自駕游、近郊游、戶外游、休閑娛樂和探親游人數明顯增加。圖2-50顯示:2013—2015年,黔南州旅游接待人次平穩上升,從0.21億上升到0.38億;2015—2017年,黔南州旅游接待人次處于急劇上升的“井噴”期,旅游業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旅游接待人次從0.38億躍升到2016年的0.76億和2017年的0.96億。此外,2017年春節黃金周期間,黔南州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實現雙增長。黔南州共接待游客413.89萬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長58.79%;旅游綜合收入為20.46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長73.97%。同時,黔南周邊縣(市)的鄉村游的出行人數明顯增加。鄉村旅游市場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假日鄉村旅游持續增長,春節、五一、端午節旅游人次與旅游收入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二是鄉村旅游亮點紛呈,雙休日和長假期間,城市游客選擇去鄉村感受民俗文化、吃農家菜、住民宿成為備受歡迎的假日體驗。三是全域旅游成效顯著,各地從區域全局出發,統一規劃、整合資源,不斷提升旅游產品供給質量,在推動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滿足游客個性化旅游需求方面有了新突破。

圖2-50 2013—2017年黔南州旅游接待人次

10.大金融業務全面推進,經濟活力進一步增強

(1)金融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

截至2017年年末,黔南州銀行業金融機構有6類,法人機構17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559個,初步形成以政策性銀行、國有控股大型銀行、農合機構為主體,農商行、村鎮銀行為補充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體系。目前,州內共有方正證券和華創證券兩家證券機構。方正證券、華創證券營業機構股民累計開戶數1.79萬戶,累計證券交易額為360多億元。

(2)存貸款余額同比快速增長

2015—2017年,金融業增加值分別為33.5億元、43.9億元、51.89億元,占GDP的比重分別為3.7%、4.2%、4.47%。2015—2017年,黔南州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分別為1171.33億元、1521.44億元、1660.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0%、29.9%和9.2%;2015—2017年,黔南州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分別為802.68億元、1066.21億元、1328.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2.8%、31.8%和24.6%;2017年,黔南州非銀行業金融機構31家,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擔保余額為21.8億元;黔南州37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余額為7.9億元(見表2-5)。

表2-5 2015—2017年金融機構信貸收支情況

(3)金融業生產總值構成穩步上升

圖2-51顯示:2015—2017年,黔南州金融業生產總值分別為33.47億元、43.91億元和51.89億元,2016年與2017年分別增長31.2%、18.1%。圖2-52顯示:由于受到金融政策收緊的影響,盡管金融業增長率自2016年以來下降明顯,但金融業生產總值構成仍然穩步上升。

圖2-51 2015—2017年金融業生產總值(單位:億元)

圖2-52 2015—2017年金融業增長和生產總值構成情況

(4)供銷合作社股金調劑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截至目前,黔南州完成合作社辦理工商注冊12個,已運營11個。其中,甕安縣、獨山縣、福泉市供銷社已分別在玉山、城關、影山、牛場鎮開設社員股金服務站,合作社服務范圍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逐步向鄉(鎮)、村延伸。平塘縣政府在下設五個鄉鎮為供銷社股金服務機構提供場所,支持供銷合作金融業務向鄉鎮延伸,目前已完成選址工作。截至目前,黔南州累計發展入社社員1258戶,累計調劑使用股金13652萬元,農業調劑總額為2100萬元,服務業調劑總額為9543.5萬元,所調劑股金主要優先用于農業生產資料經營、農副產品收購、城鄉居民生活資料供應、農業產業化發展。股金調劑在調節入戶社員資金短缺、扶持促進城鄉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得到了所在地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好評,提升了供銷合作社的服務能力。

11.商貿物流快速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1)商貿物流快速發展

黔南州被認為是中國物流最具活力的城市地區之一。隨著“互聯網+”“數字貴州”及大數據的推廣應用,黔南州服務產品不斷創新,“農副產品+電商+物流”“快遞物流+電商”、冷鏈物流等商貿物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出現了一批新型商貿物流企業。近年來,黔南州主動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黔中城市群建設,加強與貴陽市、貴安新區區域的合作,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目前,黔南州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正在大力發展物流業。2017年黔南州物流業增加值完成160億元,2018年預計實現165億元。2018年5月黔南州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中國物流(都勻)國際峰會。福泉(國際)陸港主體建成。貴州(昌明)國際陸港成為全省唯一的國家“多式聯運”示范項目。龍里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倉配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都勻黔貨出山特色產品電商公共服務平臺、荔波全域旅游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長順東西合作農特產品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云供銷”工程和“百億電商惠黔南”等工程的推進,促進了電商與物流業的融合發展,“廣貨北上”“黔貨出山”變成了現實。

目前,黔南州作為重要物流樞紐和西南地區物流中心的功能日益凸顯,黔南州已成為進出大西南商品的中轉地?,F有商貿物流企業逾600家,道路普通貨物運輸企業110家,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23家。貨運車輛擁有量為29262輛,貨運周轉量達392億噸,物流增加值160億元。郵政業務總量4.71億元,同比增長26.19%;快遞服務企業業務總量4.03億元,同比增長103.34%。黔南州建成縣級電子商務運營服務中心12個,鄉鎮服務站106個,村級站點1346個,各類網店和市場主體共計4000余戶。共建成農村淘寶縣級運營中心5家,建成135個農村淘寶服務站點。實現了縣(市)有電商(物流)運營中心、鄉(鎮)有服務站、70%以上村有服務點的三級服務網絡;依托“5+2”物流平臺建設,推進多式聯運示范項目,助力黔貨出山,構建現代開放物流服務體系。目前,全省唯一的省級快遞物流園——龍里快遞物流園,已成為貴州省快遞業的主要集散地和分撥地。2015—2017年,交通運輸、商務速遞、倉儲業、郵政業、現代物流企業數量穩步增長。2017年,交通運輸與商務速遞企業數量出現了爆發式增長。2015—2017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增長均接近10%。

(2)電子商務迅速發展

隨著大數據產業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網銷品牌迅速崛起。2015年以來,黔南州共有7個縣獲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稱號,3個縣獲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稱號。每個國家級示范縣獲2000萬元國家財政專項建設資金用于電子商務發展,每個省級示范縣獲1000萬元省級財政專項建設資金用于電子商務發展。黔南州共有3家企業分別被評為貴州省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和貴州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12家網店被評為貴州電子商務百佳特色網店;共有5個縣與阿里巴巴合作建設農村淘寶,共建成農村淘寶縣級運營中心5家,建成135個農村淘寶服務站點,引入阿里菜鳥物流整合城鄉物流配送。黔南州共培育電子商務網銷品牌59個,貧困村培育特色電子商務網銷品牌10個,29種農產品獲國家SC(工業化生產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認證,有效無公害產地認證644個,綠色食品企業7家,有機農產品28家,農產品地理標志12個。通過淘寶、京東、郵樂購、領略中國等各大電商平臺上線銷售的農產品達到80余種。黔南州培育出了“惠水好花紅”“云起龍驛”等區域公共品牌,政企合作共建“領略中國”黔南農特產電商平臺。

電子商務銷售持續增長。2015年,全年電商交易額50.12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18.32億元。2016年,黔南州電商交易額71.29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為19.76億元,網絡零售額1.62億元。2017年黔南州電商交易額完成100.45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完成36億元,網絡零售完成3.66億元。電子商務園區建設方面,黔南州建有電子商務園區6個:惠水縣建成電子商務創業園,獨山縣建成電子商務創客大廈,甕安縣建成貴州(甕安)國際電子商務產業園區,貴定縣建成電子商務產業示范園,龍里縣建成省級快遞物流園,福泉市建成電子商務園區。

12.文化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1)普通教育事業有序推進

表2-6顯示:2015—2017年,黔南州教育事業不斷發展。2015年,黔南州教育支出64.40億元,同比增長17.9%。教育投入與2015年GDP相比為7.1%,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20.8%;2016年,黔南州教育支出72.84億元,同比增長10.3%。教育投入與2016年GDP相比為7.1%,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22.2%;2017年,黔南州教育支出77.40億元,同比增長6.7%。教育投入與2017年GDP相比為6.7%,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20.5%。

表2-6 2015—2017年黔南州教育事業情況

隨著《黔南州一、二、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實施,黔南州學前教育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黔南州有各級各類幼兒園775所,其中公辦幼兒園428所,民辦幼兒園347所。在園幼兒有143173人,其中公辦幼兒園93745人,占65.5%。幼兒園教師8462人,其中公辦幼兒園教師4836人。

(2)特殊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隨著《貴州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4—2016年)》的實施,黔南州特殊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績,2017年,黔南州特殊教育學校面向各縣(市)招收符合條件的三殘學生近200人,對符合條件入學并辦理學籍的特殊學生不收取任何費用。目前已基本實現了特殊學生人均6000元的辦學標準。黔南州現有特殊教育學校9所,開設學前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教育機構1個。黔南州現有特殊教育教職工154人,其中專任教師134人。本科學歷37人(1人獲碩士學位),大專學歷92人。高級教師61人(特級教師1人),中級職稱及初級職稱71人。

(3)文化事業取得新突破

2015—2017年,“文化惠民”工作取得新成效。2015年,黔南州深入實施“幸福進萬家—文化精品鄉村行”國家公共文化示范項目,共舉辦演出830余場。黔南州實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放映達18751場次。黔南州廣播覆蓋率達到92.88%,電視覆蓋率達到95.67%。2016年,黔南州完成了“幸福進萬家—文化精品鄉村行”國家公共文化示范項目驗收工作,廣播覆蓋率達到92.97%,電視覆蓋率達到95.46%。2017年,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達51億元,占GDP比重達4.4%,廣播覆蓋率達到93.35%,電視覆蓋率達到95.65%,并成功舉辦了黔南州第五屆“好花紅”文化旅游節和“西南絲綢之路與山海協同發展”學術交流討論會,成功組織了2017都勻毛尖(國際)茶人會、第三屆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聯席會、第四屆中國物流(都勻)國際峰會等文藝演出。大型水族舞劇《木樓古歌》在北京成功展演,成為黨的十九大之后貴州首臺在北京展演的劇目,充分展現了黔南州的民族文化特色,有效擴大了黔南文化的影響力。

13.非營利性服務業數量占比較大,營利性服務業數量呈上升趨勢

(1)非營利性服務業數量占比較大,營利性服務業數量呈上升趨勢

圖2-53、圖2-54、圖2-55顯示:在第三產業行業中,非營利性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利性服務業,批發零售業數量占比達80%。2015年分別為37.77%、15.61%、12.61%、13.72%;2016年分別為36%、15.22%、14.10%、13.20%;2017年分別為41.59%、14.48%、18.21%、10.37%。從2015—2017年的總體情況來看,非營利性服務業與營利性服務業數量占比呈增長態勢,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房地產業數量等呈緩慢下降趨勢。營利性服務業與非營利性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19.4%和12.8%,對GDP的拉動率分別為2.4%和1.9%。非營利性服務業生產總值構成最高,三年均超過15%。

圖2-53 2015年黔南州服務業行業數量占第三產業的比重

圖2-54 2016年黔南州服務業行業數量占第三產業比重

圖2-55 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行業數量占第三產業比重

(2)營利性服務業與非營利性服務業對GDP貢獻率增加,其余呈下降趨勢

圖2-56顯示:總體來看,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60.41%、52.97%、47.07%,黔南州服務業對GDP的拉動率分別為7.62%、7.06%、6.33%。與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和服務業對GDP的拉動率的國際通行指標相比,黔南州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與拉動率仍處于高位運行階段,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圖2-56 黔南州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和拉動率情況變化圖

2015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9.7%,批發零售業增長11.7%,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0.2%。2016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9.5%,批發零售業增長8.0%,住宿和餐飲業增長6.2%。2017年,其他服務業增長20.7%,金融業增長14.4%,住宿和餐飲業增長10.6%。圖2-57顯示:2015—2017年,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營利性服務業與非營利性服務業中,非營利性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大幅增長,其余呈現緩慢下降趨勢。2017年與2016年相比,黔南州服務行業對GDP的貢獻率變化較大,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與金融業對GDP的貢獻率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別達20.15%和16.52%。受國內經濟整體下滑和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也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但總體來看,營利性服務業從2016年的11.55%上升到19.4%,非營利性服務業從2016年的10.34%上升到12.8%。

圖2-57 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對GDP貢獻率

圖2-58顯示:2016—2017年,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營利性服務業與非營利性服務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對GDP的拉動率從0.75%變為-2.46%、金融業對GDP的拉動率從1.16%變為-1.33%,下降明顯。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對GDP的拉動率緩慢下降;2015—2017年,營利性服務業對GDP的拉動率分別為1.78%、1.54%、2.40%,非營利性服務業對GDP的拉動率分別為2.53%、1.38%、1.90%。營利性服務業與非營利性服務業對GDP的拉動率在波動中有降有升,相對平穩。

圖2-58 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對GDP拉動率

(3)非營利性服務業的生產總值構成占比最高

圖2-59和表2-7顯示:從服務行業的生產總值構成來看,2015—2017年,非營利性服務業的生產總值構成最高,分別為17.4%、16.6%和15%。其次是營利性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零售業等。

表2-7 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業主體行業發展情況

注:GDP絕對值單位為億元,其余為%。非營利性服務業指文化、衛生、體育、教育等行業;營利性服務業指金融業、旅游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房地產業、現代物流業、現代信息服務業、現代商務服務業、現代商業服務業等行業。

圖2-59 2015—2017年黔南州服務行業的生產總值構成情況

總之,黔南州服務業發展成效明顯。打造出了以物流平臺、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平臺、技術創新平臺、現代旅游平臺、投融資平臺等一批多層次、多業態的特色產業發展平臺,并依托平臺建設,改善了服務產業的營商環境,培育了一批新興服務企業,吸引了一批國內知名現代服務企業入駐黔南州。加強對傳統服務行業的技術升級改造,重視服務業內部小微企業發展,增強了發展活力,有堅實市場基礎的優勢服務業態與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新的服務業態開始在黔南州涌現。供應鏈、冷鏈物流、移動視頻、互聯網金融、檢驗檢測等新興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正加快發展,健康養老、現代家政服務、時尚消費、休閑旅游等現代生活性服務業態開始萌芽成長,并依托“綠色黔南”的生態優勢,建設宜居環境、推動了健康養老、養生休閑、醫療保健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依托南下出口通道的區位優勢,著力發展現代物流,并利用后發趕超優勢,提升現代旅游業,不斷強化市場機制的作用,提升了服務業品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指山市| 嵊泗县| 唐海县| 嵩明县| 郧西县| 南京市| 响水县| 米脂县| 潼南县| 镶黄旗| 永川市| 鸡东县| 西和县| 顺昌县| 揭西县| 凤山市| 普兰店市| 甘孜县| 临潭县| 九龙城区| 余姚市| 双牌县| 丁青县| 洪泽县| 沙坪坝区| 囊谦县| 洪雅县| 铜川市| 钟山县| 武威市| 延边| 正定县| 靖远县| 子洲县| 崇仁县| 扶余县| 额尔古纳市| 阿巴嘎旗| 四会市| 塘沽区| 青海省|